福建初三初中语文中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初三初中语文中考模拟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默写
古诗文默写
(1)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3)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四面边声连角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霜高洁,水落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8)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呐喊,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理想和济世情怀。

二、综合性学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历史上,很多学术思潮和学派的传播、形成都与媒介技术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如果没有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欧洲的文艺复兴可能还会推迟若干年,没有近现代报刊在中国的【甲】(崛起兴起),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也不会搞得
那样【乙】(大张旗鼓轰轰烈烈),这些都quán()释着媒介技术进步与哲学社会科学繁荣之关系。

打造强大
的媒体资讯平台,对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至关重要。

要看到今天在媒介资讯平台建设上福建并不占优势。

我们需要建设有全国影响力、同时fù()盖台湾地区和东南
亚国家的强大资讯平台,在资讯的搜集、仓储、整理、分析、传播方面形成高度共享性、依赖性的媒体资讯平台。

福建是侨乡,在对外传播方面有卓越的历史实践,我们今天在这方面应该有更大的作为,强化新闻传播的“海洋战略”。

新闻传播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行之于前,理论继之于后。

只要我们在对外传播上有伟大的传播实践,我们就能够提炼、创造出具有福建特色的卓越的对外传播理论。

(摘自《福建日报》2017.4.21,作者为厦门理工学院教授赵振祥,因设题需要,原文有改动)
⑴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选择题只填序号)
quán(_____)释②fù(_____)盖
③繁荣(A.fáng B.fán)(____)④卓越(A.zhuō B.zhuó)(____)
⑵从【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

【甲】__________【乙】_____
(3)划线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很多不同阶层的人,正面临着提笔忘字或者患上“电脑失写症”的困惑,遗忘了汉字的书写方式和艺术,但是,不少
的人尤其是网络青年,对网络语言、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却是得心应手。

“偶稀饭你酱紫的人”,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这句话的意思或许再熟悉不过,而大部分年纪稍大些的人,恐怕只有目瞪口呆的份。

这句网络语言翻译过来就是“我喜欢你这样子的人”。

这种用法在网络上早已流行多年,但这只是目前汉语、汉字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面对中国汉字存在的这些危机现象,有的文化批评者说,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记载着中国文化的变迁。

中国人的一切情感,都藏匿在小小的方块字中,如今却在电脑和手机的冲击下面临危机: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取代,当写日记变为写博客……长此以往,汉字会消亡吗?
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语言、文字,应该看作是在每一点上与我们的生活互相渗透的东西,与我们时代的心灵和精神具有密切的联系。

我们提笔忘字、患上“电脑失写症”,网络语言泛滥,或者是汉字被肆意错改、错用,实际上反映
出了我们今天的心智、情感、精神和创造力,越来越趋向于衰弱和萎缩的现实,我们正在陷入某种精神的贫困。

(许民彤文,《北京日报》2010年9月)
【材料二】
网络语言的兴起、传播反映了多元、狂欢与草根特性,吐槽调侃、消解权威、隐喻自嘲表现出网民自我定位的弱势化。

2015年,以“反鸡汤文章”为特点的网络语言再造获得网民关注。

现代汉语中,对这类语言并无标准的解释,网民
通常将其视作“心灵鸡汤”类励志信息的对立面,也有网友称之为“心灵砒霜”。

例如,自我定位为“超搞笑的原创糗事
笑话分享社区”的糗事百科,在2015年12月进行了一次“一人一句负能量”的街边采访。

其中,“虽然你长得丑,但
是你想的美啊!”是对品貌的调侃;“如果给你一个亿,让你吃屎你吃吗?我能把他吃破产。

”这是对拜金的自嘲;“比你优秀的人还在努力,那你努力还有屁用。

”这是对奋斗的解构;“真正努力过的人才知道,其实家庭背景,才是不可逾越的。

”这是对拼爹的无奈。

此类网络语言表现出网民对传统的文化、道德宣教的不认同,形象地折射出大
众对现实生活的戏谑。

这种看似“负能量”的网络语言,是网民对社会现象、价值思潮的种种不满、抑郁和愤懑的体现,反映出人们对社会
公平正义的渴望,同时也表现出个体网民面对现实境遇的无奈。

这种以消极的形式表达出现实消遣、自我弱势化的趋向,实际上是一种精神和心理上的困顿。

(来自人民网,2016年3月25日)
【材料三】
2015年五大网络流行语
(来自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5年网络语象报告》,2016年3月)
【1】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这两则材料共同的观点是。

