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防洪抢险应急预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电站防洪抢险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提高xx 电站水库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切实做好遭遇突发事件时的防洪抢险调度和险情抢护工作,力保水库工程安全,努力减小遭遇特大洪水或其它重大险情对下游和库区造成的不利影响,有组织地做好事故抢险工作,最大程度保障大坝、库区和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尽早恢复生产的目的特编制本应急预案。

本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了,当遇到洪汛事件时xx 电站与昭通市防汛防旱指挥部、鲁甸县防汛防旱指挥部等上级部门以及地方防指之间的协调与职责等事宜
1.2 编制依据本应急预案编制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水库大坝安全条例》、可研批文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技术规范、规程和批文。

1.3 工作原则本应急预案以最大限度保护大坝及上、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目标。

宗旨:以人为本、预防为
主。

工作思
路:统一领导指挥,统一调度;分工负责,全力抢险,力保水
库工程安全;一切以大局为重,电站利益服从地方利益。

1.4 适用范围本预案主要适用于以下因素导致的重大险
情:
(1)由于水文气象灾害(如特大洪水)引起的库水位升高和流量增大给大坝及下游河道带来的危险;
(2)上游大体积漂移物对挡水建筑的撞击引起的危险情况;
(3)地质灾害造成给大坝及下游河道带来的危险。

2. 工程概况
2.1 流域概况
xx 水电站位于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境内,是牛栏江水电规划的的第六级水电站。

坝址位于xx 村,厂址设在xx 下游2km 处查平子坡脚基座阶地上。

电站主要由拦河闸坝、发电引水系统、地面厂房及升压站等组成,电站装机容量为4×20 MW 。

距鲁甸县城20km,距昭通市45km。

牛栏江发源于云南省嵩明县境内,蜿蜒流经寻甸、马龙、曲靖、沾益、宣威、会泽、威宁、鲁甸、巧家、昭通等市、县汇入金沙江,是金沙江右岸的主要支流之一,滑坡、泥石流活动较为强烈。

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2087 Km2 ,河长346 Km。

牛栏江流域气象上属昆明准静止锋区。

流域内主要水汽来
自西南和东南暖湿气流。

流域位于滇东北高原地区,一般气候温和,晴雨分明,有冬暖、春早、夏热、秋雨的特点。

流域内地形起伏变化较大,降水量分布很不均匀,总的是下游最大,上游次之,中游最小。

据云南省水文总站《1956~1979 年平均年降水量等值线图》,下游药山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可达1500mm,德泽至大沙店区间约为800mm,德泽以上为
1000mm 左右。

暴雨的量级和分布与年降水一致。

流域内水面蒸发变化的基本趋势是随着流域由上游往下游递减。

据云南省水文总站换算为E601 蒸发皿的《云南省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等值线图》,在牛栏江大沙店以上的河谷地区,年蒸发量在1400~1600mm,大沙店以下在1200~1400mm 之间。

除此之外,大部分地区在1000~1200mm之间,下游药山地区在900~1000mm左右。

牛栏江径流主要来源于降水。

流域内径流分布与降水分布一致,总的径流分布是下游最大,上游次之,中游最小。

径流的年内分配与降水的年内分配基本一致,年内分配不均。

汛期6~10 月径流约占年径流总量的70%以上。

牛栏江流域位于滇东北高山地区。

牛栏江从区域的东北流向西北横贯全区。

其两侧支流大部呈北东、南西向汇入牛栏江。

群山蜿蜒、沟壑纵横的峡谷,地形陡峻,山脉高程一般在2100~2500m,切割较深,一般均大于300m,河流迂回曲
折,河床纵坡较大,河谷狭窄,两岸岩石裸露。

陡壁多分布大小溶洞及河流冲蚀凹槽,工程区位于构造侵蚀为主的中高山区。

xx 电站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的西延部位及云南山字型构造东翼,处于东部搪房背斜与西部天生桥向斜之间相对构造稳定地块上,在地质构造上以褶皱为主,断裂其次的单斜构造范围内。

