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泉流水养鱼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泉流水养鱼技术
戴袁结
(潜山县梅城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安徽潜山246300)
摘要:潜山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是典型的山区县,境内山泉水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天柱山旅游的快速发展,农家乐餐馆“泉水鱼”生意日渐红火起来,从而带动了山泉流水养鱼产业的兴起。

该文总结了山泉流水养鱼技术,以供养殖户参考。

关键词:山泉流水养鱼;成鱼养殖;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S9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8)14-0071-02
泉水鱼生长在长流不息,水体清新无污染,富含矿物
质的山泉活水中,摄食山区当地无污染的天然饵料,是地
道的有机绿色食品。

其肉质富含鲜味氨基酸、不饱和脂
肪酸及钙、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高,口感嫩
滑,清新爽口,无泥腥味,深受人们的喜爱。

山泉流水养
鱼是适合山区农民的小额投资项目,具有占地少、好管
理、见效快、鱼品优、效益好等优点,能有效促进山区农民
增收,是山区产业扶贫的重要途径。

为提高山区农民山
泉流水养鱼技术水平,本文现将山泉流水养鱼关键技术
总结如下,供养殖户们参考。

1鱼池选址
养鱼池选建在周边自然生态环境优良,地势比较平
坦,避开山洪的山涧小溪流边,河水清新无污染,注水排
水方便,常年水流量基本稳定。

水温一般在15~30℃,若
水温过低,宜在养鱼池前建一个晒水池提温。

水的溶氧
量在7.0mg/L以上,pH值在7.5~8.5,呈弱碱性。

2鱼池建造
2.1鱼池面积养鱼池建造的池形、大小,依地形和水流量而定。

在地形允许的前提下,以充分利用土地为原
则,池形能方则方,能圆则圆。

水流量大的,鱼池面积可
大些;水流量小的,鱼池面积应小些,一般可在10~50m2,鱼池基本水深以1.0~1.5m为宜。

山区石块资源丰富,可用石块砌筑池埂,池壁要适当高一些,以防山洪
冲进池内和鱼跳出池外,池壁用水泥勾缝,做到坚实无
渗漏。

2.2进水口建造
2.2.1进水方式按鱼池水源所处地势的不同,山泉水养鱼池进水方式可设计成落差式和平流式。

对水源地势较陡的鱼池,其进水可设计成落差式,即进水口与池面间设计成一定的落差,使水流顺着地势经进水管悬空洒入鱼池,以增加水流与空气接触面,以有利于提高池水的含氧量。

平流式进水在地势平缓的鱼池上多见,其进水口与池面没有自然落差,水源经进水口平流注入鱼池,此时在进水口上游要设置一个过滤网,防止野杂鱼或污物进入鱼池,过滤网的下游要设置防止鱼溯水而上逃逸的拦逃网和用来调节进水量的闸板。

2.2.2进水口位置进水口的位置宜选择在有利池水交换处,且尽量延长水源路程。

山泉流水养鱼池以长方形和圆形居多,长方形鱼池,进水口要设置在对角上,以减少水流的死角,圆形鱼池以圆周切线方向进水为佳,这样可提高池水的有效利用率。

2.3排水口建造山泉流水养鱼池的主要排水口应设在鱼池的最底部。

圆形池排水口设置在池底部的中心处,排水口上设拦鱼栅,下连排水(污)管,排污管末端设置排污阀,池底自四周向中央要修建成10%左右的坡降,以便在底部中心排水口处形成涡流,有利于集污和排污。

长方形池排水口一般设置2~3层,第1层是拦鱼栅,第3层是控制水位的闸板。

在山泉流水池的池壁距池底1m处一般都会设一个溢水口,作控制池水水位和部分排水、排污之用。

不论是方形池还是圆形池,排水口断面大小都应稍大于进水口,以快速排水、排污。

3鱼种放养
3.1放养品种山泉水水质清新,山区野生青草资源丰富,宜主养喜清水环境的草食性草鱼,同时可搭配少量的鲤鱼。

3.2放养规格放养的鱼种应体质健壮,体表光滑,体色鲜泽,同龄同种鱼种应规格整齐,大小均匀。

若养成鱼,放养的草鱼规格为150~250g/尾,鲤鱼规格为50~100g/尾。

3.3放养密度可根据鱼池面积、水流量大小、饵料供应、起捕规格等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一般来说可按1m3的水体投放鱼种500g左右。

作者简介:戴袁结(1965—),男,安徽潜山人,工程师,从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8-05-25
4投饲管理
4.1饲料质量和品种山泉流水养鱼以养草食性的草鱼为主,投喂的青饲料要新鲜、娇嫩、无污染,主要有野生青草、水草、嫩菜叶和人工种植的青饲料等,池内要设置投放青料的浮于水面的草料框。

