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圈的运动和变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陆漂移学说:
①漂移方式:大陆地壳漂浮在大洋地壳上进行移动
②漂移过程:泛大陆于中生代起,逐渐分裂、漂移
③漂移动力:驱动力来自天体引潮力与地球自转离心力
从19世纪起,人们就注意到大西洋两岸轮廓 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如果把美洲大陆向东移 动,几乎可以和欧洲、非洲大陆拼在一起。
20世纪10年代,魏格纳基于以上事实,系统 的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但限于历史条件, 魏格纳难以正确给出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 直到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的深海调查和古 地磁学的发展,才使“大陆漂移”论在新的 事实基础上再度活跃起来。
大陆漂移定义:
原由魏格纳提出的,现今的大陆是由古生代 时全球惟一的“泛大陆”,于中生代时开始 分裂,轻的硅铝质大陆在重的硅镁层上.移, 逐渐达到现今位置的一种大地构造假说.
海底地貌特点
观察一
从大西洋海底地形图中, 你能说出海底地表形态是 怎样分布的吗?
海沟
海底地貌特点: 1. 海底中央由相对较高的海
岩石圈的运动和变化
一、板块运动和板块构造学说 二、岩石圈整体运动变化的 其他表现 三、地表形态的变化
本节课讲述了基于地球内部能源或内力
作用、以板块运动为主线的岩石圈整体 的运动变化。 它决定了地球现代的海陆分布和地势起 伏的总格局,总趋势是导致地表起伏增 加。
非洲
南美洲
南美洲和非洲
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观点
4.海底古地磁研究表明,洋中脊两侧的海底,大体对 称的分布着一系列磁条带,每个条带与相邻条带的 磁化方向相反。
根据以上事实,20世纪60年代赫斯和迪茨首先提出了 海底扩张学说。该学说认为,海岭是新的大洋底之诞 生地。 在海底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反复发生的地磁场反转便 导致图示的海底磁条带的形成。
海底扩张说是海底地壳生长和运动扩张的一种学说,
是对大陆漂移说的进一步发展。 它是20世纪60年代, 由美国科学家H.H赫斯和R·S·迪茨分别提出的。
板块构造学说
在大陆漂移和海地扩张学说的基础上,结合关于岩石圈 和软流层的新认识,1968年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该学 说的基本思想是, 第一,固体地球上层由物理性质显著不同的两个圈层组 成,上部是刚性的岩石圈,下部是塑性的上地幔软流层。
板块运动的动力,一般认为是软流层的地幔对流。
世界六大板块分布
板块间相互作用的三种主要类型
一是分离型板块边界。高热值,火山活动比较频繁, 浅源地震比较活跃。
东 非 大 裂 谷
二是汇聚型板块边界。 俯冲边界,常见于海沟地带,碰撞边界又称地缝合线。 现代板块碰撞边界的典型例子是阿尔卑斯和喜马拉雅 山构造带。
第三种是平错型板块边界。又称转换断层。转换断层 也是海地扩张学说的重要证据。
现代地球海陆分布和地势起伏的总格局, 就是近几亿年来地球岩石圈板块运动的 结果。
岭构成,海洋的最深位置在 大陆附近的海沟处
洋中脊 (海岭)
观察二
从全球海底岩石年龄图中,你能说出海底岩石年龄 分布有何特点?
海底地貌特点:
2.岩石离海岭越近,年龄越轻;离洋脊越远, 年龄越老。同一年龄岩石在海岭两侧对称分布。 海底岩石年龄皆不老于1.7亿年。
3.在大陆边缘,伴随着岛弧或海岸山脉,延伸着深度 一般不大于6000米,甚至10000米以上的深海沟, 尤以太平洋最为典型。
第二,全球岩石圈被海岭、海沟等构造带分割成6大板 块,即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 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含12个主要板块。
第三,板块内部相对稳定,边缘由于板块相互作用而 成为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带。 第四,板块间的作用机制从根本上控制着各种地质作用 的过程,也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