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高三上期中考语文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照市高三上期中考语文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 . 账簿(bù)啜(chuò)泣战栗(lì)怏(yànɡ)怏不乐
B . 挑衅(xìn)戍(shù)守甲胄(zhòu)纷至沓(tà)来
C . 缴(jiǎo)费戎(rónɡ)装晌(xiǎnɡ)午沧海一粟(sù)
D . 倾轧(yà)晾(liànɡ)晒针灸(jiǔ)好高骛(wù)远
2. (2分) (2019高二上·海淀期中)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字形有误的是()
A . 庇(pì)佑讥诮(qiào)绵密哀声叹气
B . 提(dī)防尽(jǐn)管噩梦不即不离
C . 祈(qí)祷胆怯(qiè)撮合陈词滥调
D . 憎(zēng)恶蕴藉(jiè)洗练得鱼忘筌
3. (2分) (2015高一上·福建期中)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每逢放学高峰期,仓山区对湖路便呈现出人满为患的热闹景象。
B . 近些年,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于网吧,忘却了曾经的理想,真让人痛心不已。
C . 关于武则天的生平事迹,研究的人虽然很多,却始终没有一个定论,然而有些观点纯属不刊之论,没有任何历史依据。
D . 在世界足坛功利足球泛滥的今天,崇尚艺术足球的西班牙夺得世界杯冠军,可见艺术足球的回归指日可待。
4. (2分)(2017·滨州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山东滨州铝产业集群通过煤电铝一体化、上下游一体化、全球一体化的产业布局,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重要的铝业生产基地。
B . 山东省将建立高层定期协商机制和城市群工作推进机制,破除行政壁垒,统筹协调山东半岛城市群协同发
展重大问题。
C .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网站消息表示,我国从人感染病例中发现H7N9病毒变异株,该病毒突变为对禽高致病性病毒。
D . 为了吸引更多中国游客和投资者,突尼斯外交部宣布了对持中国护照入境的游客实施免签,中国游客可在突尼斯境内停留90天。
5. (2分)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贫二代”如此,“拼二代”亦如此,“富二代”更不例外。
________,________。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见。
________,________,只是,“富二代”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________。
“富二代”其实没那么脆弱,也不该如此敏感。
①试图改变社会舆论对“富二代”的看法是必要的
②客观地为“富二代”正名也无可厚非
③只不过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
④对于“富二代”多是批评与鞭策
⑤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歧视”的地步
A . ②③①⑤④
B . ③④①②⑤
C . ③④②①⑤
D . ③①②⑤④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9分)
6. (6分) (2017高一上·桂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中华龙文化,揭示了中华民族生殖崇拜和对初生生命的崇拜的历史3龙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社会生活之中,在中国古代,皇帝称为“真龙天子”,在民间人们也喜欢在家里装饰龙,龙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红山文化出土的“龙”揭开了中华文化崇拜龙的谈底。
红山文化中出土的玉猪龙其头部形象似一个猪首,身体
则是一个“C”形,它充分证明我们的祖先创造的龙文化源远流长-从脊椎动物的胚胎演化来看,它们发育早期的胚胎全部呈现几乎完全相同的样子,并且身体都呈“C”形——龙形。
