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风》说课稿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20风》课件PPT(公开课)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猜谜语
谜底:风
作者介绍 谢武彰,汉族,祖籍 福建泉州。1950年生 在台湾台南县将军乡, 农家子弟。曾就读空 中大学,后来觉得无 趣,休学。离开课本 并没有离开书本,自 备书库,广泛阅读。 在儿歌创作方面作家 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即把儿歌当做儿童诗 来写。
自学要求
1、数一数,这首诗一共有几个小节?每一节写什 么? 2、认真读诗歌,找出生字,多读几遍。 3、这首诗是把风当作什么来写的关 于 风 , 你 了 解 多 少 ?
什么是风,风是怎么产生的?
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 阳辐射热引起的,空气的流动产生了风。风的速 度很快。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
小练笔
小朋友,我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 用诗歌写一写你眼中的风是什么样 子的吧!
整体感知
全诗共有3个小节。 第一节:写妈妈把衣服晒在绳子上,蜻蜓,蝴蝶, 白云看看都走了。 第二节:风悄悄试穿。 第三节:风把晒的衣服吹走了。 这首诗用拟人的手法,把风当作一个好奇、调皮 的孩子来写。
生字词过关
悄试衬 衫制 彼 模喘哎 呀哟 帕
特别提醒:这些字不要读错哦!
我是小小书法家
谁来看看就走了?把名称圈出来。
我在__水车_____,看到了_乐于助人的__风。 它_把水车吹得哗哗响,给禾苗浇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读一读,记一记。你还知道哪些关 于"风"的词语?
寒风 凉风 度风 热风 微风 狂风 台风 风暴
和风细南 风和日丽 云淡风轻 风平浪静 风起云涌 风调雨顺
找出表示风调皮的动作词
我会说
小朋友,细心的作者在妈妈晾的衣服 上看到了风。风真是调皮呀! 你看到过风吗,你在哪里看到了风, 你看到的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一起 来说一说吧!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风》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风》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详细内容为《风》一文。
文章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风的力量和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让孩子们了解风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风的特点,认识到风对生活的影响。
2. 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难点:风的特点及对生活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生字卡片、阅读书籍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风的现象,引导孩子们讨论风在生活中的作用。
2. 新课内容学习(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风的特点。
(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
(3)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意图。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择一道关于风的阅读理解题目,讲解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生字卡片,让学生组词并进行课堂展示。
5. 实践活动(5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风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风》2. 主要内容:风的特点:无形、有力、变化无常风与生活的关系:影响、利用、防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组词:用生字卡片上的字组成词语。
(2)小练笔:以“我喜欢的风”为题,写一段话。
2. 答案:(1)示例:春风、秋风、狂风、微风等。
(2)示例:我喜欢春天的风,因为它轻轻柔柔,吹得树叶沙沙作响,让人感到温暖和舒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关于风的诗歌、故事,进行分享。
(2)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观察风在不同季节的特点。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设计。
3. 作业设计中的小练笔题目。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开展。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利用多媒体展示风的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风的力量和变化无常。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4课《风娃娃》(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 24课《风娃娃》(教案)一、教学内容我打算用一节课的时间,来教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4课《风娃娃》。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教材的第三章展开,详细内容包括风的形成、风的速度、风向的判断以及风的作用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风的基本概念,掌握风的形成、速度、风向判断等基本知识,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风的基本概念和知识,难点则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教具和学具,包括PPT、风向袋、风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让学生感受风的存在,让他们亲身经历风的力量。
2. 知识讲解:然后我会使用PPT和相关教具,向学生讲解风的基本知识,包括风的形成、速度、风向判断等。
3. 例题讲解:接着我会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风的知识。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知识后,我会让学生进行一些随堂练习,以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5. 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设计一些板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风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在板书设计上,我会设计一些简单的图表和关键词,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风的基本知识。
七、作业设计在课后,我会布置一些作业,包括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和思考题,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所学的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学习,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的设计是关键,它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风的基本概念的认知和兴趣。
我计划通过让学生感受风的存在,让他们亲自体验风的力量,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风的存在,并为后续的知识讲解做好铺垫。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风》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风》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风》一课。
