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综合检测试卷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烟台市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综合检测试卷二
一、(1 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涣散和事佬势不两立擀面杖吹火
B.浪废跆拳道名门旺族树倒猢狲散
C.健全笑眯眯察言观色防患于未然
D.和蔼挖墙角知书达理毕其功于一役? 朱修之,字恭祖,义兴平氏人也。
曾祖焘,晋平西将军。
祖序,豫州刺史。
父谌,益州刺史。
修之自州主簿迁司徒从事中郎,文帝谓曰:“卿曾祖昔为王导丞相中郎,卿今又为王弘中郎,可谓不忝尔祖矣。
”后随到彦之北伐。
彦之自河南回,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数月粮尽,将士熏鼠食之,遂陷于虏。
? 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
修之潜谋南归,妻疑之,每流涕问其意,修之深嘉其义,竟不告也。
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拓跋焘伐之,修之与邢怀明并从。
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
修之、怀明惧奔冯弘,弘不礼。
留一年,会宋使传诏至,修之名位素显,传诏见即拜之。
彼国敬传诏,谓为“天子边人”,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
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人修之归求救,遂遣之。
? 元嘉九年,至京邑,以为黄门侍郎,累迁江夏内史。
雍州刺史刘道产卒,群蛮大动,修之为征西司马讨蛮,失利。
孝武初,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
修之在政宽简,士众悦附。
及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檄修之举兵;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
帝嘉之,以为荆州刺史。
义宣闻修之不与己同,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击襄阳。
修之命断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
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
时竺超民执义宣,修之至,乃杀之,以功封南昌县侯。
? 修之治身清约,凡所赠贶,一无所受。
有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分之,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
征为左民尚书,转领军将军。
去镇,秋毫不犯,计在州然油及牛马谷草,以私钱十六万偿之。
然性俭克少恩情,姊在乡里,饥寒不立,修之未尝供赡。
尝往视姊,姊欲激之,为设菜羹粗饭,修之曰:“此乃贫家好食。
”致饱而去。
? ——(节选自《宋书·朱修之列传》)
?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可谓不忝尔祖矣? ?忝:辱没
? B.妻以宗室女 ? 妻:妻子
? C.累迁江夏内史 ? 迁:升职
? D.时竺超民执义宣? ?执:捉拿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 若属皆且为所虏
? ? B.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 C.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 蟹六跪而二螯
? ? D.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 余船以次俱进?
? 1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朱修之能守节的一组是(? )
? 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修之潜谋南归? ?复欲率南人窃发?
? 而遣使陈诚于帝? 修之率众南定遗寇?凡所赠贶,一无所受
? A. B. C. D.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朱修之和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一样,都担任不小的官职。
后来跟随到彦之北伐,在留守滑台的时候,被敌人围困,虽坚持数月,但最终被俘。
? B.虽然拓跋焘很赏识他,但朱修之毕竟是南方人而时时想着回去。
后来在随拓跋焘讨伐冯弘时,终于找机会逃走,最终在传诏的帮助下回到了宋国。
? C.在平定义宣的叛乱中,朱修之先是假装同意和义宣一起叛乱,然后又断了鲁秀的进攻道路,让他无功而返
,最终杀了被竺超民抓住的义宣。
? D.朱修之虽然非常节约,但对生活贫困的姐姐显得薄情少恩。
他看望姐姐时,姐姐准备了很差的饭菜来激他
,但他并没有为之所动。
?第卷(非选择题,共11分)四、(24 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人修之归求救,遂遣之。