工程区在区域上自1909 年5月15日~1986 年 3 月18日共发生≥4.7 级地震共12 次,其中≥5 级7 次,本区位于区域构造相对稳定的区内,控制牛拦江流域的新华夏构造带地震活动相对较弱。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规划图》,在本区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10g ,场地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 ,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2.2 工程基本情况
2.2.1 工程建筑物基本情况
xx 电站是以单一发电为开发目标的低闸引水式水电站,水库正常蓄水水位▽ 11 37.5m;总库容为69.3×104m3 ;调节库容62.1×104m3 。

电站装机容量
4×20000kW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 的规定,本工程规模属中型,为Ⅲ等工程。

主要建筑物水库堰坝、电站、
输水隧洞进口为3级建筑物,临时建筑物级别为 5 级建筑物防洪标准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 规定,各建筑物洪水标准确定如表。

建筑物洪水标准表
建筑物
防洪标准(重现期):年
设计
校核
堰坝、泄洪及放空输水隧洞进水口等建筑物
50
500
引水建筑物
50
200
发电厂
50
200
栏河坝为混凝土堰闸结构,堰底板厚6m,堰顶平河床,
高程为1127.5m,弧门为14m×11m,墩顶高程
▽1148.5m,最大墩高32.77m, 堰顶长131.23m。

河床中间为溢流段,两岸为非溢流段。

溢流段净宽67m,设 6 孔,4 孔
14m×11m 为泄洪闸, 2 孔 5.5m×11m 为排砂闸。

工程于2003 年12 月28 日开工,2007 年12 月13 日截流蓄水,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目前有二台机组并网发电,总投资5.5 亿元人民币。

厂房为地面厂房,主厂房长77.3m,宽23.5m,高43m,内装 4 台20mw水轮发电机组,副厂房紧靠后山坡。

由于洪水位较高,主厂房采取封闭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xx 电站为径流式电站,水库容量小,不考虑防洪调节。

2.2.2 水库技术参数
xx 电站主要径流量来源于降雨,多年平均降雨量可达1500mm。

洪水一般都发生在6~10 月。

由于xx 电站栏河坝为混凝土堰闸结构,堰底板厚6m,堰顶平河床,洪水来临不存在对大坝的危害,不考虑溃坝分析。

有关库容曲线见附图。

溢洪道泄洪能力一览表
泄流量(m3/s)
库水位
2孔
2孔
4孔4孔4孔
4 孔+1 孔
4 孔+1 孔
4 孔+2 孔
(m)
Q
Q
Q
Q
Q
Q
Q
Q 闸门开度 3.6m 4,1m 4,4m 6.7m 6.9m
9.1m
全开
全开
1137.50
854
1420
1970
2580
2950
3430
4780
5700
2. 3 水文
2.3.1 水库所在流域暴雨、洪水特性牛栏江洪水由暴雨形成。

较大洪水一般为全流域降水所形成。

年最大洪水主要集中在6~9 月,个别年份在10 月、11 月也会出现,见表 2.3-
1 。

由于天气系统的变化和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影响,流域内暴雨中心位置不定,暴雨分布不均匀,因而,上、中、下游各站最大流量出现时间不完全相应,序位也不尽相同。

洪水过程线形状受地势地貌和降水分布的影响。

黄梨树和河湾子站过程线形状相对矮胖,单峰过程涨水历时为 2.5 天,最短为12小时,双、复峰涨水历时可达 5 天左右;大沙店和罗家河站过程线形状相对尖瘦,涨水历时较短,单峰过程涨水
历时平均为 1.5 天,最短为 2 小时,双、复峰过程涨水历时平均为4~5 天。