该课内容主要围绕风的特性、作用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展开,详细介绍了风的成因、种类、特点以及风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涉及教材第二章第十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风的成因、种类、特点,理解风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提高环保意识,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风的成因、种类、特点以及风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作用。
难点:理解风的形成原理和风能的利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风的现象,引发学生对风的关注。
(2)提问:“你们知道风是什么吗?风有什么作用呢?”2. 新课内容学习(15分钟)(1)引导学生学习风的成因、种类、特点。
(2)讲解风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作用。
(3)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风能的利用。
3. 实践活动(10分钟)(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生活中关于风的经验。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讲解例题:如何判断风向和风力?(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解答。
(2)提出思考问题:“如何利用风能为我们服务?”六、板书设计1. 风的成因、种类、特点2. 风的作用3. 风能利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风,描述其特点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答案:根据自己的观察,描述风的特点(如风力、风向等)及其对周围环境(如树叶、旗帜等)的影响。
2. 拓展作业:了解风能利用的实例,写一篇关于风能利用的小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风的成因、种类、特点以及风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作用。
部编新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风》教案

部编新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风》教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风》教案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绳装裤彼此绢汗铁环9个生字。
并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注意此、绳等字的读音。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选自己喜欢的小节背一背。
3..积累有关的词语,借助字典理解彼此;联系图片理解铁环。
4..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裤此汉铁4个汉字,做到左窄右宽。
5.了解风像调皮的孩子这一特点,并能与小朋友一起发挥想像,交流风的其它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在新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9个生字,积累有关词语。
2.在反复读文、识字的基础上,体会风的调皮捣蛋,进一步体会小作者对风的喜爱之情,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想像,边想边记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师:今天天气真凉快呀!一阵阵凉风徐徐吹来,你的感觉怎么样?学生交流感受。
每个季节的风都是不一样的,你喜欢什么时候的风?讨厌什么时候的风?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一首儿童诗,题目就是《风》,板书课题。
打开书,自己读读诗歌,看看有什么特点?师介绍这是一首无标点诗,但是朗读的时候还是有停顿。
听录音,思考:你觉得风怎么样?交流。
二.学习生字出示生字:绳裤彼此绢铁环小组学习生字,然后交流读词语绳子裤子彼此手绢铁环试穿西装跳绳此起彼伏铁棒圆环过渡:风真是一个调皮的孩子,那么你觉得哪里可以看出这一点呢?三.学习课文,指导朗读背诵自己再读读课文,然后全班交流随机指导1) 试穿衣服(第二节)指名读说说理由指导朗读指导背诵2)吹走东西(第三节)指名读谈谈自己的感受指导朗读指导背诵师生引读第一节自己背诵课文四.拓展练习小作者笔下的风是个调皮可爱的孩子,你觉得风怎么样?你觉得风还像什么呢?(如果有时间)让同学们写一首有关风的小诗。
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我通过反复朗读,让孩子体会风的调皮和捣蛋。
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我想象当中那么简单。
通过这节课,让我懂得了,要让学生明确读什么,怎样读,作为老师的我们,更是要清楚每次读的目的,不要为读而读。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风》教案三篇

【导语】《风》是作家叶圣陶先⽣所写的⼀⾸⼩诗。
⾏⽂清新活泼,充满童趣。
以⼉童的视⾓去观察、描写了⽣活中的微风。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会写“波游戏”3个⽣字,认识“颤”。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课⽂。
3.感知风的调⽪、可爱,体会诗歌传达的童真童趣。
4、背诵并学会仿写诗歌。
教学重点:感知风的调⽪、可爱,体会诗歌传达的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根据诗歌特点仿写诗歌 教材分析: 《风》是作家叶圣陶先⽣所写的⼀⾸⼩诗。
⾏⽂清新活泼,充满童趣。
以⼉童的视⾓去观察、描写了⽣活中的微风。
⼩诗共三节,每⼀节结构相似,都是先写“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说我和你了。
”再写从哪些景物的变化中发现了风的踪迹,形象地描述了风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
这⾸诗浅显易懂,是⼀⾸平凡中透露着灵动,朴实中蕴含着优美的⼩诗。
学⽣分析 ⼩诗语⾔浅显易懂,充满童趣,学⽣通过反复阅读,能够感受风的特点。
在⼝头表述⽅⾯,学⽣能说完整的话,但语⾔的表述还⽋美优与灵活。
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把孩⼦们带⼊微风习习的⼤⾃然之中,让学⽣去感受风的有趣。
丰富他们的内⼼世界,激发他们的想象,让学⽣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去⾃主理解、体会、设计动作,尊重学⽣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情感体验。
以此为跳板指导学⽣的拓展训练,为学⽣提供续编⼩诗的活动,让学⽣去探究、发现⾃然界中风的⾜迹,加强语⾔的感受和积累。
教学过程: ⼀、情景导⼊,引出新课 (设计意图:⽤⼉童的语⾔,谜语的形式开课,创设情境吸引学⽣的注意⼒,调动学⽣的学习热情。
) 1、师:今天⽼师给⼤家带来了⼀位新朋友。
可是,它太调⽪了,我刚进教室,它⼀溜烟⼉跑得⽆影⽆踪了。
⽼师只好⽤⼏句谜语来介绍它,我来读,你来听,猜猜它是谁? ⽣:风师:你猜对了。
哪些同学猜对了,请举⼿。
2、板书课题:你们真是很聪明,我们把风娃娃请到⿊板上来吧。
请你跟我⼀起写“风” ⼀起来读⼀读。
《风》说课稿

《风》说课稿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一年级上册第七课《风》一、本课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说话能力二、教材简析:这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
课文共有两个小节,第一小节写风吹过树叶,树叶会发出沙沙声;第二节写风吹过树枝,树枝会点头。
课文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风的特点。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课文。
