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欣赏
中国民间艺术欣赏精品课件

第四讲 中国绘画艺术欣赏
第一节 民间艺术概述
一、民间绘画的源流
人面鱼纹盆
舞蹈纹彩陶盆
原始绘画直接脱胎于原始绘画 其他绘画种类由民间绘画派生而来
二、民间绘画的种类及民俗应用
1、居室装饰、岁时节庆
2、神灵佛道、巫术信仰
3、知识传导、标志图解
4、赌博娱乐、消遣游戏
3 民间祭祀画的鉴赏
(1)世代相传,尽善尽美 (2)成教化,助人伦 (3)纯真质朴,俗极是雅
三、民间绘画的艺术特色
1、民间绘画的造型 (1)象征吉祥 (2)自由随意 (2)追求完美
自由随意
追求完美
2、民间绘画的色彩
3、民间年画的构图
第二节 民间绘画体裁及作品赏析
一、民间年画 1 民间年画的历史 2 民间年画的分类 3 民间年画的产地及风格
二 民间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画
1 民间剪纸的历史 2 民间剪纸的分类 3 民间剪纸的题材 4 民间剪纸的审美特征
审美特征
1 平面装饰 2 意象造型 3 喜庆吉祥
三、民间祭祀画
1 民间祭祀画的源流 2 民间祭祀画的分类
祭祀画分类
(1) 地方巫术祭祀画 (2) 道教祭祀画 (3) 佛教祭祀画
剪纸作品赏析

剪纸作品赏析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它源远流长,技艺精湛,既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历史文化形态的表现。
在中国的五千年文明史上,剪纸的历史也有几千年之久。
它已经成为了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受到世界各地的人们的欣赏和称赞。
剪纸作品的赏析,要从剪纸的起源和历史开始说起。
剪纸起源于古代的窗花,窗花是汉族民间常见的装饰物,是一种用彩纸或其他材料制成的装饰品,贴在窗户上,起到装饰、美化、遮阳等功用。
而窗花具有四季都适宜、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居家艺术的美感,因此在中国民间一直得到了极高的欣赏。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的窗花逐渐演变为剪纸,随着技艺不断提高,剪纸作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风格也逐渐多样。
剪纸作品可以用传统的手工剪,也可以用现代的机器切割,但是不管是采用哪种方法,它的艺术价值都是无可替代的,并且在环保材料时代,它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剪纸作品中最经典的是人物剪纸,这些作品通过精细的手工剪切呈现出皇帝、宰相、名士、花鸟虫鱼、娃娃、节庆等各个领域的人物形象,蕴含着浓郁的文化底蕴和民俗意境。
例如,经典的《清明上河图》就是一幅融历史与文化于一体的人物剪纸作品,它以宋代京城东京的市井繁华为背景,神情动态的人物形象,折射出当时社会风貌和市井闲情。
此外,剪纸还有大量优秀的动植物剪纸作品,比如优秀的《鲤鱼跳龙门》、《虎豹麒麟》、《牡丹开三度》等,它们充分展示剪纸艺术的创造性和美学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剪纸作品的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创新,比如在光源、材料、背景等方面均有突破,让剪纸作品呈现出更加多彩的形态。
总之,剪纸作品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更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见证和表达,它将中国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风姿展示给了世界。
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祖先留下的这些宝贵财富中深刻地体会到,剪纸的惊人美丽和艺术价值,并不仅仅局限于一种古老的传统,它也在不断地向现代发展,为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民间艺术赏析之皮影戏

民间艺术赏析之皮影戏-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民间艺术赏析之皮影戏中国是个拥有上下5000年历史的国家,也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在这样悠久的历史的长河里,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艺术。
艺术也就成为了中华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皮影,这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是古代人们的智慧的结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这是我喜欢皮影戏最重要的原因,小时候我住在乡下那时候对于作为孩子的我而言除了上学其他时候不是帮母亲做农活就是自己找乐子玩,当然那时的确没什么好玩的,除了老张家的皮影戏,老张不是每天都在村里演皮影戏的因为那样他就养不活他的班子所以我看皮影戏的次数就越发的珍惜了,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加深了我对皮影戏的热爱以至于从我五年级搬家后到现在再也没看过真人表演的我在大学民间艺术赏析课上首先想到便是皮影戏,它唤醒了我儿时的欢乐所以接下来我希望通过我对皮影戏的学习得到的知识让更多的人喜欢上皮影戏。