投喂的精料要新鲜、不变质,主要有油饼类、糠麸、糟渣、谷芽、麦芽等,池内要设置沉于池水内的饲料台,投喂的精料要投到饲料台内。

4.2日投饲量草鱼在水温6℃以上就开始摄食。

但刚放入池内的鱼种对流水池的环境不适应,喜跳跃或成群在池边游动,食欲不好,不宜立即投喂,一般在放养2~3d 后开始少量投食。

日投饲量要根据当天的天气情况、水温、水质、鱼的食欲和活动情况,灵活掌握,一般为鱼体重的4%~6%,以当天吃完为度,如遇天气转坏、鱼生病等情况应适当减少投喂量。

随着鱼体长大,日投饵量也要相应地调整增加。

4.3日投饲次数投喂次数要根据季节、水温变化等情况而增减,每天可安排2~5次,以分次投喂效果较好。

下午投喂的青饲料最好切成小段,以提高其适口性,当天傍晚要捞除吃剩的草渣,以免腐烂大量耗氧而败坏水质。

5流量调节
在一定养殖条件下,养鱼池水体溶氧含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鱼产量的高低。

管控好注水量,合理调节池水交换速度,使池水溶氧量始终保持较充分状态,是提高鱼产量的重要技术手段。

同时,排水可带出部分剩饵和鱼的排泄物等污物,保持池水水质清爽,以减少鱼病的发生几率,加快鱼类生长,也能提高养鱼产量。

因此流量调节是山泉流水养鱼日常管理中一项重要工作,原则上应按季节不同和鱼体大小来调节流量。

冬末初春水温稳定在5~6℃时刚放养的鱼种,经静水越冬状态进入流水环境要有一个适应过程,此时可将注水量控制在最低限度,使池水处于微流水状态。

晚春、夏季和早秋水温高,鱼吃食量大,消化速度快,活动能力强,鱼体生长快,鱼耗氧量大,同时池内有机物分解快,浮游生物繁殖量大,同样要大量耗氧,此时全天要将流量开至最大,保证水体有较高含氧量,以促进鱼类较快生长。

晚秋和初冬水温较低,鱼类食欲减退,此时要控制流水量,降低池水流速,以免鱼过度游动消耗体力,不利于池鱼越冬。

冬季水温低至1~3℃时,草鱼已停止摄食,若池水流速较大,就会引起池鱼长期溯水游动消耗大量能量,使鱼体慢慢消瘦衰弱而死亡。

因此,在冬季要严格控制水的流量,在保证池鱼对氧量需要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的减少注水量,使池水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这样鱼群就能潜伏在水池深处安全越冬。

6鱼病防治
鱼病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在山泉流水养鱼日常防病工作中,鱼池消毒、鱼体消毒和鱼病流行季节前的药物预防是防治草鱼病行之有效的3大措施。

6.1鱼池消毒新建成的山泉流水养鱼池要先注满水,使流水刷洗池内污物和杂质,洗去新土中过多的重金属盐类,浸水数天后,关闭进水口闸板,排干池水,曝晒鱼池10d左右,池内再注入15cm水深的清水,用生石灰0.15kg/m2或漂白粉10g/m2兑水全池泼洒进行消毒,消毒后10d左右放养草鱼种。

6.2鱼体消毒草鱼种放养下池前必须进行鱼体消毒。

消毒时间可根据水温高低而定,在水温15℃左右时,将鱼种放进盛有3%的食盐水容器中浸浴3~5min,然后放鱼下池。

6.3预防措施每年的“大麦黄”(5—6月)和“白露汛”(8—9月)时段是草鱼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和赤皮病以及某些寄生虫病的主要流行季节。

而烂鳃病、肠炎病和赤皮病是导致草鱼死亡率极高的3大疾病,在鱼病流行期前有针对性采用药物预防,是减少草鱼生病,提高成活率的有效手段。

6.3.1全池泼洒药物预防(1)生石灰。

每0.067hm2平均水深1m用生石灰8~14kg化浆全池泼洒,对预防细菌性烂鳃病、皮肤病有效,同时也能改善养鱼池水质。

(2)漂白粉。

每0.067hm2平均水深1m用漂白粉0.75kg化浆全池泼洒,能预防细菌性鱼病。

(3)敌百虫。

每0.067hm2平均水深1m用90%晶体敌百虫75g化水全池泼洒,能杀灭三代虫、指环虫、锚头鰠、中华鰠以及它们的幼虫。

6.3.2投喂药饵预防(1)肠炎病:①注射灭活疫苗。

②每50㎏成鱼每天用大蒜头250g加食盐100g,大蒜头捣碎成汁,做成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喂4d。

③每50㎏成鱼用“4kg水花生、0.25kg大蒜、0.25kg食盐”合剂与浸泡的黄豆一起磨碎投喂,每天2次,连喂4d,能预防草鱼“肠炎”型出血病。

(2)烂鳃病:①注射灭活疫苗。

②每50㎏成鱼用地锦草125g与面粉制糊拌饵,1天1次,连喂3d。

(3)赤皮病:①注射灭活疫苗。

②捕捞、搬运、放养过程中避免鱼体受外伤。

③每0.067hm2水深1m将五倍子1.5~3kg粉碎煮汁,连渣全池泼洒。

参考文献
[1]郑守银,朱洁民,毕南开,等.实用淡水养鱼技术[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
[2]雷慧僧,姜仁良,王道尊上,等.池塘养鱼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1981.
(责编:张宏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