三、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刚进小学的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年龄是7岁左右,由于他们进入小学,在学习中还有很多的不适应,注意力集中时间也不长,根据上面的分析,将本课设计如下:(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性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诗歌的理解离不开朗诵,所以把朗诵作为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的好习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是学习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3、情感态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应该从教育学生发现爱、懂得爱开始,在对身边的事物心存感恩中寻找心灵的平衡。
”(二)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风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周围(小学生涉及课文知识时间不长以及智力发展的情况要求,在学习上更多借助朗诵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三、教法与学法1、讲读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低年级的课堂应是一个书声琅琅的课堂,老师讲的再多,都比不上课文本身生动,形象。
因此,在讲解课文是,我采取了讲为辅,读为主的形式,让学生在朗诵中感悟、体会。
)2、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法,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的自学与合作的能力。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风》教案(通用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风》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风》章节,内容包括《风》诗歌的朗读、理解和欣赏,通过学习这首诗歌,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了解风的特点及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风》,理解诗歌内容,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风》,理解诗歌内容,掌握生字词。
难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挂图。
学生准备: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引入课题《风》。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风》,注意指导学生朗读的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利用生字卡片,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选取一首与《风》主题相近的诗歌,进行讲解,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
(2)学生模仿例题,进行创作练习。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完成课堂练习。
(2)教师批改作业,及时给予反馈。
5. 情感体验(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风》2. 生字词:轻、快、绿、红3. 诗歌大意:描述风的特点及作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风》为主题,创作一首小诗。
答案示例:风儿轻,绿草红,快乐舞,自由行。
吹走忧愁,带来欢乐,大自然,风最懂。
2. 作业要求:内容健康,语言流畅,不少于四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风》这首诗歌的内容和生字词。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风》

20.风教学目标:1、能用科学的方法识记“悄试衬衫制彼”等12个生字。
并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注意“弟、互”等字的书写。
2、正确朗读课文,选自己喜欢的小节背一背。
3、积累有关的词语,借助字典理解“彼此”;联系图片理解“铁环”。
4、了解“风”像调皮的孩子这一特点,并能与小朋友一起发挥想像,交流“风”的其它特点。
重点和难点:1、能在新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12个生字,积累有关词语。
2、在反复读文、识字的基础上,体会风的调皮捣蛋,进一步体会小作者对风的喜爱之情,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想像,边想边记忆。
教学准备:1、教师:生字卡片,相应的课件,课文朗读录音。
2、学生:预习课文,圈出生字。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1、师:今天我们先来猜个谜语出示:看不见,摸不着,稻子见它弯腰,柳条儿见它舞蹈,气球见它就逃跑。
谁愿意为大家读读谜面?交流谜底2、师板书课题:风齐读)注意读准“风”的后鼻音3、师:“风”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只要它一露面,细心的小朋友就能发现它。
说明:猜谜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在教学一开始使用,能在最短的时间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想想: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的诗歌有什么不同?交流不同(无标点)2、出示文中生字新词悄(悄悄地)(悄悄)试(尝试)(试验)衬(衬衣)(衬衫)衫(衬衫)(衣衫)制(制造)(制作)彼(彼此)(彼岸)模(模子)(模样)喘(喘气)(喘息)哎(哎呀)(哎哟)呀(哎呀)哟(哎哟)帕(手帕)(帕子)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识字好方法重点指导:衬衫子的部首,你还知道哪些字也是这个部首的?彼此“此”请大家仔细看好老师是怎么写这个字的。
(师范写,生书空,再在田字格里描写一个)说明:二年级上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识字量,也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
这时可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字词,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采用不同的方法集中识字,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高识字效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风娃娃说课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风娃娃说课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风娃娃说课第【1】篇〗教材简析《风娃娃》是一篇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
故事里的风娃娃想为大家做好事,就到处用力吹,却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后果。
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了“风为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让学生懂得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学情分析这个班的学生个个大胆活泼,他们对童话故事特别感兴趣,在学校已经共读了《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他们的知识面宽,对自然现象很感兴趣,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
