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代史·郑遨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五代史·郑遨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五代史·郑遨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新五代史·郑遨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五代史·郑遨传》原文及翻译新五代史
原文: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
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
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
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因徙居华阴,欲求之。
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
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
(选文出自欧阳修《新五代史》,有删节)
译文: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
唐明宗祖庙名遨,所以(为了避讳)世人以其表字相称。
郑遨年少时喜好学习,文思敏捷。
唐昭宗时,郑遨考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了拂衣遁世的念头,想携妻带子和他一起归隐,他的妻子不同意,郑遨就进少室山当了道士。
郑遨与李振有旧交情,李振后来供职于梁国,地位显贵,想请郑遨到梁国任职,郑遨不予考虑。
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
这以后,郑遨听说华山有五粒松,树脂流入地下,千年以后化为药材,于是迁居到华阴,想寻求这种药材。
节度使刘遂凝多次赠给他贵重的物品,郑遨都不接受。
唐明宗时用左拾遗、晋高祖时用谏议大夫的官职征召他,都不出仕,于是赐给他逍遥先生的称号。
郑遨天福四年去世,时年七十四岁。
郑遨的节操可谓高尚了,身逢乱世而不被荣名利禄所玷辱,以至抛弃妻子孩子远离家乡,难道不是与世隔绝并且十分珍爱自身品行的人么?但是郑遨喜好饮酒下棋,经常写诗文散落民间,人们大多将这些诗文誊写在丝绢上,作为珍品互相馈赠,甚至有人将他的容貌描画在屋壁之上,把玩观赏,他的踪迹虽远离红尘但声名越来越大
2、《新五代史·郭崇韬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五代史·郭崇韬传》原文及翻译新五代史
原文: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为人明敏,能应对,以材干见称。
庄宗李存勖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
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
契丹入寇,晋人皆恐,欲解围去,庄宗未决,崇韬曰:“契丹□来,非救文礼。
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
”庄宗然之,果败契丹。
庄宗即位,国号唐,拜崇韬兵部尚书。
梁王彦章击破德胜,唐军东保杨刘,彦章围之。
庄宗引短兵出战,大败而归。
庄宗问崇韬:“计安出?”是时,唐已得郓州矣,崇韬因曰:“彦章志在郓州。