黄梨树和河湾子站洪水过程总历时最长不超过20 天,往下游总历时逐渐加长,大沙店最长可达24 天,罗家
河可达25 天。

表 2.3-1 牛栏江流域实测年最大洪水出现频数表
站名
统计年份项目6月7月8月9月10月11 月全年黄梨
树1976~2001
出现次数
7
8
8
3
26
百分比(%)
26.9
30.8
30.8
11.5
100
河湾子
1953~1975 出现次数
6
5
7
1
1
23
百分比(%)
26.1
13.0
21.7
30.4
4.4
4.4
100
大沙店
1953~1960 1966 ~1982 出现次数
5
10
3
6
1
25
百分比(%)
20.0
40.0
12.0
24.0
4.0
100
罗家河(小河)
1959~1968 1972 ~2001 出现次数9
16
6
9
40
百分比(%)
22.5
40.0
15.0
22.5
100
2.3.2 水库所在流域水文测站分布、观测项目。

水文测站分布见图 2.3-2
水文观测及基本资料在牛栏江干、支流上,曾先后设立基本控制、专用水文、水位站共达12 处,位置分布见图 2.3-
2 。

各站观测项目、记载长度均不一致。

为满足xx 电站设计的需要,正确合理地使用资料,水文分析计算采用大沙店、罗家河(或小河)站作为依据站,黄梨树、河湾子站仅作为对照比较和成果合理分析用。

上述各主要水文站概况如下:
(1)黄梨树站
1967 年由昆明院水文总站设为水位站,1974 年底撤消。

1976 年云南省水文总站于昆明院原水位站上游约2Km处设立
水文站观测水位、流量迄今。

该水文站控制河段长约600m,基本顺直。

复式断面,左
深右浅,水位4m以下右岸有死水,下游400m有卡口控制,卡口之下为急滩。

采用流速仪一点法测流。

历年水位流量关系线均为单一线,其流量变幅在中高水时达200m3/s 以上。

水位流量关系线呈逐年上移的趋势,反映了断面在1976~1988 年间是逐年淤积的。

(2)河湾子站
实测资料长度为1953 年7 月至1975 年12 月,其中1953 年7 月至1956 年 5 月为下游7Km处新桥站资料,两站资料合并使用。

河湾子站测验河段长760m,两岸整齐,下游310m的弯道为本站主要控制。

梯形断面,略有回淤,但基本稳定。

从测站控制条件及测验质量看,本站为流域内较好测站,资料也较长,为本次水文分析计算中重要的参证站。

(3)大沙店站
大沙店资料包括下游 3.6Km处的江底水文站1953 年 6 月至1956 年 5 月资料。

1956 年 6 月由江底上迁大沙店,1957 年 1 月改为水位站,1961 年停测,1966 年恢复水位、流量等观测项目至1982 年。

该站测验河段顺直,长约200m,右岸为山坡,左岸特大
洪水位以上有台地,两岸堆石影响水流,河床冲淤变化大。


岸上游30m有一大石嘴,对水流影响甚大,基本断面上游
500m及下游200m处均有急滩。

1971 年开始缆道测流,测流基本采用一点法。

1966 年恢复测流后,测验质量较前为高。

历年水位流量关系线中、高水流量变幅达200m3/s 左右。

(4)小河站
1971 年由下游罗家河站迁来,1972 年迄今有水位、流量等观测资料。

该站河段顺直长约400m,冲淤变化大,下游300m处有浅滩,渐次向上游延伸,使整个河段形成水下沙脊,复式断面,控制条件不好。

该站测流基本采用一点法。

测验精度差,水面流速系数没有进行比测,采用经验值0.85 ,借用断面较多。

历年水位流量关系为多条临时曲线,无规律,流量变幅中水达200m3/s ,高水可达300m3/s 。

(5)罗家河站
该站控制面积仅比小河站大127Km2,不到1%。

观测年限
为1958 年至1968 年。

该站测验河段顺直长约350m,受下游急滩控制,高水时
控制作用不显著。

断面冲淤变化大,面积差值最大约60m2,
1959~1967 年总趋势是冲,1968年大洪水后又回淤。

测流低水采用流速仪,高水采用浮标。

浮标系数基本采用经验值0.85 ,个别采用0.87 或0.89 ,未经比测。

借用断面次数较多。

历年水位流量关系基本采用时序法定线,中、高水流量变幅为100 m3/s 左右。

水文分析采用的上述水文站实测流量资料见表 2.3-2 。


2.3-2 主要水文站实测流量资料表站名
资料年限
黄梨树
1976.1~2001.12
河湾子
1953.7~1975.12
大沙店
1966.5~1982.12
小河
1972.1~2001.12
罗家河
1959.1~1968.12
图 2.3-2
2.3.3 报汛方式、预见期
黄梨树水文站以电话方式报送流量、水位、雨情,预见期约十小时左右,精度还可用,中、长期预报见气象站及防汛办通报。

