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杨树栽培区划及适生品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杨树栽培区划及适生品种
杨成超;杨志岩;张妍
【摘要】为了满足辽宁省的杨树栽培需求,在分析辽宁省的自然条件、杨树的生
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基础上,采用田间调查和模糊聚类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将辽宁省划分为4个杨树栽培区、3个杨树组,即慢生杨树组、中生杨树组、速生杨树组;列出4个栽培区适合栽植的杨树品种(无性系)。
讨论了山地和盐碱地栽植杨树
以及气候变暖对速生杨树栽培的影响等问题。
该文为以后辽宁省各地区如何选择杨树品种造林提供了技术支撑,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poplar culture in Liaoning province,four cultivation divisions of poplar were carried out in Liaoning province by using field testing and fuzzy cluster analysis methods etc,based on analysis Liaoning provincial natural conditions and b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plar. Poplar clones in Liaoning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such as slow-growing poplar,middle-growing poplar and fast-growing poplar. And suitable clones for four culture regions were listed. Poplar cultivating in hill and saline-alkali soil and the influences of climate warming etc were discussed at last. This paper supplied technolog-ical supports for selecting poplar clones to afforest in Liaoning province. Therefore,it has th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
【期刊名称】《辽宁林业科技》
【年(卷),期】2015(000)003
【总页数】5页(P1-4,28)
【关键词】杨树;栽培区划;品种;辽宁省
【作者】杨成超;杨志岩;张妍
【作者单位】辽宁省杨树研究所,辽宁盖州 115213;辽宁省杨树研究所,辽宁盖州 115213;辽宁省杨树研究所,辽宁盖州 1152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2.110.3
杨树(Populusspp.),杨柳科杨属落叶乔木,是重要的绿化和用材树种。
杨属有黑杨派(SectionAigeirosDuby)、白杨派(Section Duby)、青杨派(SectionTacamahacaSpach)、大叶杨派(SectionLeucoidesSpach)和胡
杨派(SectionTurangaBunge)。
中国杨树天然资源丰富,5大派杨树在我国均有分布。
目前,中国杨树仅人工林栽培面积就达到700多万hm2,居世界第1位,主要栽培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淮平原、江淮平原和黄土高原。
辽宁省杨树面积较大,截止到2004年,杨树总面积49.73万hm2,其中杨树人工林面积
47.08万hm2。
由于杨树分布广泛,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差异大,需要制定区划
来指导不同地区的杨树栽培。
1991年,陈章水等[1]采用品种相似系数法将全国杨树的适生区域划分为13个栽培区,辽宁省分属于其中的2个区。
锦州至沈阳一线以南属于海河平原及渤海沿
岸区,锦州至沈阳一线以北属于辽河平原区。
1997年,史广海等[2]制定的辽宁省地方标准《杨树人工林集约经营技术》将辽宁省划分为4个区。
该标准针对的是
适宜杨树人工林栽培的平原,主要是河流两岸,不包括辽宁东部山区。
2005年,杨志岩等[3]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将辽宁省全境划分为5个杨树栽培区,没有对
山地和盐碱地的杨树栽培问题做说明。
以上区划在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对辽宁省杨树栽培进行了区划,对生产起到了指导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辽宁省发生多次杨树冻害等气象灾害,发现原区划中部分引进品种和本地杂交种不适应栽培区的气候条件,区划的部分边界也需要调整。