【2】从材料三中任选一个流行语,结合材料二,简要说说其网络意思以及你的理解。

答: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生活实际,就下面华东师大民俗学教授李明洁对网络语言的看法提一个问题,并
简要说说理由。

互联网时代涌现出的新生力量中存在高贵文化的萌芽,当形形色色的自媒体提供多样的文化选择的时候,社会是健康的。

而语言是一个生命体,目前公共领域出现的某些不雅词汇正说明中国社会处在青春的粗口期,我们应当试着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度过和改良这个时期。

问题:
理由: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1】此曲中“山坡羊”是_________,“潼关怀古”是 ___________。

【2】对这首曲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的情态。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蝜蝂①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②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③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

及其怠而踬也,黜弃④之,迁徙之,亦已病矣。

苟能起,又不艾⑤。

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

亦足哀夫!(柳宗元《蝜蝂传》)
【注释】①蝜蝂(fù bǎn):一种背部隆起的黑色小虫。

②困剧:疲累非常。

③踬仆:失足跌倒。

④黜弃:被贬斥
罢官。

⑤艾(yì):悔改。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宜乎众矣 _______⑵虽困剧不止也_______________
⑶极其力不已______⑷遇货不避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香远益清②至于斟酌损益
B.①善负小虫也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C.①卒踬仆不能起②卒或有所闻
D.①及其怠而踬也②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
⑵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___________)
【4】【甲】文通过赞美莲花的品格,表现了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而【乙】文通过描写蝜蝂
的特性,讽刺了嗜取者_____________的丑恶面目。

五、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留在脑海深处的记忆
①母亲年龄大了,记忆力严重减退,而且越来越严重。

常常手里拿着钥匙,她还在翻箱倒柜地到处找;拎着篮子出去买菜,碰上熟人,说上几句话,她会又拎着空篮子回来,把买菜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炉子上烧着开水,她怕忘,不敢出门,一边看电视一边守着,结果水烧干了,她还坐在电视机旁……
②奇怪的是,母亲记得我的生日。

每年的4月15日,母亲都会打电话叫我回家,还不忘准备一大桌好吃的,每道
菜都是我喜欢的。

我喜欢吃的点心和水果,她也一样不落地全买了回来。

母亲还记得我出生时几斤几两,记得我小时候生过几次病、打过几次针,记得我得过几次奖状,记得我每晚做作业到几点……可是,她却记不清,那时候她自己在做些什么。

③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母亲的记忆如此奇怪?只要是关于儿女的事情,她都记得;而关于她自己的,她都记不得。

④一次,我跟一位朋友晓林聊起这些事,晓林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

⑤晓林的母亲70岁了,患有老年痴呆症,家人她一个都不认识了。

晓林站在她面前,她居然会问:“你叫什么名字?你是谁家的孩子?”疾病抹去了她脑海中所有的记忆……可是,有一件事,晓林的母亲却记得十分清楚。

20年前,
晓林独自到外地打拼,母亲细细地为他收拾行囊,连牙刷、牙膏都塞进包里,恨不得把整个家都让儿子带上。

如今,20年过去了,母亲已经不认识儿子了,却始终记得儿子出发的时间,记得儿子行囊里装的每一样东西。

每逢家人
搀扶她出去散步,不一会儿,老人家就急匆匆地要回家,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我儿坐下午两点的火车,我得送他
到车站。

