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大纲研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地理高考大纲研读
赣州一中高三备课组主要变化有:
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3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和“环境保护”,要求学生从3个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作答。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
考生从“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模块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
解读:
1、优化考试范围,减少重复考查
删除的模块属于重复考查,在现行《地理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地理科必考内容“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已包括“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删除该模块优化了考试范围,减少重复考查。
也就是说:删除不等于不考选修部分删除“自然灾害与防治”不代表不会考自然灾害。
所以,该部分虽然在选修中删除,必修模块中仍然会有所涉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不可大意。
2、缩小选考范围,增大备考难度
“旅游地理”由于问题设置比较常规,答案也比较“套路”,所以也是学生的热门选择。
而近几年“旅游地理”问题的设置越来越“生活化”、“多元化”,很多学生面对多元的问题已很难准确把握答案,不得不偏向“自然灾害与防治”。
今年的考纲缩小了选做范围,无疑给学生带来了“麻烦”,这将意味着“环境保护”也要作为重点训练。
一、删除不等于不考选修部分删除“自然灾害与防治”不代表不会考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作为必修一“自然地理”部分的延伸,即使不作为单独的选修模块,也会在11个单选题或者2道大题中有所涉及。
所以,该部分虽然在选修中删除,必修模块中仍然会有所涉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不可大意。
二、选做范围缩小,难度加大选做模块的二选一,对于很多中学来说,这无疑是增加了教学难度。
老师通常会注重“自然灾害”和“旅游地理”的讲解训练,“自然灾害”由于本
身的溯及力较广,该部分的讲解可以覆盖必修选修,所以很多学生也习比较重视该部分的训练;“旅游地理”由于问题设置比较常规,答案也比较“套路”,所以也是学生的热门选择。
而近几年“旅游地理”问题的设置越来越“生活化”、“多元化”,很多学生面对多元的问题已很难准确把握答案,不得不偏向“自然灾害与防治”。
今年的考纲缩小了选做范围,无疑给学生带来了“麻烦”,这将意味着“环境保护”也要作为重点训练。
三、“冷门”成为“热门”本次考纲删减了学生比较熟悉的“自然灾害”,相对冷门的“环境保护”则需要去更多的关注,而且“环境保护”近几年的问题设置难度都有增加趋势。
“环境保护”作为与我们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热门话题,自然会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随着近几年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各种新型环境问题也接踵而来。
环境问题的产生除了和人类产业活动相关,也和自然地理部分的大气运动、水循环、生物多样性息息相关。
鉴于环境问题的多样性和产生的复杂性,很多学生在解答该部分的时候就要求有更多的社会生活常识以及连贯的逻辑思维,这无疑对于云南的考生来说也是一种能力要求上的提升。
备考建议:
1、夯实基础,主抓地理主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一轮复习中,注意基础知识复习的全面性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
建议大家制定每一专题的知识网络框架,每一模块的框架。
自然地理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大气环流,气候的分布规律以及成因分析,常见天气系统,水循环和洋流;内外力作用与地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主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以及预防措施等。
人文地理,人口自然增长、人口的迁移,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区位因素,城市化问题及其防治措施,工业、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交通方式的优缺点,旅游资源的评价等。
2、注重能力提升,培养读图审题、答题能力
针对选择题,最好把常见地理图像熟悉一下,结合经典试题,图文结合,理解记忆;针对综合题,关键还是巩固提高审题、答题能力:提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和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四项能力。
3、教学中的问题要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关注整体性原理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
全国卷试题所有的细节都围绕其主题进行,试题设计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突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而且试题情景和问题中需要学生把握整体性原理的应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即强调人地协调,注重区域可持续发展。
必须注意的问题:
1、近些年地理试题通过考查广大考生对“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等”人地关系的认识与态度,引导考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重点复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应对高考的重要措施。
2、地理科的选考模块从三选一改为二选一,减少了一个复习的模块,但是,考试大纲删去的“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在必修里面是会涉及到的,很难隔离开来,所以还是要复习到。
3、注重原理的理解和把握。
地理作为一门“讲理”的学科,所有知识点的延伸和扩展都离不开“理”,对于规律的总结,不只是深化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这也是新课改以后国家对能力型人才的要求。
4、关注生活地理。
缩减以后学生不得不关注的“环境保护”,进一步贯彻了国家关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这就要求学生多关注社会生活,关心时事,融入社会扩宽视野。
知识性的东西只有用在生活中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因此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多探讨一些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生活的问题。
5、关注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性和具体问题的特殊性。
高考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运用,地理一共14个题,要检测学生的知识及能力,既需要对知识点进行高度整合运用,又需要学生能够特殊问题特殊分析。
自然地理部分主要考查特殊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高度把握“原理”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跳出普遍性的框架。
人文区域和选做部分主要考查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性,这需要学生加强图表和材料文字的阅读理解,提升阅读能力,重点关注图表下方的图例。
6、建立错题本。
高三复习阶段,基本应该掌握的知识点都已经讲解完成,该阶段我们需要做的是巩固深化知识点,那么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练习过程中收集还未掌握的知识点错题,建立错题本,考试之前复习错题本,可以在考试中很好地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2017年高考考纲虽有变动,但此次变动凸显了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和人文性,也是教育对于社会属性的“人”的重视和能力的培养。
希望广大教师和考生能够本着教育以生活为本的原则和提升能力为目标来进行复习,在明年高考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