下面我将分三部分描述我对皮影戏的理解以及我的看法。
首先是什么是皮影戏以及我在了解过后得到的感受。
(一)皮影戏简介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的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中国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用手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过去还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幕布,观看一种平面人偶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人偶以及场面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关于皮影还有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汉书》记载,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
中国民间艺术欣赏之剪纸与皮影

中国民间艺术欣赏之剪纸与皮影民间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最古老的文化,因为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的初始阶段,民间文化同时也是最年轻的文化,因为他仍然活生生的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口碑之中。
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中最富色彩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剪纸和皮影艺术最为使我不能自拔。
一、剪纸:剪纸,又叫刻纸或剪画。
它是指用剪刀或刻刀对纸张进行剪刻而塑造出来的平面造型艺术品。
它至少有将近1500年的历史,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剪纸实物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出土的五幅北朝时期的团花剪纸。
剪纸的样式可分为:窗花、墙花、顶棚花、门笺、灯笼花、礼花、喜花、刺绣花等;剪纸的类型可分为:单色剪纸、套色剪纸、染色剪纸、拼色剪纸、色绘剪纸、折叠剪纸等。
剪纸的形象简洁、大方、清晰,极富特色装饰性,因此在生活中也被广泛应用。
剪纸样式所涉及的学科门类几乎包括了现代艺术设计的所有门类。
就我是一名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来讲,我已经深深地被它的魅力所折服。
窗花、墙花、炕花、顶棚花、门笺是室内设计的范畴,灯笼花属于装饰设计,喜花就是装潢设计,刺绣花是纺织品中的刺绣纹样设计。
在现代的日常生活中,剪纸的应用无时无刻地存在着。
它本身来讲就是一种装饰门类,将剪纸用镜框装好挂在墙上能成为一幅使居室生辉的装饰画,在刊头、尾花、插画、封面、贺卡、藏书票、邮票、包装设计等方面设计中剪纸形式也十分常见,还可以将其运用在舞台美术、环境艺术、印染设计等领域。
我国的剪纸艺术可分为北方风格和南方风格两大流派,每个地区的剪纸都有着不尽相同的特点。
陕西剪纸形式上多以单色为主,造型简单,洒脱、粗犷,注意夸张变形,内容上多以传统的花草和动物为主体;山东剪纸富有韵律感,线条挺拔,浑厚粗犷,富有浓重的金石意味,构图夸张不失真;湖北剪纸主题多样、纤细秀美、刀法流利具有浓厚的观赏性和装饰性。
少数民族也有各自独具风格的剪纸,如满族剪纸、傣族剪纸、苗族剪纸,都有其特有的风格特征。
总而言之,通过对剪纸艺术其表现形式、广泛用途、风格特色等的全面了解,我认识到在民间广泛流行的剪纸艺术渗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所传达出的那种淳朴、简单、明了而智慧的美使它的生命力经久不衰。
中国艺术品精华欣赏

中国艺术品精华欣赏田园情趣玉雕《田园情趣》11×8×13.5CM,以绝妙的构思俏色雕刻,蟋蟀在白玉地张之外最精妙地起到了对整个作品的点睛之神,整件作品采用了镂雕、立雕技法,白菜造型技法吸收了以瓷器薄胎特点表现形式雕刻,白菜卷曲自如,造型完美,雕刻技法细腻,白菜卷叶胎薄如纸,在灯光下更显滋润、通透,该件作品具有精湛的技艺以及高升的美学造诣,是俏色玉雕中之精品。
祝寿图整件作品由名贵的紫檀木及印度檀香木制成。
紫檀檀香插屏宽:35cm 高:33cm,画面描绘出童子祝寿的吉祥如意的欢乐场面,寓意富贵长寿和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神州处处皆春风的祥和气氛。
其花纹全部由手工拉锯制成,花纹图案对称均匀、精工。
画面拉花精细,人物图案采用烙铁经不同的温度变化绘制。
该插屏制作难度大,整座插屏设计古朴庄重,典雅秀逸华。
