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女诗人健如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半只烟
健如风
一缕一缕地散去,流年
一声轻咳
空空的屋子
静
一圈一圈,将内心的不安
圈回
慢下来。
我们不再挥霍
这生命
苗雨时点评
《今天我不喊你母亲》
健如风
今天我不喊你母亲,但你
依然是
你无动于衷,看我在时间的水面上
就快要沉下去
湖水多么干净
一张纯粹的脸,是面对生活的全部证词
我一遍遍写自己的名字
看风起,把她吹皱
有些倦了
纯洁之外皆非对手
我举起手,将水面下不甘沉没的昨日
轻轻拍碎
苗雨时点评
“今天我不喊你母亲,但你/依然是”,平时她是经常喊母亲的,今天,依然是母亲,她之所以不喊,是因为她想要对母亲做一番静观默察。
然而,她对母子的观察只是一刻,而母亲对她的看护却是一生。
但就是这一刻的观察,她发现了母亲的特点:面庞始终平静、纯粹,即使苍老起了皱纹,而内心也洁净如水。
这几乎成了母亲“面对生活的全部证词”。
正是这种“纯洁之外皆非对手”的品格,于不动声色中,影响着她青春生命的成长,使她在岁月之流里,不断告别沉沦而奋力上升。
这就是我的母亲,今天我不喊母亲,但却体察到了母亲的伟大。
不喊的结果,是把爱深深地藏于自己的内心。
《鱼》
健如风
荷花走到水面上去了
她留在水里的影子
还是那么凉
黄昏时候吞下的夕阳
在体内重新升起
仿佛水底有按不住的浮世
我要失踪一会儿
躲开鱼群和不悲不喜的水草
让水沉下来,抱着我
苗雨时点评
这首诗的文学原型,无疑是汉乐府民歌《江南》中的鱼莲关系。
“莲”,谐音“怜”,即“怜爱”。
写的是青年男女之间的欢爱:“鱼戏莲叶间”。
但到了此诗中,这一原型却发生了根本的逆转性变化:鱼莲不再是那么亲蜜地相谐相戏,而是荷花升出水面绽放,鱼虽有浮世的欲望,但却沉入
水底隐藏。
水面影子的凉,水底拥抱的暖,入世的荷花与遁世的鱼,形成了水上水下两重天。
这种巨大的离异和反差,表明世纪的黄昏现代人爱的失落与不在。
古今对比,人类文明究竟是
进步了,还是倒退?也许只有那孤独自持的鱼心里明白……
《莲》
健如风
走着走着
就忘了路
忘了路的行者,坐在湖边
看你开
春风十里不及你的笑脸
因此,我恋爱
我仿佛也开着
在你的近旁,是另外一朵
你是静寂的小世界
我是另一个
苗雨时点评
诗人悠闲地走着,走着,忘记了来路,便随意地坐在湖边,观赏一枝莲花的盛开。
那莲花
在绿叶的映衬下极为娇艳,几乎美过十里春风。
望着那亭亭玉立的莲花的笑影,忽然间,她心
生爱意。
爱恋什么呢?那花,那叶,那水中涟漪?她刹那里感觉到,自我的生命打开了,绽放了。
在大自然中,人与花并置在一起。
多好啊,一花一世界,一人一世界。
两者并不相互依靠,
但在各自独立中却又生息相通。
这首诗,语境宁寂、闲适,意象摇曳、多姿,节奏舒展、柔曼,澄明而敞亮地传达了人与花和谐共在、天人交感的万物生灵之大道。
《你说起桃花》
健如风
你说起桃花,雨就落下来
一滴一滴敲在心上
湿了归路
你在远方兀自笑:
又是春天了
你说,妹妹快回家
我该怎么说呢
二月的风,吹乱青青红红的句子
折不起诗笺
我不敢答应,不敢唤你
怕一出声,这个春天
就再也拧不干
苗雨时点评
这首诗,令人想起古诗中的“人面桃花”。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
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是一个一对男女聚见与离散的带有悲剧意
味的爱情故事。
而在此诗中,诗人则重新把他们拉近,让他们在春天里,隔空对话。
男的说:
桃花开了,下雨了,我在远方唤你,妹妹该回家了;女的说:信收到了,但不敢回答,怕一出声,就泪湿春天了。