显然,中华龙文化的实质是表达了中华民族的生殖崇拜。
传统的十二生肖文化,如果让龙打头,唯有龙没有现实的比照。
龙除了是所有动物的早期胚胎之外,还是不同动物的整合,它包含了蛇、马、羊等化身。
在中华文化中有“左青龙、右白虎”说法广虎踞龙盘”的成语等,这里的龙,应该是一种“威龙”威武之龙。
红山玉龙,则可称为“生龙”——生命之龙。
生命之龙与威武之龙整合以后的龙,可称为“神龙”,这也是在中华文化中把皇帝称为“真龙天子”的开始。
神龙的形态则由具体的生命与动物的形态所蕴涵的多种理念整合升华而成,其内涵仍然是中华民族生殖文化的最尚表达。
关于龙文化的演化,现在人们比较认同的是,龙是由古代多种演化合一的结果:中国封建文明从鼎盛发生逆转、走向衰落的明代是龙文化的鼎盛期。
随着清王朝的消逝皇室龙文化也终结为历史文化而在现代,中华龙文化则主要成为一种民俗的表达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龙”节目则必不可少;青年男女结婚时,常常会有龙风图案作为婚礼的主要装饰,表达“龙凤呈祥”的美好祝愿;中华巨龙的金蛇之舞则是中华文明辉煌发达的象征,表达的是“福寿綿延”之意:中华民族作为“龙的传人”,中华龙文化则又表达为每一位炎黄子孙对祖国深沉的认知情感―。
中国龙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横亘万古的伟大文明。
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同中国的必要的文化交流途径之一便是需要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认知和理解中华龙文文化的内涵和历史演化过程。
由于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因此不宜简单修改历史的形象传承但为了让世界人民更好地理解中华之龙,可以考虑出多个标准样本龙,以在不同场合使用。
(摘编自《中华龙文化的源头、演化、内涵和意义》)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专指皇帝的“真龙天子”整合了威武之龙和神龙,揭示了中华民族的生殖崇拜。
B . 玉猪龙和脊椎动物早期的胚胎形状极度吻合的实质体现了先民的生殖崇拜。
C . 龙文化和中国封建文明是从明代由鼎盛走向衰败,清王朝的覆灭终止了龙文化。
D .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传承中可修改龙的形象,多出样本龙,让龙文化走向世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从龙文化的起源、演化、走向世界三个方面,对中国龙文化作了深人阐释。
B . 现代青年男女在结婚时装饰龙凤图案能够印证中华民族生殖崇拜这一观点。
C . 红山玉龙被称为生命之龙.源于其身体呈现和脊椎动物早期胚胎一样的“C”形。
D . 文章以中华传统节日表演“舞龙”这一节目为例,论证了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中华龙文化的大背景下,上到皇帝的称谓下到百姓的装饰,都体现了龙文化的存在。
B . 龙不仅在整体形态上与所有动物早期胚胎类似,在细节上也具备各种动物的形体特征。
C . 龙文化内涵丰富广龙飞凤舞”“龙马精神”“龙腾虎跃”等都是经常运用的赞颂语。
D . 龙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气质和精髓,传承中不能肓目地封闭文化,要注重文化交流。
~
7. (13分) (2017高一下·泉港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传家金簪
秦嗣林
①我的邻居黄老太太,她家从上一代开始便累积了不少房地产,晚年生活优渥,在地方上小有名气。
她的儿子黄先生则在市场里摆了个菜摊。
其实以黄家的经济状况,黄先生根本不需要赚钱,与其说是做生意,倒不如说是打发时间。
②不过有一天,黄老太太却上门来找我,小心翼翼地说:“我有样东西不能放在家里,放朋友那边也不放心,不知道可不可以放你这里?”说着就从袋子里拿出一个用方型包布层层包覆的布包,里头是一个摩挲得发亮的木盒。
黄老太太从中取出一只金簪,样式并不花俏,但可以判断出是件有些年头的金饰。
③我问老太太:“这只金簪不占空间,为什么不放家里呢?”黄老太太扬声说:“要是放在家里,迟早会被我不孝的儿媳妇偷走。
”我不解地问:“老太太,我认识你儿媳妇啊,有像你说的那么坏吗?”