寒江独钓壶寒江独钓壶17×6.5×10CM,是寿山石雕著名工艺师林文霖先生的作品,石壶作品取材于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的《江雪》一诗,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寂静、凄寒的渔翁独钓图:空中雪花纷飞,山中无鸟兽,路上无人迹。
然而就在这幽僻清冷的世界里,一位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翁,竟独自坐在一只孤零零的船上垂钓寒江!柳宗元是借描写山水景物,歌咏隐居的渔翁,来巧妙地表达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内心世界。
林文光在制作中巧妙地采用巧色处理画面,技法的多变,使作品更充满其意境,是一款可遇不可求的精品。
观音该尊《观音》22×28CM,以整块黄水晶雕刻创作,黄水晶是一种颇为罕有,产量较少的水晶。
作品中水晶透彻质感把观音慈仁的神态表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手执莲花姿态高雅、自然。
雅服饰的皱褶刻画得犹如飘动的感觉,表现极具细腻完美,再现了高超的工艺和匠心独具的艺术构思,作品采用立雕形式构思设计表现,技法则运用了镂雕、圆雕等多种刀法。
作品造型独特,含蓄,展现出了极富浓郁的东方文化底蕴和深邃的宗教文化。
民间艺术珍品马勺脸谱欣赏

什么是马勺脸谱呢?简单讲就是把脸谱画在马勺上。
马勺——生活用品,木制的舀水勺子,选用优质的桐木、春木、桃木等作为原料,通过手工一刀一刀精雕细刻而成。
戏曲脸谱是写在脸上的艺术,是中国戏曲独有的、在舞台演出中使用的一种化妆造型艺术,是指用各种色彩,通过夸张、变形、象征等手法,在演员面部勾画成一定的造型、图案,借以反映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身份、年龄以及生活特点、绝技特长等综合特征,并带有“寓褒贬、别善恶、见气质于图案、寄爱憎于色彩”的评价意味。
孙大圣马勺脸谱,就是把人物脸谱彩绘于马勺之上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珍品。
是在继承民间社火脸谱的基础上演化而来。
主要绘画传说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等人物形象。
马勺采用树材,制作简便成本也低,是陕西农村乡民家里的必备之物。
马勺脸谱彩绘简繁皆宜,人们将其悬挂厅堂居室,表达祈福纳祥、招财进宝的美好愿望,因而马勺脸谱深得人们喜爱和崇尚。
福神当今的马勺脸谱,均出自民间艺人之手。
他们选用优质的桐木、椿木、桃木等作为原料,通过手工刀刻成马勺。
再以马勺作“纸”,把社火脸谱画在马勺上。
马勺社火脸谱,从勾画技法可分为粗花与细花两种。
粗花流行于现今,以笔法粗犷、色块对比强烈而引人人胜;细花则以笔触细腻、花纹严谨、装饰风格强、佐以大红金粘贴鼻花给人以神秘感而著称。
两种画法的共同之处是都有丰富的寓意,使用颜色为朱砂、铅粉、石黄、石绿、佛青、烟炱、大赤金等古老颜料。
春夏秋冬民间艺人们从人物的容貌和性格特征出发,用日月纹、火纹、旋涡纹、蛙纹等纹饰的不同组合展现人物的性格。
以夸张的手法描画五官的部位和肤色,进而突出表现各类人物的内心本质,强调色彩对比,具有强烈的象征性,以色彩辨识人物的忠、奸、善、恶。
比如“红为忠勇白为奸,黑为刚直灰勇敢,金银神妖绿侠义,黄色猛烈草莽蓝”等,使得人物个性清晰鲜明、形象大胆夸张,充分显示出了广大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和丰富想象力。
夔脸谱大体可分为三类:(1)神话和民间故事人物脸谱。
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

带有时代特色的木雕作品 风格随性大气不拘小节
传统摆设型精美的 木雕作品
龙木雕局部细节
沙巴木雕 (沙巴特产)
剪纸:山西《蝶恋花》
剪纸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中 的瑰宝,已成为世界艺术宝 库中的一种珍藏。质朴,生 动有趣的艺术造型,有独特 的艺术魅力。 特点:主要表现在空间观念 的二维型,刀味纸感,线条 与装饰,写意与寓意等许多 方面。
《狮子滚绣球》 清代 。河南
丰 富 多 彩 的 民 间 美 术
民间艺术:指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包括书法, 绘画,舞蹈,剪纸,秧歌,小吃,服饰,民间风俗 等。
民间美术:
民间艺术的一种,是由广大人民群众自发创造, 欣赏并在民间流传的美术。
木雕: 以锋利的手工工具刻凿装饰木质物件的 艺术:亦指以此法制成或装饰过的。
古代宫廷乐仕女木雕作品
泥塑:彩塑多以大红大绿,以红为主,以绿对应, 寓意喜庆,吉祥。
《老鼠娶亲》 民间泥塑作品
刺绣:
年画
皮影:清代《骑鱼蛙精》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是源于山西 的汉族民间传统艺术之一,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 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 形象
砖雕:砖雕主要应用于古代建筑上花雕,它是中国 古建雕刻艺术及青砖雕刻工艺品,列为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东周瓦当、汉代画像砖等发展 而来。在青砖上雕出山水、花卉、人物等图
