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试卷及答案(真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试卷及答案(真题)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宛.转(wán) 粗犷.(kuǎng) 发髻.(jì)咄.咄逼人(duō)
B.池畦.(wā)高邈.(miǎo) 应和.(hé) 繁花嫩.叶(nèn)
C.酝酿.(niàng) 莅.临(wèi)看.护(kàn)秋风萧瑟.(sè)
D.静谧.(mì)吝.啬(lìn) 黄晕.(yùn)淅淅沥.沥(lì)
2、下面词语书写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A.人迹罕至花团锦簇默不关心疲倦不堪
B.轰堂大笑见意思迁截然不同恍然大悟
C.沉默寡言不毛之地大相经庭麻木不仁
D.惊慌失措刨根问底混为一谈水波粼粼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想不起把钥匙放在哪儿了,在抽屉里翻来覆去
....地找了好几遍也没有找到。

B.雾霾天气里,司机小心翼翼
....地开着车。

C.我们不能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灰心丧气
....。

D.美并不是要打扮得花枝招展
....,作为中学生,朴素大方就是美。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会收获精彩的人生。

B.济南交警董相勇捐肝救妻,谱写了夫妻二人在困境中相濡以沫。

C.考场上沉着、镇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D.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5、以下句子中不是两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的是()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C.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D.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6、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
①围绕一个话题的各个句子,则应该有合理的顺序。

②写文章和说话一样,应当做到语言连贯。

③适当的运用关联词、提示语或过渡句,则可以帮助我们衔接好句子。

④语言连贯还应当注意句子的衔接过渡。

⑤要做到语言连贯,首先应该保持前后话题统一。

A.①④②⑤③ B.②⑤①④③ C.②③①⑤④ D.②⑤④③①
7、默写填空。

(1)《木兰诗》中描写为作战准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兰诗》中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描写边塞极其寒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5)《木兰诗》中成语:“扑朔迷离”出处的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①牧竖:牧童。

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

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D.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行走在岸上的鱼
蔡楠
红鲤逃离白洋淀,开始了在岸上的行走。

她的背鳍、腹鳍、胸鳍和臀鳍便化
为了四足。

在炙热的阳光和频繁的风雨中,红鲤细嫩的身子逐渐粗糙,一身赤红演变成青苍,漂亮的鳞片开始脱落,美丽的尾巴也被撕裂成碎片。

然而红鲤仍倔强而执著地行走着,离水越来越远。

其实红鲤何尝不眷恋那清纯澄明的白洋淀水呢?曾几何时,那里是她的家园呀!那荷、那莲、那苇、那菱,甚至那叫不上名来的蓊蓊郁郁、密密匝匝的水草,都让她充满了无尽的遐想。

她和她的父辈母辈、兄弟姐妹在这一方碧水里遨游、嬉戏、生存,实在是一种极大的快乐啊!更何况红鲤是同类中最招喜爱、最受羡慕、最出类拔萃的宠儿呢!她有着与众不同的赤红的锦鳞,有着一条细长而美丽的尾巴,有着一身潜游仰泳的本领。