④黄老太太一听我提她儿媳妇,便噼里啪啦地数落起来,什么不孝顺、言词顶撞、甚至偷拿东西,让黄老太太气得要命。
⑤虽然我心想她儿媳妇看起来不像是忤逆婆婆的人,但是对别人的家务事,我也不方便置喙。
我赶紧岔开话题说:“大家都是老邻居了,东西放我这里保管当然没问题。
但是按照惯例,还是要开张当票作为收据。
”
⑥黄老太太说:“好,就当5000元好了。
可是你要注意喔,我这只金簪是祖上留下来的,哪天我走了,一定会一起带走。
如果我没来拿,你千万不能给那个女人(儿媳妇),连我儿子也一样。
”
⑦我很好奇黄老太太为何如此重视这只不起眼的金簪,聊天后,总算慢慢拼凑出事情的原委。
⑧原来黄老太太从小就被送到黄家当童养媳,婆婆待她十分苛刻,但是黄老太太不曾有过一句怨言,侍奉婆婆犹如对待亲生母亲一样地无微不至。
时间一久,婆婆终于被感动。
临终前,她将黄老太太叫到病榻前,将金簪塞到她手里,温柔地说:“这只簪子是阿祖的阿祖(曾祖父)留下来的,我只留给你一个人。
”婆婆的举动无疑宣告黄老太太从毫无地位的童养媳,晋身继承家族衣钵的长媳。
⑨至此,我总算了解黄老太太为何不断叮嘱我绝对不能把金簪交给她儿媳妇,因为在她眼中,儿媳妇根本不曾尽到孝顺婆婆的义务,担不起金簪代表的持家有方。
⑩没想到两年之后,黄老太太终究还是生病住院了。
她的几个女儿帮忙整理房间,发现黄老太太视若珍宝的金簪不见踪影,却在平常收着私人物品的抽屉找到当票。
于是黄老太太的儿子黄先生带着当票上门,告诉我黄老太太住院了,他要赎回金簪。
我摇摇头说:“黄先生,很抱歉,你妈妈交代我,不能让你赎。
”
⑪黄先生听了不能接受,质问我是不是想要霸占他们家的金簪。
⑫我索性敞开来说:“你知道她为什么执意要拿来我这里当吗?相信你和你母亲的相处情况,只有你自己最清楚,不要把家里的问题套到我这个外人身上。
你应该跟妈妈好好商量。
”
⑬但没想到当天晚上十二点,黄先生竟再次闯进店里。
⑭黄先生说,其实他并不在意金簪的归属,而是他妈妈平日到处宣扬儿媳妇如何不孝,传家的金簪绝不会交给他们云云,让黄先生饱尝亲友误解的目光。
⑮我问他:“我不只一次听到黄老太太说儿媳妇不孝,可是我又觉得你太太不像是这样的人,而黄老太太也不是个喜欢搬弄是非的人,事情似乎没这么简单,到底是什么原因?”
⑯黄先生苦笑说:“一开始我和太太谈恋爱时,我妈妈极力反对,她认为自己可以帮我挑个好老婆。
所以从新婚第二天开始,婆媳大战就正式上演。
其实我也不想让事情发展成这样,只是年轻的时候血气方刚,每次婆媳意见分歧时,我总是没耐心跟妈妈好好商量。
久而久之,我太太受到我的影响,与我妈妈之间演变成了对立关系。
秦先生,你知道吗?我在妈妈和太太之间夹了20年啊!”黄先生眉头深锁,无比忧愁。
⑰黄先生一口气说出了心里话,我便告诉他:“这支金簪代表的是孝顺长辈的传统,她认为你们违背了传统,想让她们和平相处,解题人只有你能胜任。
你是不是该跟太太商量商量,改变你们跟妈妈沟通的态度?”
⑱约莫过了10天,黄先生推着坐在轮椅上的黄老太太一起进到店里。
黄老太太虽然有点虚弱,但是脸上的线条较过去柔和许多,看来黄先生的努力没有白费。
⑲我问黄老太太:“要不要把金簪赎回去啦?”黄老太太想了想说:“让你保管了两年,也该赎回去了。
”金
簪终于物归原主,黄老太太万分珍惜地收入原本的木盒中,黄先生推着妈妈走向门口。
临走前,他转身朝我点了点头,母子两人一起出了大门朝家走去。
(摘编自《29张当票》)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A . “当票”在文中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如果没有“当票”,黄先生就不会来找“我”而“我”也不会劝导他,最后母子两人也不会重归于好。
B . 小说中一些细节描写独其匠心,如写黄老太太的那个装金簪的木盒“层层包裹”,“木盒摩挲得发亮”,都体现了金簪传承年代的久远。
C . 本文的故事围绕传家金簪展开,不仅情节曲折,而且母子两人对这支金簪的重视引发了人们对家族传统文化的深思,升华了主题。
D . 黄先生在母亲生病住院后,不顾撕破脸皮,极力要从“我”这里赎回金簪,说明他是一个见钱眼开、非常贪婪的人。
E . 小说“母子两人一起出了大门朝家走去”的结局,暗示了母子两人重归于好,场面温馨感人,内涵丰富让人回味。
(2)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黄老太太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3)“传家金簪”有什么含义?作品以它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8. (11分) (2019高三上·昌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申屠刚字巨卿,扶风茂陵人也。
刚质性方直,常慕史䲡、汲黯之为人。
仕郡功曹。
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多猜忌,遂隔绝帝外家冯、卫二族,不得交宦,刚常疾之。
及举贤良方正,因对策曰:“臣闻王者承天顺地,典爵主刑,不敢以天官私其宗,不敢以天罚轻其亲。
陛下宜昭然觉悟,内和亲戚,外绝邪谋。
”书奏,莽令元后下诏曰:“刚所言僻经妄说,违背大义。
其罢归田里。
”
后莽篡位,刚遂避地河西,转入巴、蜀,往来二十许年。
及隗嚣据陇右,欲背汉而附公孙述。
刚说之曰:“愚闻人所归者天所与,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伏念本朝躬圣德,举义兵,龚行天罚,所当必摧,诚天之所福,非人力也。