1《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

欣赏 评述
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
RU YI JI XIANG DE MIN JIAN MEI SHU
民间美术的重要 形式
◇年画 ◇泥塑 ◇木雕
◇刺绣 ◇剪纸 ◇砖雕
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民间美术形式?
年画
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
年画
年画
刺绣
刺绣
泥塑
剪纸
木雕
面雕
民间美术的主题寓意
RU YI JI XIANG DE MIN JIAN TU AN
头大身子小的 人体结构,细 腻的描绘,绚 丽的色彩。
欢乐的气氛, 吉祥与成才的 寓意。
Page 23
蝙蝠(福)
鹿(禄)
寿(寿桃、寿 星公)
寓意象征老人 长寿安康
(门 神)
旧时农历新年贴于门 上的一种画类。用以 驱邪辟鬼,卫家宅, 保平安,助功利,降 吉祥等,是民间最受 人们欢迎的保护神
之一。
民间美术的传统纹饰
◇云纹 ◇水纹 MIN JIAN MEI SHU DE CHUANG TONG WEN SHI
◇回文 ◇火纹 ◇花草纹 ◇鸟纹
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民间传统纹饰?
Page 29
云纹
Page 30
水纹
回纹
火纹
鸟纹
花草纹Βιβλιοθήκη 作业:画一画民间美术的传统纹饰 ,或者你自己设计一幅吉祥 画,颜色要丰富,主题要突 出。
Page 36
参考:
Page 37
Page 39
Page 41
年画欣赏十大名画

年画欣赏十大名画中国年画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在春节期间备受关注。
它以其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故事情节吸引了无数观众和收藏者。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十幅著名的年画作品,并欣赏它们所展现的独特魅力。
第一幅是《清明上河图》。
这幅年画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品。
它描绘了北方城市生活的繁华景象,细腻地展示了人们的各种生活场景和活动。
它不仅令人陶醉于其精湛的技巧,还让人感受到了宋代社会的繁荣和百姓的生活状况。
第二幅是《红桥市场》。
这幅年画是一位南京的年画艺术家创作的,它展示了江南地区特有的市井风情。
画面中的红桥市场热闹非凡,百儿爷摆摊卖货,买卖双方络绎不绝。
这幅作品通过精心的构图和生动的细节,生动地再现了江南地区的市井生活,让人感受到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氛围。
第三幅是《花开富贵》。
这幅年画是以传统花鸟画为基础创作的,艺术家运用了鲜艳的颜色和细腻的笔触,将花卉和鸟类的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
花开富贵寓意着春节时人们对来年富贵繁荣的美好期盼,这幅画将寓意与美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给人带来了视觉和心灵上的愉悦。
第四幅是《舞狮》。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舞狮是庆祝春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这幅年画以舞狮为主题,生动地描绘了舞狮队的欢乐场景。
多彩的舞狮、腾空的火球和欢呼的观众,共同构成了这幅作品的独特魅力。
通过欣赏这幅画,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热闹与活力。
第五幅是《百鸟朝凤》。
这幅年画以传统的“百鸟朝凤”图案为主题,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吉祥和团圆的美好向往。
画面中的百鸟以不同的姿态和色彩展现,形成了美丽的画面。
它让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春节氛围的热闹和喜庆。
第六幅是《年轮图》。
这幅年画以年轮为主题,展示了岁月的轮回和人们对新年的期盼。
画面中的年轮错综复杂,既有年迈也有年轻,形成了独特的画面效果。
这幅作品让人们反思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迁,同时也给人带来了新年的期待和祝福。
第七幅是《夜宴》。
这幅年画描绘了一个家庭在大年夜聚餐的场景。
幼儿园《民间艺术欣赏》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民间艺术欣赏》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民间艺术的多样性,感受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传承和弘扬民间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幼儿欣赏不同类型的民间艺术作品,理解其特点和价值。
2.难点:启发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对民间艺术的感受。
