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XX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 三 甜甜的梦——毫米 分米 千米的认识信息窗1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窗1 毫米、分米的认识
连加连减
索,体验新知。

获取数学信息并
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

组织学生独立解
决前两个问题,
集体订正。

引导
学生列出第三个
问题的算式。

3.引导学生比较
第三个问题与前
两个问题的不
同。

4.先让学生用竖
式计算第三个问
题,
再引导学生讨论
用竖式计算时要
注意什么,然后
汇报自己的计算
过程。

5.引导学生比较
几种方法的不
同,说一说哪种
方法最简便。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

让学生以小组合
作的方式探究这
个问题的解题方
法。

2.引导学生比
较、讨论两种竖
(2)第二组比第一组多摘了多少个?(3)三个小组一
共摘了多少个?
2.学生独立解决前两个问题后汇报,小组讨论后列
出第三个问题的算式:28+34+22。

3.学生发现第三个问题是三个加数相加,要经过两
步计算。

4.学生用竖式计算并汇报方法。

第一种方法:
学生交流后明确:竖式计算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5.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并推荐代表汇报:
(1)第一种方法和第二方法的相同之处都是先算第一
组和第二组共摘的,再加第三组,最后算出三个组
共摘多少个,这种算法比较简便。

(2)第三种方法是把三个加数同时进行相加,我认为
这种方法最简便。

(3)我认为除了这三种方法以外,还可以用口算的方
法。

先计算28+22=50,因为这两个数能凑成整十
数,再加上34等于84。

我认为口算更简便。

(二)探究连减的计算方法。

1.学生交流对题中信息的理解,讨论后列算式:84-
40-26,然后小组合作,探究解决方法,列出竖式:
34+26+15=(75)
3.算一算,填一填。

34+22+16=(72)
56+14+28=(98)
4.猴妈妈摘了28个桃子,猴爸爸
摘了29个桃子,小猴子摘了18个
桃子,它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
28+29+18=75(个)
答:它们一共摘了75个桃子。

5.
买三种体育器材一共需要多少元
式的优劣。

3.强调连减法竖式不能写成第二种形式。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这道题还有什么解法?
4.引导学生讨论、总结连减法的计算方法。

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
2.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第二种竖式的写法会给计算带
来不便,连减竖式不能写成这种形式。

3.学生继续探究这道题的其他解法,然后汇报。

(1)这道题可以用口算计算第一步,84-40=44;然后
再笔算第二步:
(2)这道题也可以先计算两次一共运走多少个大南
瓜,40+26=66,这一步可以用口算,再计算剩多少
个:
4.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在连减计算中,既可以逐
步减去两个减数,也可以先算出两个减数的和,再
用被减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钱?
19+48+6=73(元)
答:一共需要73元钱。

6.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67-38-14=(15)
73-36-15=(22)
7.水果店有86个西瓜,第一天卖
了29个,第二天卖了28个,还剩
多少个西瓜?
86-29-28=29(个)
答:还剩29个西瓜。

8.水果店进回80箱苹果,第一天
卖出19箱,第二天卖出27箱,还
剩多少箱?
80-19-27=34(箱)
答:还剩34箱。

三、巩固1.完成教材第28
页上面“做一 1.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连减竖式和连加竖式的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练习。

做”,注意连减
竖式与连加竖式
的区别。

2.完成教材第29
页“练习五”第
1、2题。

在计算
过程中注意算法
的多样化。

区别。

2.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不同的算法。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
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五、
教学
板书
连加连减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连加连减”的内容时,我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利用课件向孩子展示生活中的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从实际情景中引出计算问题,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计算问题的过程。

我利用课件,让孩子们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结合情景图理解算理。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列竖式,让孩子观察、比较,发现连加连减竖式简便写法的简便之处,从而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

练习的设计让学生在思考和计算中发散他们的数理逻辑思维,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既巩固、加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互相帮助的情感。

教师点评和总结:
第2课时表内乘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0总复习“成长小档案”第一幅图,完成教科书P101~102第2、4题和P103~104“练习二十五”中第4~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观察和比较,促进对乘法口诀的正确记忆与熟练应用。