将军宜上应天心,下酬人望,为国立功,可以永年。
嫌疑之事,圣人所绝。
以将军之威重,远在千里,动作举措,可不慎与?今玺书数到,委国归信,欲与将军共同吉凶。
布衣相与,尚有没身不负然诺之信,况于万乘者哉!今何
畏何利,久疑如是?卒有非常之变,上负忠孝,下愧当世。
夫未至豫言,固常为虚,及其已至,又无所及,是以忠言至谏,希得为用。
诚愿反复愚老之言。
”嚣不纳,遂畔从述。
建武七年,诏书微刚。
刚将归,与嚣书曰:“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顺人者昌,逆人者亡,此古今之所共也。
将军以布衣为乡里所推,素以忠孝显闻,是以士大夫不远千里,慕德乐义。
今苟欲决意徼幸,此何如哉?”嚣不纳。
刚到,拜侍御史,迁尚书令。
光武尝欲出游,刚以陇蜀未平,不宜宴安逸豫。
谏不见听,遂以头轫乘舆轮,帝遂为止。
时内外群官,多帝自选举,加以法理严察,职事过苦,尚书近臣,至廼捶扑牵曳于前,群臣莫敢正言。
刚每辄极谏,又数言皇太子宜时就东宫,简任贤保,以成其德,帝并不纳。
以数切谏失旨,数年,出为平阴令。
复征拜太中大夫,以病去官,卒于家。
(摘编自《后汉书·卷二十九第十九申屠刚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B . 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C . 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D . 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贤良方正: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
和孝廉一样,它也为汉代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
B . 尚书令:秦汉时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唐以后尚书令为尚书省长官,宰相职。
C . 功曹: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
主管考察记录业绩,协助处理选用人员等事。
D . 外家:泛指皇族的外戚,一般是指皇帝母亲家族。
文中指平帝母亲家的冯、卫两族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申屠刚性格刚直,直言敢谏。
王莽专政之时,对皇亲国戚也施行暴政,而申屠刚不顾个人安危,向朝廷上书,建议皇上不要受王莽胁迫,要遵守五常之教,接纳至亲。
最终被王莽罢官归田。
B . 申屠刚宁折不弯、一生无悔。
申屠刚每每极力劝谏,宁死不屈。
他多次提出让皇太子进入东宫,但光武帝
都不同意,最终因为他的直谏而被外放。
C . 申屠刚执著韧性,不屈不挠。
在王莽篡位后,申屠刚为了免遭其祸害,就躲避到河西、巴蜀之地,长达二十多年。
终于到建武七年,他被朝廷征召为侍御史,后升为尚书令。
D . 申屠刚深谋远虑,锲而不舍。
申屠刚分别两次当面游说隗嚣,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在其已经投降公孙述之后,还反复劝说其要顺应天命,顺应民心,归顺汉帝,不要一意孤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何畏何利,久疑如是?卒有非常之变,上负忠孝,下愧当世。
②将军以布衣为乡里所推,素以忠孝显闻,是以士大夫不远千里,慕德乐义。
四、默写 (共1题;共5分)
9. (5分) (2017高二下·深圳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2)我闻琵琶已叹息,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3)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4)(杜牧《阿房宫赋》)的文眼是:________。
(5) ________,謇朝谇而夕替。
(屈原《离骚》)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10. (8分) (2019高二上·西城期中)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曲江二首①(其一)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②,苑边高冢卧麒麟③。
细推物理④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注:①曲江:长安城南游赏胜地。
作此诗时杜甫因屡次进谏,被皇帝疏远冷落。
②巢翡翠:指楼堂废弃,引来
翡翠鸟作窝。
③卧麒麟:指墓前麒麟状石雕因荒废而倒卧。
④物理:事物的变化规律。
(1)下面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首联中借“一片花飞”“风飘万点”,极言春意盎然之景。
B . 颔联中“莫厌”是指诗人提振情绪,抓住时机赏花饮酒。
C . 颈联中诗人笔锋一转,以“巢”“卧”来折射人事的变迁。
D . 尾联中用“何用浮荣”,暗示出诗人对于自身境遇的慨叹。
E . 全诗弦外有音,景外有景,情外有情,真正体现了“神余象外”的艺术特点。