因此红鲤承受着同类太多的呵护和太多的爱怜。

如果不是逃避老黑的魔掌,如果不是遇到白鲢,如果不是渔人们不停息地追捕,红鲤也许就平静地在白洋淀里生活了,直到衰老死亡,直到化为白洋淀的一朵小小的浪花。

厄运开始于那个炎热的夏天。

天气干燥久无雨霖,白洋淀水位骤降,红鲤家族居住的明珠淀只剩下了半米深的水,而且它们再也忍受不了近期污水中毒的折磨,不得不在一天夜里开始向深水里迁移。

迁移途中,鲤鱼们遭到了一群黑鱼的袭击,那是一场心惊肉跳的厮杀。

黑涛翻腾,白浪迸溅,红波激荡,鲤鱼们伤亡惨重。

最后的结局是,红鲤被黑鱼族头领老黑猎获,鲤鱼们才得以通行。

其实老黑早就风闻红鲤的美丽,并渴望用她作为诱饵捕猎更多的美味。

因此老黑有预谋地安排了这次伏击战。

老黑将红鲤俘获并将其放在洞口旁边,在周围安排了多个看守和猎手。

红鲤不肯“出卖”无辜的生灵,身上便满布刽子手的啮痕和血粼粼的伤口,晶莹剔透的眼睛没几天就暗淡了下去。

红鲤坚强地忍受着严酷的身心折磨,也暗暗地寻找着逃跑的机会。

中午是老黑们最为倦怠的时刻。

为逃避渔人的捕杀,它们不敢出洞,常常是吃完夜间觅来的食物后便沉入梦乡。

就是中午,红鲤悄悄地绕开看守,轻甩尾鳍,打一个挺儿便钻出了黑鱼洞,浮上了水面。

红鲤望见了水一样的天空,望见了鱼一样的鸟儿,望见了树叶一样漂浮的渔船。

老黑率领一群黑鱼一路啸叫追逐而来。

红鲤急中生智,躲到了一只渔船的尾部。

她看到渔船上那个头戴斗笠的年轻渔人甩出了一面大大的旋网,旋网在空中生动地划了一个圆,便准准地罩住了黑鱼群。

红鲤扁扁嘴,一个猛子扎入深水,向远处游去。

接下来的日子,红鲤开始了对红鲤家族的寻找。

寻找一度成为红鲤生命的主题。

在寻找中,红鲤的伤口发了炎,加之不易觅食,又饿又痛,终于昏倒在寻找的水道上。

这时,白鲢出现在红鲤的生死线上。

白鲢将红鲤托进了荷花淀。

白鲢用嘴吮吸清洗红鲤的伤口,一口一口地喂她食物。

红鲤慢慢复苏了。

荷花淀里多了两个生死相依的朋友。

红鲤红,白鲢白,藕花映日,荷叶如盖。

红鲤和白鲢在无数个白天和夜晚听渔歌互答,看鸥鸟飞徊。

白鲢对红鲤说:“天空的鸟自由,也比不过我们呢,它们飞上天空,不知被多少猎枪瞄着呢!”红鲤提醒说:“我们也不自由呀,荷花淀外的渔船一只挨一只,人们各式各样的渔具,都在威胁着我们,说不定哪一天我们就会成为网中之鱼呢!”
果然,不幸被红鲤言中。

一个午后,白鲢和红鲤出外觅食,兴之所至,便远离了荷花淀。

他们穿过了一道又一道苇箔,绕过一条又一条粘网,闪过一只又一只鱼叉,快活地畅游、嬉戏。

他们来到了一个细长而幽邃的港汊间。

这时一只哒哒作响的渔船开过来,白鲢看见一柄长长的渔竿伸下,一个圆乎乎的铁圈拖着长长的电线冲他们伸来。

白鲢用尾巴一扫红鲤,喊了声快跑,便觉一股电流划过,一阵晕眩,就失去了知觉。

红鲤亲眼目睹了白鲢被电船电翻打捞上去的经过。

红鲤扎入青泥中紧贴苇根再不愿动弹。

她陷入了绝望和恐惧之中。

一个越来越清晰的念头强烈地震撼着她:离开这里,离开水,离开离开离开——
天黑了,一声炸雷响起,暴风雨来了。

红鲤缓慢地浮上水面。

暴雨如注,水面一片苍茫。

红鲤一个又一个地打着挺儿,一个又一个地翻着跟头。

突然又一阵更大的雷声,又一道更亮的闪电,红鲤抖尾振鳍昂首收腹,一头冲进了暴风雨,然后逆流而上,鸟一样跨过白洋淀,竟然飞落到了岸上。

那场暴风雨过去,红鲤便开始了岸上的行走。

她要创造一个鱼儿离水也能活的神话,她要寻找一块能够自由栖息、自由生活的陆地。

(有删改)1.小说为什么以“行走在岸上的鱼”为题?
2.红鲤遭到“老黑”暗算摧残的情节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请答出两条理由)
3.试就这篇童话形式的小说所运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进行赏析。

4.自选一个角度对这篇小说构思上的独特之处作简要评价。

2、济南的冬天
老舍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

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方缺着点儿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④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⑤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
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⑦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下面没有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A.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C.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D.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2.文章的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尾句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选出对这个结尾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结尾句的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就是冬天的济南啊!
B.结尾和标题相照应。

C.这样的结尾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D.标题的中心词是“冬天”,结尾的中心词是“济南”,自相矛盾。

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写济南的山水之前,先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总体的印象。

