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载⼈航天:向左⾛还是向右⾛
2019-06-02
载⼈航天进⼊为新⼀轮⾼潮积蓄⼒量的“潜伏期”
2011年4⽉12⽇是苏联航天员加加林⾸次进⼈太空50周年,也是美国航天飞机⾸飞成功30周年。
尽管50年来载⼈航天技术取得了巨⼤进步,但国外载⼈航天仍⾯临各种困境,正处在各种战略选择的+字路⼝。
美国终⽌重返⽉球的“星座计划”,退役航天飞机,预⽰美国进⼊暂⽆载⼈航天能⼒的“空档期”;国际空间站虽已建成却⾯临“养不起”、“⽤不好”和后勤补给难题,美、欧、⽇均因只能依靠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往返运送航天员⽽处境艰难。
⼀句话,国外载⼈航天活动已经或正在进⼈冷战结束后的⼜⼀个低潮期,或是为新⼀轮⾼潮积蓄⼒量的“潜伏期”。
航天飞机退役后,美国载⼈航天运输系统将重新回到运载⽕箭与飞船相结合、载⼈与载货分开的发展路线;美国政府⼀⽅⾯⼤⼒⽀持私营企业发展近地轨道商业运输能⼒,研制“猎鹰”-9⽕箭/“天龙座”飞船和“⾦⽜座”⽕箭/“天鹅座”飞船等商业航天运输系统;另⼀⽅⾯由政府主导、以“21世纪航天探索战略”为牵引,建⽴以“多功能载⼈探索飞船”和新的重型运载⽕箭为基础、地球以远的载⼈航天深空探索体系。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载⼈航天三步⾛⼯程正在稳步实施。
今年天宫⼀号成功发射并与神⾈8号实现两次在轨交会对接,表明中国载⼈⼯程三⼤基本的关键技术取得重⼤突破。
未来50年世界载⼈航天⾯临多种战略选择
展望未来50年,⼈类征服太空的前景依然光明,但当前也⾯临种种困境,处于⽬标不明确,计划不落实的徘徊状态。
过去50年,虽然有近千⼈遨游过太空,但因所⽤运载⼯具和供电技术以及航天员在失重环境下长期⽣存问题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类依然⽆法到地球和⽉球轨道以远的宇宙中去旅⾏,国际空间站设计者们最初期盼的太空制药和太空⼯⼚依然遥遥⽆期。
美国载⼈航天的发展战略已从布什规划的重返⽉球、远征⽕星转变为以突破关键技术为主,⽉球以远为⽬标、载⼈与不载⼈相结合、灵活多变的太空探索战略。
载⼈登⽉和登⽕星已不再是美、俄、欧等国家未来20年追求的国家⽬标;载⼈登⽕星虽然是⼈类梦寐以求的⽬标,但⽬前从技术到财⼒都不是单凭⼀个国家⼒量能够实现的宏伟⼯程。
未来50年⼈类可预见的载⼈航天战略⽬标选择⼤体可归纳为四个⽅向。
⼀是重返⽉球,建⽴⽉球基地;⼆是建设太阳能发电站,解决能源短缺难题;三是载⼈登陆⼩⾏星;四是载⼈登⽕星,或载⼈环绕⽕星飞⾏。
启⽰
(1)中国载⼈航天⾛出⼀条“少弯路、少花钱、起点⾼、⾼效率”的发展之路
20多年前中国依据本国,舍弃发展可重复使⽤航天飞机,优先选择发展飞船和空间站的“三步⾛战略”。
实践证明这是⼀条适合中国的正确发展途径。
中国神⾈飞船技术起点⾼,设计⼀步到位,总体智能化程度较⾼。
虽然起步较晚,但⾛的是跨越式发展路⼦,因⽽⼤⼤节省了研发费⽤。
神⾈飞船不仅可乘坐多⼈,⽽且可⼀船多⽤,飞船的轨道舱兼具⽣活舱和留轨试验舱的功能。
同国外废弃轨道舱的做法不同,神⾈飞船返回舱着陆后,轨道舱仍可留在轨道继续进⾏空间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
此次交会对接采⽤1+N的⽅案,也是充满了创新。
相⽐美国、俄罗斯每次均需发射两艘飞船进⾏⼀次对接,中国天宫⼀号飞⾏器可分别与三艘飞船进⾏对接,减少72次发射,显著降低成本。
(2)国际合作依然是未来载⼈航天的重要选项
综上所述的四⼤载⼈航天战略选项可能是国际空间站2020年退役之后美、俄、欧、⽇等航天⼤国可供选择的发展⽬标,也是2020年中国完成载⼈航天三步⾛⼯程之后下⼀步可供选择的新⽬标。
⽬前,中国载⼈航天⼯程已稳步进⼊第⼆步的第⼆个阶段。
在天宫⼀号与神⾈⼋号完成在轨⽆⼈交会对接试验之后,未来2年内神⾈九号和神⾈⼗号飞船将与其实现载⼈的交会对接试验,并陆续发射天宫⼆号和天宫三号,预计在2016年建成中国⾸个空间实验室,最终在2020年前研制并发射具备核⼼舱和实验舱的有⼈值守空间站,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有能⼒独⽴建⽴空间站的国家。
近10年来中国航天的崛起被普遍视为中国综合不断增强的标志,⽽中国载⼈航天⼯程也是中国航天由⼤国向强国奋进的⾥程碑。
但是这样的崛起并不意味着中国在掌握载⼈航天的基本和关键技术之后仍然必须靠⾃⼒更⽣投⼊巨资实现上述四⼤战略选项中的某⼀项。
因为类似载⼈登⽕星的航天⼯程已不再是⼀个国家单独奋⽃的事业,即使财⼤⽓粗的美国也不例外。
实践经验证明:国际合作远⽐竞争更有价值,只有倾注多国航天技术和财⼒才能⾼效率地办成这⼏件⼤事。
必须指出的是,虽然国际合作依然是未来载⼈航天的重要选项,但对于中国航天⽽⾔,⾛出国门的道路依然是不平坦的。
⾯对种种不利的国际环境,中国只有依靠⾃⼰的实⼒才能打破僵局,开启国际航天合作之门。
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
好⽂章需要你的⿎励
你需要服务吗?
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
了解详情
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
提供论⽂发表指导服务,1~3⽉即可见刊
了解详情
被举报⽂档标题:载⼈航天:向左⾛还是向右⾛被举报⽂档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