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猪种PPT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时间暴露于严寒户外而不颤抖、不嗥叫。 在耐热力方面,长白猪在高气温(32~39℃)下呼吸数和心率均显著高于地
方猪
第96页/共139页
96
⑵对饲料的消化力
用民猪与长白猪、内江猪与长白猪做的对比试验中,无论低粗纤维(3%)或 者高粗纤维(9%)饲料消化率均无显著差异。
当饲粮粗纤维为8.8%~11.3%水平时,金华猪的日粮消化率显著高于长白猪 (许梓荣等)。
24
滇南小耳猪
第25页/共139页
25
陆川猪
第26页/共139页
26
粤东黑猪
第27页/共139页
27
海南猪
第28页/共139页
28
篮塘猪
第29页/共139页
29
香猪
第30页/共139页
30
五指山猪
第31页/共139页
31
3. 华中型——自然条件
分布于长江和珠江之间的广大地区的中部 各省。
闽北花猪
第56页/共139页
56
福州黑猪
第57页/共139页
57
莆田猪
第58页/共139页
58
皖浙花猪
第59页/共139页
59
4. 江海型——自然条件
华北型和华中型的猪数量多,而且二者的 交界地区很长,它们正处于汉水和长江的 中下游。
土地肥沃,人口众多,交通便利,工农业 发达,人们在猪种的培育和选种过程中的 干预较多,因而此地区猪种间杂交情况极 为复杂,过渡区域也较宽。
第33页/共139页
33
3. 华中型——生产性能
生产性能介于华南猪和华北型猪之间,产 仔数为10~12头,乳头数一般为7对。
第34页/共139页
34
3. 华中型——代表猪种
浙江省的金华猪; 广东省的大花白猪。
第35页/共139页
35
金华猪
第36页/共139页
36
广东大花白猪
第37页/共139页
岩石风化剧烈,土壤酸化和红壤化严重,有机质少,钙磷缺乏。 由于当地人民对肉质的要求较高,因而培育成了早熟易肥、皮薄肉嫩
的优良品种。
第21页/共139页
21
2. 华南型——体型特征
背腰宽阔、背部凹陷深,肋弯曲、胸较深,腹部疏松多下垂拖地; 后躯丰满,臀部丰圆,大腿肥厚,四肢开阔矮小,骨骼细致; 头短而宽,微凹,额部皱褶多横行,嘴筒短,耳较小,竖立; 皮薄毛稀,鬃毛短小。毛色多为黑白相间。
此和国内其他地区的猪种有很大的差别。
第82页/共139页
82
6. 高原型——体型特征
体型小,外貌象野猪, 头狭小呈锥形,嘴长直,耳小而直立, 背窄而微弓,腹小而紧凑,臀倾斜, 皮厚,鬃毛长而粗密,内生绒毛,毛色为全黑,黑褐色及黑白花等。 终年放牧,四肢发达,奔跑能力强,心肺等脏器十分发达,因而形成
中国地方猪种
会计学
第1页/共139页
1
第二章 猪的品种
第一节 中国地方猪种 第二节 国外引进猪种 第三节 中国培育猪种
第2页/共139页
2
第一节 中国地方猪种
我国学者认为,我国有地方猪品种68个,培育品种12个,引进后在我国经长期风土驯化 的有6个。
1986年《中国猪品种志》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中国现有地方猪种48个。 中国是世界上猪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占全球猪种的34%。 地方品种数量较多,这一方面为我国猪肉生产提供了宝贵丰富的遗传基础和材料资源,
69
5. 西南型——自然条件
分布在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盆地内的饲料条件丰富,肉质要求 高,形成了早熟易肥的脂肉兼用型猪种;分布在云贵高原上的猪 种,因生长在海拔2 000m以上的高寒地区,气候条件变化大,放 牧多,兼有大量农副产品做饲料,因而形成了肌肉结实的腌肉型 品种。
第70页/共139页
70
第94页/共139页
94
3. 抗逆性强
我国地方猪种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 择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对外界不良环境 条件的良好适应能力。
抗寒力与耐热力 对饲料的消化力 抗病力