臣愿得兵数千,筑垒□必争之地,以应郓州为名,彦章必来争,既分其兵,可以图也。
”庄宗以为然,乃遣崇韬与毛璋将数千人,渡河筑垒于博州东。
彦章果引兵急攻之,及攻垒不克,还趋杨刘,庄宗败之。
康延孝自梁奔唐,先见崇韬,崇韬延之卧内,尽得梁虚实。
唐自失德胜,梁兵日掠澶、相,又闻延孝言梁欲大举,唐诸将皆忧惑。
庄宗患之,□问诸将,诸将皆曰:“不若以河为界,与梁约罢兵。
”庄宗不悦,召崇韬问计,崇韬曰:“陛下兴兵十余年矣。
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此岂按兵持久之时乎?愿陛下长驱捣梁巢穴,不出半月,天下定矣!”庄宗大喜,即日下令军中从郓州入袭汴,八日而灭梁。
庄宗与诸将以兵取天下,而崇韬未尝居战阵,徒以谋议居佐命第一之功。
及庄宗即位,宦者马绍宏当为枢密使,而崇韬不欲绍宏在己上,
乃以张居翰为枢密使。
绍宏失职怨望,崇韬颇惧,语其故人子弟曰:“今群小交兴,吾欲避之,庶几免祸,可乎?”故人子弟对曰:“今公权位已隆,而下多怨嫉,一失其势,能自安乎?”崇韬曰:“奈何?”对曰:“今中宫未立而刘氏有宠宜请立刘氏为皇后而多建天下利害以便民者然后退而乞身虽有谗间其可动乎”崇韬乃上书请立刘氏为皇后。
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今籓镇诸侯,多梁旧将。
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
庄宗已郊,遂立刘氏为皇后。
(节选自《新五代史·唐臣传,有删改》)
译文:
郭崇韬,是代州雁门人,为人处世明达敏捷,善于交际应对,因为有才干受到人们的称道。
庄宗李存勖作晋王时,郭崇韬担任中门使,十分受到李存勖的信赖。
晋王的军队包围了驻守镇州的张文礼,很长时间没有拿下这座城池。
这时契丹的军队前来进犯,晋王的手下都害怕起来,想解散对镇州的包围撤退,庄宗李存勖犹豫未决,郭崇韬说:“契丹军队到来,并不是为了解救张文礼。
晋王您刚刚打败梁国的军队,应当乘借晋军已经振作起来的气势大败敌军,不可以突然间自己畏惧退兵。
”庄宗认为郭崇韬说得有理,最后果然打败了契丹。
庄宗即皇帝位,定国号为唐,任命郭崇韬为兵部尚书。
梁王彦章带兵打破了德胜,唐的军队向东撤退保卫杨刘,王彦章包围了杨刘。
庄宗带领使用短武器的士兵出战,被打得大败撤回。
庄宗为郭崇韬:“有什么计策?”这个时候,唐的军队已经拿下了郓州,郭崇韬于是说:“王彦章包围我们,目的是夺取郓州。
我愿意率领几千士兵,在兵家必争之地建造营垒,打着接应郓州的名义,王彦章一定会来争夺,在分散了他的兵力之后,就可以对付他了。
”庄宗认为郭崇韬的分析很有道理,于是派遣他和毛璋一起带领数千士兵,渡过黄河在博州的东边建造营垒。
王彦章果然带兵前来急攻郭崇韬的军营,看到不能取胜,又回兵杨刘,庄宗带领军队打败了王彦章。
康延孝从梁国投奔唐,先来拜见郭崇韬,郭崇韬把他请到卧室里,全部了解了梁的各种情况。
唐自从丢失了德胜,梁的士兵每天都到澶、相二州掠夺,又听到康延孝说梁准备大举进攻,堂的诸位将军都非常忧虑迷惑。
庄宗对这种情况非常担忧,于是向众将军问计,大家都说:“不如以黄河为边界,与梁缔结罢兵的和约。
”庄宗很不高兴,召见郭崇韬问计策,郭崇韬说:“陛下您兴兵打仗已经十多年了,人人都翘首盼望您成就大业,同时渴望休养生息,现在怎么是按兵不动长久相持的时候呢?我希望陛下您能够长驱直入攻打梁的老巢,这样不出半月时间,天下就可以平定了!”庄宗非常高兴,当天就向军队下令从郓州出发袭击梁的都城汴梁,用了八天灭掉了梁。
庄宗和各位将军依靠军队取得了天下,但是郭崇韬从来没有亲临战场,仅仅凭借出谋划策位居辅佐庄宗打下天下的第一功劳。
在庄宗即位为帝的时候,宦官马绍宏应当担任枢密使,但是郭崇韬不想让马绍宏的官位高于自己,于是让张居翰担任了枢密使。
马绍宏失去了自己的职位怨恼忿恨。