2.4 工程安全监测
2.4.1 、建筑物位移观测
1、为观测闸墩垂直、水平位移,于墩顶设置两条观测基线,布置了16 个位移标点,两岸布置4个位移观测工作基点。

观测时以位移观测工作基点为基点,通过水准仪、经纬仪等仪器,主要采用视准线测量和水准测量观测垂直、水平位移,位移要求精确到毫米(mm),角度要求精确到秒
(” )。

2、水位观测
为观测库水位,在3#闸墩头部布设一只水尺观测上游水位,在两岸下游护坦边墙末端内侧各布设一只水尺观测下游水位,共计 3 只水尺。

通过水尺人工测读观测水位,精度要求到厘米(cm)。

2.4.2 以往水库安全监测情况工程刚投产,施工期至今已
五年,测值正常,建筑物安
2.5 汛期调度运用计划
2.5.1 防洪调度原则
xx 水电站汛期调度原则如下:
1、xx 电站水库汛期防洪限制水位1137.5m,正常高水位1137.5m,设计洪水位1140.4m,校核洪水位1145.52m。

2、遵照“服从市、县防洪防旱指挥,服从大坝安全”的原则进行防洪调度。

3、根据xx 电坝址设计洪峰流量成果,防洪按50 年一遇控制, 5 年一遇实施。

xx 坝址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表
单位:流量-m3/s
频率(%)
0.01
0.02
0.05
0.1
0.2
0.333
0.5
1
洪峰流量
8820
8090
7130
6410
5700
5190
4780
4100 频率(%)
2
3.33
5
10
20
33.3
50 洪峰流量3430 2950
2580
1970
1420
1070
854
2.5.2 汛期控制运用计划制定情况(6月至10 月)
①当入库流量小于500m3/s 时,开启左岸第 3 孔泄洪闸,水库在正常蓄水位1137.5m 至死水位1131.0m 之间消落,电站发电,水库进行日调节。

②当入库流量大于500m3/s 时,先开左岸第 3 孔泄洪闸,再根据流量大小依次开启左岸第 2 孔、第 4 孔、第 1 孔泄洪闸及冲沙闸。

闸孔泄洪方案
频率
最大下泄流量(m3/s)
水库起调水位(m)
闸门运行及开度
50%
854
1137.50
2 孔泄洪闸,开度 3.6m
20%
1420
1137.50
2 孔泄洪闸,开度 4.1m
10%
1970
1137.50
4 孔泄洪闸,开度 4.4m
5%
2580
1137.50
4 孔泄洪闸,开度 6.7m
3.33%
2950
1137.50
4 孔泄洪闸,开度 6.9m
2%
3430
1137.50
9.1m 4 孔泄洪闸及 1 孔冲砂闸,开度
0.5%
4780
1137.50
4 孔泄洪闸及 2 孔冲砂闸,全开
0.2%
5700
1137.50
4 孔泄洪闸及 2 孔冲砂闸,全开闸门的开门方法为:单孔开启开左岸第 3 孔泄洪闸;两孔开启开左岸第 3 孔、第 2 孔泄洪闸;然后依次增开左岸第 4 孔、第 1 孔泄洪闸;当泄量要求超过四孔全开泄量时,先开启右岸第 2 孔冲砂闸,再开启右岸第 1 孔冲砂闸。