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也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绝大多数的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
但他们缺乏听同伴说的耐心,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而佐藤学教授说过: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学习的前提,所以这堂课在完成语文知识学习和语文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重点要突出培养孩子们的倾听习惯。
设计理念1、2011版课标把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放到同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本能力同等重要的位置。
根据学情,说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倾听习惯的培养。
2、架设生活与课堂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自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对“风”这种自然现象给人类造成的影响有一定的了解。
说教学目标1、认识“助、抽”等12个生字、会写“车、得”等8个字,会写“田野、风车”等11个词语,并且交流识字方法。
2、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提示讲述故事。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4、拓展积累“寒风、凉风”等词语,说说生活中风还能做什么。
说教学重点:根据提示讲故事。
说教学难点: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大家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你能猜出谜底是什么吗?(课件出示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2017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风》教案

24风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八个生字,学习新笔画“横折弯勾”,会写“在、也、风、走”四个汉字。
2、能力目标:会观察自然现象,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学会触摸大自然,体会人与自然的感情。
教学难重点难点:指导识字和朗诵、背诵课文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录有风声的课文录音带。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认识偏旁“⻊”。
2、学习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猜猜看,它是什么?板书课题:风。
二、户外活动,认识“风”。
(一)、布置活动要求。
1、提问:风能看到吗?能摸到吗?怎样知道有风?(学生自由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
)2、要求:用心观察、发现,用你刚才提出的方法来验证风的存在。
(二)、户外活动:寻找“风”。
1、到操场上去找“风”,看谁的办法又多又有创意。
(十分钟)2、你找到风了吗?是怎样找到的?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风。
3、介绍科学常识:风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人们依据风的大小,把它划分为十二个等级;根据气流的方向等又给风起了台风、龙卷风等不同的名字。
大风能够摧毁房屋、树木、庄稼等,给人类带来灾难。
但人们正在通过多种手段来利用风为人类造福,如风力发电站就是靠风能来发电。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一)、自读全诗,识字。
1、打开书,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生字词,反复读几次。
圈出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方法自学。
2、同桌互读带生字的词语,认真听,如果对方读得好,就伸出大拇指夸夸他(她)。
3、再完整地读一读课文,把句子读准确、读通顺。
(二)、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指读或学生领读,说说记字法,练习组词说句。
发现共性问题重点指导。
2、用“树”字组词,你一定能说出不少,说一说,再补充到“词语花篮”中。
3、指名读诗,集体正音。
四、再读课文,品赏背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风》精品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风》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自然现象》中的《风》一文。
文章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风的特点、风的作用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详细内容包括: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如“吹、走、来、去、得、力”等;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风的力量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朗读、背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自然现象,懂得保护环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风的特点和作用。
2.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自然现象,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风的作用和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和背诵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大自然中风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自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教师带领学生读课文,讲解生字词。
(3)学生齐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精讲课文(1)分析风的特点和作用。
(2)讨论风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5. 朗读与背诵(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评价谁读得最好。
(2)教师示范背诵,学生跟读。
(3)学生独立背诵课文。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风》2. 板书内容:风的特点:无形、有力风的作用:吹走云、带来雨、使树叶飘动风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息息相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用生字词造句。
(3)背诵课文。
2. 答案:(1)略(2)例:风吹走了我的帽子。
(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风的特点、作用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在朗读和背诵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小学二年级语文《风》教案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学生参与度是否高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
调整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学生思维 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 针对学生不同水平,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 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
