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县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吉安县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生物)
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011.10.28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乳酸菌都是细菌,且都能进行有丝分裂
B.酵母菌、乳酸菌、硝化细菌都不含叶绿素,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C.乳酸菌、硝化细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且都有细胞壁,体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分子
D.乳酸菌、硝化细菌都是异养型生物,在电镜下可观察到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
2、问题探究的一般步骤是
A.提出问题-设计实验-作出假设-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进一
步探究
B.作出假设-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进一步探究-表达
和交流
C.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
D.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进一
步探究
3、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
裂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1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共有0条姐妹染色单
体
B.处于图3中BC段的是图1所示细胞;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
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如图4中d所示的情况
D.图4中a可对应图3中的BC段;图4中c对应图3中的AB段
4、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编程性死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癌变属于细胞编程性死亡
B.细胞编程性死亡属于正常生理过程
C.细胞编程性死亡属于细胞分化过程
D.细胞编程性死亡与基因表达无关
5、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蒸馏水来鉴定葡萄糖和尿液中的蛋白质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半胱氨酸
C.食用花生油最好选用苏丹IV 染液来鉴定,而一般不选用苏丹III 染液来鉴定
D.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
6、菠菜是很好的实验材料,在中学生物多个实验中被利用。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色素的提取实验中应选取新鲜的菠菜绿叶,研磨时加入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B.取新鲜的菠菜绿叶的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是显微观察叶绿体的理想材料
C.新鲜的菠菜绿叶不适合用来观察线粒体,因为健那绿染液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D.可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菠菜根细胞进行染色,显示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7、右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
察对象,由视野(1)到视野(2)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标本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⑤④③②
D.④⑤①②
8、有一条多肽链,分子式为C x H y O p N q S ,将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
分析
推算可知,水解得到的氨基酸个数最多为
A. q +1
B. p -1
C. q -2
D. p +1 9、构成运输载体和淀粉酶所必需的化学元素是
A.C 、H 、O 、N
B.C 、N 、O 、P
C.H 、O 、N 、P 、
D.16种元素
10、A TP 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ATP 的叙述,不正确的有几
项
①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合成ATP
②若细胞内Na +浓度偏高,为维持Na +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 TP 的量增加 ③ATP 中的“A”与构成DNA 、RNA 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物质 ④ATP 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但在细胞内含量很少
⑤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含有线粒体但一定含有相关的酶,可产生ATP ⑥ATP 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A. 0项 B. 1项 C. 2项 D. 3项 11
12
A.甲图中O2浓度为a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强度相同
B.乙图中如果再提高CO2浓度,则b点一定上移
C.丙图中,温度为t4℃时,植物净光合作用最大
D.丁图代表两类色素的吸收光谱,则e代表类胡萝卜素
13、在右图所示实验装置中,玻璃槽内是蒸馏水,半透膜允许单糖透过。
倒置的长颈漏斗中
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
最可能的实验现象是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再上升后又下降
B.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蔗糖和蔗糖酶
C.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下降,加酶后一直上升
D.在玻璃槽中会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14、下列说法中,与生物膜发现史不一致的是
A.欧文顿在实验基础上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
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的2倍。
他们由此推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
物膜都是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构成的
D.科学家用不同的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细胞和鼠细胞,并将标记后的两种细胞进行融
合,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15、用呼吸抑制酶处理红细胞,下列物质吸收情况正确的是
葡萄糖
16、下列关于生命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女性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是细胞凋亡的结果
B.脑细胞缺氧而死亡是细胞的坏
死
C.细胞分化受基因控制,不同种细胞中会出现基因选择性表达
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细胞的坏死
17、下列关于酶的论述,正确的是
①对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②酶在体内不能更新③温度越高,酶的活性越大④酶
制剂通常在低温下保存⑤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⑥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催化作用
⑦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A.①④⑤⑦
B.②④⑤⑦
C.②③④⑥
D.①②⑥⑦
18、以下不能说明细胞全能性的实验是
A.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育出植株
B.紫色糯性玉米种子培育出植株
C.转入抗虫基因的棉花细胞培育出植株
D.番茄与马铃薯体细胞杂交后培育出植株
19、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中的ATP,发现其含
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 TP的末端磷酸基团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能够说明的是
