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犬复仇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犬复仇》教学设计
《义犬复仇》是前苏联作家B.里阿宾宁为我们讲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关于一条曾经驰骋沙场的军犬——文尔内为昔日的主人报仇雪恨的故事。
故事是用第一人称讲述的。
文尔内竟然在事隔八年之后,仅仅从马路上仇人走过所留下的气味从而追踪到仇人并亲口咬死了他,然后毫无遗憾地平静地死去。
这令人无法理解的行为使文尔内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因而使其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而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二战,文尔内咬死的是纳粹党徒中最冷酷、凶残、毫无人性的盖世太保,又使得文尔内不同寻常的行为所体现出来的情义罩上了正义的光环。
这也是作家把文尔内称之为“义犬”的原因。
怎样使学生从感受“义”、理解“义”并与“义”字产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呢?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投影)
在备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揭示课题,品读“义”(投影)
这是第一个环节。
主要是让学生在读课题时,教师认真倾听,如果学生把“义”字读得很重,教师可随机问到“老师听出来了,你们把“义”字读得很重,为什么呢?”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再次品读课题。
如果学生读课题时没能感受到“义”字的突出,那么此时让学生再读课题,提示学生哪个字应突出出来,再让学生品读。
总之,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读课题开始,就能紧紧抓住这个核心词,为学生能够理解“义”、感受“义”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感知“义”(投影)
这是第二个环节。
真正地感受到文尔内为主人复仇的行为中所蕴含的“情义”和“正义”并在情感和思想上产生共鸣,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思想的共鸣、真情的流露必然是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为基础。
在第二个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1、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2、故事里还出现了很多人物,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都有哪些人物,这些人物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我个人认为,写事的文章,理清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对把握事情的主要内容是大有帮助的。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
通过学生的回答,我用箭头简单地勾勒出人物之间的关系,目的是教给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方法,培养其能力,同时也为简要复述课文作一些铺垫。
※(画出人物关系的草图投影)
三、细读课文,感受“义”(投影)
这是第三个环节,也是最主要的环节。
第一步是学生自学。
自学内容是以故事的情节为主。
即:文尔内两次为主人复仇,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为了帮助学生自学,我又出示了一个表格。
表格的运用,不仅是考虑到让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强,也有这样的考虑:义犬复仇的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都有很大的变化,注意到这些变化,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故事的传奇性,才能对义犬文尔内有更深的认识。
※(画出表格投影)
第二步是展示与引导。
(投影)
如果说前面的学习抓的是人物和情节,这一步就是要在情节中抓语言、抓情感。
首先,在第一次复仇的情节中重点抓以下句子和词语:“文尔内看到主人倒下,发疯似的扑到凶手身上,用自己尖锐的牙齿咬住了那只开枪的手……”抓:“发疯”“扑”、“咬”;“狗嘴里仍咬着两根罪恶的手指头。
”抓:“仍”;“可它却不愿服从新主人的指令,变得焦躁不安,老是挣脱链子,跑到斯达罗被打死的地方哀鸣不止。
”抓:“焦躁不安”、“老是”、“哀鸣不止”。
※(投影这些词句)
抓住这些句子和词语,在读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会文尔内对斯达罗深深的依恋和思念之情;对杀害斯达罗的凶手的刻骨之恨。
其次,在第二次复仇的情节中,重点抓了几个场景:
其一是发现仇人踪迹时文尔内的异常表现;
其二是值班军官叙述的文尔内在市中心的街上舍命复仇的情景;
其三是文尔内临死时我所亲眼看到的情况。
(投影)
为了学生复述故事时能够有一个清晰的线索,我把三个场景依次进行了概括:
发现敌踪——舍命复仇——平静而死。
※(投影)
在理解每一个场景时,尽可能采取不同的方式。
第一个场景“发现敌踪”采取的是抓住“不安分、激动、颤抖、紧张、撒腿奔去”这些反映出文尔内异常表现的词语谈感受;第二个场景“舍命复仇”采取的是抓“径直、猛扑、射尽”等词谈体会,并且在读中想象出当时的情景;第三个场景“平静而死”设计的是说话练习。
文尔内看着我,似乎有什么话要对“我”说;文尔内盯着被咬死的仇人,仿佛又有什么话要说。
这样的说话练习就是让学生感受到,文尔内不但有血有肉,而且有情有义。
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把自己的爱和恨融入了其中。
四、再读课文,升华“义”(投影)
至于理解“狗的不寻常的行为用什么来解释?”这一饱含“我”的惊叹之情的自然段时,我设计了如下的师生对读形式:
师:寻常的狗可能从人的衣物上嗅出敌人的气味。
生:文尔内却从柏油路面上的足迹嗅出了敌人的气味!
师:寻常的狗一个人的气味可能在它的头脑中保存一段时间。
生:文尔内却把这个人的气味在它的头脑里保存了八年之久!
师:寻常的狗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对敌人怀有仇恨,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忘。
生:文尔内却一直对敌人怀着刻骨的仇恨,并且等到了复仇的一天!※(投影)
这种对读形式,体现了师生的共同参与,在读中,师生共同感受着文尔内的与众不同,感受着它的情和义。
为下面对文尔内的评价做好了情感上的铺垫。
师生对读后,师紧接着问到“同学们,你们说这
是怎样一只狗?”让学生从“情义、正义”两方面来谈,即解决“为什么称文尔内为义犬”这个问题。
如学生谈不到位,师提示学生结合课文的16自然段,7自然段来谈。
主要是想通过德国军官在柏林被攻克之前在一家养犬场所进行的毫无理性和人性的残酷屠杀,从而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文尔内的复仇之举是正义之举,称文尔内为义犬当之无愧。
这样做也照顾到了文中的一些必要的段落,做到长文短教。
五、朗读结尾,抒写“义”※(投影)
这是最后一个环节。
有了前面情感的铺垫和升华,在这个环节里,让学生拿起笔,在略带哀伤的音乐声里,为文尔内抒写碑文,使学生对文尔内的感情通过手中的笔流淌出来,让学生的情感与故事中我的情感共鸣,从而理解“我”为什么要不远万里把文尔内安葬在斯达罗的身边。
同时也达到了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
※(播放一段你所选的音乐)
※我感受:非常棒!!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