另外,新推出的杨树品种经过长时间的区域试验,被证明可以在生产中推广。
因而,需要制定新的辽宁省杨树栽培区划,并介绍适合各区域栽培的杨树品种。
辽宁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地处118°53'~125°46'E,38°43'~43°26'N,东西端和南北端直线最长距离约550 km。
陆地面积14.59万km2,其中山地面积占59.8%,平地面积占33.4%,水域面积占6.8%。
地势总体上是北高南低,东西高中间低,呈马蹄形向渤海倾斜。
东部是平均海拔800 m长
白山脉余脉,西部是平均海拔500 m的努鲁尔虎山等构成的山地丘陵,中部是平
均海拔200 m的辽河、大凌河、绕阳河等河流平原。
辽西渤海沿岸为狭长的平原——“辽西走廊”。
辽宁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由于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全省各地年平均气温多在5~10℃,自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减,辽东半岛及沿海各地年平均气温均在9℃以上,而西丰至新宾一带以东地区在5℃以下。
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400~1 100 mm,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年日照时数多数地区为2 300~2 900 h,日照时数自
西北向东南减少。
无霜期140~200 d。
辽宁省处于暖温带和中温带的过渡带,气候多样、地形复杂,形成分属长白、华北、蒙古3个植物区系的多样性植被[4],从而也使辽宁省具有丰富的杨树种质资源。
2.1 光照条件
杨树是喜光的长日照植物。
栽培中,密度配置的方式和大小主要考虑的就是杨树的需光性,如果侧方和上方遮荫就会影响树木生长发育。
一般来说,分枝角度越大,树木的趋光性越强。
胡杨派和白杨派的树种最喜光,其次是黑杨派树种,青杨派树种喜光程度相对较低。
2.2 温度条件
大部分杨树生长在北半球的温带和暖温带。
杨树自然分布的南限是1月份平均气温8℃,7月平均气温28℃的地方(能耐短时间40℃左右的高温)。
速生杨树一般要求年平均温度8℃以上,≥10℃年有效积温3 400℃,无霜期170 d。
绝对低温是杨树分布的限制性因子,最耐寒的山杨和苦杨可以忍耐-50℃低温,而滇杨和部分南方型美洲黑杨最低只能忍耐-5℃。
对有效冻融的忍耐能力也是影响杨树分布的重要影响因子。
剧烈的季节变温,特别是抗冻锻炼和脱锻炼期间的急剧温度变化对杨树越冬影响很大。
2.3 水分条件
多数杨属树种属于喜湿植物,对水分的需求量很大。
在整个生长季中,一般栽培杨树品种叶干重每增加1 g,要吸收水6~7 cm3。
黑杨派树种在24 h内所吸收的水分平均为50.1 cm3·g-1[5]。
速生杨树一般需要年均降水量600 mm以上。
杨树栽培的理想地点是河流两岸或者地下水位比较适中的平原地区(地下水位1~2 m)。
一般在降水量较少或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采用深栽,这样能够使杨树的根部尽量靠近地下水,以保证水分供应;相反,如果地下水位接近地表,则需要开沟抬田排水,以便增加土壤的通气性。
2.4 土壤条件
一般来说,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不低于5 g·kg-1,通常速效N大于40 mg·kg-1,速效P含量高于0.5 mg·kg-1,速效K含量超过20 mg·kg-1,就可满足杨树的正常生长需要。
土壤质地、土层厚度及土壤pH值等也是影响杨树生长的主要指标。
通常情况下,营造杨树用材林要求土壤为沙壤土、轻壤土和中壤土;土层厚度1.0 m以上;pH值6.5~8.5。
3.1 区划依据和区划方法
立地条件选择是培育杨树人工林的关键技术之一,其选择指标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和
土壤条件。
气候条件对杨树栽培的影响主要在分布范围上,是制定杨树栽培区域规划最优先考虑的因素,在气候条件中有效积温、降水量以及无霜期是必须考虑的主要制约因素。
本区划以人类不可控的生态气候条件和杨树主要栽培种的生态学需求为主要依据,田间调查结果和杨树新品种审定文件是依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兼顾行政区划。
区划方法:调查统计小叶杨等35个品种(无性系)在辽宁省的实际栽培情况、受冻害程度。
以栽培时间超过1个轮伐期、无冻害、生长发育正常作为确定某一品
种适合栽培区域的判断指标。
聚类分析方法自江野等[6]提出以来在植物栽培区划
上应用广泛[3,7]、效果较好,因此借鉴了辽宁省气候生态条件模糊聚类分析结果[3]。
3.2 栽培区划分结果
年均气温8℃以上、年均降水量600 mm以上和无霜期170 d以上这3个条件都满足的地区为1个区,这是大部分速生杨树的栽培区;东部山地海拔高、气温低、无霜期短,单独划区;西部丘陵海拔较高、干旱、温差大,单独划区;中北部平原气温较低,划为1个区。
最终将辽宁省划分为4个杨树栽培区,杨树各栽培区的
区域范围及气候条件参见表1、图1。