三、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提问法、讨论法、体验法。
四、教学准备1.收集各种民间艺术作品的图片、实物,如剪纸、年画、刺绣、风筝等。
2.制作教学课件,展示民间艺术的制作过程和历史背景。
3.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供幼儿创作。
五、教学过程1.导入(3分钟)播放一段民间艺术表演的视频,如舞龙舞狮、扭秧歌等,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表演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民间艺术的精彩之处。
2.欣赏民间艺术作品(15分钟)展示各种民间艺术作品的图片和实物,如剪纸、年画、刺绣、风筝等。
逐一介绍每种民间艺术的名称、特点和用途。
例如,剪纸是用剪刀在纸上剪出各种图案,可以装饰窗户、墙壁等;年画是一种传统的绘画形式,通常描绘吉祥如意的画面,用于新年张贴等。
引导幼儿观察民间艺术作品的色彩、图案、造型等方面,感受其独特的美感。
提问:“你最喜欢哪一件民间艺术作品?为什么?”3.了解民间艺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10分钟)通过教学课件,向幼儿介绍民间艺术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例如,剪纸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年画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等。
讲述一些民间艺术家的故事,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崇敬之情。
4.幼儿创作(15分钟)分发绘画工具和材料,让幼儿以自己喜欢的民间艺术形式为主题,进行创作。
可以是剪纸、绘画、手工制作等。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自己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和感受。
5.展示与分享(5分钟)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述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中国民间艺术赏析

中国民间艺术赏析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五千多年的文明中,民间工艺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民间工艺有着自己强大的生命力和鲜明的特色。
我国的民间工艺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我国原始??的一种延续,民间工艺中有很多原始艺术的影子。
它同样继承了实用与审美统一的特点,大部分都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带有乐观向上、淳厚、真实的感情色彩,是人类劳动生活中最质朴的艺术思想和艺术的体现,在世界艺术宝库中也光彩夺目。
一、民间工艺的分类??1.美化日常生活用品的民间工艺?为了美化日常生活,勤劳的民族围绕着直接的衣食住行制作了很多必需品,如各地区和各民族的服饰鞋帽、房间装饰品、器皿家具、雨伞、扇子、帐子、帘子等。
这些民间工艺有很多都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浓厚的地方色彩。
一般都是采用天然的材料和手工制作而成,简练质朴,明快大方。
“在汉族地区的印蓝花布和花格土布,少数民族的蜡染和织锦,都是富有特色的染织品。
贵州的蜡染,湘西的蓝印画布,云南和湘西的扎染,都是民间印染中几个极具特色的品种。
”??2.装饰与美化的民间工艺?装饰美化环境的民间工艺有木版年画、剪纸、帐沿、挂饰等。
民间木版年画分布于全国各地,是用于春节期间张贴而常年欣赏的,色彩艳丽富有装饰性。
剪纸的种类很多,有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等。
帐沿有画的、绣的和彩印的数种。
挂饰如陕西省的泥塑虎头挂片、山东省的刺绣门帘挂饰等。
这些民间工艺形式多样,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很浓。
“像民间剪纸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山东黄岛剪纸粗犷豪放;山西浮山剪纸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内容十分丰富,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江苏扬州剪纸是民间专门用做鞋花的艺术品,其特点是秀丽洒脱,光洁干净,构思新颖,布局完美。
”??3.体现节令风俗的民间工艺?在中国传统节气中,从正月初一到腊月三十,一年里有许多的节令,并有相应的民间工艺产生。
如春节的年画、门神、春联等,元宵节的灯彩,清明节的风筝,五月端午节的划龙船、扎彩粽、绣香包等,七月七日乞巧、刻花瓜、剪牛郎织女,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做瑞饼花馍,九月重阳登高、做重阳糕、插重阳旗,等等。