①A TP中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团容易脱离②32P标记的A TP是新合成的
③A 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④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有一条多肽链由12个氨基酸组成,分子式为CxHyNzOwS(z>12,w>13),这条多肽链经
过水解后的产物中有5种氨基酸:半胱氨酸(C3H7NO2S)、丙氨酸(C3H6NO2)、天门冬氨酸(C4H7NO4)、赖氨酸(C6H14N2O2)、苯丙氨酸(C9H11NO2),那么水解产物中天门冬氨酸的数目是
A. y+12个
B. z+12个
C. w+13个
D. (w―13)/2个
21、在a 、b 、c 、d 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 2和O 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下表。
若
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 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 2外还有酒精和乳酸 B. b 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 C. c 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 D. d 条件下,产生的CO 2全部来自线粒体 22
A.①③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①
B.②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
C.产生①③的场所是线粒体
D.原核生物中也有能完成图示全过程的
23、下列有关叶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叶绿素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两种,叶绿素a 呈黄绿色,叶绿素b 呈蓝绿色 B.叶绿体的囊状结构薄膜和基质中均含有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
C.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在滤纸条上叶绿素a 比叶绿素b 扩散得慢
D.叶绿素是光合作用中的重要物质,能吸收光能
24、在其他条件适宜下,在供试植物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突然停止光照,并在黑暗中立即开
始连续取样分析,在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 3和C 5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是 A.C 3和
C 5都迅速减少
B.C 3和C 5
都迅速增加
C.C 3迅速增加,C 5迅速减少
D.C 3迅速减少,C 5迅速增加
25、下图中①~④曲线图均表示光合作用与某些影响因素的关系。
在下列各选项中,不正确的
是
A.图①中的X 因素可表示CO 2浓度
B.图③中,阴生植物的b 点值一般比阳生植物的低。
若其他条件适宜,光照强度小于b (大于零)时也能进行光光合作用
C.图④中,Z 因素(Z 3>Z 2>Z 1)可以表示CO 2浓度,当光照强度小于c 值时,限制光合速率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D.四个图中,能反映光合作用受温度影响的曲线图只有②
① ② ③ ④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生物试卷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1.10.28
Ⅱ卷(非选择题50分)
二、非选择题(50分)
26、(每空1分,共10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又是新陈代
谢的主要场所。
据图回答:
A B C D
⑴动、植物细胞的最主要区别是看其有无。
以上4个图中属于
原核细胞的是(填字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填字母)。
蓝藻是(填字母)其能进行光合作用原因是其具有、。
⑵B细胞与D细胞结构中无明显差异的结构是、。
⑶C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A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
27、(每空1分,共8分)根据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回答:
⑴该化合物由个氨基酸构成,
含有个氨基和个羧基。
⑵该化合物由种氨基酸构成,
决定氨基酸不同的基团编号是。
⑶该化合物是氨基酸之间脱去个分子水形成的,形成的化合物
叫 。
⑷ 该化合物中肽键的编号是 。
28、(除说明外,其余每空1分,共9分)下图表示在高等植物体内的生理过程,
⑴ Ⅲ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③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⑵ 如果将植物种在温室中,写出两条通过同时改变上述生理过程强度来提高产量的措施:① ;② 。
⑶ 将状况相同的某植物绿叶分成四等组,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 ,再用适当的相同的光照射1h ,测其重量变化(假设在光下和黑暗条件下,细胞呼吸① 根据本实验所测数据,该绿叶细胞呼吸速率最高的温度是 ;27℃时绿叶的净光合速率是 mg/h ;29℃时真光合速率是 mg/h 。
② 本探究实验的结果说明 。
(2分) 29、(每空1分,共12分)图1表示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
上的DNA 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细胞图像。
请据图回答:
光④ ⑤ ……(CH 2O)
乳酸或酒精 水、CO 2
Ⅰ
Ⅱ
Ⅲ
⑴ 图1中AB 段形成的原因是 ,该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的 期。
⑵ 图1中CD 段形成的原因是 。
⑶ 图2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 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DNA 分子数、染色单体数分别为 、 、 。
该图处于图1中的 段。
⑷ 该时期的上一个时期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⑸ 该细胞继续分裂,产生的每个细胞中,有染色体 对,即 条;有DNA 分子 个。
30、(11分)酶在酶促反应中能催化特定的底物(酶进行催化反应的反应物)反
应,与酶的活性中心有关。
酶的活性中心往往与底物分子在空间结构上具有特殊的匹配关系,当酶与底物结合时,启动化学反应的发生。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酶能提高反应速率的机理是因为 ,使底物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
⑵ 下列符合图示反应类型的有 。
A.氨基酸a+氨基酸b→二肽+H 2O
B.麦牙糖+H 2O→葡萄糖
C.CO 2+H 2O→(CH 2O )+O 2
D.H 2O 2→H 2O+O 2
⑶ 上图所示过程能说明酶具有 的特点,为了验证酶的这一特点,
产物
底物
活性部位
酶
⇒ ⇒
①斐淋试剂分A液和B液,正确的使用方法是。
②甲同学的实验设计能否得出结论? 。
原因是。
③预期乙同学得到的实验现象是:
A组,B组。
④辅导教师指出丙同学的实验设计可能得不到实验结果,原因是
都不能与碘液发生颜色反应,不能说明两只试管中是否发生了催化反应,因此无法作出判断。
若仍然用碘液作试剂,丙同学的实验应该怎样进行改进?(所用实验材料和酶制剂在题目表格中选取)。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生物试卷参考答案
2011.10.28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二、非选择题(50分)
26、(每空1分,共10分)
⑴细胞壁CD AD D 叶绿素藻蓝素
⑵细胞膜核糖体
⑶拟核细胞核
27、(每空1分,共8分)
⑴ 3 2 2
⑵ 3 ②④⑦
⑶ 2 三肽
⑷③⑤
28、(除说明外其余每空1分,共9分)
⑴细胞呼吸叶绿体基质
⑵①增加二氧化碳浓度②增加昼夜温差
⑶①29℃ 4 9
②在一定的光照强度下,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2分)
29、(每空1分,共12分)
⑴ DNA分子复制间
⑵每一条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
⑶后8 8 0 DE
⑷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数目清晰可见,形态比较稳定
⑸ 2 4 4
30、(共11分)
⑴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⑵ D
⑶专一性
①先将A液和B液混合均匀后加入待鉴定溶液,然后水浴加热
②不能麦芽糖和葡萄糖都是还原性糖
③出现砖红色沉淀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
④蔗糖及其水解产物
将B组中的5mL蔗糖溶液换成5mL淀粉溶液,所用酶制剂A组为淀粉酶而B组为等量麦芽糖酶(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