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柯九思《双竹图》:曾为庞元济旧藏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代柯九思《双⽵图》:曾为庞元济旧藏名作1952年的某⼀天,上海市⽂物管理委员会的电话响了起来,电话⾥提到⼀个⼈——庞元济。
此
⼈是当年旧上海⼤名⿍⿍的中国画收藏家。
他藏有23幅国宝级绘画,国家计划将其收购。
可这
是有难度的,难就难在庞元济已经去世,他的众多藏品都以遗产的⽅式分给了他的后⼈,上海
市⽂物管理委员会派出⼯作⼈员,四处打探。
终于在画家谢稚柳的帮助下,找到了庞家的后
⼈,或捐献或转让,陆陆续续把23幅画全部征集上来,其中就有那幅珍贵的元代柯九思的《双
⽵图》。
元柯九思《双⽵图》
纸本,纵86厘⽶,横44厘⽶
从《双⽵图》上我们看到两枝⽵竿相依⽽⽣,笔直向上,挺拔有⼒,就像君⼦临风,遒劲潇
洒。
⽵竿⽤淡墨和浓墨分别描绘,⽼枝和嫩枝区别明显,⽵节处⽤留⽩的⽅式表现,历历在
⽬。
⽵枝采⽤节节⽣枝之法,使整幅画⾯郁郁葱葱,枝繁叶茂。
⽵⼲如苍松般铁⾻铮铮,⼜不
失⽵⼦的清秀典雅。
画作中⽵⼦体现出的精神,也是作者⼈格⼈品的真实写照。
柯九思⽣于浙江仙居。
他家周围长满了⽵⼦,他从⼩就对⽵⼦产⽣了浓厚兴趣,⼀有⼯夫,就
拿着画笔,房前屋后临写。
他的⽗亲柯谦曾任翰林国史检阅、江浙儒学提举,是元朝仙居较为
显扬的⼀个官宦。
他退休后回到家中,想看看⼉⼦的画到了什么程度,就让他画⼀幅拿来看看。
只见他凝神思索了⼀阵,便提起笔来,匆匆画了起来,画画完了,原来是⼀幅墨⽵图。
虽然技巧不够完美,但已表现出不凡的品格。
⼀天,朝廷发来圣旨,因柯谦有功,特赐柯九思华亭县尉的官职,以为奖励。
出⼈意料的是,此事竟被柯九思婉⾔谢绝。
他认为,⽆功不受禄,只有靠⾃⼰的努⼒得来的东西,才是有价值的。
当时他还写下这样⼀⾸诗来明志:岁寒有贞姿,孤⽵劲⽽直。
虚⼼是以容,坚节不同物。
可⽐君⼦⼈,穷年交不易。
晔晔桃李花,旦暮改颜⾊。
后来,柯九思北上京城,在众名家的指导下,他的⽵画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别开⽣⾯地将中国古代书法融于墨⽵画法当中。
只见画中的⽵⼲如篆,枝如草,叶如⾪,因此名噪⼀时。
⽂宗皇帝还专门下旨,任柯九思为奎章阁专职品定⾦⽯书画的鉴书博⼠,还给他观看宫中书画的特权,可以⾃由出⼊皇宫。
由于特殊的待遇,柯九思受到了同僚的妒忌。
⽂宗皇帝迫于压⼒,罢了他的官。
他⼜回到江南,笔耕不辍。
⼀天,他和⼏位好友泛⾈太湖,⾯对⽔天⼀⾊的苍茫湖⾯,凝视红⽇西坠的黄昏景⾊,⾯部表情凝重起来。
好友知道,他来了画兴,便动员他画⼀幅画。
他经历了⼈⽣的风风⾬⾬,把⼀腔的不平挥笔融进画中。
不⼀会⼉,⼀幅《双⽵图》赫然出现在⼈们⾯前。
看了这幅不同凡响的《双⽵图》,周围观看的⼈不由得拍案叫绝。
这⼀消息不胫⽽⾛,⼈们纷纷前来拜访,⽬的是想看上⼀眼《双⽵图》。
当时的著名画家王冕看了这幅图后,挥笔写下了⼀⾸诗《柯博⼠画⽵》:纷纷后学争夺真,画⽵岂能知⽵意.奎章学⼠丹丘⽣,⼒能与⽂相抗衡。
长缣⼤楮纵挥扫,⾼堂六⽉惊秋声。
⼈传学⼠⼿有⽵,我知学⼠琅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