《民间艺术欣赏》教学大纲

《民间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16229010
课程名称:民间艺术欣赏
英文名称: Folk art appreciate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 32 讲课学时:24 实验学时:8
学分: 1
适用对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先修课程:《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等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大历史阶段民间美术的发展
第二章地域性文化民间美术的特点
第三章介绍民间版画、剪纸、皮影、服饰等艺术形式
第四章分析理解民间美术的思维方式、审美基础
第五章用现代人的意识、眼光分析民间美术及意义何在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民间民族的艺术也将是世界的艺术。
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有着深厚的民间文化积淀,有着丰富的创作源泉。
因此,此课介绍民间的艺术形式及艺术鉴赏,提高学生艺术修养。
三、教学基本要求
民间民族的艺术也是世界的艺术,了解本土民间艺术才能生发出艺术作品。
通过此课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艺术修养。
四、实践环节
组织学生考察河南省本土的民间美术作品。
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视频教学。
七、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八、考核方式
讨论、闭卷相结合
九、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自编讲义
十、说明
大纲制定者:廖霞
大纲审定者:宫大中
制定日期:2008.7.9。
北京的民间艺术欣赏传统舞蹈与音乐

北京的民间艺术欣赏传统舞蹈与音乐北京的民间艺术欣赏:传统舞蹈与音乐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
在这个现代化的城市中,我们可以欣赏到许多精彩的民间艺术表演,其中传统舞蹈和音乐是最为重要和独特的元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北京的传统舞蹈和音乐形式,并分析其在文化传承和艺术欣赏方面的意义。
一、传统舞蹈1. 古老的宫廷舞蹈北京的宫廷舞蹈可以追溯到唐朝,它是中国古代皇室文化的瑰宝。
宫廷舞蹈以婀娜多姿、轻盈华贵为特点,舞者通过舞姿、衣着和道具的精细设计,展示出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度,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
2. 折子戏舞蹈折子戏舞蹈是一种流行于老北京的戏曲形式,通常由一名演员独自表演。
这种舞蹈以其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的表演风格而闻名。
折子戏舞蹈强调表演者的表情、动作和肢体语言,通过舞蹈的形式讲述故事,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3. 京剧舞蹈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它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和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
舞蹈在京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身段儿的演绎和舞蹈动作的展示,展现出独特的美感和魅力。
京剧舞蹈以其独特的节奏、精致的动作和精确的技巧,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视觉享受。
二、传统音乐1. 京韵大鼓京韵大鼓是流传于北京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民间音乐形式,它以鼓点明快有力、节奏独特而闻名。
京韵大鼓表演通常由一名鼓手和一名唱念者组成,鼓手通过敲击大鼓,演唱者则借助声音和表情来表达故事情节。
京韵大鼓是京剧中的伴奏乐器,它不仅仅用于舞台表演,更是京剧演员的重要音乐训练工具。
2. 声乐曲艺声乐曲艺是北京地区的一种特色音乐形式,它包括相声、评书、快板等多种表演方式。
这些表演形式通过音乐和语言的结合,通过幽默、智慧和艺术的手法传递信息和情感,成为了老北京的标志性表演艺术形式。
3. 钟鼓楼音乐钟鼓楼音乐是北京古代皇家和庙宇仪式的伴奏音乐。
钟鼓楼音乐包括锣、鼓、钟、磬等乐器的演奏和歌唱,它以庄重肃穆的音乐特色,与宗教仪式相结合,展示出北京的金碧辉煌和皇家庄严。
传统民间艺术欣赏

传统民间艺术欣赏传统民间艺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特有的文化符号,它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当代社会,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传统民间艺术逐渐被忽视和遗忘。