我得告诉他,背包夹层里有一小包土,水土不服时,用水冲了喝。

还有他喜欢吃的饼,我烙了几张放在包里,饿了就拿出来吃。

还有一双我亲手做的布鞋,累了就换上,穿着脚会舒服些……”似乎20年前有关送儿子所有的记忆,瞬间在她脑海里复苏。

此时的老年痴呆患者,好像又变成了当初那位对儿子千般不舍、万般挂念的慈爱母亲。

⑥每次听到母亲念叨这些旧事,晓林都眼眶泛红,心里像被一团棉花堵着,软软的,却又堵得他快要窒息一样。

⑦那天看新闻,看到马英九谈起自己的母亲。

马英九说:“母亲已经90多岁了,记性越来越不好,可是她老人家背古文很棒,《桃花源记》能一字不漏地背下来,《左传》也记得清清楚楚。

”原来,当初,母亲放弃工作,在家专
心教子,这些文章都是那时她要求马英九背的。

如今,儿子已经记得不全了,90多岁的母亲却还能完整背诵。

⑧原来,天下所有的母亲都一样。

当岁月的磨砺和疾病的折磨损坏了她们的记忆功能时,她们会忘记自己的模样、忘记自己的年龄,可是,永远不会忘记儿女的琐事。

当年龄越来越大、记忆力越来越差时,母亲会本能地把“不需要”的东西从记忆里删除,只留下“宝贵”的东西存在脑海深处。

这些被留在记忆里的、被母亲认为宝贵的东西,往往都是关于儿女的。

⑨母亲这种选择性记忆,是一种本能,更是一种爱。

她们是世界上最爱儿女的人。

【1】文章记叙了三位母亲有关“记忆”的故事。

下面已经概括了一个故事,请你再概括另外两个故事。

(1)“我”的母亲记忆力严重减退,却记得有关“我”的生日等信息。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一句话概括第①段划线语句所写的主要内容,并说说这样写的目的。

【3】仔细阅读第⑥段并结合上下文语境,具体说说晓林的眼眶为什么会泛红?
【4】读了上文后,结合文中内容和下列材料,谈谈你的感受。

材料一:
材料二:邵帅1岁时,他的父母离异,10年后又获知在北京打拼的母亲邵丹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

远在800多公
里外的邵帅开始日夜牵挂母亲的病情,成绩直落,小升初考试后他还没到新学校报到,就让姥爷在当地教育局为他办理了休学一年的手续——邵帅要来北京照顾妈妈,因为他和妈妈的骨髓配型成功,捐髓少年成为了母亲的守护者。

邵帅捐髓救母的举动,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人。

在2013年5月4日的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中他被誉为“最美孝心
少年”。

2.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以人文教育涵养工匠精神
黄金
①培养大国工匠,源头在一流的工程教育。

如今,工科人才的培养,不止一次听到“局中人”直呼“两难”:一头是工
科学生的“难”,难在专业“窄化”、生活“宅化”。

学生抱怨课程多、实验多,疲于应付眼前连绵不绝的苟且,无暇诗和远方,更难涵养精益求精、沉潜专注的匠心。

另一头是工程单位的“难”,慨叹工程领军后备人才短缺,特别是素养好、
领悟力强、科学与基础理论修养扎实、系统视野开阔、能驾驭宏大复杂工程的“将才”,更是难求。

②为何会出现这供需的“两难”?窃以为是因为工科人才培养的人文土壤、人文养分还不够,重视了学生掌握技术和
工具的“硬知识”,少了些关注学生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软学养”。

③人文教育,以塑造完整健全的“人”而非单向度、工具化的“匠”为出发点,涵育的是人对价值道德的终极关怀,对
做事的完美追求,是心灵的沉潜宁静,这和工匠精神是无比契合的。

因此,工科人才的培养,切不可少了人文教育这一环,还需以人文教育铸匠魂、育匠心、造匠韵。

④一流的大国工匠,需要把科技创造同人类社会重大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甚至应当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具备关切环境、关怀生命的责任心。

人文教育中,历史文化、哲学伦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学科知识的交汇融通,造就其博约相济、以文化人的特点,让学生涵育健全人格,谙悉工程伦理,明了历史环境,树立高远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