故事导入:讲述 与风相关的故事, 引起学生兴趣
图片导入:展示 风的图片或动画, 引导学生观察和 思考
谜语导入:出关 于风的谜语,让 学生猜谜底
复习导入:回顾 之前学过的内容 ,引出新课主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内容: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中描述的四季风的特点和作用。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描述自己感受的风,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体会诗歌中“风”的形象,理解其象征意义。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教 学 目 标 03 教 学 内 容 与 过 程 04 教 学 重 点 与 难 点 05 教 学 评 价 与 反 馈 06 教 学 反 思 与 改 进
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风的特点和作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业评估:布置作业,检查 学生的掌握情况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的表现, 评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
测试与考试:定期进行测试 和考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
小学二年级语文《风》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正确、恰当地表述“风”的概念,理解“风”的特点;
(2)熟悉“风”的不同形式表达,如:风和雨;
(3)能灵活运用“风”的相关表达,熟练掌握使用“风”的句式、语句和结构等。
2、能力目标:
(1)养成认真、踏实、严谨的态度,追求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
(2)培养细致、稳健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训练观察能力,提升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细腻、体贴的交流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的精神;
(2)培养自信心,营造良好的师生沟通氛围,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发挥小组活动的最大作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1、重点词汇:(1)风(2)轻的(3)强的(4)暴风雪)(5)冷的
2、重点句型:(1)风是多么清新!(2)风像急流一样袭来!(3)夏日的风更加清爽!
三、教学步骤
1、热身:准备一幅风景图片,让学生观察,对图片中的风景提出自己的看法,用英语简单地表达出来。
2、理论知识指导:
(1)教师和学生一起观察风景的变化,学习和讨论“风”这一自然现象及其表现形式,如:轻风、大风、暴风雪等;。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风》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风》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风》一文。
文章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风的形象和特点,通过风的形象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理解、情感体验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风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想象、体验等方法,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风的特点。
2.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风的形象和特点,进而引出本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查阅字词意思。
3. 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认读生字词,讲解字词意思。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感受风的特点。
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风,并进行展示。
5. 例题讲解(1)选择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句式分析。
(2)讲解风的特点,进行仿写练习。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风》2. 板书内容:(1)生字词:飘、摆、摇、晃、拂、掠、吹、舞。
(2)课文重点句子:风,是大自然的精灵。
(3)风的特点:无形、无色、无味、有力。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风”字组词,至少写五个。
(3)仿写一句话,描述风的特点。
2. 答案:(1)课后自主完成,家长签字确认。
(2)示例:风波、风俗、风光、风度、风趣。
(3)示例:风,你是大自然的魔法师,让万物为你起舞。
2024《风》的说课稿范文

2024《风》的说课稿范文这是一个关于《风》的说课稿范文。
《风》是小学生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诗歌,它描写了风的形态、性质和作用,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现象的感知和理解的重要素材。
首先,我们来说说教材。
《风》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诗歌,它属于第一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这篇诗歌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了风的特点和作用,通过描绘风的形态和感受来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现象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接下来,我们说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一是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风的形态和性质,理解风的作用和影响;二是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欣赏和体会诗歌中的美妙描写,培养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三是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和实践运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接下来,我们说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关注风的形态和性质的描述,让学生通过诗歌的语言描写来感受和理解;难点在于让学生明白风的作用和影响,引导他们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然后,我们来说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听说读写的综合教学法,通过听读诗歌、欣赏插图和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我们还将运用肢体动作和情感表达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接下来,我们说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展示课程内容,我准备了课件、插图和其他多媒体资料,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风的形态和作用,并通过课堂实践和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最后,我们说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中,我将通过导入新知、分析诗歌、讨论和实践等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我会先通过一些问答和图片展示等方式来导入风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诗歌的内容,让他们体会诗歌中的美妙描写和意境。
