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地震波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 γ ) 1 − 2γ
因为Υ≈0.25=>Vp/Vs=
≈1.73 3
地震的宏观异常
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 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 生物异常、地声异常、 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 异常、电磁异常、 异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 等。
1、地下水异常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 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 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 出等。 2、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 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 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 激而发生异常反应。
三、V随岩石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随岩石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因为深度越大,所受地层应力越大 因为深度越大,
四、由于地震波在油、气、水等流体中的传 由于地震波在油、 播速度比在岩石基质中的速度小,因而岩石 播速度比在岩石基质中的速度小, 空隙中含有流体时,使岩石的速度降低 空隙中含有流体时, 五、年老的岩石比年青的岩石具有叫高的速 度。 六、速度随温度可能有微小的变化,每升高 速度随温度可能有微小的变化, 100℃减少5~6%。
1、构造地震是指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当地应 力达到并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就会突然 产生变形,乃至破裂,将能量一下子释放出来, 就引起大地震动,占地震总数90%以上。 就引起大地震动,占地震总数90%以上。 2、火山地震是指在火山爆发后,由于大量岩 浆损失,地下压力减少或地下深处岩浆来不及补 充,出现空洞,引起上覆岩层的断裂或塌陷而产 生地震。这类地震数量不多,只占地震总数量 7%左右。 7%左右。 3、陷落地震是由于地下溶洞或矿山采空区的 陷落引起的局部地震。陷落地震都是重力作用的 结果,规模小,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数的3% 结果,规模小,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数的3% 左右。
二、与岩性的关系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岩性有一定的关系,不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岩性有一定的关系, 同岩性的岩石,地震波在其中传播速度不同。 同岩性的岩石,地震波在其中传播速度不同。 一般: 一般: 沉积岩 花岗岩 玄武岩 变质岩 1500~6000 1500~ 4500~6500 4500~ 4500~8000 4500~ 3500~6500 3500~
• 按波的传播区域大
地震波能量的衰减
地震波是机械波 • P波(纵波)较快 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 播 • 当发生地震时陆地上的人先敢接上下颠簸 后左右摇晃
• S波(横波)较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 航海的人只能感到上下颠簸
声波也是纵波
地震波在岩层中的传播速度
一、与岩石弹性常数的关系 二、与岩性的关系
在大多数情况下,υ=0.25。E的大小和 在大多数情况下, 。E的大小和 岩石的成分、结构有关,随着岩石的密度ρ 岩石的成分、结构有关, 增加,E比ρ增加的级次较高,所以当ρ↑— 增加,E比 增加的级次较高, ,E >Vs、Vp↑。同一介质中,纵波、横波 同一介质中,纵波、 速度比。 速度比。
Vp/Vs=
3、气象异常 主要有震前闷热,人焦灼烦 躁,久旱不雨或霪雨绵绵,黄雾四塞,日 光晦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等等
地光
当地震快发生时, 当地震快发生时,由 于地下岩石发生破裂、 于地下岩石发生破裂、 错断, 错断,岩石间产生相 对摩擦滑动等而产生 一种电磁效应作用, 一种电磁效应作用, 从而造成一个较大范 围的放电现象, 围的放电现象,并沿 着断裂缝隙通向大气 层,在低空引起大气 电离和发光的现象。 电离和发光的现象。
一、与岩石弹性常数的关系
地震纵波、横波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与弹性常 地震纵波、 数之间有如下定量关系。 数之间有如下定量关系。
Vp=
λ + 2µ ρ
=
Ε(1 − v) ρ (1 + v)(1 − 2v)
Vs=
µ ρ
=
Ε 2 ρ (1 + v)
λ、µ拉梅系数,ρ介质密度,E杨式模量, 拉梅系数, 介质密度,E杨式模量, ,E杨式模量 υ泊松比,都是说明介质的弹性性质的参数。 泊松比,都是说明介质的弹性性质的参数。
地震波
1、地震波的基本特点 2、地震波在岩层传播速度 3、测地震波的速度的方法 4、地震的形成 5、地震的宏观现象
地震波的概念
(The concept of earthquake wave)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 当地震发生时, 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 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 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作 形式向四周传播, 地震波、 地震波、
测定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方法, 测定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方法,基本上可分 下面几类: 下面几类:
方法在地震勘探中较少使用) 。 方法在地震勘探中较少使用)
1、根据岩石样品,在实验室内测定(这种 根据岩石样品,在实验室内测定(
资料可以得到平均速度和层速度的较准确的 资料。(目前及使用) 资料。(目前及使用) 。(目前及使用 速度资料(迭加速度),(在数字处理中用 速度资料(迭加速度),(在数字处理中用 ),( 共反射点道集资料计算速度谱)。 共反射点道集资料计算速度谱)。
3根据各种地震波进距曲线,通过计算求取 根据各种地震波进距曲线,
2地震测井和连续过度测井,根据井中观测 地震测井和连续过度测井,
地震的形成
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 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 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 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地壳中。 地震共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 震和诱发地震四种
地震波的 地震波的种类
• 按波的本质形式大
体可分为体波和面 体可分为 波 • 纵波(Primary wave) • 体波:在地球内部 纵波( wave) 体波:在地球内部 传播的地震波称为 • 横波(Secondary 体波 wave) wave) • 面波:地震体波到 面波:地震体波到 达岩层界面或地表 时,会产生沿界面 时,会产生沿界面 或地表传播的振幅 或地表传播的振幅 很大的波,称为面 波。