B.“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济南的无限喜爱之情。

C.作者把济南城比作“小摇篮”,把小山比作“婴儿”,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暖、舒适的特点。

D.“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中的“妙”字有统领全段的作用,后面对雪后山景的描写全部围绕这个字展开。

四、写作题(40分)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
....写作。

文题一:下次,你会做得更好
文题二:“和谐”有和睦协调的意思,和谐就是美。

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美好的价值观,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念。

人与人的和谐需要诸多美好的品德来构建,生活中的和谐之美无处不在。

人们的心灵因和谐而美丽,人们的生活因和谐而幸福!
请以“和谐之美,美在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如果你选择文题二,请你从“诚信”“友善”“互助”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
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参考答案:

D
D
A
D
D
B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1.B
2.(1)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2)牧童从树上下来看大狼,它的气息已经断绝了。

3.D
4.示例:我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

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两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点拨:本题属于开放性题,在回答时,首先要把握住文章的主旨,只有在正确把握主旨的前提下,才能够保证自己的观点不会偏离方向,也才能使自己在陈述观点时能够自圆其说。


1.①鱼行走在岸上违反自然常理,吸引读者注意力,引发读者探求原委的渴望。

②鱼行走在岸上是小说的结局,它反映的是鱼类生活空间遭到破坏,生存环境严重恶化,竟然到了改变物种和习性才能存活的境地,以此为题使文章主旨更加突出。

③预示小说所要表现的艺术形象,使红鲤桀骜不驯、勇于与命运抗争的性格特征更加鲜明。

2.不能。

理由:①进一步突出红鲤遭遇坎坷,命运多舛,使情节丰富曲折。


红鲤遭遇暗算的起因是人类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此情节揭示了人类与自然的尖锐矛盾,并非旁逸斜出。

③写“老黑”的折磨摧残意在与人类捕杀行径作比,通过铺垫说明人类比自然界中的敌人更残暴凶狠。

④创设激烈的矛盾冲突,为后来“老黑”被人类捕获和红鲤遇见白鲢以至行走在岸上埋设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①以生物习性特征为基础,用丰富新奇的想象和虚妄的幻想,创造了一个崭新的鱼类生活世界,将一条鱼的遭遇叙述得曲折离奇,引人入胜。

其目的是借以曲折反映人类对自然残酷掠夺、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现实,给人以深刻警示。

②以大胆的夸张描写红鲤与“老黑”厮杀的激烈程度,红鲤像鸟一样跨过白洋淀,飞落岸上并在陆地上行走,有意挣脱生活逻辑的束缚,使形象光彩夺目,其强大的冲击力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

③拟人手法赋予“红鲤”“老黑”“白鲢”等形象以人的动作、语言、心理、思想和性格,人格化地表现其生物特征和喜怒哀乐的情感,引发读者强烈共鸣。

④用细节描写刻画形象。

如“身上便满布刽子手的啮痕和血粼粼的伤口”“抖尾振鳍昂首收腹”“冲”“逆流而上”等一系列细节,生动刻画出红鲤历经磨难、执着追求的形象特征,给人深刻印象。

4.示例一:视角独特。

作者借助生活在水中的一条鱼坎坷曲折的生命遭遇,反映动物生活处境艰难、生存环境恶劣的现实,展示人与自然的尖锐矛盾。

并于其中自然寄寓红鲤对自由平安生活的理想追求,作者保护自然生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这种独特视角也将读者带进危机四伏、血腥恐怖的动物世界中,从而获得真切体验、强烈感受和深刻感悟。

示例二:情节设置独特。

小说没有一味追求情节的紧张激烈,而是巧妙安排张弛起伏。

红鲤幸福的家乡生活、摆脱“老黑”魔爪、与白鲢邂逅相依是“弛”、是“伏”;红鲤被黑鱼猎获、白鲢被杀害、红鲤跨越白洋淀是“张”、是“起”。

这样写使小说产生了撼人心魄、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让读者获得艺术的享受。

示例三:选材思维方法独特:荒诞性与现实性有机结合。

以虚妄幻想为主体,又加入了现实性内容(用旋网和电铁圈捕鱼),这样既使小说产生了亦真亦幻、令人浮想联翩的艺术张力,又令其对现实的批判锋芒毕露。

【答案】
1.A
2.D
3.C

11 /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