郭崇韬非常害怕,对他的老朋友的孩子说:“现在小人相互勾结兴风作浪,我想回避他们,大概可以免除祸患,可以吗?”老朋友的孩子说:“现在您已经位高权重,但下面的人多怨恨嫉妒,一旦失去了自己的权势,能够使自己安然无恙吗?”郭崇韬问:“怎么办呢?”回答说:“现在还没有册封皇后,刘氏特别受到皇帝的宠幸,应该请求册立刘氏为皇后,而且多做一些关系到天下利害便利于百姓的事情,然后进一步请求退休。
即使有人进谗言,怎么能够动摇您的地位呢?”郭崇韬于是上书请求皇帝册立刘氏为皇后。
郭崇韬一向廉洁,自从到了洛阳,开始接收四方赠送的礼物。
老朋友的孩子劝诫他,郭崇韬说:“现在的藩镇诸侯,大多是梁投降的老将。
一切都拒绝他们,他们难道不会反叛吗?况且把这些礼物藏在自己家里,和公家的钱币有什么不同呢?”第二年,庄宗在京城南郊举行祭天典礼,郭崇韬把家里所藏的钱物全部拿了出来,用来帮助庄宗赏赐大臣。
庄宗举行过祭奠之后,就册封了刘氏为皇后。
《新五代史·郭崇韬传》《晋书·郭崇韬传》
3、《新五代史·郑遨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五代史·郑遨传》原文及翻译新五代史
原文: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
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
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
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因徙居华阴,欲求之。
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
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
(选文出自欧阳修《新五代史》,有删节)
译文: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
唐明宗祖庙名遨,所以(为了避讳)世人以其表字相称。
郑遨年少时喜好学习,文思敏捷。
唐昭宗时,郑遨考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了拂衣遁世的念头,想携妻带子和他一起归隐,他的妻子不同意,郑遨就进少室山当了道士。
郑遨与李振有旧交情,李振后来供职于梁国,地位显贵,想请郑遨到梁国任职,郑遨不予考虑。
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
这以后,郑遨听说华山有五粒松,树脂流入地下,千年以后化为药材,于是迁居到华阴,想寻求这种药材。
节度使刘遂凝多次赠给他贵重的物品,郑遨都不接受。
唐明宗时用左拾遗、晋高祖时用谏议大夫的官职征召他,都不出仕,于是赐给他逍遥先生的称号。
郑遨天福四年去世,时年七十四岁。
郑遨的节操可谓高尚了,身逢乱世而不被荣名利禄所玷辱,以至抛弃妻子孩子远离家乡,难道不是与世隔绝并且十分珍爱自身品行的人么?但是郑遨喜好饮酒下棋,经常写诗文散落民间,人们大多将这些
诗文誊写在丝绢上,作为珍品互相馈赠,甚至有人将他的容貌描画在屋壁之上,把玩观赏,他的踪迹虽远离红尘但声名越来越大
4、《新五代史·张敬达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五代史·张敬达传》原文及翻译新五代史
原文:
张敬达,字志通,代州人也,小字生铁。
少以骑射事唐庄宗为厅直军使。
明宗时,为河东马步军都指挥使,领钦州刺史,累迁彰国、大同军节度使,徙镇武信、晋昌。
清泰二年,契丹数犯边,废帝以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兼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都总管,屯于忻州,屯兵聚噪遮敬瑭呼“万岁”,敬瑭斩三十馀人以止之。