早年间,钱三强先生立志立德,正是得益于人文教育。

他中学时代即就读于蔡元培先生创办的孔德学校,接受德智体美的全人教育,名字也由“钱秉穹”改为“钱三强”,意为德智体都强。

后来在孙中山先生的影响下,在未
来中国蓝图的吸引下,钱三强决心学工科,以实际行动报国,自此一生未改初心。

⑤一流的大国工匠,不仅要培育专注技艺、追求卓越之心,更重要的是涵养赋予产品生命和内涵、在技术中融入巧思和灵魂的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想象力、审美品位也是不可小视的创造力,不少蜚声世界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都曾得益于文学和艺术的滋养,对生命有了更高层次的体认,也让工程技术有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久远价值。

目前,不少国货正从粗憨、实用阶段转向追求精细、美感的阶段,对工程人才的工艺审美素质要求更高。

人文教育恰恰可以打破专业壁垒,将人的思考和生命力融入工程技术,赋予中国制造更大的价值。

⑥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质造”乃至“中国智造”的转折点。

将人文教育的土壤培得更厚、渠道拓得更宽、内涵挖得更深,才能以世界一流的工程教育为国家的转型发展输送更多一流的“大国工匠”。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12月7日)
【1】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

【2】作者为什么说“工科人才的培养,切不可少了人文教育这一环”?文中举钱三强的例子有何作用?
【3】作者认为,成为一流的大国工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六、名著导读
(五)名著阅读。

【1】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水浒》中的打虎英雄,除了行者武松,还有小旋风李逵。

李逵在沂岭徒手杀了四虎。

(_______)
(2)鲁滨孙喜欢冒险,热爱航海,曾在出海途中,遭遇海盗掳掠,沦为奴隶;历经多次危险,鲁滨孙逃到了巴西,经过一番奋斗,拥有了一座甘蔗种植园,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_________)
(3)冰心原名谢婉莹,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诗人。

其诗集《繁星》《春水》的主题是对母爱、童真和自然的赞美。

(_______)
【2】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也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个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这段话是简爱的名言,它体现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个性或精神追求?(打出两点即可)
七、其他
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字数不少于650字,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1)请以“有一个镜头,溢满”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

(2)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无论是相貌平平还是帅气美丽……只
要昂起头来,就会使你变得美丽。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情,以“昂起头来真美”为题作文。

福建初三初中语文中考模拟答案及解析
一、默写
古诗文默写
(1)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3)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四面边声连角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霜高洁,水落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8)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呐喊,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理想和济世情怀。

【答案】决眦入归鸟黑云压城城欲摧赢得生前身后名会挽雕弓如满月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野芳发而幽香佳
木秀而繁阴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眦,嶂。

二、综合性学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历史上,很多学术思潮和学派的传播、形成都与媒介技术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如果没有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欧
洲的文艺复兴可能还会推迟若干年,没有近现代报刊在中国的【甲】(崛起兴起),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也不会搞
得那样【乙】(大张旗鼓轰轰烈烈),这些都quán()释着媒介技术进步与哲学社会科学繁荣之关系。

打造强
大的媒体资讯平台,对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至关重要。

要看到今天在媒介资讯平台建设上福建并不占优势。

我们需要建设有全国影响力、同时fù()盖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强大资讯平台,在资讯的搜集、仓储、整理、分析、传播方面形成高度共享性、依赖性的媒体资讯平台。

福建是侨乡,在对外传播方面有卓越的历史实践,我们今天在这方面应该有更大的作为,强化新闻传播的“海洋战略”。

新闻传播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行之于前,理论继之于后。

只要我们在对外传播上有伟大的传播实践,我们就能够提炼、创造出具有福建特色的卓越的对外传播理论。

(摘自《福建日报》2017.4.21,作者为厦门理工学院教授赵振祥,因设题需要,原文有改动)
⑴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选择题只填序号)
quán(_____)释②fù(_____)盖
③繁荣(A.fáng B.fán)(____)④卓越(A.zhuō B.zhuó)(____)
⑵从【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

