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期末考试题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本套试卷的命题原则
1.依据课程标准,体现新课改理念
本套试卷严格按照《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结合教材进行命题的,注意把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研究探讨,体现新标准、新教材下的新理念。
从学生所了解的社会生活实际和思想行为实际出发,采用生动活泼的命题形式进行命题,如选择题第1、2、4、5、6、7、8、13题,就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设
计试题的,学生面对试题有一种亲切感,主观题第26、28题,也是学生在实际生
活中亲身感受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说,使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
第3、9、15、17、27、29题是当年的时事题,使学生有亲近感,同时也达到时事教育的目的。
3.图文并茂,生动活泼
选择题第5、20题和非选择题第28题是图片和漫画题,这样的命题方式一改过去通篇文字题的做法,整套试卷形式比较活泼,耳目一新,与新教材的呈现形式有相近之处,学生乐于接受。
4.注意知识覆盖面
整套试卷考虑到知识的覆盖面,每一单元的'题量相当,既有客观性试题,也
有主观性试题,这样的命题方式从一定意义上避免学生猜题押宝现象的发生,促使学生全面掌握书本知识,夯实基础。
5.体现探究性,注重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这套试卷在命题内容和形式上注意体现探究讨论,尤其是主观性试题比较明显,第26、27、28、29题,让学生在探究回答的过程中,有了比较大的发挥空间,比较突出地注意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6.体现思想教育性,充分发挥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
根据学科的特点,该试卷在命题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如选择题第4、7、17、19题,非选择题第26、28、29题,完成了对学生学业检测任务的同时,也达到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一定意义上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
二、对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通过对全市高一年级政治试卷的认真审阅,分析试题、对照参考答案,找出学生答题中的差距,以下便是分题对其进行评析,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找出其原因以及探讨如何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二大题为非选择题,共4题,以下就每小题的答题情况作具体分析:
第26题为基础题,绝大部分学生回答尚可,说明了学生对教材这部分内容记
忆较为清晰。
答题形式较为合理,绝大部分同学能做到回答有针对性,层次较为清楚,条理较为清晰,能按要点答题,且有适当的展开。
该题总分12分,学生试卷
得分在10至11分范围内,得分率较高,但有一部分学生在回答本题时存在错别
字现象比较严重,较为突出的是攀比的攀字。
第29题从阅卷情况看,总体上区分度较好,高分者寥寥无几,大多数在7至
8分左右,分析、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得分在5分左右,大多政治生能够回归教材回答问题,条理比较清晰,本题满分12分,学生只要能够较好地掌握书本基础知识,就能较好地回答问题,由此可见,打好基础尤为必要。
三、在今后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值得注意
1.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问题的具体内容、要求与
层次掌握较差,这是今后高中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也是平时基本功训练中侧重解决的问题。
2.学生不能正确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术语答题,出现了较多不当的表述。
对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对必要的基础知识记忆是应当具备的,尤其要提醒学生注意,初中阶段与高中阶段的政治课要求不一样,高中阶段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注重于增强分析理解应用能力。
3.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达不到此次考试的要求,不能从已给的材料中抽象出有
关的经济学道理;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能力以及从此个别到彼个别的迁移能力
较差。
这些也警示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4.部分学生答题中出现较多的错别字、不当表述和不当提法。
这些都启示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能就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也启示我们在命题中,既不回避现实问题,又要注意正面引导,从而体现政治学科的自身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