因为Υ≈0.25=>Vp/Vs=
≈1.73 3
地震的宏观异常
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 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 生物异常、地声异常、 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 异常、电磁异常、 异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 等。
1、地下水异常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 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 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 出等。 2、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 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 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 激而发生异常反应。
三、V随岩石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随岩石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因为深度越大,所受地层应力越大 因为深度越大,
四、由于地震波在油、气、水等流体中的传 由于地震波在油、 播速度比在岩石基质中的速度小,因而岩石 播速度比在岩石基质中的速度小, 空隙中含有流体时,使岩石的速度降低 空隙中含有流体时, 五、年老的岩石比年青的岩石具有叫高的速 度。 六、速度随温度可能有微小的变化,每升高 速度随温度可能有微小的变化, 100℃减少5~6%。
1、构造地震是指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当地应 力达到并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就会突然 产生变形,乃至破裂,将能量一下子释放出来, 就引起大地震动,占地震总数90%以上。 就引起大地震动,占地震总数90%以上。 2、火山地震是指在火山爆发后,由于大量岩 浆损失,地下压力减少或地下深处岩浆来不及补 充,出现空洞,引起上覆岩层的断裂或塌陷而产 生地震。这类地震数量不多,只占地震总数量 7%左右。 7%左右。 3、陷落地震是由于地下溶洞或矿山采空区的 陷落引起的局部地震。陷落地震都是重力作用的 结果,规模小,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数的3% 结果,规模小,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数的3% 左右。
二、与岩性的关系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岩性有一定的关系,不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岩性有一定的关系, 同岩性的岩石,地震波在其中传播速度不同。 同岩性的岩石,地震波在其中传播速度不同。 一般: 一般: 沉积岩 花岗岩 玄武岩 变质岩 1500~6000 1500~ 4500~6500 4500~ 4500~8000 4500~ 3500~6500 3500~
• 按波的传播区域大
地震波能量的衰减
地震波是机械波 • P波(纵波)较快 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 播 • 当发生地震时陆地上的人先敢接上下颠簸 后左右摇晃
• S波(横波)较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 航海的人只能感到上下颠簸
声波也是纵波
地震波在岩层中的传播速度
一、与岩石弹性常数的关系 二、与岩性的关系
在大多数情况下,υ=0.25。E的大小和 在大多数情况下, 。E的大小和 岩石的成分、结构有关,随着岩石的密度ρ 岩石的成分、结构有关, 增加,E比ρ增加的级次较高,所以当ρ↑— 增加,E比 增加的级次较高, ,E >Vs、Vp↑。同一介质中,纵波、横波 同一介质中,纵波、 速度比。 速度比。
Vp/Vs=
3、气象异常 主要有震前闷热,人焦灼烦 躁,久旱不雨或霪雨绵绵,黄雾四塞,日 光晦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等等
地光
当地震快发生时, 当地震快发生时,由 于地下岩石发生破裂、 于地下岩石发生破裂、 错断, 错断,岩石间产生相 对摩擦滑动等而产生 一种电磁效应作用, 一种电磁效应作用, 从而造成一个较大范 围的放电现象, 围的放电现象,并沿 着断裂缝隙通向大气 层,在低空引起大气 电离和发光的现象。 电离和发光的现象。
一、与岩石弹性常数的关系
地震纵波、横波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与弹性常 地震纵波、 数之间有如下定量关系。 数之间有如下定量关系。
Vp=
λ + 2µ ρ
=
Ε(1 − v) ρ (1 + v)(1 − 2v)
Vs=
µ ρ
=
Ε 2 ρ (1 + v)
λ、µ拉梅系数,ρ介质密度,E杨式模量, 拉梅系数, 介质密度,E杨式模量, ,E杨式模量 υ泊松比,都是说明介质的弹性性质的参数。 泊松比,都是说明介质的弹性性质的参数。
地震波
1、地震波的基本特点 2、地震波在岩层传播速度 3、测地震波的速度的方法 4、地震的形成 5、地震的宏观现象
地震波的概念
(The concept of earthquake wave)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 当地震发生时, 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 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 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作 形式向四周传播, 地震波、 地震波、
测定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方法, 测定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方法,基本上可分 下面几类: 下面几类:
方法在地震勘探中较少使用) 。 方法在地震勘探中较少使用)
1、根据岩石样品,在实验室内测定(这种 根据岩石样品,在实验室内测定(
资料可以得到平均速度和层速度的较准确的 资料。(目前及使用) 资料。(目前及使用) 。(目前及使用 速度资料(迭加速度),(在数字处理中用 速度资料(迭加速度),(在数字处理中用 ),( 共反射点道集资料计算速度谱)。 共反射点道集资料计算速度谱)。
3根据各种地震波进距曲线,通过计算求取 根据各种地震波进距曲线,
2地震测井和连续过度测井,根据井中观测 地震测井和连续过度测井,
地震的形成
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 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 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 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地壳中。 地震共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 震和诱发地震四种
地震波的 地震波的种类
• 按波的本质形式大
体可分为体波和面 体可分为 波 • 纵波(Primary wave) • 体波:在地球内部 纵波( wave) 体波:在地球内部 传播的地震波称为 • 横波(Secondary 体波 wave) wave) • 面波:地震体波到 面波:地震体波到 达岩层界面或地表 时,会产生沿界面 时,会产生沿界面 或地表传播的振幅 或地表传播的振幅 很大的波,称为面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