接着,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互相交流和分享对风的理解和感受。
最后,我会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模拟风的动作或制作风车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风的认知和体验。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风》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风》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风》章节:第一课时内容:1. 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风的特征。
4. 学习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描述风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2.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风的特征。
3. 学习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描述风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3. 学习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描述风的特点。
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课文朗读的流畅性和感情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课文朗读录音3. 生字词卡片4. 作业本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春天的风景,引导学生说出与风有关的词语,如春风、微风等。
引入课文《风》。
2. 生字词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3. 课文朗读(1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录音,注意模仿语音语调。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韵律和节奏。
4. 理解课文(10分钟)学生默读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风的特征。
5. 学习作者拟人手法的运用(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运用拟人手法的句子,如“风儿吹过,树叶跳舞。
”学生体会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6. 课堂练习(5分钟)学生运用拟人手法,描述风的特点。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课题:风生字词:春风、微风、飘动、跳舞课文内容:风儿吹过,树叶跳舞。
风儿吹过,小草点头。
风儿吹过,花儿微笑。
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朗读课文,家长签字。
3. 运用拟人手法,写一段描述风的特点的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较好,课文朗读流利,能够体会到风的特征。
但在运用拟人手法描述风的特点时,部分学生表达不够生动。
2017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风》说课稿

《风》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们年组展示的是小学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3单元的第一篇主题课文《风》的教学,下面有我对本课教学进行课前说课:一、说教材:《风》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小诗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但全诗以第一人称,从儿童的视角去观察、描写生活中的微风,采用了反复叠唱的手法,描绘了微风吹动之下,大自然的美丽景象,把学生带进一个可爱的“风”的世界,真切感受风的“淘气、可爱”,内容生动,诗句朗朗上口,富有了想象力,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语言的积累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这首诗歌清新优美,形象了表现了“风”的存在,在教学时,老师注重在培养学生诵读上下功夫,目标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目标二:学生自主识字,在实践中总结不同的识字方法,逐步灵活运用;目标三:通过本课的学习,在生活中观察风,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兴趣和习惯,并根据诗歌特点会仿编诗歌。
三、说重点、难点:由于本文是一首诗歌,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诗歌所描述的意境;难点是通过学习发现寻找风,并能根据本文创编诗歌。
四、说教法:1、激趣法: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特点,老师在教学中利用“做动作、表演”等方式,将学生思维紧紧系在课堂上,活泼生动,引导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2、直观性: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理解课文内容,配上了图片、声像资料,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想象思维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3、读中感悟法: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教学中设计了“自读、互读、指名读、表演读、听读”的形式,在读中感悟语言美,积累美的语言。
4、评价法:通过生生评价、师生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进步。
五、说学法: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二年的学生在识字方面,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能比较熟悉的根据拼音读准字音,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那学生也因此产生了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不必手把手逐字教学,可鼓励他们自主识字,让他们来做小老师落实生字的音、形;阅读方面,多数学生能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有些基础好的学生还能读出句子的语气,这篇课文的语言富有童趣,比较儿童化,而且篇幅不长,预习时大部分同学都能读通。
【部编版小学语文】《风娃娃》说课稿

《风娃娃》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特点《风娃娃》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的最后一篇课文。
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生动有趣,层次清楚。
通过风娃娃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了风为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课文结尾留给孩子们一个问题,让孩子们通过讨论、思考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本文紧紧围绕本组“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词句的理解,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难点: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是不行的,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真的有用”的道理。