这仍然是一种惆怅,但比起彼此不相见的物是人非,己有了心灵的交感。
前一种爱情是悲苦的美丽,这一种爱情是美丽的忧伤。
这样,此诗就在古今差异中,增殖了爱
的新的意涵,开拓了艺术的更高的美学境界。
《刺》
健如风
时间的针挑出肉中小刺,这画面我常想像成你
怜惜地捉起我的手指,眉心微颦
姐姐,如今时光善待你了吗,如你待我
如今时光,是否还多刺
你总是责怪我锋利,怕我伤到自己
你总是截住我半个梦,恨我在夜里把自己磨尖
你的不安令春天迟疑,可是姐啊
这时节雾霾深重,不锋利
怎么剥出自己
苗雨时点评
这首诗的巧构之处,在于她由小时候姐姐给自已从肉中挑刺的小事,引伸出时光多刺,进
而演变成针锋相对的自我生命多刺。
进一步拓展,就是以思想的锋芒和意志的锐利,对付“雾霾”的沉压。
结论是:“不锋利/怎么剥出自己”。
不足是,全诗都只为了演绎这一理念。
虽然诗
中“雾霾”,象征着禁锢、束缚,因而,结论显得奇警,但整体看来,思想大于形象,小事难以
支撑大业,所以,主旨略显单薄,也缺乏更多的延伸性余味。
《风吹麦浪》
健如风
多想像小时候那样
在作文本上端正地写下
“金黄的麦浪一望无垠”
可是故乡,如今一望无垠的
是在大风中弯下腰来
金黄的梦
童话埋在土里了
就像麦子下反复死去的人
一遍遍把苏醒的刺,举过头顶
苗雨时点评
童年的故乡,是“金黄的麦浪一望无垠”,如今“一望无垠”的,却是压弯腰的漫天风沙。
那曾经
的“梦”和“童话”都已被埋在土里了。
这样巨大的落差,又必然会唤起往返冲折的希望:生命不屈,就像方死方生一样,大地把苏醒的尖剌,一遍遍举过头顶。
任何事物都是这样:月亏则盈,时穷待变,失望推进新生!
...
《梯子上的人》
健如风
谣传中的梯子还在
梯子上悬挂着的人
已经风干,像一面旗飘在半空
传说为了丈量自我在虚空中的高度
他扛着梯子找一个支点
消失在某座高楼
再往前他守着大堆木料
打孔凿榫
叮叮当当做梯子
更早的时候他没有斧头
松树长在树林里
呼吸顺畅
苗雨时点评
人类历史的演变,就像从森林里采集木料,然后造上天的梯子,从自然文明一步步进到工具理性,这样沿着梯子向上爬,爬呀,爬呀,最后,人异化为非人,吊死在梯子上。
不信,你看那
梯子顶端风干的生命,不正像一面旗帜,警示着整个人类的生存?!
此诗,以梯子为虚拟的核心意象,采用倒叙的记写方式,从结果向前推,又从先前看现在,从而有力地揭示人类文明进化的历史悖论。
《羊皮鼓》
健如风
流浪者在街头敲着羊皮鼓
粗砺的手有足够的力量
咚,咚咚
一只羊在他的手掌下忍受击打
它绷紧了全身的皮
咚,咚咚
想起骨肉剥离时惊悚逃奔的灵魂
它紧紧吃住自己的心跳
咚,咚咚
我想按住拿刀的手
我想按住敲鼓的手
我只按住了自己
在街头的人群里
按住一只羊最后的尖叫
苗雨时点评
一个浪浪者在街头用力地敲着“羊皮鼓”,“咚,咚咚”。
在一般人眼中,这只是一种器乐,令
人兴奋、激越、紧张。
但在诗人听来,这咚咚的声响,却震撼了她的心灵,使她陷入了沉思。
从这咚咚的鼓声中,她想到那忍受强力击打的羊,在骨肉剥离时灵魂奔逃的惊悚,该是怎样惨
烈的一幕。
想来想去,她忍无可忍,于是,想按住持力刹羊的手,也按住正在击鼓的手!然而,她无能为力,在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情势下,按住的只能是自己的心跳,心跳中的疼痛与无奈,
而灵魂里所能握住的也只能是那只羊临死前的“最后的尖叫”!
全诗以咚咚的鼓声贯穿始终,思绪伴着强烈的节奏跳荡,最终,抵达高峰体验。
那鼓声的
咚咚及其背后的羊的哀鸣,告诫人们:对动物不尊重,就是人的自我亵渎,如果人不敬畏生命,不珍惜生命,总有一天也会像羊一样成为任人宰割、失去灵魂的“羊皮鼓”。
进而,人类走向毁灭。
可以判断,这鼓声究竟是喜音,还是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