(3分)(2)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
(3分)(3)有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分之,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
(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①。
注:①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诗中指困惫状态。
(1)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此诗的第三联有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你指出这两个字并简要赏析。
(3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 15.11月9日,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草案)公布,调整:五一假期减为1天,清明、端午、中秋放假1天并在11月9日-15日期间征求民意。
调查对象
统计结果
调查内容青少年中老年城镇居民乡村居民城镇居民乡村居民支持调整方案 86.5%68.7%76.6%68.1%反对调整方案13.5%31.3%23.4%31.9%
根据上表的调查结果,你得出什么结论,请分条列出:
。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9-22题。
(18分) 露珠
周代进
(1)深秋的清晨,踏着淡雾,走进市郊的田野,准备晨练。
不一会,便发现自己的裤脚上有一些潮湿,这才意识到,田野的草上尽是露水。
(2)我蹲了下来,好奇地审视着一棵小草上发亮的小东西。
绿绿的小草,两片长叶一片小叶,长叶的叶尖上各垂吊着一滴露水,像是小草用劲生长而冒出的汗珠,如同农民们顶着烈日在田头劳作时脸上渗出的那样,圆圆的,晶莹剔透。
于是,我感叹大自然的杰作,想象着大自然将那些人类反复弄脏的污水塘中的水、污水河中的水以及土地中睡着的水,用怎样无声的呼唤和无声的拍打,将它们一个分子一个分子地唤醒,一个分子一个分子地动员到空中,超凡脱俗,成为露的志愿者,并随缘组合成一个一个的分子团,吊挂在草尖上、树叶上,小草小树顿时像戴上了晶莹的项链,变得赏心悦目、楚楚动人。
远远看去,无数颗露珠在田野汇成一片水晶珠玉的海洋,它们借助张力在一脸嫩绿的草尖上撒娇,将草尖热含在嘴中,犹如多情的少女正在亲吻一位风度翩翩的少年。
我用心体会着它们之间的言笑和他们的轻轻吟唱。
我听到了小草在露珠的滋润中一齐生长发育的声音,就像当年我们高考的考场上一片安静,只有写字的“唰唰”、“唰唰”的声音一样;就像我每日晨练使劲时,骨头的关节咔咔作响一样。
我一下子意识到,周围充满了音乐,一种莫名的美妙的音乐,一种大自然发出的、催促世界万物生长奋进的爱的音乐。
(3)太阳升起,晨练归途,再来寻找刚刚欣赏过的那小草上的露珠时,露珠已无影无踪,不知它们都去了哪里?或许它们已修成正果,沿着一缕缕阳光升腾到了天堂,汇聚成了头顶那一朵淡淡飘逸的云;或许刚才的那一阵风把它们统统接走了,启程到了别的正在夜晚、有小草小树需要滋润的地方;或许,不是风带走了它们,而是我打扰了它们,它们害羞地跑走了,跑出了一阵微微的温情的风;更或许,它们为了躲避人类浮躁与喧嚣的尘埃,像候鸟一样飞走了……
(4)我突然为我看过的那两颗露珠以及千千万万颗露珠的消失而有些伤感。
我不知道这世界上是露珠多还是人口多。
我莫名地想起我们的祖祖辈辈,世世代代。
他们如今都在哪里?刚刚飘去的、再难找回的那些露珠,莫非正是他们的身影;不仅他们,若干年后,今日的我以及千千万万的赏露之人,势必也将如同一滴草尖上的露珠,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在一群晨练人的眼皮底下,不声不响地飘向天涯海角……
(5)一滴露珠,便如一段人生。
难怪自古就有“人如朝露”一说呢。
但我想,即便是露珠,我也要力争纯洁不染
,一心滋润草木。
誓不让自己空飘忽、染尘埃。
(6)那些露珠都悄悄地飞走了,但它们在草尖上的那份热情、那份晶亮、那份微笑,却
始终珍藏和烙嵌在我的心里。
它们在黑夜中那份宁静的情操和对草木的慈爱,那份在草尖上荡着秋千的惬意,那份为云、为雾、为雨的顺势而为的心态……它们没有雨的泛滥,也没有雾的散漫,更没有云的那种高高在上的随意,它们用心滋润着世界万物,一辈子凝心聚力地只做这一件事,默默地来,默默地去,没有辉煌,鞠躬尽瘁。
虽然,它只是一个很
小的、一吹即落、一触即溃的水珠,但却浓缩着世间最珍贵的宁静、纯洁和善良……真的希望露珠的这一切能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让我被一颗露珠同化,被它的品质同化。
(7)人们都说“荷”出污泥而不染,难道“露”不也是吗?!
(选自《散文选刊》2008.12)
.第二段作者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去描绘露珠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
20.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分)
(1)它们为了躲避人类浮躁与喧嚣的尘埃,像候鸟一样飞走了。
(2)真的希望露珠的这一切能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让我被一颗露珠同化,被它的品质同化。