2.经历对表内乘法知识的整理过程,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熟记乘法口诀,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熟记乘法口诀,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100总复习“成长小档案”第一幅图。

师:说说它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它和这学期学习的乘法、乘法口诀等有关。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和复习有关乘法的知识。

(板书课题:表内乘法)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起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的欲望,使学生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回忆巩固,建构网络
1.复习乘法的意义。

师:大家还记得什么时候可以用乘法计算吗?请举例说明。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相同加数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然后说出一些有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如5+5+5+5+5+5等。

师:那你能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学情预设】6×5=30或5×6=30。

师:谁来说一说这里的5×6表示什么意思?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6个5的和是多少与5个6的和是多少两种情况,引导学生看加法算式结合具体情境说明乘法算式的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师:看来相同加数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乘法算式还真简单!结合上面5×6,除了知道表示6个5的和以外,你还知道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5和6叫乘数,“×”叫乘号,口诀是五六三十等。

2.复习乘法口诀。

(1)师:乘法口诀是计算乘法的基础,请同学们完成教科书P101第2题。

学生独立填写,课件展示表格,教师任意指一个积,学生说出所用的乘法口诀。

(2)师:仔细观察每行或者每列的数,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积所在的表格从左数第1列依次是1,2,3,4,5,6,7,8,9,相差1;第2列2,4,6,8,10,12,14,16,18,相差2;第3列3,6,9,12,15,18,21,24,27,相差3。

也有学生可能说积所在的表格从上往下数第一行填1,2,3,4,5,6,7,8,9,依次相差1;第二行2,4,6,8,10,12,14,16,18,依次相差2……
【设计意图】通过填一填、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进一步熟练地掌握乘法口诀,借助发现的规律巩固对表内乘法的记忆,领悟数学的奇妙。

(3)师:大家发现了这么多,那么下面表格是截取的上表中的一部分,你会填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对照表完成,也有的可能经过简单的推理后完成。

【设计意图】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熟练记忆乘法口诀,既全面、系统地梳理了相关知识,又增加了复习过程的探究性、深刻性,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复习目的。

3.运用口诀解决问题。

师:下面,我们来运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102第4题)
师:仔细观察,怎样求南瓜有几个?你会列式吗?
【学情预设】可能列式2×4=8(个)或2+2+2+2=8(个)。

师:为什么可以列成乘法算式?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每筐有2个南瓜,有这样的4筐,就是求4个2的和是几。

【教学提示】
这里可以让学生观察表的对角线两边的数,渗透“大九九”“小九九”的关系,渗透数学史。

师:怎样求冬瓜有几个?谁能说说是怎么想的。

【学情预设】可能列式为8+5=13(个)。

要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问题用加法计算。

师: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将问题记录下来。

选小组展示,问题不一样的小组补充。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提出:葫芦有多少个?花有多少盆?南瓜和冬瓜一共有多少个?葫芦比冬瓜少几个?等等。

【设计意图】图中呈现综合复习解决问题的内容,从数量关系上来说,包括用乘法解决问题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注重对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个环节运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展示小组全部成果,体验合作的乐趣。

三、巩固提高,深化认识
师:看来同学们关于表内乘法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

下面我们通过一组练习题测验一下,请大家完成教科书P103~104“练习二十五”第4~8题,我们比一比,看谁完成得又好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第4题:先把口诀填写完整,再计算。

第5题:在圆圈里填上相应的数学符号。

第6题: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第7题: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第8题:第(1)题可以列出算式4×6+8,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巩固乘加的计算。

第(2)题教师可追问:“不计算出得数可以判断50元钱够吗?”渗透估算思想。

第(3)题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既培养学生熟练进行乘法计算的能力,又培养学生观察图片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之间的关系,体会到数学的奇妙。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们又有哪些收获?觉得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板书设计
表内乘法
5+5+5+5+5+5=30 6×5=30 5×6=30
6个5相加的和。

▶教学反思
复习课的一大功能就是巩固已学的知识和技能,但巩固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

在布置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时,既要有针对性地对“乘法意义”做重点复习,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从多角度提出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身边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变单向交流为多向交流,既开放又综合。

教学时立足于解决贴近学生所熟知的现实生活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下面的图形各表示几?
参考答案
五、7 5 6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