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色彩在吴冠中油画风景中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论坛
邓立海
摘
要:吴冠中是20世纪中后期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画家之一,他在油画风景的创作与实践中,将东
方的神秘色彩与国画的构图、水墨融入其中,使其油画风景表现出一种东方气质。
本文通过对吴冠中油画风景中的民族色彩的研究,探讨东方元素与油画风景的结合形式,对探索油画风景本土化进程和创新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民族色彩
吴冠中
油画风景
吴冠中是 世界中后期中国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在吴冠中的一系列绘画作品中,无不体现着中国绘画的特征。
吴冠中在油画本土化的探索与研究中,创作出一系列具有东方绘画情结的油画作品,在国内乃至世界都产生重大反响。
特别是吴冠中的油画风景,带给我们另一种视觉,仿佛是注入东方血液的油画风景,彰显着东方气质和民族色彩。
是什么使得吴冠中的油画风景看起来更具有中国的绘画特色?国内的许多学者与专家从中国绘画的构图形式,具有东方意味的线条以及中国绘画的意境等方面做了大量详细的探索与研究,很少有学者从中国传统色彩的角度对吴冠中油画风景进行阐释。
笔者尝试站在这一立场对吴冠中油画风景中的中国传统色彩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民族色彩中的传统五色
所谓民族色彩,指的一个民族在在文化传承过程中所形成的区域与族群特色,从广义的角度而言,民族色彩包括生活、风俗、音乐、绘画、舞蹈、文学等,而从狭义的角度来说,主要是指传统文化中的五色体系及其在生活、服饰、绘画中运用等。
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演绎中,在绘画领域逐渐形成了以水墨画为主体的这种独特的民族绘画布局和传统的色彩符号。
中国传统色彩由赤、黄、青、黑、白五种基本颜色组成,这五种颜色是传统色彩的正色,简称五色。
五色对应五方,五行,与中国传统的文化联系密切,可以说一个地域的传统色彩是本地域文化的间接体现于表达。
五色、五方、五行是相互联系的,五色中的黑、白、青、黄、赤对应于五方中的东南西北中,对应于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
黑色对应北方,北方土质为黑色,故取黑,又因黄河在北方,故北方属水。
白色对应西方,西方主要是高原地带,常年积雪,故取白,又因西方是日落的地方,有终结之意,与金属的杀戮对应,故取金。
青对应东方,东方常年森林茂盛,绿树常青,故取木。
黄对应中,古代的中原地带主要是黄土高原地区,土质为黄,取黄。
赤对应南方,南方四季炎热,故取火。
五行学说是古代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然的基本学说,是中国传统文
《老墙》1981
年布面油画《静巷》1981年布面油画
艺术研究
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五色是五行学说理论在认识自然领域对色彩的概括和初步认识,而这构成了中国民族色彩的基本观念。
二、吴冠中油画风景中的民族色彩元素
新中国成立之后,时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的徐悲鸿在创作和教学过程中,倡导“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从而将西画写实主义与中国古代文人的气质的国画有机融和起来,中国美术由此从传统古典走向了现代,同时,通过与中国传统写意的结合,西方绘画在中国也提升至一个神形兼备,充满时代精神的历史境地,给现代中国美术的发展留下了一个永生的空间。
吴冠中便是这一时代杰出的代表,特别是在他的油画风景构图与着色中,较好的运用了中国画中的民族元素。
画面注重黑白布局
黑、白是中国画用色的鲜明特色,自唐代张彦远主张“运墨而五色具”开始,中国画色彩理论逐渐发生水墨黑白转向,再加上唐宋时期,文人画兴起,并推崇重墨轻色,尚意抑工 崇文贬技的绘画观念,使得以笔墨为主体的绘画语言逐渐取代以设色为中心的绘画语言,最终变成中国画的主流,自此,中国画的用色,大体上出现了千年一色的现象。
“中国的水墨画,自唐至今,执手不变,这反映了一种社会性的共识,尽管每个画家用墨之法各异,却始终离不开这黑的涯限。
”吴冠中从小就受到黑白水墨画的影响,并且在杭州美术专科学校跟随潘天寿先生学过一年国画山水,这也促使吴冠中在油画风景的学习过程中不自觉的运用黑、白两色。
吴冠中油画风景中的黑、白选色是一种自我性格的流露,这种自我性格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是传统文化特征在绘画中的自我展现。
在中国水墨画中,一般多用墨与水的调配来表现画面的深浅明度变化,宣纸的白底色作为白色衬托墨色的深浅变化。
而在
油画中,吴冠中运用黑,白两种颜色不同比例的调和去表现客观物象。
我们可以看到吴冠中 年代之后的大部分油画风景作品都运用了黑白选色。
年创作的油画风景《长江三峡》, 年创作的油画风景《江南人家》, 年创作的油画风景《静巷》、《老墙》最具代表性,这四副作品有意识的将色彩纯度降低,突出黑白的层次变化和画面形式的经营,使整个画面的色调统一在黑白灰的单色世界。