闸门的开门先后:中孔(左岸第 3 孔)-- 左岸第 2 孔-- 左岸第 4 孔-- 左岸第 1 孔-- 右岸第 2 孔冲砂闸-- 右岸第 1 孔冲砂闸。

当首次开启第一个泄洪闸时,应根据下游水位上涨的速度缓慢开大闸门的开度,当厂房下游水位达到1081m时,立即封闭厂房防洪门。

2.6 历史灾害及抢险情况
2.6.1 水库兴建以前工程所在流域发生的洪水地震地质等重大灾害的相关情况无从查找。

2.6.2 水库兴建以来,每年都有几场洪水,最大洪峰到过1400 m3/s 左右,厂房水位到过1084 高程,经历过三次 5.0 以上地震, 工程未发现重大险情。

3、突发事件、重大险情的危害性分析
①库区
由于停电、启动不当或闸门变形等原因,致使库水位的攀升,库区30 多户居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受影响。

②自然灾害
在特大暴雨、洪水、地震等极端灾害情况下,可能造成山体塌滑,薄弱坝段可能失稳破坏,产生局部溃决,对闸坝工程及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

4. 险情监测与报告
4.1 险情巡查
4.1.1 洪水汛情监测
xx 电站流域面积虽大,但无调节库容,为径流式电站,我站将严密监测闸前水位,严格遵照地方防汛单位的指示进行控制。

4.1.2 设施巡查
溢洪设施的巡查。

主要包括:泄洪建筑物、泄洪闸门、门机设施及备用电源的检查。

(1)泄洪建筑物
每年汛前,对溢洪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消除重要缺陷,保证溢洪系统正常工作;在溢洪时,对设施的变形、渗漏水等加强观测、分析,发现有危及安全溢洪的缺陷及时消缺;
每次溢洪结束,及时对溢洪设施作一次全面检查,主要检查溢流面及消能池的裂缝、鼓包、脱空、破损、翘曲、平整度等,对重要的缺陷及时处理,确保溢洪安全。

(2)泄洪闸门
在汛前对4扇泄洪工作闸门、 2 扇冲砂工作闸门和6扇检修门进行一次起落试验,以检查和观察闸门框架、面板等有无变形,闸门有无歪扭,门槽是否受卡,止水是否完好,有无老化及漏水现象,导轮等部位是否影响起吊的严重缺陷。

(3)门机设施及备用电源
在汛前应检查和观测坝顶一台门机在运转过程中是否灵活可靠,制动设备、钢丝绳、电源系统、传动系统、润滑系统、10KV供电电源及柴油发电机备用电源等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机电安全保护设施是否可靠运用,电缆有无老化,绝缘是否良好。

如发现有不正常的声响、震动、发热、冒烟等现象立即停车检查,有缺陷应及时消除。

(4)每年汛前,对电源、通讯设施、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监测自动化系统进行全面检查维护。

(5)对大坝变形监测项目采用人工监测手段。

在洪水期间,汛前每月观测2次,汛期每周观测 2 次。

若观测成果超过警戒值及时上报。

除在每年冬季(或初春)气温最低时,对闸坝进行全面的
检查外,洪水期间的巡视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

闸坝主要检查以下内容:
闸坝段施工结合处之间的错动;
堰坝体与基岩(或岸坡)结合处有无错动、开裂、脱离及渗水等情况;
有无裂缝产生及原来裂缝的扩展情况;堰坝面混凝土的破损情况;两岸坝肩区有无裂缝、滑坡、溶蚀及绕渗等情
况。

4.2 险情上报与通报
通过对库区雨量、流量及水位的监测来预测洪水的级别;通过对溢洪设施的检查来查明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闸坝变形、位移的分析,评估闸坝的工作状态。

汛期的巡视工作由电厂现场工作人员负责,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报告防
洪抢险指挥部,指挥部迅速开展险情复核、分析、评估工作,并作出应急决策指挥抢验。

洪汛期间,按照水库及大坝面临的雨情、运行状况以及可预见的危害程度,可将险情分为 5 级:
(1)Ⅳ级险情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为Ⅳ级险情:
①遭遇十年一遇的洪水(流量超过1970 m3/s);②发
生泄洪时;
③闸门前发生杂物雍堵,影响个别闸门的正常启闭及正常泄流;
④近坝库岸边坡出现小范围滑坡,但对闸坝安全运行没有影响;
⑤管理不当引发的险情(如个别闸门不能及时启闭、一路控制电源断路等情况)。

