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廉节”与校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忠孝廉节”与校训
''忠孝廉._lH,,
王毅
●校训研究●
与校训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摘要l本文把朱熹手书的"忠孝廉节"放在当今的校训中加以考察,认定它在制定目标,导
向,形式诸方面都是出类拔萃的校训.
【关键词】忠孝廉节校训词语
据《光明日报》报道:记者与某校长聊天.不经
意间,问其所在校之校训是什么?该校长竟支支吾吾,
挠首搔耳:"我咋突然想不起来了呢?"无独有偶,另

校长来京开会,会议主办方要求提供所在校的校训,
该校长竞不知所措,随即用手机短信联络所在学校,
多方查找,终于"出色"完成上报任务.这不是笔者
凭空臆断,也不是现代版的天方夜谭,而是真实地发
生在一些校长和学校管理层身上的事.并且,这样的
事绝不是个别现象.因此,本文谈谈"忠孝廉节"与
校训,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乾道元年(1165),湖南安抚使刘珙在岳麓山复建
岳麓书院,"为屋五十楹,大抵悉还旧观."(张拭
《岳麓书院记》)延请张拭主持教事.乾道三年
(1167),朱熹自闽专程来访,与张拭论学,并在书院
讲学.朱熹还手书"忠,孝,廉,节"四大字于讲堂,
至今犹可见清代石刻(参见《岳麓书院源流与前景》,
《岳麓书院通讯》1982第1期).
"忠,孝,廉,节"四字,笔者认为就是大学校
训的源头,理由有三,以下分别述之.
《汉语大词典》对"校训"一词的解释是:"学
校为了进行道德教育的方便,选择若干符合本校办学宗旨的醒目词语,作为学校全体人员的奋斗目标."若依照这种解释,那么,它首先强调是校训的目的: "进行道德教育"."忠孝廉节"的意义,应该全在道
德教育.可以说,宋代大教育家朱熹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道德教育.他在《白鹿洞书院学规》中对教育目的,训练纲目,为学之序,修身处事接物之要,一一
详为列出,揭示学生.兹摘要如下: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
友有信.
右五教之目.尧舜使契为司徒,即此是也.学者,
学此而已.
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
有要,具列于左: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右修身
之要.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右处事
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已.右
接物之要.
熹窃观古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
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
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则既
反是矣.
由此可见,朱熹手书"忠孝廉节"四字,不是偶
尔心血来潮,也不是随意喊句口号,而是他作为成熟期的教育思想的高度提炼.
现在的校训如北京林业大学:养青松正气,法竹
梅风骨;北京舞蹈学院:文舞相融,德艺双馨;西北
大学:公,诚,勤,朴;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
敦行;金陵大学:诚,真,勤,仁;暨南大学:忠,
信,笃,敬;燕京大学:自由,博爱,民主;兰州商
学院: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延边科技大学:真理,和平,仁爱等,不仅形式大致相同,而且制订的
目的——道德教育——也和朱熹一脉相承.
关于校训的特性,丁艳红等三人在《大学校训的
文化蕴含及其功能》中将其概括为"三性一化",即稳定性,时代性,导向性,个性化.
若以"三性一化"来考察"忠孝廉节",笔者以为
皆为确当.其稳定性不用言说,千年来未尝变动.从
时代性来看,宋代是理学昌炽的时代,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忠孝廉节",字字渗透理学精神,时代性明矣.个性化亦不用怀疑.至于导向性,得看"忠孝廉节"的具体内容,便知其导向性.文昌帝君《劝忠孝廉节真经》将其内涵阐释得相当清楚,特转录于后: 忠为四节首.忠心须爱国.一生直不弯.不负人
所托.不求自己利.只为群黎福.晨昏勤政事.太平
民安乐.乱臣并贼子.永远蒙耻辱.不报国家恩.枉


哆'盘毫,埔?
受国俸禄.不为人处事.枉食人间粟.不知明事理.
枉费诗书读.精诚为国事.应效岳武穆.千秋人敬仰.
青史永题录.
孝为百行首.诗书不胜录.富贵与贫贱.俱可追
芳躅.人不行孝道.何以分人畜.也有不孝子.浮生
空碌碌.不念父母恩.何殊生枯木.勿以不孝首.枉
戴人间屋.勿以不孝身.枉着人间服.勿以不孝口.
枉食天五谷.天地虽广大.不容忤逆族.急早悔前非. 莫待天诛戮.立身持雅操.至洁守廉德.浩然生正气. 为民谋福泽.不行失德事.不贪黄金田.