废帝疑敬瑭有异志,乃以敬达为北面副总管,以分其兵。
明年夏,徙敬瑭镇天平,遂以敬达为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都部署,敬瑭因此遂反。
即以敬达为太原四面招讨使。
六月兵图太原敬达为长城连栅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水暴至以坏之。
敬瑭求救于契丹。
九月,契丹耶律德光自雁门入,旌旗相属五十馀里。
德光先遣人告敬瑭曰:“吾欲今日破敌可乎?”敬瑭报曰:“大兵远来,而贼势方盛,要在成功,不必也。
”使者未复命,而兵已交。
敬达阵于西山,契丹以羸骑三千,革鞭木登,人马皆不甲胄,以趋唐军。
唐军争驰之,契丹兵走。
追至汾曲,伏发,断唐军为二,其在北者皆死,死者万馀人。
敬达收军栅晋安,契丹围之。
废帝遣赵延寿、范延光等救之。
延寿屯团柏谷,延光屯辽州,相去皆百馀里。
契丹兵围敬达者,自晋安寨南,长百馀里,阔五十里,敬达军中望之,但见穹庐连属如冈阜,四面亘以毛索,挂铃为警,纵犬往来。
敬达军中有夜出者,辄为契丹所得,由是闭壁不敢复出。
延寿等皆有二心,无救敬达意。
敬达犹有兵五万人、马万匹,久之食尽,削木筛粪以饲其马,马死者食之,已而马尽。
副招讨使杨光远劝敬达降晋,敬达自以不忍背唐,而救兵且至,光远促之不已,敬达曰:“诸公何相迫邪!何不杀我而降?”光远即斩敬达降。
契丹耶律德光闻敬达死,哀其忠,遣人收葬之。
选自《新五代史十品,测节)
译文:
张敬达字志通,代州人,小字生铁。
年轻时因擅长骑马射箭效力唐庄宗任厅直军使。
唐明宗时,任河东马步军都指挥使,领钦州刺史,连续升任彰国、大同军节度使,调任武信、晋昌节度使。
清泰二年,契丹多次侵犯边境,唐废帝以河柬节度使石敬瑭兼任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漠马步军都总管,屯驻在忻州,屯驻的军队聚隶鼓噪栏住石敬瑭呼喊“万岁”,石敬瑭斩杀三十多人制止他们。
唐废帝怀疑石敬瑭有野心,于是任张敬达为北面副总管,以减少他的军队。
第二年夏天,调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于是任张敬达为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都部署,石敬瑭因此就反叛了。
皇帝就任命张敬连为太原四面招讨使。
六月,率军包围太原,张敬达修筑长城连棚,用云梯飞炮攻城,修筑的城栅快要完成时,狂风暴雨洪水突然到来,毁坏了城栅。
敬瑭向契丹求救。
九月,契丹耶律德光从雁门入关,旌旗前后相连五十多里。
耶律德光先派人告诉石敬瑭说:“我想在今天攻破敌军,行吗?”石敬瑭回答说:“大军远道而来,而贼军气势正旺,关键是要成功,不必太怏。
”使臣还没有回报,而两军已经交锋。
张敬达在西山摆开战阵,契丹以羸弱的骑兵三干人,革鞭木鉴,人马都不披挂镗甲,向唐军扑来。
唐军争相追逐他们,契丹军队逃跑,追到汾曲,契丹的伏兵出击,把唐军截成两部分,在北面的唐军都被杀死,死了一万多人。
张敬达收拾军队在晋安扎寨,契丹军队包围他们。
唐废帝派赵延寿、范延光等人救援。
赵延寿屯驻团柏谷,范延光屯驻辽州,距离张敬达都有一百多里。
契丹包围张敬达的军队,从晋安寨往南,长一百多里,宽五十里,张敬达从军中望去,只见毡帐相连如同冈峦起伏,四面用毛绳贯穿,挂上铃铛做警报,放出狗来回巡逻。
张敬达军中有晚上出去的人,就被契丹抓获,从此封闭营寨不敢再出来。
赵延寿等人都有二心,没有救张敬达的意思。
张敬达还有士兵五万人、战马一万匹,过了很久粮食吃完,只好削树木筛马粪来喂马,军士吃死马,不久马吃光了。
副招讨使杨光速劝张敬达向晋投降,张敬达自认
为不忍心背叛唐,而且救兵快到了,杨光速不断催他,张敬达说:“各位为什么逼我呢!为什么不杀掉我向晋投降?”杨光速就杀死张敬达投降。