本文将通过欣赏传统民间艺术来探讨其重要性,并呼吁人们重视和保护。
一、传统民间艺术的种类与特点传统民间艺术是丰富多样的,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传统艺术形式。
例如中国的京剧、杂技、民间音乐等,日本的浮世绘、能剧、歌舞伎等,印度的卡拉卡、巴莎、蒙帕特等。
这些传统艺术形式通常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代代相传,成为了一个文化的象征。
传统民间艺术的特点是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
它们将人们的智慧、创造力和审美体验融入到作品中,通过形式和内容的融合传达着当地人民的文化精神。
例如,中国的京剧以其独特的唱腔、舞蹈和戏剧表演技巧,以及讲究情景的传统故事题材,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富有感情的文化。
二、传统民间艺术的价值与意义1.文化传承:传统民间艺术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代表,传递着丰富的民族传统和历史文化。
通过欣赏和学习传统民间艺术,人们能够对自己的文化根源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将其传承给后代。
2.审美体验:传统民间艺术作品通常有着独特的审美魅力,能够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和情感上的共鸣。
通过欣赏传统民间艺术,人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对艺术的鉴赏能力。
3.精神追求:传统民间艺术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追求,例如对人生意义、情感表达、道德价值等方面问题的探索。
欣赏传统民间艺术可以激发人们的思考,引发对生命、爱情、家庭等核心问题的共鸣。
4.社会和谐:传统民间艺术作为一个社会的精神纽带,能够凝聚人们的情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它不仅仅是娱乐形式,更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凝聚人们的心灵,增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三、重视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传统民间艺术面临着淘汰和遗忘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民间艺术,人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政府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和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和经济措施,为其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艺术形式——古筝
【摘要】民间音乐类艺术形式起源发展现状
古筝是我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
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的表现力,因此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古筝是古老的民族乐器,结构由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最早以25弦筝为最多(分瑟为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
古筝的兴起
古筝/汉筝即汉筝/古筝,是汉族筝乐器的名字是汉族的民族传统乐器,属于弹拨乐器。
另外还有蒙古族的蒙古筝朝鲜族的伽倻琴,而伽倻琴与汉筝(古筝)渊源颇深。
古筝是一件伴随我国悠久文化、在这片肥沃的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乐器。
早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就在当时的秦国一带广泛流传,所以又叫秦筝。
计算起来,它已经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了。
筝的命名,有两种说法,一说乃是有瑟分劈而来,另一说乃是因发音铮铮而得名。
古筝流派
传统的筝乐早期被分成南北两派,比较代表的为“浙江、山东、河南、客家、潮州”五大流派,到了现代,流派的区别已经很小了,几乎每个流派都兼具各家之长。
自秦、汉以来古筝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并与当地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汇,形成了各种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流派。