(2)Ⅲ级险情出现以下情况为Ⅲ级险情:
①洪水位超过1140.4m,下泄流量超过3430m3/s,水位持续上升;
②个别闸门不能及时提起泄洪;
③近坝库岸边坡出现较大滑坡,但对闸坝安全运行不产生大的影响。

④汛期由于管理不当,出现较大险情(如10KV供应电源
断路、水库中较大杂物撞击闸门门槽引起变形使闸门无法提起等情况)。

(3)Ⅱ级险情
出现以下情况为Ⅱ级险情:
①洪水位超过1137.5m,按照正常调度无法将 2 处闸门提
起进行泄洪。

②洪水位超过1145.52m,下泄流量超过5700m3/s,水位持续上升。

③大坝出现较大变形、沉降等严重工程险情,但不至于引发垮坝情况。

(4)Ⅰ级险情
出现以下情况为Ⅰ级险情:
洪水位超过1145.52m,下泄流量超过5700m3/s,水位持续上升,大坝出现漫顶的险情。

大坝监测数据出现突变,且幅度较大,坝体出现裂缝并有渗水发生,大坝安全面临危险。

(5)特级险情
出现以下情况为特级险情:无法将全部闸门提起进行泄洪
4.2.2 险情上报上报内容:下泄流量、险情预评估、抢护
措施等。

上报单位为:Ⅳ级、Ⅲ级险情报电站防洪抢险指挥部;Ⅱ级险情报鲁甸县防汛抗旱指挥部;Ⅰ级险情报昭
通市防汛抗旱指挥部;
特级险情报云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云南省电网公司等。

联络方式为电邮和传真。

5. 险情抢护
5.1 抢险调度
在汛期,服从昭通市、鲁甸县防洪防旱指挥部领导,洪水调度指挥由电厂负责。

设计调度原则:
(1)当预报入库洪水来水量在不开闸泄洪条件下,则采用满发电降低水位;
(2)当预报入库洪水来水量需要开闸泄洪条件下,下泄流量一般不超过3430m3/s(含电厂发电流量、下同), 4 孔泄
洪闸加 1 孔冲砂闸,开度9.1m;
(3)当预报入库洪水来水量超过4780m3/s,4 孔泄洪闸
加 2 孔冲砂闸全开,自由泄流。

实际运行调度:洪汛期,当预报入库洪水来水量达到854 m3/s 并继续上涨,电站进入应急状态,由防洪抢险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调度。

5.2 抢险措施及应急启动与结束
5.2.1 Ⅳ级险情的应急响应
(1)大坝进入汛期的24 小时值班,由电厂防洪抢险
应急指挥部组织一次全厂性的防汛演习。

(2)组织人员对大坝溢流坝段附近水面漂浮物进行打
捞清理,以免开闸泄流时,杂物影响泄洪;组织人员对供
电系统进行检查,确保大坝启闭机设备电力供应。

(3)做好安全泄洪的准备工作,防洪抢险应急指挥部应
24 小时值班,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职能的联系和协调。

(4)当水库水位接近1137.5m 并继续上涨时,除做好安
全泄洪的一切准备工作外,凡危及泄洪安全的设施,统一部署及转移;通报地方政府防汛办公室等相关单位。

(5)当入库流量小于500m3/s 时,开启左岸第 3 孔泄洪闸,当入库流量大于500m3/s 时,先开左岸第 3 孔泄洪闸,再根据流量大小依次开启左岸第2孔、第 4 孔、第 1 孔泄洪闸及冲沙闸。

(6)加强对近坝边坡和枢纽建筑物的观测和巡视检查工作,如发现近坝边坡出现塌方、掉块、滑坡,建筑物变形、渗漏等方面出现异常,应及时向防洪抢险应急指挥部汇报,由防洪抢险应急指挥部决策处理。