(2)结合全诗,简述诗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六、语言表达 (共3题;共17分)
11. (6分) (2019高三上·忠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聪明人必须表现本身的聪明吗?聪明人肯定有话可说吗?公平地说,那种仅仅出于表现欲而的人毕竟还不失为天真。
今日之聪明人已经不满足于这无利可图的虚荣,他们要地推销自己,力图卖个好价钱。
于是,我们接连看到,靠着以传播媒介的起哄为手段,平庸诗人发誓摘冠诺贝尔的豪言,的小说跃居畅销书目的榜首,尚未开拍的电视剧,闹得沸沸扬扬。
在这一片叫卖声中,我常常想起甘地的话:“沉默是信奉真理者的精神训练之一。
”当然,沉默者未免寂寞。
那又有什么?说到底,一切伟大的诞生都是在沉默中孕育的。
种种热闹一时的吹捧和喝彩,终是虚声浮名。
在万象喧嚣的背后,在一切语言消失之处,隐藏着世界的秘密。
世界无边无际,有声的世界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
只听见语言不会倾听沉默的人是被声音堵住了耳朵的聋人。
(),如同纪伯伦所说,他们“听见了寂静的歌唱者唱着世纪的歌,吟咏着空间的诗,解释着永恒的秘密”。
一个听懂了千古历史和万有存在的沉默的话语的人,他白己一定也是更懂得怎样说话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侃侃而谈大张旗鼓不堪入目先声夺人
B . 侃侃而谈兴师动众俗不可耐先发制人
C . 夸夸其谈大张旗鼓俗不可耐先声夺人
D . 夸夸其谈兴师动众不堪入目先发制人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靠着以传播媒介的起哄为手段,平庸诗人发出摘冠诺贝尔的豪言
B . 靠着以传播媒介的起哄为手段,平庸诗人发誓摘冠诺贝尔
C . 靠着传播媒介的起哄,平庸诗人发誓摘冠诺贝尔的豪言
D . 靠着传播媒介的起哄,平庸诗人发出摘冠诺贝尔的豪言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懂得沉默的价值的人却有一双善于倾听沉默酌耳朵
B . 懂得沉默的价值的人虽然有一双耳朵善于倾听沉默
C . 有一双善于倾听沉默的耳朵的人却懂得沉默的价值
D . 有一双耳朵,善于倾听沉默,这种人懂得沉默的价值
12. (3分)中国文化传统中有许多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古训,它们不仅寓意深刻,而且对人们有警示作用,例如,“学不可以已”的意思是学习不能够停下来,要活到老学到老。
这则古训提示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请根据示例向大家推荐一条你最喜欢的古训,要求语言简明、连贯。
①我最喜欢的一句古训:________
②推荐理由:(不超过50字)这句古训的意思是: ________
③这句古训警示人们________
13. (8分)阅读《谏太宗十思疏》选段,完成小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
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固:动词,使……牢固。
B .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尽情。
C .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凡:所有的。
D .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深慎:特别谨慎。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诚能见可欲暴秦之欲无厌
B . 人君当神器之重安步以当车
C .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 . 貌恭而不心服甲兵不劳而天下服
(3)下列句子与“以其无礼于晋”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 . 则思三驱以为度
B .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C .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D .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4)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阐明的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
B . 第一段用了两个比喻,先从正面喻证治国必积德,再从反面说明德不厚国不可长治久安。
C . 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的道理。
D . 第二段指出了历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人民的力量。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