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2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Array第一课时新航路的开辟
一、分散的文明
1、文明曙光的出现
距今1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开始的“农业革命”,世界上形成了几个各具特色的农业中心,在几个农业生产相对发达的地区,先后出现了文明的曙光。

2、五大文明中心的形成
(1)五大文明摇篮
西亚两河流域、北非尼罗河流域、南亚印度河流域、东亚黄河长江流域和南欧爱琴海沿岸地区。

(2)五大区域文明
东亚儒家文明、南亚佛教和印度教文明、西亚北非的伊斯兰教文明、欧洲基督教文明、美洲大陆的印第安文明。

(3)形成的原因:
①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②生产力水平的局限和自然环境的阻隔
③人们缺乏沟通的技术和横向交流的驱动力
(4)特点:
①地域性、独立性明显
②基本上处于隔绝或半隔绝状态
③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二、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1、原因和条件
(1)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2)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和市场交换活动的频繁开展
①手工业:A、以风力和水力为代表的新能源开始取代人力和畜力,并出现了集中的手工工场,劳动分工更加细密。

B、分工的细化,使一些传统行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为提高,还出现了许多新的手工业行业和中心,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②农业:A三圃制广泛流行,出现休耕轮作等先进的耕作制度,园艺业、畜牧业也发展迅速。

B在农村,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农民被迫与市场建立联系,地方市场向区域市场、全国市场发展。

C 随着社会分工细化,出现了一批专门生产工业原料和食品的农业区。

D农业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3)资本原始积累开始
(4)四大发明西传影响有利于西欧社会经济发展很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
2、资本主义的萌芽
①工商业领域,商人和工匠之间形成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这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

②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产品质量,面向市场进行生产。

③随着社会经济交换活动的增加,还出现了一种重要的经济组织形式——公司的出现
三、新航路的开辟——文明的链接
1、原因、条件
(1)原因
①根本动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对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②社会原因:欧洲人对黄金和奢侈品的需求,以及《马可·波罗游记》的流传。

1、英西战争: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

2、英荷战争:
①背景:
A西班牙衰落,荷兰控制世界;
B英法崛起;
C导火线:英颁布《航海条例》
②结果:荷兰丧失海上霸主地位,失去北美殖民地
3、英法战争:《巴黎和约》
①背景:
A、法国插足印度、北美;
B、英法在印度、北美矛盾尖锐
②结果:英国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确立在印度优势,成为海上霸主和最大的殖民帝国。

4、结论:殖民霸权地位变化根本上取决于各国的综合国力
5、小结
时间特点表现
15、16世纪葡萄牙、
西班牙领

牙:15世纪初开始,在非洲西海岸建立殖民据点,后垄断与东方的贸
牙:16世纪中叶,在美洲中部和南部建立起殖民大帝国。

17世纪荷兰崛起(1)16世纪末逐步取代西班牙成为海上霸主。

(2)在英荷战争战败,失去海上霸主地位和北美殖民地
17世纪英、法殖
民扩张(1)在北美、非洲、印度和西印度群岛积极开拓殖民地(2)在国际贸易领域内同荷兰商人展开激烈竞争。

18世纪英国成为
世界最大
殖民帝国(1)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掌握海上霸权。

(2)1651年,颁布《航海条例》,经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

(3)1763年,经过“七年战争”,打败法国,签订《巴黎和约》。

四、强盗的贸易——殖民主义的罪恶
1、殖民主义的罪恶
①野蛮的掠夺:1757年——18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印度获得的财富达10亿英镑。

②残酷的屠杀:对美洲印第安人的大规模屠杀和欧洲人带来的各种疾病,使美洲土著居民人口锐减。

③罪恶的黑奴贸易:目的:满足美洲劳动力市场需要。

结果:18世纪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贩卖国。

④不平等贸易:英国东印度公司依靠特权,把印度商人挤出商业活动,控制了印度的国内贸易。

葡萄牙人在通商口岸建立据点,骗取了土著居民的宝石、珍珠、象牙等贵重物品。

2、对殖民扩张的评价
①对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②对殖民地
A、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

B、工业革命后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③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第三课时“蒸汽”的力量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用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飞跃。

它既是生产技术的一次革命,也是生产关系的一场革命。

它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技术基础。

一、“大工业”的狂飙时代:英国工业革命
1、前提和条件
(1)前提: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政治保障。

(2)条件:
①资本:奴隶贸易、海外殖民扩张与掠夺、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

②劳动力: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③技术: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④市场(必要性):A 国外市场:海外贸易、殖民扩张和掠夺,扩大海外市场;B 国内市
场:圈地运动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

⑤国内丰富的资源和海外殖民地提供了廉价的原料
2、成就:工业革命的本质特征是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1)棉纺织业
①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② 1771年,阿克莱特在德比设立了第一座水力纺纱厂,近代机器大工业诞生。

(2)动力革命
①1782年,瓦特发明的改良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生产,推动了各个领域的变革。