3.学习目标:(1)认识12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是不行的,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真的有用”的道理。
4.教具准备(1)、生字卡片(2)、图片5.课时安排整课计划2课时完成,第1课时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指导朗读感悟文章内涵,总结全文,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
二、说学生我班学生大多数活泼大胆且独立,他们对童话故事特别感兴趣,绝大多数的学生识字速度较快,识字扎实有效,但在语言表达能力上还有待提高,在有感情的朗读上还有待提高。
三、说教法、学法:对于二年级的课文,面对的学生已认识了许多生字,并能读懂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等,并且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本课中我运用情境导入法、小组合作讨论法、读思议结合等方法教学。
学生的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进行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孩子们喜欢画画,所以我在黑板上画出了风娃娃的图像以及课文的插图,因此很自然地引出课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检测生字、新词1.提出自读要求: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不认识的字求助于带拼音的小树叶或自查字典。
明确了读的要求,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使他们有事可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年组展示的是小学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3单元的第一篇主题课文《风》的教学,下面有我对本课教学进行课前说课:
一、说教材:
《风》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小诗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但全诗以第一人称,从儿童的视角去观察、描写生活中的微风,采用了反复叠唱的手法,描绘了微风吹动之下,大自然的美丽景象,把学生带进一个可爱的“风”的世界,真切感受风的“淘气、可爱”,内容生动,诗句朗朗上口,富有了想象力,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语言的积累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这首诗歌清新优美,形象了表现了“风”的存在,在教学时,老师注重在培养学生诵读上下功夫,
目标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
目标二:学生自主识字,在实践中总结不同的识字方法,逐步灵活运用;
目标三:通过本课的学习,在生活中观察风,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兴趣和习惯,并根据诗歌特点会仿编诗歌。
三、说重点、难点:
由于本文是一首诗歌,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诗歌所描述的意境;
难点是通过学习发现寻找风,并能根据本文创编诗歌。
四、说教法:
1、激趣法: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特点,老师在教学中利用“做动作、表演”等方式,将学生思维紧紧系在课堂上,活泼生动,引导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2、直观性: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理解课文内容,配上了图片、声像资料,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想象思维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3、读中感悟法: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教学中设计了“自读、
互读、指名读、表演读、听读”的形式,在读中感悟语言美,积累美的语言。
4、评价法:通过生生评价、师生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进步。
五、说学法: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二年的学生在识字方面,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能比较熟悉的根据拼音读准字音,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那学生也因此产生了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不必手把手逐字教学,可鼓励他们自主识字,让他们来做小老师落实生字的音、形;阅读方面,多数学生能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有些基础好的学生还能读出句子的语气,这篇课文的语言富有童趣,比较儿童化,而且篇幅不长,预习时大部分同学都能读通。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利用多媒体直观导入。
作为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采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因此,上课伊始,教师利用风的音效,让学生猜是什么声音,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风”。
(二)放手自主阅读,初步感知课文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该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让学生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学习生字,即使汉语拼音学得不是很牢的学生也能尽快进入新课的学习,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新知的难度。
(三)直观创境、兴趣激发、品读诗歌。
阅读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这一学龄段的孩子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抽象思维较差,单凭教师的讲述或者是学生的想象,很难对某个词产生深刻的印象,所以教师一定注重学生的亲身感受,以读带讲,恰当的运用直观的图片,形象的动作展演,通过多样的阅读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枯燥的阅读显得生动有趣,即加深词语的理解,又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四)激发想象,拓展延伸。
语文教学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让学生在感悟优美小诗,体会诗歌韵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给学生一片自由想象的空间,通过阅读,学生会自然的发现这首诗歌的特点,继而可以尝试自己当小诗人,续编诗歌,并与大家共同欣赏、交流。
在形成小诗的过程中历练想象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五)写字教学。
教学的最后,知道学生书写“游、戏”两个字,认真分析字形,观察间架结构,注意基本的笔画,尽量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在识字教学中要把识字、写字有机结合,注意汉字音、形、义的整合。
所以,在本节的教学中,老师也会努力做到。
(六)作业布置。
由于本课为一课时,所以结束时教师布置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风、画风,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课外积累和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用于发现,乐于探究的意识,唤起学生对自然界的向往和热爱。
以上就是我们年组对本节课的分析与预见,下面就请陈老师为我们现场展示《风》这一课的教学。
希望各位老师和我们共同探究,也欢迎各位提出您宝贵的意见和想法。
《风》说课稿——北师大版小语二年级上册第13单元《风和水》
钢都小学分校
李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