廉能人钦佩.刚正人感激.国士明风度.官清功
竹帛.专心服务勤.辛劳为职责.若贪财与物.枉读
圣贤册.亏心虽暗室.头上神察核.若要声名好.洁
身宜勉力.须存方寸地.留与子孙得.
妇道明劲节.三从与四德.坐立须端正.言词宜
缄默.永久志不改.丹心如铁石.凡事须和气.起居
有规则.衣裳勿娇艳.最好须素色.烈女人钦仰.节
妇神注册.深知闺阃理.洞明今古识.不怕辛勤苦.
固穷守清白.
忠孝廉节全.淳风美俗得.规范千古颂.雅化大
众益.
其中难免有一点迂腐的色彩,但不必苛求,其主
流是积极的,正面向上的.千年前的"忠孝廉节",去
其糟粕,存其精华,放到今天,也是颇具教育意义的, 其导向是积极向上的.现在的官员能真正明白忠孝廉节,能真正地为人民服务,能不功手算计,少点私欲
也许就是百姓之福;现在的企业家在赚钱的时候,在大把大把地数钞票的时候,在夜夜笙歌,纵情享乐的时候,在跟政客们做着交易的时候,忠孝廉节全都如烟云缥缈,有几个能弄明白忠孝廉节?
从形式上看,任何校训都不可能离开形式而存在.
校训的形式有两个方面,一是文体形式(指文字的组合),一是公布形式(指校训的物质规格).后者讨论
的意义不大,故从略.
"校训"这个词.中国古代是没有的,而今也没
有把它作为一种文体来规范."校训"应该如何写,
似乎还没有明文规定.但是,研究已有的校训,还是
可以得出一些规律.
1.字数规律
本人收集了200多条校训,把国外的除去,字数
规律可见下表:
字数l2I4I5—7『8I9-11l12字以上I合计f
条数}3l56l6I115l6il2l198I
从上表可见,校训的字数以偶数为主体,奇数的
现象极为少见,5字,7字,9字的校训各仅一条(澳
门大学:仁,义,礼,知,信.香港科技大学:求新
求进,创未来.燕京大学:因真理,得自由,以服
务).最短的仅2字,最长的16字.表面看来,校训
●2007年第7期●
的字数相差甚大,而从表意的角度说,实际上没有多少差别.这可举例来说明.先看四字校训——西北大学:公,诚,勤,朴;金陵大学:诚,真,勤,仁;
暨南大学:忠,信,笃,敬;湖南师范大学:仁,爱,
精,勤;国立武汉大学:明,诚,弘,毅.此类校训
中的四字,大多产生的年代早,多采用古代汉语的用语方式——多为独字成词(单音节词),每一个字就是一
个词.就是一个可以自由运用的表意单位.若用现
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多为双音节词,就变成了八个字.如西北大学的校训,在基本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
可以说成:公正,诚实,勤奋,朴素;也可说成:为
公,至诚,辛勤,俭朴.暨南大学的校训可扩充为:
忠诚,信仰,笃行,敬慎.再看八字校训——东华大
学:严谨,勤奋,求实;扬州大学:求是,求实,求
新,求真;石油大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四
川师范大学:重德,博学,务实,尚美.此类校训中
的八字,多用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若用古代汉语的
表达方式,就变成r四个字,如扬州大学的校训,在
基本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可以紧缩为:是,实,新,
真;石油大学:勤,谨,实,新;四川师范大学:德,
学,实,美.因此可以说,校训宁数的差别只是表面
上的.从表意的层面上看,没有多少5jⅡ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四字,八字是校训的{体.
而四字又是此主体中的基础.从文体学的角度说,四
字是正格,八字是变格,五,七,九字等为别格.
2.句型规律
关于"句型",这里是习惯的说法,准确地说应该
是"词型",因校训都是"只言片语",不是完整的语
句.但没有"词型"一说,只好借用句型来表述.先
看下表的统计:
l句型I单字句I双字句l三字句l四字句l五字句I合计I I条数i26I87l3I76I6i198I
J比率%I13I44I1.5J38.5I3I100I
从上表可以看出:
(1)长者五字,短者仅一字而已.
(2)一共只有五种句型.
(3)以单字句,双字句,四字句为主体(共占
95.5%).