传统的筝乐被分成南北两派,现一般分为九派,正如曹正所言“茫茫九派流中国”,各派的筝曲及演奏方法各具特色。
陕西筝
陕西筝:陕西地区是中国筝的发源地,但现在“真秦之声”的筝乐却几乎近于绝响,这里有丰富多彩的戏曲和民间音乐,其间传统的惯用乐器均不为少,但唯独无筝或极少用筝;只有在榆林地区才用筝作为伴奏乐器,筝在榆林虽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榆林地处偏僻,文化比较落后,筝的技艺还停留在古法弹奏上,右手主要用大食两指,左手滑颤音很少,这正是筝的最早奏法。
筝在陕西地区已渐渐失传,其传谱传人都无资料可寻。
河南筝
河南筝:从《史记》、《汉书》中所记载的文字来看,筝在秦汉两代已有相当普遍的发展。
在东汉,光武帝建都洛阳,而北宋建都汴梁都是在河南地区,而在这个地区早就流行着民间音乐“郑卫之音”,秦筝随着迁都流入河南,和当地民间音乐“郑卫之音”融合发展成为后世有名的中州古调。
河南筝在演奏上有一个
很大的特点就是右手从靠近琴码的地方开始,流动的弹奏到靠近岳山的地方,同时,左手作大幅度的揉颤,音乐表现很富有戏剧性,也很有效果。
在河南筝中,把这一技巧称为“游摇”。
山东筝
山东筝过去多用的是十五弦,外边低音部分用的是七根老弦,里边是八根子弦,俗称“七老八少”。
演奏时,大指使用频繁,刚健有力。
即令是“花指”,也是以大指连“托”演奏的下花指为多;而左手的吟揉按滑则刚柔并蓄,铿锵、深沉,其演奏风格纯朴古雅。
潮州筝
在民间,用筝等拨弦乐器来演奏古乐“诗谱”称为弦诗乐。
《柳青娘》是该诗乐中最为流行的一首乐曲,它虽不属大套曲,但它包括“轻六”、“重六”、“活五”和“轻三重六”四种调,曲调又优美,极具潮乐的特色,在潮乐中称之为“弦诗母”,意即乐曲之母。
客家筝
客家筝即广东汉乐筝曲,是广东优秀传统音乐之一。
广东汉乐的历史源远流长,相传它是在晋安帝九年至宋亡前后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中,随着中原一带人民多次南迁带来了古朴的“中州古调”和“汉皋旧谱”,跟当地的音乐、语言、习俗相结合后,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音乐,当地人称之为客家音乐,或外江弦、儒家乐。
浙江筝
浙江筝曲和过去流行的一种说唱音乐“杭州滩簧”有深厚的血缘关系。
杭州滩簧有慢板、快板和烈板三种基本唱腔,筝作为伴奏乐器在其中加花伴奏,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四点”演奏手法,“四点”手法在浙江筝中的运用经常给人以活泼明快的感觉,在现代创作的一些筝曲中,也常采用这一手法。
福建筝
流行于闽南语系和客家语系的漳浦县、云霄县、东山县、诏安县、上杭县、永定县等闽西南诸县份,习惯称福建筝为“闽南筝”。
自宋末明初至同治年间,古筝已在福建各地长期流行着。
古筝的发展现状:
古筝的传统演奏手法到了近代有了新的突破,1953年赵玉斋先生创作了《庆丰年》,解放了左手,曲调上运用复调的手法,采用了左右手交替和多声部演奏手法,大大丰富了演奏技巧,使古筝的演奏技术得到一个突破性的发展。
1965年,王昌元成功创作出古筝曲《战台风》,此曲中的扫摇四点、密摇、扣摇、刮奏及使用无效区的无规律噪音来制造台风效果等技法,都是创新技法,提高且丰富了筝的表现能力。
70年代,赵曼琴在演奏实践中,创造使用了双弦过渡滑音、和弦长音、快拨及1/5泛音等新技巧。
并突破传统的八度对称模式,创立了由轮指、弹轮、弹摇等
几十种新指序构成的“快速指序技法体系”,使筝不须改变定弦即可单手演奏五声、七声及变化音阶的快速旋律,为筝由色彩乐器进入常奏乐器行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90年代以来,古筝创作迎来了百花争艳的春天。
演奏以运用扎桩摇和悬桩摇的交替手法而成为亮点;在这时期中,作曲家们参与筝曲创作,增强了创新力度,他们突破传统五声性调式的局限,吸收了日本琉球调式、都节调式的色彩,借鉴了梅西安人工调式的经验,自行设计了许多新的调式,甚至创造了全新的“下方小三度加上方小二度”的调式色彩,在这些筝曲的定弦中,就为转调准备了条件。
不同音区还采用不同音列,使不同音区演奏不同的调式色彩成为可能,既有对传统调式色彩的偏离,又有对传统调式色彩的回归。
音程的变化又为新的音乐语言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进入21世纪,涌现出一批青年古筝演奏家,其中以袁莎老师为代表。
多年来,袁莎多次出访了德国、奥地利、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俄罗斯、比利时、瑞士、瑞典、匈牙利、波兰、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共约三十个国家和地区交流演出,被国外媒体称誉为"中国古老传统音乐艺术与中国当代创新音乐艺术出色结合的优秀、动人展现者";"感人的听觉印象与迷人的视觉印象之高度完美统一的表演"。
袁莎老师随温家宝总理出访俄罗斯,在克里姆林宫“2007俄罗斯中国年闭幕式”上为两国总理演出由著名指挥家李心草指挥的双筝交响乐《渔舟唱晚》;在“相聚在五环旗下2008北京音乐会”中为国家主席胡锦涛、奥委会主席罗格等领导人演出与著名指挥家陈佐煌合作的古筝协奏曲,并两度在国家大剧院举办了“袁莎古筝的意境与感悟”“袁莎筝乐赏析”艺术讲座。
古筝作为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我们要继续传承发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