21.作者为什么说“我突然为我看过的那两颗露珠以及千千万万颗露珠的消失而有些伤感”?(4分)
答:
22.综观全文,“露珠”具有哪些特点与品质?文章以露珠为题有什么寓意?(分)
答: 9.B(妻:名词作动词,把……嫁给……做妻子)10.A(A项两个“为”都是介词,表被动。
B项,第一个“乃”是副词,才;第二个“乃”是副词,却,竟。
C项,第一个“而”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第二个“而”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
D项,第一个“以”是介词,用;第二个“以”是介词,按照)
?11.B(仅仅说被围困,所说的是徐卓,说的是朱修之“治身清约”)
?12.B(“在传诏的帮助下回到了宋国”不正确,回宋国是冯弘的派遣,并非出于传诏的帮助)
?13.(1)当时魏国屡屡攻打冯弘,有人劝说冯弘派朱修之回宋国求救,于是(冯弘)就派他去了。
(“伐”“或”各1分,句意1分)
? (2)等到义宣在梁山被打败,独自驾船向南逃走,朱修之率领众部向南平定了余下的贼寇。
(“及”1分,“败于梁山”句式1分,句意1分)? (3)有了军饷,有时候会接受,但很快就让属下分了,不会留给自己,只是以安抚招纳少数民族为要务。
(“旋”“佐吏”“抚纳”各1分,句意1分)
? 参考译文:? 朱修之,字恭祖,是义兴平氏人。
曾祖父朱焘,是晋朝的平西将军。
祖父朱序,做过豫州刺史。
父亲朱谌,做过益州刺史。
朱修之从州主簿生职为司徒从事中郎,宋文帝说:“你的曾祖父以前是丞相王导的中郎官,你现在是王弘的中郎官,可以说没有辱没你的祖先了。
”后来跟随到彦之北伐。
到彦之从黄河以南回去了,留下朱修之戍守滑台,被敌人包围,几个月粮食就吃完了,将士们只好烤老鼠吃,于是(城池)被敌人攻陷。
? 拓跋焘赞赏他能坚守节操,给他侍中的官职,并将宗室的女儿嫁给他。
朱修之暗中谋划回南方,妻子怀疑他,常常流着眼泪问他的心意,朱修之很感动妻子的节义,但最终没有告诉她。
后来鲜卑人冯弘自称燕王,拓跋焘讨伐他,朱修之与刑怀明一起跟从。
还有一个叫徐卓的,又要准备率领军队中的南方人叛动,事情泄露而被杀了。
朱修之与刑怀明非常害怕而去投奔了冯弘,冯弘并没有礼待他们。
留了一年时间,适逢宋国的使者传诏来了,朱修之的名声地位本来就显著,传诏到了就马上拜见他。
冯弘的国家敬重传诏,称他是“天子身边的人”,看到他对朱修之如此敬礼有加,才开始礼待朱修之。
当时魏国屡屡攻打冯弘,有人劝说冯弘派朱修之回宋国求救,于是(冯弘)就派他去了。
? 元嘉九年,到了京城,宋帝让他做黄门侍郎,积累功劳升迁为江夏内史。
雍州刺史刘道产去世了,当地的很多少数民族大乱,朱修之作为征西司马去讨伐他们,但失败了。
宋孝武初年,任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外加都督的称号。
朱修之为政宽容简单,士人百姓都乐于依附他。
等到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叛乱,檄文给朱修之跟他一起起兵;朱修之假装同意和他一起叛乱,但派遣使者向宋孝武帝陈述了自己的诚心。
宋孝武帝嘉奖了他,让他做荆州刺史。
义宣听说朱修之不和自己同心,就用鲁秀作为雍州刺史,攻打襄阳。
朱修之命令毁坏了马鞍山的道路,鲁秀没有办法前进,只好退回去了。
等到义宣在梁山被打败,独自驾船向南逃走,朱修之率领众部向南平定了余下的贼寇。
当时竺超民抓到了义宣,朱修之到了以后,就杀了他,因为功劳而被封为南昌县侯。
? 朱修之为人清廉节约,凡是别人赠送的东西,一概不接受。
有了军饷,有时候会接受,但很快就让属下分了,终究不会留给自己,只是以安抚招纳少数民族为要务。
被征召做左民尚书,又转做领军将军。
离开镇守的地方,对老百姓秋毫无犯,计算燃烧掉的油和牛马吃的谷物草食,用个人的钱十六万贯偿还。
但生性节俭而缺少恩情,他的姐姐在乡里,饥寒交迫几乎没有立身之地,朱修之从没有供养她。
曾经去看望姐姐,姐姐想要激他,为他准备很差的饭菜,但朱修之却说:“这是穷人家的好饭菜。
”吃饱了才离开。
14. (1)这两个字是“喧”和“狎”字。
(仅指出“喧”与“狎
”而无分析,不得分。
)鹊声“喧”为“喧闹、喧哗”之意,借喜鹊的鸣叫表达对“日出”的喜悦。
(1分) “狎”是“亲热、游戏”之意,雨霁天晴,波平如镜,鸥鸟尽情嬉戏。
(1分) 这两个字写出了动物在雨洗日照后的山中自由、欢快的情景。
(1分) (2)表达了作者对怡人山色的喜爱之情。
(1分) 首联用拟人化手法写浮云在碧空里来来往往,忙忙碌碌地“议”天阴天晴。
颔联描绘了夏日山中雨后凉爽惬意的景象,“荷雨”、“风”说明风雨不大,让人舒服。
颈联写喜鹊喜晴,鸥鸟嬉戏的情景。
尾联写经过雨洗日照后的明净秀丽的山色能使人神清气爽,困意全消。
此处运用拟人化手法加强艺术感染力。
(4分,一联1分) .用了比喻、拟人、联想、想象等手法。
这样写,生动形象地指出了露珠的特点、形成以及蓬勃的活力热情与默然奉献的精神;也抒发了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
(6分)
.(1) 作者想象露珠瞬间消火的去向,含蓄地写山尘世的污浊,流露出作者对自然清新生活的选择与向往。
(分) (2)作者希望自己能具有露珠一样的品质,拥有露珠一样的人生。
(分)
.因为晶莹剔透的露珠生命渺小而短暂,一滴露珠,便如一段人生,它让我莫名地为我们人类祖祖辈辈,世世代代生命的短暂与轮回而伤感;也为一些人空飘忽、染尘埃而伤感。
(4分)
.圆润晶莹、热情蓬勃、用心做事、无私奉献、纯洁善良、宁静慈爱、普通平凡等特点与品质。
(分,答山其中4点即可)作者以露珠为题,是要告诉我们在这个充满浮躁与喧嚣的尘世,人类应该像露珠一样真实而充实地拥抱生活、珍惜并奉献生命,营造并坚守住自己的高洁的精神家园。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