根据不同杨树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和生长速度,将辽宁省栽培的杨树划分3
个杨树组,即慢生杨树组、中生杨树组、速生杨树组。
慢生杨树组指以小叶杨、青杨等乡土杨树为代表的一类杨树,年均胸径生长量一般1.5 cm以下。
中生杨树组指以小钻杨为代表的一类外来树种与乡土杨树的杂交种,年均胸径生长量一般
1.5~
2.2 cm。
速生杨树组指以辽宁杨为代表的一类黑杨派树种和杂交种,年均胸径生长量一般2.2 cm以上。
慢生杨树适生范围广泛,但在辽宁省杨树人工林生产中很少栽培。
中生杨树在I区主要用于防护林。
根据主栽杨树受冻害情况调查结果,将107、108等品种淘汰,缩小部分品种的适生范围。
各栽培区适生杨树种、品
种(无性系)见表2。
立地条件中盐碱含量对杨树栽培影响很大,盐碱地不适合杨树生长。
辽宁省沿海地区有大量的滨海盐碱地,如盘锦和营口地区,它们虽然划分在气候适宜的I区,但由于地下水位较高,盐碱程度高,限制了杨树分布。
除了滨海盐碱地,辽宁省的新民市和黑山县等地还有一定面积的内陆盐碱地。
根据杨树品种的特性,辽宁省4 g·kg-1含盐量以上土壤种植杨树不能成活或者严重发育不良,3 g·kg-1含盐量及以下盐碱地建议栽植耐盐碱的辽胡杨。
杨树人工林主要栽培在平原地区,尤其是河流两岸的冲积平原,由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在山地人工栽培杨树很少。
辽东山地分布的杨树品种主要有山杨、大青杨等,一般作为先锋树种天然分布在山地中下部平缓地段。
在山地中下部缓坡人工造林建议选择三倍体山杨[8]。
在充分明晰辽宁省的自然和气候条件、杨树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基础上,采用田间调查和借鉴气候聚类分析结果等方法,将辽宁省划分为4个杨树栽培区。
根据不同杨树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和生长速度,将辽宁省栽培的杨树划分3个杨树组,即慢生杨树组、中生杨树组、速生杨树组。
继而列出4个栽培区适合栽植的杨树品种(无性系),包括新审定的杨树品种中辽1号等,还讨论了山地和盐碱地栽植杨树的问题,从而为新时期辽宁省各地区如何选择杨树品种栽培杨树提供了技术支撑。
对于本区划中未列出的杨树品种或者未来新培育的新品种,以已知适生范围的典型杨树品种(如辽宁杨、小钻杨)为参照,采用杨树苗期抗寒性评价技术[9]来评估其适生范围,可以扩大区划的使用范围、延长区划使用年限。
1960-2010年,暖温带北界一直呈波动状态。
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均温稳定通过10℃、年有效积温≥3 400℃的温度线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北移[10],这给农林业生产带来复杂变化和影响。
随着未来辽宁省气候变暖、降水趋于减少[11],速生树种分布的北界会向北移动,但根据2000年以来杨树越冬伤害的监测结果,极端
气候事件有增加趋势,在Ⅰ区和Ⅱ区分界线附近栽培的速生杨树可能面临较大的风险。
【相关文献】
[1]陈章水,赵天锡,徐宏远,等.杨树栽培区划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1,4(6):635-642.
[2]DB 21/T-927-1997,杨树人工林集约经营技术[S].
[3]杨志岩,李晓鹏,刘毅,等.辽宁省杨树栽培生态气候区及适生品种[J].辽宁林业科技,2005,(4):1-3,14.
[4]董厚德.辽宁植被区划[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
[5]赵天锡,陈章水.中国杨树集约栽培[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5-56.
[6]江野,丁艳,马桂祥.灰色聚类方法在植物栽培气候区划上的应用[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88,(2):61-69.
[7]陈守智,张泽,田玉旭,等.基于聚类分析的云南省荔枝栽培气候区划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23(2):260-264.
[8]董雁,别婉丽,赵继梅,等.三倍体山杨组培繁育技术的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1999,(6):11-15.
[9]李晓宇,杨成超,彭建东,等.杨树苗期抗寒性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J].林业科学,2014,50(7):44-51.
[10]胡燕宇,延军平,李双双.大东北地区暖温带北界对气候变暖的响应[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5):107-113.
[11]李广霞,刘雪锋,李军林,等.辽宁省气温与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37-18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