②归纳蒸汽机的作用:
A 蒸汽动力的出现,最终使工厂摆脱了水力条件限制,工业化速度加快。

B 工厂开始集中,工业城市兴起。

C 蒸汽动力的使用,带来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3)交通工具的方面
① 条件:蒸汽机为交通运输革新提供动力。

② 成就: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

1814年,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用蒸汽机牵引列车试验成功。

(4)生产组织管理形式方面
①阿克莱特确立了 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

②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工厂制得到推广。

1769年韦奇伍德促进了制陶业工厂制度的建立。

③特点——集中的机器大生产、细致的分工、严格的纪律 (5)进程归纳: ①生产领域:
A 技术发明:(P 95 表格)
B 生产手段:机器大工业取代了手工劳动
C 生产组织管理形式: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的确立 ②动力方面: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③交通运输:(P 95 表格) (6)归纳工业革命的特点:
①工业革命英国先行,行业先轻后重
②技术经验型为主,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3、影响:
(1)积极影响
①生产力: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到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 ②社会结构: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③职业结构:大部分劳动力从农业生产转入工业生产;
相当多的劳动力为带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④思想文化:工业革命还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⑤国家经济调整: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自由主义政策逐渐取代重商主义政策。

①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的一种经济思潮。

18世纪末19世纪初,主
要代表人物是亚
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他们主张对内自由放任、自由
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化促使财富涌现和物价低廉,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⑦世界市场: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推动世界工业化及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及逐渐成熟。

(2)消极影响:
①社会关系: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无产阶级
受到剥削,处于相对贫困状态,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矛盾激化,工人运动兴起。

②东方从属于西方: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化进程,受到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③产生环境污染:生产力的发展,自然资源的被过度开发;以煤为燃料的蒸汽机车和蒸汽
轮船的出现,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人与自然的矛盾开始日益突出。

4、工业革命的扩展
(1)概况:1825年,英国取消了机器出口的限令,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和美洲广泛开展
起来。

(2)扩展的原因 ①直接原因: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 ②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广泛建立 (3)美国工业革命
①特点:机床的出现和通用部件的标准化生产
通用部件(1798年惠特尼率先使用)是美国工业革命的特色,推动了美国机床工业的诞生和工业生产的标准化。

②影响:这使美国机械制造业处于领先地位。

摆脱了对英国的依赖。

③工业革命扩展的影响
A 机械化的普及推动了世界工业化进程。

B 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和逐渐成熟。

二、打造“世界工厂”
1、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大大增强。

2、措施:
领域
措施
政治:民主化改革
(1)经过三次议会制度改革,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化运行机制。

(2)建立职业警察制度,保持社会稳定。

(3)最终确立了工业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经济:自由主义
(1)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系统阐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作用,让市场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

(2)1852年,英国议会声明自由贸易是国策。

法制化建设 (1)废除阻碍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旧法令,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2)维护资本主义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和自由生产的原则。

外交:炮舰政策 推行“炮舰政策”,以海军力量控制海洋,强制推行自由贸易。

文教:大力兴办教育
(1)利用大工厂制对工人进行严格管理和残酷剥削。

(2)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

3、表现:
(1)19世纪中叶,英国的煤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蒸汽机产生的能量占欧洲的一半以上,生铁产量已经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产量的总和,逐步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

(2)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

(3)1851年,英国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向全世界炫耀其财富和工业技术成果。

三、世界市场②的孕育和成熟
1、形成
②世界市场的含义: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以商品流通为主要内容的
经济交往活动的总
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即资本主义生产方
(1)条件
①根本动力:工业革命的发展。

扩充: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A、提供了物质基础:工业革命中,机器大工业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了满足市场和原料需求,列强对外扩张,把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

B、密切了国际交流:各行业和各国之间分工更具体,交流更加频繁。

C、为国际交流提供了技术和经济条件:促进了人口、资金的流动,引起了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的世界影响,联结世界经济联系的纽带逐渐形成。

D、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这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保障。

②主要途径:殖民扩张与掠夺(最主要)、商业贸易。

③物质条件: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

④技术条件和连接纽带: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

不仅大大拓宽了商品市场,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本的流动,还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

⑤重要保障: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具有开放性和扩张性。

(3)标志:19实际中叶,日本“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以及的“门户开放”。

2、成熟
(1)标志: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

(2)表现:
①原则:自由主义原则。

②内容:A 保证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
B 规定在国际贸易中给予最惠国待遇,逐渐取消关税保护。

③意义:使国际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3)事例:英普条约、拿坡仑三世时期的法国奉行自由主义政策、英法自由贸易条约等。

3、评价
(1)积极:
①它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推动了欧美国家迅速适应并实现了自身的发展。

②它要求以整个世界为舞台,列强进行了殖民扩张,向各地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必然加强世界各地的联系,改变了封闭的状态,客观上有利于世界经济增长和人类历史进步。

(2)消极:世界市场建立在列强侵略掠夺基础上的,这破坏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的独立发展,导致这些地区的落后。

