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中华书局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
1.说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背诵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两面大旗、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说明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3.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
4.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及其历史意义。
预习导学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以后,推行反动的文化政策,整个社会弄得乌烟瘴气。
图示:
(2)兴起标志: 1915 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3)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4)两面大旗: “民主”和“科学”。
(5)主要阵地: 《新青年》杂志。
2.“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1)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文学革命的成就
①1917,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
②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
③白话文的提倡对思想传播,文学创作的发展,以及国民教育的推广有着积极作用。
④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一篇短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后来还发表了《孔乙己》、《药》等小说,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
3.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1)地位: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2)性质:运动的初期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化运动,但不久逐步有了社会主义的倾向。
(3)作用:它冲击了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合作探究
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问题一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为了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推行孔教。
袁世凯把封建主义的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说教作为统治的工具。
这样,在当时的思想界,以袁世凯为首的国内外反动势力掀起了一股文化逆流。
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从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要防止君主复辟,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发动一场反封建的思想启蒙运动,驱除人们头脑中的封建愚昧思想,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因此必须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问题二
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
思想革命:①提倡新道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②提倡民主与科学,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
③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倡导白话文,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因此,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
*问题三
“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捏造出来的。
”判断一下,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不对。
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希望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另一方面,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但袁世凯为实现专制和独裁而大肆宣传“尊孔复古”,这是违背民主潮流的倒行逆施,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有其经济、阶级、思想基础的,是全国人民反封建斗争意志的集中体现。
3.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