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李清照词作的女性意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李清照词作的女性意识
发布时间:2021-03-02T15:04:47.143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20年11期作者:李娟
[导读] 【摘要】李清照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我们读着她那一首首清丽旖旎的词作,仿佛闻到了一缕缕檀香、梅香、酒香,感受到了作者那一丝丝令人心醉的愁情,李清照在其作品中以其独特的心理感受和细腻的词人气质打动了世人,她真实地反映了作为女性的自我,自然地流露出自我的女性生命意识,从而形成了李清照独特的艺术魅力。

所谓女性意识,就是指女性对自身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

对于男权社会,其表现
李娟(四川省仪陇中学校四川南充 637600)
【摘要】李清照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我们读着她那一首首清丽旖旎的词作,仿佛闻到了一缕缕檀香、梅香、酒香,感受到了作者那一丝丝令人心醉的愁情,李清照在其作品中以其独特的心理感受和细腻的词人气质打动了世人,她真实地反映了作为女性的自我,自然地流露出自我的女性生命意识,从而形成了李清照独特的艺术魅力。

所谓女性意识,就是指女性对自身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

对于男权社会,其表现为拒绝接受男性社会对女性的传统定义,以及对男性权力的质疑和颠覆;同时,又表现为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审视女性心理情感和表达女性生命体验。

【关键词】婉约词宗女性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11-059-02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她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文学气氛和学术气氛很浓的家庭环境里,她的父亲李格非,做过礼部员外郎,同时也是学有专长的学者,对历史、文学、书法均有较高的造诣。

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也有很高的文学修养。

所以其幼年便很有才华,诗词歌赋,无所不能。

建中靖国元年与赵明诚结婚,二人志趣相谐,诗词唱和,生活非常美满。

大观元年(1107)赵明诚的父亲落职病故,他们夫妻二人回青城居住。

至此,李清照的生活景况发生了转折。

靖康二年(1127),李清照和赵明诚相继避兵江南。

1129年,赵明诚病死,经受家国变乱后,李清照辗转漂流于杭州、越州一带,于孤苦中度过了晚年。

前期生活的优雅和顺利,后来条件的拮据和窘迫,使李清照的心境产生了很大的震动,滋生了诸多感慨和无限的愁绪。

李清照词的风格与愁绪则因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境遇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尤其是后期的作品表现出更深沉的感伤。

虽然生活清苦。

辗转流离,但我们读着她的作品,真有“坠情者醉其芬馨,飞想者赏其神俊”之感。

不少论者在赏玩之余,都不免惊异感叹其为一妇人却能卓然一家。

一、作品中的“女孩美”
少女时期读李清照的《点绛唇》,就被词中的“女孩美”深深地吸引。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上片写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

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像燕子一样地空中飞来飞去,静中见动。

“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 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

“纤纤手” 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

“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

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春天的早晨,地点是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

整个上片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

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

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

“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

“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

“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

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

“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

“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

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

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

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

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划出来。

在封建社会,女子是不准抛头露面的,而身为大家闺秀的李清照却刻意渲染“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顽皮可爱,这可看到李清照对封建礼教的轻视,透露出对女性生命意识的观照。

由此看出,李清照毫不掩饰自己的青春美,对自我的认识已比较清晰。

那是一个封建的男权社会,女性的生存必须得依赖于男性,所以“女为悦己者容”成为女性们遵循的一条定则,而李清照却是封建社会里的一个“异类”。

她对自我生命的价值有着充分的认识,在其作品中大胆地展示女性青春美、形体美,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从而我们就能窥见李清照的女性意识。

二、作品中的“女人美”
生活、阅历和感受永远是词人创造的基本,是作品源源不断的动力。

后来读李清照,越来越读到“女孩”的成长,渗透在作品里的有小女人的大女子情怀,这是都是她的“女人美”,“内在美”。

国破之凄,丧夫之痛,南渡之苦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愁到了极致。

即使不看她的《声声慢》,不算她的《醉花阴》,只看她的《凤凰台上忆吹箫》,也就可以看出此时的易安已经是愁到了何处!觉来不禁令人心痛!
古来万事东流水。

原来一切不过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也许正是这沧桑世事才使易安顿悟了。

所以经历了如此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后,易安不再寻寻觅觅。

而是在每一个东篱把酒黄昏后勤修《漱玉词》,在冷香倪之时拷撰《金石录》,她志向高远,但她不满足,在《渔家傲》中写道: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

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

写天、云、雾、星河、千
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

“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梦魂仿佛回到了天庭,天帝殷切地问我:你打算到何处去?词人在如梦似幻的海上航行,一缕梦魂升入天国,见到慈祥的天帝。

现实中,南宋高宗皇帝置人民于水火、只顾自己一路奔逃,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

这种遭遇,让词人渴望关怀,渴望温暖,但现实中却不能得到,也只有将之寄托在幻想之中了。

因此,词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塑造了态度温和、关心人民疾苦的天帝,以此表达自己美好的理想。

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下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 路长 ”、“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

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

著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

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文学家,她也有类似的感慨。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九万里长空大鹏鸟正展翅高飞,风啊!千万别停息,快快将这一叶轻舟直接送往蓬莱三岛。

在这首诗里,我们读到了一种“大女人”气质的李清照,读到了词人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李清照确有那种豪迈气概,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女人,比起同时代的女子来说,她是一难得的奇女子。

李清照不但大胆吟唱“风花雪月”,还大胆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自己的高远志向。

可见,李清照的确是一位迥然有别与一般女子,具有自己独特的女性生命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