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散文:树犹如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犹如此
本文是初中关于初二散文的树犹如此,欢迎阅读。
树有整整四季的风景,它的美任何时候都没有空缺。
从一棵破土而出的小苗开始吧,它的枝叶新鲜柔嫩。
在阳光雨露下一天一个姿态地生长,给人无限的希望。
苗圃里的树都细细的,看见它们你就懂得什么叫苗条。
那时小绿叶子铺着白绒。
微微风来也让它们欢迎摇曳,摇曳得苗圃成了一片绿海。
树慢慢长大后,可以很世俗,在万丈红尘里充当旁观者。
密层层排列在高速路两边,大片大片地绿化着公园;小小庭院里一棵两棵的.往往是全家人的爱宠,也有一不留神成为哲人之物的,犹如冯友兰之堂前三松,还有鲁迅的两棵枣树。
斜风细雨,杨柳堆烟,为重重帘幕后的思念再添离愁。
人们赞赏这种诗意,从古至今无数优美的诗词传诵着因树而起的细致情怀。
树好像并不在乎这些,它只会沉静地站着,汲取了空中的露水,涵蓄了地下的雨水,还有人们靠在树干上痛哭的眼泪——它只会沉静地站着,听从人们的安排,在道路两旁,在亭榭一角,不过,树长着长着就自然地长出了自己的个性,任何两棵树都不会完全相同。
整整齐齐成排栽种的树林吸引鸟儿来做巢。
鸟儿的巢可没有社区规划,它们高高低低地坐落在不同的树杈上,或大或小。
花也很美,但是任何花都有周期,花期再长也有凋谢的一天,花一旦凋谢,就从世上彻底消失了,变成了另外的形态——譬如果实,也可能只是一地残花萎顿泥土。
欣赏花的人具有艺术家的心肠,因为开花的过程虽然完整,唤起的美却是断片的,开花的辉煌似乎为了落花的伤感而存在。
树呢,没有关系,它永远在生长,绿叶满枝是一种状态,黄叶翻飞是一种状态,玉树琼枝又是一种状态;无叶也无雪时,旁生逸出的小枝杈也成了天空的装饰画;谁又能说开花不是树的一种状态呢?
树的美的确在于它们的姿势,不管是整齐的,还是散乱的,没有一棵树是完全雷同的。
树的每一根枝条在尽可能地向上生长,一棵树苗儿让人联想到的是整个生长季节。
即便树的生命终止,它的状态却不会终止。
西部荒漠里的胡杨林会大片地死去,但枝干屹立不倒。
立体的死亡凝固住一段时光,展示着无边的壮烈,令观者震撼。
因此,无所谓盛,也无所谓衰,欣赏树犹如欣赏生命本身,在无限轮回中前进。
树的本色只有在深山里才发现生命得到最饱满的滋养。
厚茸茸的苔藓铺满了青石,也成了老树最有资历的装点。
人走在蒙蒙山雾里,耳边风涛阵阵,心里清静,空灵迷幻中,恍如踏进前世今生的缘。
深山里的树,不理会人间的安排,恣情恣性的生长,上上下下,重重叠叠,藤可以缠松,柏可以抱槐;成排成行,成阵成海,各有各的威风。
人不能总是处在深山里,这是人的可惜之处,也是树的幸运之处。
更多的时候,我只有从图像里去欣赏树。
曾经看过许多图片,都以荒原中的一棵树为素材。
席天幕地的背景,孤独的姿态,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似有呼啸风来,漫卷千古的愁绪霎那间也湮没了看图的人。
无论是傲岸,还是虬曲,孤立的一棵树也自有其不可凌越的气势。
在这里,我很想引用谁说过的名言来佐证,但是浮现于脑中的全是文人场景,
李青莲对影起舞,辛稼轩拍遍栏杆,悼红轩披阅十载??
以树比人原有传统。
庭前阶下的子弟若堪比芝兰玉树,怎不令门楣生辉?而老树堪比有德者,所以孔林中柏树森森,丞相祠堂也有黛色参天。
毕竟,树犹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