【甲】__________【乙】_____
(3)划线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诠覆 B B 崛起轰轰烈烈历史上,很多学术思潮和学派的形成、传播都与媒介技术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字词书写,选词填空以及病句的修改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选词填空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病句修改注意语序问题,先形成后传播。

点睛: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

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

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2.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很多不同阶层的人,正面临着提笔忘字或者患上“电脑失写症”的困惑,遗忘了汉字的书写方式和艺术,但是,不
少的人尤其是网络青年,对网络语言、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却是得心应手。

“偶稀饭你酱紫的人”,对于许多年轻
人来说,这句话的意思或许再熟悉不过,而大部分年纪稍大些的人,恐怕只有目瞪口呆的份。

这句网络语言翻译过来就是“我喜欢你这样子的人”。

这种用法在网络上早已流行多年,但这只是目前汉语、汉字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面对中国汉字存在的这些危机现象,有的文化批评者说,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记载着中国文化的变迁。

中国人的一切情感,都藏匿在小小的方块字中,如今却在电脑和手机的冲击下面临危机: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取代,当写日记变为写博客……长此以往,汉字会消亡吗?
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语言、文字,应该看作是在每一点上与我们的生活互相渗透的东西,与我们时代的心灵和精神具有密切的联系。

我们提笔忘字、患上“电脑失写症”,网络语言泛滥,或者是汉字被肆意错改、错用,实际上反映出了我们今天的心智、情感、精神和创造力,越来越趋向于衰弱和萎缩的现实,我们正在陷入某种精神的贫困。

(许民彤文,《北京日报》2010年9月)
【材料二】
网络语言的兴起、传播反映了多元、狂欢与草根特性,吐槽调侃、消解权威、隐喻自嘲表现出网民自我定位的弱势化。

2015年,以“反鸡汤文章”为特点的网络语言再造获得网民关注。

现代汉语中,对这类语言并无标准的解释,网民通常将其视作“心灵鸡汤”类励志信息的对立面,也有网友称之为“心灵砒霜”。

例如,自我定位为“超搞笑的原创糗事笑话分享社区”的糗事百科,在2015年12月进行了一次“一人一句负能量”的街边采访。

其中,“虽然你长得丑,但是你想的美啊!”是对品貌的调侃;“如果给你一个亿,让你吃屎你吃吗?我能把他吃破产。

”这是对拜金的自嘲;“比你优秀的人还在努力,那你努力还有屁用。

”这是对奋斗的解构;“真正努力过的人才知道,其实家庭背景,才是不可逾越的。

”这是对拼爹的无奈。

此类网络语言表现出网民对传统的文化、道德宣教的不认同,形象地折射出大众对现实生活的戏谑。

这种看似“负能量”的网络语言,是网民对社会现象、价值思潮的种种不满、抑郁和愤懑的体现,反映出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渴望,同时也表现出个体网民面对现实境遇的无奈。

这种以消极的形式表达出现实消遣、自我弱势化的趋向,实际上是一种精神和心理上的困顿。

(来自人民网,2016年3月25日)
【材料三】
2015年五大网络流行语
(来自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5年网络语象报告》,2016年3月)
【1】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这两则材料共同的观点是。

【答案】答案:现代科技产品(现代科技)的冲击让我们的精神陷入贫困(困顿)。

【解析】要求考生具备有关的知识,又要求学生具有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表述能力。

概括时,能围绕“现代科技产品的冲击让我们的精神陷入贫困”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2】从材料三中任选一个流行语,结合材料二,简要说说其网络意思以及你的理解。

答:
【答案】示例:“我也是醉了”,网络上是“我无语、无法理解、无力吐槽”的意思。

理解:一种对无奈、郁闷、无语情绪的轻微表达方式,或对人物、事物的轻蔑和鄙视,比较幽默。

【解析】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思考的深度、表达的高度。

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生活实际,就下面华东师大民俗学教授李明洁对网络语言的看法提一个问题,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