第95页/共139页
95
⑴抗寒力与耐热力
在所有哺乳动物中,猪的适温区最窄,超过上下临界温度对生产的波动颇大。 在抗寒力方面, 地方猪的体温调节能力强(如心跳加快、呼吸次数增加)。
第60页/共139页
60
4. 江海型——体型特征
额宽,耳大,皱纹深且多呈菱形。 腹大,骨骼粗壮,皮多由皱褶。 繁殖性能强,产仔多。 毛色:一是受华北型影响较大的为数众多
的的中小型黑猪;二是受华中型猪影响较 大的,呈明显的由黑向花过渡的花猪。
第61页/共139页
61
4. 江海型(华中华北过渡型)——代表猪种
寒。毛色几乎全为黑色。
第8页/共139页
8
1. 华北型——生长性能
由于历年来在饲养方式上采取放牧或“吊 架子”的方式,特别重视耐粗饲的培养, 因此,一般增重速度较慢,并且前期增重 速度不快,但在后期增重很快。
第9页/共139页
9
1. 华北型——繁殖性能
由于长期以来用青饲料饲养和重视选种, 提高了母猪的繁殖力,繁殖性能极强。一 般每胎产仔10~12头,乳头数7~8对,母性 强。
第89页/共139页
89
②公猪性发育较早
公猪精液中出现成熟精子的年龄为73.27d,其中大花白猪最早,为62d;内江猪最迟,为80.5d。 120 d时嘉兴黑猪的血浆睾丸酮水平为4.67 ng/ml,大白猪仅为0.95,同龄金华公猪为3.47; 大花白猪60~70 d为1.75 ng/ml,同龄长白公猪仅为0.24 ng/ml。
第10页/共139页
10
1. 华北型——代表品种
东北民猪; 西北的八眉猪; 黄淮海黑猪
第11页/共139页
11
东北民猪
第12页/共139页
12
八眉猪
第13页/共139页
13
黄淮海黑猪
第14页/共139页
14
黄淮海黑猪
第15页/共139页
15
黄淮海黑猪
第16页/共139页
16
黄淮海黑猪
太湖猪(梅山猪、姜曲海猪、二花脸猪和嘉 兴黑猪)、
枫泾猪 桃园猪
第62页/共139页
62
太湖猪
第63页/共139页
63
太湖猪
第64页/共139页
64
太湖猪
第65页/共139页
65
太湖猪
第66页/共139页
66
姜曲海猪
第67页/共139页
67
东串猪
第68页/共139页
68
虹桥猪
第69页/共139页
了结实有紧凑的体型。
第83页/共139页
83
6. 高原型——生产性能
一年体重可达20~25 kg,2~3年可达35~40 kg。 繁殖力低,产仔数为5~6头,乳头5~6对。 发情迟(4~5月龄),妊娠期长,达120 d。 屠宰率低,只有65%。 鬃毛产量高,质量好,长度可达12~18 cm。
该地区的中部为两湖盆地和鄱阳盆地,为 粮、棉的主要产区,饲料条件丰足,青绿 多汁饲料也很丰富,但与华南型猪所在地 区相比则梢差。
第32页/共139页
32
3. 华中型——体型特征
外型较华南猪大,与华南猪基本相似,呈 圆桶型,背较宽,骨骼也较细致,背腰多 下陷,但不象华南猪那样厉害。
耳亦稍大而下垂, 毛色为黑白花,也有少量黑猪。
46
南阳黑猪
第47页/共139页
47
清平猪
第48页/共139页
48
武夷黑猪
第49页/共139页
49
玉江猪
第50页/共139页
50
赣中南花猪
第51页/共139页
51
杭猪
第52页/共139页
52
乐平猪
第53页/共139页53ຫໍສະໝຸດ 嵊县花猪第54页/共139页
54
龙游乌猪
第55页/共139页
55
第88页/共139页
88
①性成熟早
秦鹏春等(1984)综述,嘉兴黑猪、二花脸猪、姜曲海猪、内江猪、成华猪、大花白猪、 东北民猪、金华猪、大围子猪共9个品种。 母猪初情期日龄94.46 d,最早的姜曲海猪为36 d; 性成熟日龄为129.52 d,其中姜曲海猪为76.67 d。 地方猪种中,大型猪种(民猪、内江猪、大围子猪)性成熟较迟,而小型猪种(姜曲海 猪、二花脸猪)性成熟较早。 一般初情期都在5~6月龄。
第17页/共139页
17
黄淮海黑猪
第18页/共139页
18
汉江黑猪
第19页/共139页
19
沂蒙黑猪
第20页/共139页
20
2. 华南型——自然条件
分布在南岭和珠江流域以南一带的猪种。亚热带气候,四季如春,炎 热多雨,草木繁茂。
农作物一年三熟,青绿饲料最多,养猪条件最好。饲养方式基本上是 舍饲。
第7页/共139页
7
1. 华北型——体型外貌
真皮下微血管不发达。为保持体温,必须加强新陈代谢,所以胃和肺 的容量较大。