前一节已经说明,双字句,四字句是单字句的变
格(如福州大学:明德,至诚,博学,远志,实际上
就是德,诚,学,志;江苏大学:博学,求是,明德,
可说是学,是,德;青岛大学:博学笃志,明德求真,
守正出奇,可紧缩为学,志,德,真,正,奇).因此
可以得出结论:校训的句型主体是单字句,双字句,
四字句是变格.
3.组合规律
《汉语大词典》在给"校训"作解释,下定义时.
认定它的语言形式是"词语",而不是一个完整的话句.这是符合事实的.在现有的(限本人所知)校训
中,全都不出现主语,大多校训也没有组句的连词.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校训研究●
我们的气质
漫谈北京师范大学校训
徐静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笔者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在这个校园里度过
了四年本科学习生活,目前继续在此攻读硕士学位, 进入了与北师大相处的又一个三年.作为一个"土着" 北师大人,即便开始了一个新的学习阶段,走在校园里的感觉却一如往昔.哪间教室没空调而上自习不能去,下课后去食堂吃饭走哪条路最近,哪个时间各个社团放电影会扎堆,图书馆里哪个阅览室的哪排书架上的书最有趣儿……一切都是熟悉不过了的,不过, 一
切也就没有什么特别的了.学校有一个传统,就是
本科新生入学的时候,师兄师姐们要领着这帮孩子逛
校园,从各个角落的花花草草说起,给他们讲那些人, 那些事儿,那些写在前一页给后人读的历史.有一次, 笔者从学校南门进去的时候,看到一群新生模样的人聚集在刻有校训的影壁前,听一个师兄模样的人说: "这就是北师大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
由我们学校的国宝级人物启功先生写的!"那些小弟弟小妹妹们听完这样的介绍,一脸茫然地点着头,这让
笔者不禁想起四年前自己第一次看到这块校训碑时的情景:这两句话挺工整的……"师""范"……不愧
是"师范学校"啊!……启功这个人好像听说过,有
那么有名吗?——如今想到这些,真为当时的无知而
感到羞愧,但又好像突然领悟到了什么:从我们踏进
北师大的校门,成为一名北师大人的那天起,我们曾
无数次地在校训碑前的路上走来走去.也许在新生入学的那次观摩之后,我们并不曾特意抬头去看看眼前的这块校训碑,也未曾仔细地思考过校训的真正含义, 但校训来源于学校的洽学理念,前人的治学修养,也
反过来成就了学校的气质.而我们作为这个学校里的只排列几个词就大功告成.这是所有文体都不可能出现的,唯校训所独有的语言现象.例外的只有三条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台湾东吴大
学: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云南大学:立一等品
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此三条采用对联形式
来表达,但这种现象极为少见.
校训是一所学校深层次的精神底蕴与人文内涵,
用几个互不关联的词就把它表述清楚明白,甚至缜密透彻,就必须在词汇的海洋里遴选出最恰当的词加以组合.
其词的组合规律主要有两种:
(1)裸体词平行排列.大多选择两到四个词,不
加任何限制或修饰,亦不用连词,赤裸裸地排列.词
与词之间大多结成并列关系.如沪江大学:信,义, 勤,学;集美大学:诚,毅;暨南大学:忠,信,笃,
敬.前举的四字校训亦如此.此类共有26条,占
l3%.
(2)动宾词组平行排列.此种组合要复杂一些,
先由作谓语的动词(一般为单字)和作宾语的名词(亦为单字)组成动宾词组,再把两到四个相同结构的词并列排列,组合成校训.如福州大学:明德,至诚,
博学,远志;吉林大学:求实,创新,励志,图强;
扬州大学:求是,求实,求新,求真;浙江大学:求
是,创新;燕山大学:厚德,树人,博学,济世;江
苏大学:博学,求是,明德;青岛大学:博学笃志,
明德求真,守正出奇.此类共有108条,占51%.
第(2)类组合,按古代汉语之习惯,动词可省
略,留宾语可矣.故亦可入第(1)类.
还有主谓,并列等组合,因与文旨关联不大,恕
不论也.
朱熹的"忠孝廉节"正是符合正格的校训.或许
正是朱熹首开了创作校训的先路,为校训的写作创制了模式.

校训一般由古语典章精简摘取而成,反映的是所
在校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深层次的精神底蕴与人文内涵.朱熹的"忠孝廉节",就是按照时下的标准来要求,也是最为正宗的校训.但它还不是校训,因当时还没有"校训"之名.
(责任|.I辑:尹红芳)
U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