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笼草扦插栽培管理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笼草扦插栽培管理技术
猪笼草是猪笼草属多年生蔓性草质藤本,是有名的食虫植物。

其变态叶优美奇特,尤其是瓶状的捕虫器,当有昆虫钻进瓶状体时,张开的瓶盖会立即合上,直至昆虫被瓶状体内壁的分泌物溶解为止。

经过驯化的猪笼草叶色翠绿,形状奇特的瓶状体朱红或紫红,悬垂于白色的盆外,甚是好看。

近几年在广州年宵花市上十分畅销。

一、采穗圃的建立与母本的培育。

猪笼草的野生环境多为溪边或地下水位较高
之处,土壤沙质而贫瘠。

因此,圃地最好选在坡度为10-15度、光照充足的缓坡地,以便在坡地的高处采用滴灌的方式,为猪笼草提供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大量水分。

基肥主要以肥效缓慢的有机肥为主,不宜施用复合肥及氮、磷、钾等化肥,以免水流冲失造成浪费,又不起作用。

施好基肥、整平圃地后起垅,垅宽30-35厘米,垅高20-25厘米。

然后用竹杆或木柱搭好架子,以利猪笼草攀爬。

采穗母体的培育与扦插成活有密切的关系。

母本生长越健壮,穗条内贮存养分
越多,其生根能力越强。

因此,培育母本除了要有全天24小时充裕的水分供应外(以沟底有水缓慢流动为宜),还要视其生长状况,适时追施少量复合肥或进行叶面追肥。

忌施氮肥,以免徒长。

二、扦插圃的准备。

扦插圃地基质为酸性红壤与红砂搅拌而成。

具体配制过程:先将红砂洗净,除去杂质,在太阳下曝晒1-2天,归堆待用。

同时将地面以下2米的土挖开,取用2米以下的红土,这样可避免死亡或腐烂的根系混进基质,也可减少细菌和微生物的数量。

将取出的红土摊开晒干,用粉碎机研成颗粒或粉状。

然后在水泥地板上曝晒2天,归堆。

将准备好的红砂和红土按2:3的比例混和均匀,
平铺于扦插圃地,厚约40厘米。

扦插前10-15分钟,用1‰高锰酸钾溶液喷洒基
质杀菌消毒。

扦插时用清水洗去残留的高锰酸钾,并浇透基质,以手指按压基质即有水渗出为宜。

三、采穗与扦插。

穗条采集的时间一般为夏秋之际。

具体时间视母本的生长状况而定。

一般而言,当母本生长停滞约15天左右便可进行。

采穗时,将从母本上剪取的蔓条集中于荫棚或室内修剪。

由于猪笼草的插条为愈伤组织生根,因而在除掉全部叶片后,每个穗条均只留一个芽即可。

如蔓条节间较密,也可留2-3个。

待穗条修剪完毕后,根据其木质化程度分为嫩枝和老枝两类。

前者以木质化不超过70%为限,剩下来的为老枝,以便进行不同浓度的处理,提高其生根能力。

将分类的插穗浸泡在百菌清或杀菌灵溶液中消毒杀菌,半小时后取出在荫处晾干。

扦插时,用花铲在扦插基质上开出深约为插条2/3的浅沟,将蘸有生根粉的插穗按45度角倾斜摆放好。

然后回土,用花铲轻轻整平圃面。

四、扦插后圃地的管理。

扦插后的管理以维持充足的水分和高温为重点。

插满一畦后,立即浇透水,以手指轻压有水渗出为佳,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并用土埋实四周。

浇水一般2天一次,以傍晚为宜。

当插条上的芽萌动并逐渐长出新叶时,可将薄膜揭开,1周后可喷洒促进光合作用、含有生理活性成分的叶面肥,以供生根之用。

在插条根系变成褐色后,可喷施较稀的复合肥水溶液,使其生长健壮。

3周后即可移栽或上盆。

根据扦插试验结果,嫩枝插穗在同等条件下生根率好于老枝,但木质化程度在50%以下的生根困难。

而二年生以上的枝条生根能力较差。

另外,夏季扦插的穗条生根率高于秋季,这说明高温高湿有利于生根。

五、移苗上盆。

由于猪笼草是多年生蔓性草质藤本,为了保持基本较好的观赏特性,必须控制顶端生长优势,以免蔓生破坏形态美。

上盆时,盆土要少施基肥,一般以磷、钾肥为主。

盆土按红砂2份、红土3份混合配制而成。

同时要保证充足的光照,以免瓶状体颜色褪化为野生状态下的绿色。

盆土维持湿润即可,切不可浇水过多,以免徒长。

但当顶生小叶较小或出现皱纹、叶片慢慢变黄时,需要浇灌一定量的复合肥水溶液,以维持正常的生长,保持观赏性的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