结实。体躯高大,背狭而长直,四肢粗壮,腹部不太下垂。 运动多,肌肉发达,精肉多,脂肪少,多呈单背,臀倾斜,腿也比较
单薄。 头较平直,嘴筒长,耳大,额间皱纹纵行。 皮厚,多皱褶,毛粗密,鬃毛发达,冬季生有一层棕红色的绒毛以御
第22页/共139页
22
2. 华南型——繁殖性能
一般产仔数为8~9头,但性成熟早,多在 3~4个月龄发情,母性良好,护仔性强。初 生重小,约在1 kg以下。
第23页/共139页
23
2. 华南型——代表猪种
云南省的滇南小耳猪 广西省的陆川猪; 海南省的文昌猪、五指山猪。
第24页/共139页
75
阳新猪
第76页/共139页
76
成华猪
第77页/共139页
77
雅南猪
第78页/共139页
78
湖川山地猪
第79页/共139页
79
乌金猪
第80页/共139页
80
关岭猪
第81页/共139页
81
6. 高原型——自然条件
分布在青藏高原。 气候寒冷,农作物生长季节短,植被稀疏,
养猪少。 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因
第5页/共139页
5
一、中国地方猪种类型的划 分
第6页/共139页
6
1. 华北型——自然条件
分布于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夏季高温,雨量适中。 农作物一年一熟到两熟,饲料条件比较艰苦。 人口较少,饲养粗放,许多地区的养猪多采取放牧或放牧与舍饲相结
合的方法,猪吃粗饲料的比例较高。 土壤中的钙磷等矿物质含量高。
5. 西南型——体型特征
头大,嘴短,额部多旋毛或横行皱纹, 腿较粗短, 毛以全黑和六白为多,也有少量的黑白花
和红毛猪。
第71页/共139页
71
5. 西南型——代表猪种
荣昌猪 内江猪
第72页/共139页
72
荣昌猪
第73页/共139页
73
内江猪
第74页/共139页
74
圩猪
第75页/共139页
第97页/共139页
97
⑶抗病力
地方品种的抗病能力远远好于引进品种和 培育品种,从一定程度上看,这也是地方 品种适应性好的体现。
但同时也对地方品种的利用和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3页/共139页
3
第一节 中国地方猪种
一、中国地方猪种类型的划分 二、中国地方猪种的种质特性 三、中国优良地方猪种简介 四、中国地方猪种资源的保种和利用
第4页/共139页
4
一、中国地方猪种类型的划分
1. 华北型 2. 华南型 3. 华中型 4. 西南型 5. 江海型(华北、华中过渡型) 6. 高原型
第90页/共139页
90
③排卵数和产仔数多
初产猪平均排卵数为15.44个,经产猪为 20.75个。
初产猪平均产仔为10.38个,经产猪为14.24 个。太湖猪,初产为13.48个,经产为16.65 个。
第91页/共139页
91
④其他特点
发情明显, 受胎率高, 产后疾患少, 泌乳量高, 母性好。
37
两广小花猪
第38页/共139页
38
隆林猪
第39页/共139页
39
槐猪
第40页/共139页
40
宁乡猪
第41页/共139页
41
华中两头乌猪
第42页/共139页
42
华中两头乌猪
第43页/共139页
43
华中两头乌猪
第44页/共139页
44
湘西猪
第45页/共139页
45
大围子猪
第46页/共139页
第84页/共139页
84
6. 高原型——代表猪种
藏猪 合作猪
第85页/共139页
85
藏猪
第86页/共139页
86
二、中国猪种的种质特性
1、繁殖力强 2、肉质好 3、抗逆性强 4、生长速度较慢 5、早熟易肥,性情温顺
第87页/共139页
87
1. 繁殖力强
性成熟早 公猪性发育较早 排卵数和产仔数多 其他特点
第92页/共139页
92
2. 肉质好
肉色鲜红,没有PSE肉 肌纤维直径小,肉质细腻 肌肉内脂肪含量高,平均4.97% 口感细嫩多汁,肉味香浓
第93页/共139页
93
2、肉质好
地方猪和瘦肉型猪比较:
失水率平均低6.81; pH值均6.1以上,比对照组高0.39; 肌肉干物质百分数高2.83, 肌肉内脂肪高1.76; 肌纤维直径小18.43%, 单位面积上的肌纤维数量多34.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