契丹主耶律德光聪说张敬达死了,哀怜他的忠诚,派人收葬他的尸体。
《新五代史·张敬达传》
5、《新五代史·赵匡凝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五代史·赵匡凝传》原文及翻译新五代史
原文:
匡凝字光仪,蔡州人也。
父德諲。
匡凝以父功为唐州刺史兼七州马步军都校。
及德諲卒,匡凝自为襄州留后,朝廷即以旄钺授之。
作镇数年,甚有威惠,累官至检校太尉、兼中书令。
匡凝气貌甚伟,好自修饰,每整衣冠,必使人持巨鉴前后照之。
对客之际,乌巾上微觉有尘,即令侍妓持红拂以去之。
人有误犯其家讳者,往往遭其木楚,其方严也如是。
光化初,匡凝以太祖①有清口之败,密附于淮夷,太祖遣氏叔琮率师伐之。
未几,其泌州刺史赵璠越墉来降,随州刺史赵匡璘临阵就擒。
俄而康怀英攻下邓州,匡凝惧,遣使乞盟,太祖许之,自是附庸于太祖。
及成汭败于鄂州,匡凝表其弟匡明为荆南留后。
是时唐室微弱,诸道常赋多不上供,惟匡凝昆仲虽强据江山,然尽忠帝室,贡赋不绝。
太祖将期受禅,以匡凝兄弟并据藩镇,乃遣使先谕旨焉。
匡凝对使者流涕,答以受国恩深,岂敢随时妄有他志。
使者复命,太祖大怒。
天祐二年秋七月,遣杨师厚率师讨之。
八月,太祖亲领大军南征。
及师厚济江,匡凝以兵数万逆战,大为师厚所败。
匡凝乃燔其舟,单舸急棹,沿汉而遁于金陵。
后卒于淮南。
《新唐书》云:师厚由阴谷伐木为梁,匡凝以兵二万濒江战,大败,乃燔其舟,单舸夜奔扬州。
行密见之,曰:“君在镇,轻车重马输于贼,今败,乃归我邪!”《欧阳史》云:行密厚遇匡凝,其后行密死,杨渥稍不礼之。
渥方宴食青梅,匡凝顾渥曰:“勿多食,发小儿热。
”诸将以为慢,渥遣匡凝海陵,后为徐温所杀。
初,匡凝好聚书,
及败,杨师厚获数千卷于第,悉以来献。
(选自《新五代史》卷十七,有删节)
注:①太祖,后梁太祖朱温。
译文:
赵匡凝字光仪,是蔡州人。
父亲赵德諲。
赵匡凝凭借父亲的功劳任唐州刺史兼七州马军步军都校。
等到赵德諲去世后,赵匡凝自封为襄州留后,朝廷也就将旄钺(作为任职凭证)授予他。
他镇守多年,很有威望德惠,多次升职到检校太尉、兼中书令。
赵匡凝气质相貌非常雄伟,喜好整理装饰自己,每次整理衣服帽子,一定让人拿着大镜子(自己)前后照看。
会见客人时,乌巾上稍觉有灰尘,就让侍候的歌妓拿着红色的拂尘拂去它。
有不小心触犯了他家讳的人,往往要遭受他棍棒的捶楚,他就是这样方正严明。
光化初年,赵匡凝因太祖在清口战役失败,就暗中结附淮南蛮夷,太祖派氏叔琮领兵攻伐他。
不久,他属下的泌州刺史赵璠翻过城墙投降,隋州刺史赵匡璘在战阵前被抓住。
不久康怀英攻下邓州,赵匡凝害怕,派使者乞求结盟,太祖答应了他,从此依附于太祖。
等到成汭在鄂州被打败,赵匡凝上表推荐他弟弟赵匡明任荆南留后。
这时唐王朝衰微虚弱,各道常规的赋税大多都不上供了,只有赵匡凝兄弟虽然雄据一方,可是对唐王朝竭尽忠心,贡赋不曾停止。
太祖正准备约定时间接受禅让的帝位,因为赵匡凝兄弟都据守藩镇,就派遣使者预先告谕自己的意旨。
赵匡凝对着使者流泪,回答说,自己深受唐朝恩德,哪里敢随时世而妄自有别的想法。
使者回去复命,太祖非常愤怒。
天祐二年秋天七月,派杨师厚领兵征讨他。
八月,太祖亲自率领大军南征。
等到杨师厚渡过长江,赵匡凝率领数万士兵迎战,被杨师厚(打得)大败。
赵匡凝于是烧掉自己的战船,驾着一只小船急速划桨,沿汉水逃往金陵。
后来死在淮南。
《新唐书》记载:杨师厚从山谷里砍伐树木造船,赵匡凝带领两万士兵临江迎战,被杨师厚打败,就烧掉战船,独自驾小船连夜逃往扬州。
杨行密见了他,说:“你当年在藩镇(做官)时,用车马驮载着轻重物资输送给贼人,现在失败了,才来归附我啊!”《欧阳史》记载:
杨行密很优厚地对待赵匡凝,后来杨行密去世,杨渥对待他就逐渐不够尊敬了。
(一次)杨渥正在设宴吃青梅,赵匡凝看着杨渥说:“不要多吃,会发小儿热。
”将领们认为他轻慢无礼,杨渥派遣赵匡凝到海陵,后来被徐温杀死。
当初赵匡凝爱好藏书,等到兵败后,杨师厚在他家里得到数千卷书,全部献给了朝廷。