在中国水墨画中非常强调墨色的丰富变化,用墨色的焦、浓、重、淡、清的不同变化营造画面空间和意境。
吴冠中巧妙的运营油画黑白两色的明度变化、厚薄肌理效果、笔触的多样化以及色调的整体把握,使油画风景透露出东方绘画韵味和民族特色,而又不失油画的厚重感。
吴冠中油画风景本土化的成功,最关键是融合了中国水墨画的黑白形式要素和整体意境的营造。
吴冠中一面创作油画风景的同时,一面创作水墨画,虽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绘画材料和绘画体系,但在吴冠中的绘画世界里,已经突破了绘画材料的限制,进入了一个本我的自然绘画状态。
国画色彩与西画色彩的有机糅和
青、赤、黄属于传统五色中的正色,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学中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
青、赤、黄在中国画颜料中属于草色,是在植物中提取的颜色。
中国绘画中的颜料分为两种,一种称矿物质颜料,从岩石中提取的颜色,比较稳定,简称石色;另一种就是植物颜料,从植物中提取的色素,简称草色。
隋唐以前,壁画盛行,着色以石色为主,唐代以后,壁画衰落,卷轴画兴起,画底由墙壁变为纸绢,着色以石色与草色调和使用的套染法取代了石色画法。
中国青绿山水画中,多以石青,石绿渲染山石树林,建立画面色调。
宋代以后,文人画盛行,并且崇尚水墨,常常
使用草色作为辅助颜料,用画底之白色来控制整个画面色彩的《故宅》1997年布面油画《红蜻蜓》1996年布面油画
艺术论坛
《母土》1996年布面油画《在天涯》1988
年布面油画明度变化,淡化色彩。
自此,青色,赭石,黄色,胭脂(赤色)与黑色在文人画中呈现新的五色关系。
在吴冠中的油画风景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人画中新的五色关系的运用与处理,也时常会发现青绿山水画色调的影子。
吴冠中油画风景中大量运用了中国的传统色彩,这是其油画风景具有中国气质的基本原因之一,特别是大量黑、白以及青、黄、赤等色彩的运用。
吴冠中的油画风景除了在整体上弱化色彩,趋向黑白的水墨画倾向的素色世界,还常用青、赤、黄等中国传统颜色去点缀画面,颇有画龙点睛之作用,使画面清雅而不沉闷。
吴冠中也用大面积的青色,黄色铺成画面,建立画面基调,用黑色与青色或黄色调和处理画面的重色,具有中国画中的墨、色调和之效果。
特别是在吴冠中晚期创作的一些列作品中,如九十年代的油画风景《故宅》,《红蜻蜓》,《羊圈》,《怀乡》等。
《故宅》以黑白两色建立画面主色调,以灰色调和因黑、白两色对比而引起的强烈视觉效果,整个以黑、白、灰组成的素色画面上,吴冠中用红色、黄色的大小不一的点、线、面去点缀,使画面既有水墨的痕迹,又有色彩印象。
《红蜻蜓》以亮灰色和黑色铺成素色画面,以黑色线条表现枯荷的苍劲神态和丰富的形态,以白色,青色、黄色和红色点缀画面,整体画面风格清新脱俗。
在《母土》这幅油画风景中,吴冠中以大片的赭石色,含蓄的笔触平铺地面,以淡青色表现远处的山和天空,在赭石色的土地上,用黑色与赭石的混合墨色点缀这安静而平坦的土地,大小不一的墨点既表现了土地的远近空间变化,又使画面充满具有德彪西《月光曲》般的动感,跳跃的墨色和含蓄的色彩诠释着东方美学的特点。
吴冠中对于民族色彩的运用,通常建立在墨色统一的画面上,所以总是离不开墨的涯限。
吴冠中要么是在墨的世界里去经
营传统色彩,要么是在传统的色彩基调中去寻找墨色的变化。
三、结语
中国的民族色彩是传统中国文化的反映和体现,来自于五行学说的五色体系是民族色彩最根本的元素。
而中国绘画中的色彩运用是基于传统文化中阴阳、五行、五色学说以及色彩的象征意义,是理性的文化传统和社会观念在审美活动中的重要体现。
中国水墨画推崇随类赋彩,墨色相同,浓淡相映的程式化处理方式,追求空灵的画面效果。
吴冠中把传统的五色体系与中国水墨画程式化的色彩处理方式运用到油画风景中去,使油画风景透露出中国气质,东方味道的画面效果,将西方的油画材料与中国民族色彩以及审美趣味相互融合,创造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油画风景。
吴冠中在油画风景本土化,民族化这一领域地探索与发现,为整个中国油画的民族化、本土化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和方向。
参考文献:
[1]申少君.中国画色彩的独立语言[M ].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3.[2]吴冠中.我负丹青———吴冠中自传(修订版)[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3]葛路.中国绘画美学范畴体系[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美术观察杂志社编.中国美术观·重庆论坛[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5]郑继娥.汉字与色彩[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
[6]章华.思想的形状———西方风景画的意蕴[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7]崔宜明,朱承中国伦理十二讲[M ].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