(7)厂房防洪门落下,厂房厕所关闭,排污阀关闭;三台渗漏井水泵和二台检修井水泵投入使用;
(8)当入库流量回落500m3/s 以下时,天气转好,汛情稳定,Ⅳ级险情警报可以解除。

(9)满足Ⅲ级险情条件,按Ⅲ级险情的应急响应进行险情抢护。

5.2.2 Ⅲ级险情的应急响应
(1)Ⅳ级险情的应急响应中的(1)、(2)、(3)、
(4)、(5)、(6)、(7)继续运作。

(2)电厂防洪抢险应急指挥部,责令其所属各机构各司其职,抓紧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3)当入库流量达到3430m3/s 时,提起 4 孔泄洪闸门及1 扇冲砂闸门,开度控制在9.1m 泄洪,
(4)应急抢险小组将沙袋、水泥等抢险物质运至大坝工程薄弱部位附近,及时进行各出险部位的临时加固。

(5)当入库流量回落到3430m3/s 以下,天气转好,汛情稳定。

Ⅲ级险情可解除,转入Ⅳ级险情状态。

(8)当入库流量达到5700m3/s 时,满足Ⅱ级险情条件,按Ⅱ级险情的应急响应进行险情抢护。

5.2.3 Ⅱ级险情的应急响应
(1)Ⅲ级险情的应急响应中的(1)、(2)、(3)、(4)继续运作。

(2)停止对水面杂物的清理工作,封锁大坝上、下游附近水域,确保人员安全;
(3)巡查人员对工程进行24 小时查巡,及时上报有关险情。

(4)将险情每8 小时向市、县防洪防旱指挥部报告一
次;
(5)当入库流量回落到5700m3/s 以下,天气转好,汛情
稳定,Ⅱ级险情可解除,转入Ⅲ级险情状态。

(6)当洪水位持续上涨至1145.0m,满足Ⅰ级险情条件,按Ⅰ级险情的应急响应进行险情抢护。

5.2. 4Ⅰ级险情(遭遇超标准洪水)的应急响应
(1)Ⅱ级险情的应急响应中的(1)、(2)、(3)、(4)继续运作。

(2)当水位已接近校核防洪标准的洪水位1145.52m,防洪抢险应急指
挥部立即召开成员紧急会议,责令应急抢险队伍进入临战状态,加强与地方各职能部门的联系。

(3)应运用一切手段,适时收集水文、气象信息,分析判断更大洪水到来的可能性以及水位可能上涨的程度。

厂区内所有非生产人员服从统一指挥撤离到安全地带。

后勤部负责撤离人员的交通运输保障、生活物资以及医疗用品的保障工作。

(4)按照上级应急抢险专家组提出的具体抢险方案,负责电厂部分的实施。

(5)当险情迅速发展,超过电厂应急抢险队伍的能力范围,要立即请调外部力量参加抢险。

(6)如洪水消退,汛情有所缓解,水库水位呈下降趋势,气象部门预报天气好转,险情缓解时,所有防洪抢险措施不能
松懈,抢险队员现场待命。

(7)确认洪水消退,直至库水位回落至1145m以下,Ⅰ
级险情解除,按Ⅱ级险情的应急响应进行险情抢护。

5.2.5 特级险情(溃坝)的应急响应
(1)Ⅰ级险情的应急响应中的(1)、(2)、(3)、(4)、(5)继续运作。

(2)厂内组织迅速撤离,并将有关情况上报省、市、县防洪抗旱指挥部。

(3)当险情迅速发展,超过电厂应急抢险队伍的能力范围时,要立即按照程序请调社会力量参加抢险,同时做好电厂非生产人员的疏散、重要资料及财产的安全转移。

6. 应急保障
6.1xx 水电站防洪抢险应急组织机构
防洪抢险应急指挥部成员如下:
组长:金承佑
副组长:黄开琪施翔
成员:林锦杰陈林陈德金徐普明吴礼成朱孝成王斌
各当班值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