《新五代史·赵匡凝传》
6、《新五代史·李嗣昭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五代史·李嗣昭传》原文及翻译新五代史
原文:
李嗣昭,汾州太谷县民家子也。
太祖出猎,至其家,见其林中郁郁有气,甚异之,召其父问焉。
父言家适生儿,太祖因遗以金帛而取之,命其弟克柔养以为子。
初喜嗜酒,太祖尝微戒之,遂终身不饮。
太祖爱其谨厚,常从用兵,为衙内指挥使。
天复元年,梁军西犯京师,围凤翔,嗣昭乘间攻梁晋、绛,战平阳,执梁将一人。
进攻蒲县。
梁朱友宁以兵十万迎击之,嗣昭等败走,友宁追之,晋遣李存信率兵迎嗣昭,存信又败。
梁军遂围太原,太祖大恐,谋走云州,李存信等劝太祖奔于契丹,嗣昭力争以为不可,乃止。
嗣昭昼夜出奇兵击梁军,梁军解去。
是时,镇、定皆已绝晋而附梁。
晋外失大国之援,内亡诸州,仍岁之间,孤城被围者再。
于此时,嗣昭力战之功为多。
天祐三年,梁遣李思安将兵十万攻潞,筑夹城以围之。
梁太祖尝遣人招降嗣昭,嗣昭斩其使者,闭城拒守,逾年,庄宗始攻破夹城。
嗣昭完缉兵民,抚养甚有恩意。
梁、晋战胡柳,晋军败,周德威战死。
庄宗惧,欲收兵还临濮,嗣昭曰:“梁军已胜,旦暮思归。
吾若收军,使彼休息,整而复出,何以当之?宜以精骑挠之,因其劳乏,可以胜也。
”庄宗然之。
是时,梁军已登无石山,晋军皆争登山,梁军遽下,阵于山西,晋军从上急击,大败之。
周德威死,嗣昭权知幽州,居数月,以李绍宏代之。
嗣昭将去,幽州人皆号哭闭关遮留之,嗣昭夜遁,乃得去。
十九年,晋遣阎宝攻张文礼于镇州,宝为镇人所败,乃以嗣昭代之。
镇兵出掠九门,嗣昭以奇兵击之,镇军且尽余三人匿破垣中嗣昭驰马射之反为贼射中脑嗣昭顾箙中矢尽拔矢于脑射杀一人还营而卒。
(节选自《新五代史•李嗣昭传卷三十六》)
译文:
李嗣昭,是汾州太谷县百姓家的儿子。
唐太祖外出打猎,到他家,见他家树林中弥漫有云气,觉得很奇怪,召他的父亲询问。
他的父亲说家里刚生下个儿子,唐太祖于是送给他金银绸帛然后把婴儿带走,让他的弟弟李克柔收养做儿子。
开初李嗣昭喜好喝酒,太祖曾略微劝诫他,于是终身不饮酒。
唐太祖喜欢李嗣昭的恭谨忠厚,常常让他跟随着出兵打仗,任衙内指挥使。
天复元年,梁军向西进犯京师,包围凤翔,李嗣昭乘机进攻梁的晋、绛二州,在平阳作战,抓获梁将一人。
进攻蒲县。
梁朱友宁率领十万士兵迎战他们,李嗣昭等人败逃,朱友宁追击,晋派李存信率兵迎接李嗣昭,李存信又被打败。
梁军于是包围太原,唐太祖十分恐惧,策划逃到云州,李存信等人劝唐太祖逃到契丹,李嗣昭奋力争执认为不可以,才作罢。
李嗣昭昼夜不停地出奇兵攻打梁军,梁军解围离去。
这时,镇、定二州都已和晋断绝交往而归附梁。
晋在外失去大国的援助,在内损失许多州县,连年之内,孤城两次被围。
在这时,李嗣昭奋力作战功劳最大。
天祐三年,梁派李思安率领十万士兵进攻潞州,修筑夹城包围潞州。
梁太祖曾派人招降李嗣昭,李嗣昭杀掉使臣,关闭城门坚守,过了一年,唐庄宗攻破夹城。
李嗣昭保全安抚士兵百姓,优抚赡养很有恩德。
梁、晋在胡柳会战,晋军战败,周德威阵亡。
唐庄宗害怕,想收兵返回临濮,李嗣昭说:“梁军胜利了,日夜想回家。
如果我们收兵,让他们休息,他们休整之后再出战,我们拿什么去抵挡?应当用精锐的骑兵骚扰他们,趁他们劳累疲乏,可以取胜。
”唐庄宗同意了。
这时,梁军已登上无石山,晋军都争相登山,梁军急速下山,在山的西面布阵,晋军从山上猛攻,大败梁军。
周德威死后,李嗣昭代理幽州知州,过了几个月,派李绍宏代替他。
李嗣昭快要离去,幽州人都哭泣着关闭城门挽留他,李嗣昭晚上悄悄出走,才得以离去。
十九年,晋派阎宝在镇州攻打张文礼,阎宝被镇州人打败,于是用李嗣昭代替阎宝。
镇州军队出城抢掠九门,李嗣昭用奇兵攻打他们,镇州军队快被杀尽,剩下的三个人藏在破墙中,李嗣昭驰马射他们,反而被贼军射中头,李嗣昭见箭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