4、总结归纳——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①雏形出现/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后。

原因:新航路开辟便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商品种类数量增加,伴随着殖民扩张,贸易范围扩大,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②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原因:a.生产力的发展使商品种类数量进一步增多,交通工具有利于加强世界联系。

b.工业革命强化国际分工,使国际间资金人口技术流通加快。

c.列强对外殖民扩张,拓展市场,自由贸易政策使世界贸易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

③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原因:a.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更多商品出现,新交通通讯工具大大加强世界联系。

b.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国际间人口,资本,技术流通速度加快。

c.列强将世界瓜分完
工业革命扩展
英国工业革命(条件、主要成就、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和逐渐成熟
6、工业革命对的影响
(1)政治: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使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洋务运动兴办近代工业。

(3)思想文化:激发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中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第四课时走向整体的世界
一、电气时代的来临:第二次工业革命
1、前提和条件
(1)政治前提: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政治局面稳定。

(2)条件:
①资本: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积累了大量资本。

②市场:19世纪中后期,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特点
①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②速度快,范围广,规模大,多国同时进行。

③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④经济结构:从重工业开始。

(2)影响
①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产业结构的变化:
A 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直线上升、
B 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
C 传统产业的发展——为传统工业部门的改造提供了技术基础。

③生产关系(生产组织形式):垄断组织 ④国际关系 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
⑤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一体化) ⑥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和两极化 6、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的影响:
①政治: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的狂潮,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经济:“设厂自救”“实业救国”,出现民族工业的第一个高潮。

③思想:救亡图存运动高涨(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

7、工业革命对我国工业化的启示 (1)发展工业与注重保护环境并举。

(2)提高目前我国工业的科技含量。

(3)注重培养科技人才。

(4)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5)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垄断组织的产生
1、原因:①根本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直接原因是生产和资本高度的集中
2、概况: ①公司日渐成为工商业组织的支配形式(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确立了职业经理阶层的权力,职业经理只对公司的股东负责。

公司内部的生产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也发生变化。


②股票交易市场的形成——巨型企业
3、形式:托拉斯、卡特尔、辛迪加
4、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5、影响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

②垄断资本家控制着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命脉,加剧了列强的对外扩张。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三、瓜分世界的狂潮
1、原因:
(1)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2)随着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列强的经济实力上升到新水平。

(4)垄断加剧了对市场的争夺。

2、瓜分情况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
(2)德美日等后起强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导致列强之间矛盾加剧
3、影响
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一战
②给亚非拉地区带来灾难,变的更加贫困和落后
4、美国的对外扩张政策
(1)早期对外政策重点是建立美洲体系(西半球霸主)
①1823年,提出“门罗主义”,拒绝欧洲对美洲事务的干涉。

②1889年,成立“泛美同盟”,把拉丁美洲变成自己的“后院”。

(2)19世纪末推行“新殖民主义”政策: (内容、表现、背景)
①重点:谋求在太平洋的利益。

②19世纪90年代,提出“海权论”。

③1898年,发动“美西战争”,夺取菲律宾、关岛、波多黎各,古巴沦为其保护国。

④提出新殖民主义的“太平洋商业帝国”构想。

A、构想
a目的是追逐商业利润,要求“公平”竞争,不搞歧视和垄断
b“不割让主义”,反对分割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c“保全”的行政实体,实行间接统治。

B、措施和政策
a “海权论”: 19世纪90年代,美国海军军官马汉提出“海权论”,主张美国建立强大的海军,夺取亚洲、太平洋和拉丁美洲的霸权。

b “美西战争”:898年4月,美国发动了美西战争,夺得西班牙的殖民地菲律宾、关岛和波多黎各;古巴也沦为美国的保护国。

c “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国务卿海约翰于1899年9月6日提出“自由贸易”原则,次年7月3日又重申“公平贸易”原则。

这就是“门户开放”政策。

⑤“门户开放”政策
A原因a新殖民主义的提出
b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的狂潮,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实行排他性殖民政
策。

B提出:美国国务卿约翰1899年9月6日提出“自由贸易”原则。

次年7月3日,重申“公平贸易”原则
C内容:a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中的即得利益
b同时要求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使美国“利益均沾”
D实质:为了缓和列强的争夺和消弭人民的反抗,由列强在建立“国际共管体系”
E影响: a标志美国侵华进入新阶段——有了独立政策
b使帝国主义形成了共同宰割的同盟
四、世界连接为一体
1、原因
(1)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

(2)客观原因: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和电信工具的创新。

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3、世界一体化的表现:
(1)基础(框架):资本主义市场
(2)手段(途径):国际贸易、殖民主义
(3)形成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4)主要内容: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物资和物种交流、国际劳动分工发展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
4、影响
(1)积极
①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②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③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
(2)消极:扩大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19C末国际关系的日趋复杂①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不平衡导致列强之间矛盾加剧
②资本主义列强与亚非拉之间不平衡导致民族民主运动
11 /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