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大学”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朝的“太学”是全国最高学府。
宋朝太学的主要课程是经义、策论、诗赋,学生还可以兼修法学,并且早晚学习骑射。
教学方式采用分斋授课,也就类似现在的分班。
每斋设置斋长一名,由太学的学生担任,相当于现在的班长。
而且,宋朝太学允许旁听,旁听的人数经常都是超过其本身学生数量的。
太学的斋分成两个专业:经义和治事。
经义斋的学生主修经史和学术;治事斋的学生则主修实务,也就是与民生等相关的。
宋朝时,王安石曾提倡“三舍法”,将太学的学生分为外舍生、内舍生和上舍生,就如同现在的大学预科、本科与研究生。
其中外舍生的数目远远高于内舍生和上舍生。
北宋元丰年间2400学生中,外舍生就占2000人,内舍生占300名,上舍生仅100名。
学生修够足够的学分,便可以依次由外舍生,内舍生和上舍生。
宋朝太学的积分制度及其复杂,是一种复合型的积分制:整个积分体系由月考学分、季度校定、年度校定、年考学分构成。
不同的积分情况,决定了学生的不同出路:或直接升舍,或允许补考升舍,或留级,或退学。
宋朝的太学,其实仅仅是国子监直辖的几所国立学校之一。
除太学外,国子监还辖有许多学校,包括但不限于国子学(相当于现在贵族学校)、四门学(平民学校)、小学(只招收8-12岁)、辟雍。
除了前面的国立学校,北宋国子监下辖的还有几所专科学校,包括法学、算学(相当于数学和天文学)、书学(相当于文字学和书法学)、画学(美术学院)、武学(军事和武术学校)、医学等。
不管是专科学校,还是太学,都是寄宿制学校,学生的食宿作息都在学校内。
学生若因有事需要离开学校,必须先请假,不请假者,可能会被勒令退学。
宋朝的学生入学时,需要缴纳学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束脩”,而且学校
每个月还给学生发放伙食补贴。
按照当时的物价,伙食补贴足以解决学生的基本温饱问题。
在中国漫长的教育历史中,宋朝的教育制度具有其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