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文言文(1)第15课赤壁赋试题400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文言文(1)第15课赤壁赋试
题 2019.09
1,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启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l.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凭几学书几:茶几
B.述诸小妹语曰述:转述
C.且何谓阁子也?且:那么,还有
D.今已亭亭如盖矣盖:古称伞
2.对下列句中的“归”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妻来归②吾妻归宁
A.意思相同,都表示“女子出嫁”。

B.意思不同,①表示“出嫁”,②表示“回娘家”。

C.意思相同,都表示“女子回娘家”。

D.意思不同,①表示“回娘家”,②表示“出嫁”。

3.对下列句中三个“其”字指代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后六年②其后二年③其制稍异于前
A.①吾妻归宁②吾妻死③南阁子
B.①吾妻归宁②吾妻死③整治后的南阁子
C.①吾妻来归②室坏③南阁子
D.①吾妻来归③吾妻死③整治后的南阁子
4.对“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所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一句是个主谓句,其主语“枇杷树”承前而省,“植”是谓语,“手”是名词作状语,指妻子亲手栽种。

B.“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如同一个特写镜头,写出作者睹物思人,以枇杷树寄托对亡妻的缅怀和眷恋之情。

C.由枇杷树想到妻子,“手植”是楔机,表现丧偶之痛,思念之深。

“已”字是关键。

D.枇杷树在这里有象征意义,“亭亭如盖”象征了自己对亡妻排遣不开的浓浓恋情。

5.这两段文字,写到有关亡妻的几件事:“凭几学书”、“归宁述语”和“手植枇杷”,对这种写作的安排,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文已忆及祖母和母亲,这里忆及妻子,以补先前写作之缺憾。

B.这几件事均与“项脊轩”有关,又可表怀念亡妻之意。

C.本文主题在“念旧”,由物及人,亡妻几件事的补记应是顺理成章。

D.三个细节平实真切,尤其是最后一个细节意味深长,融入了作者绵绵不尽之思。

2,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斗宿,牛宿,都是星宿名。

B.纵一苇之所如如:往
C.渺渺兮予怀予:我
D.方其破荆州方:刚
3,下列各句加粗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侣渔虾而友糜鹿B.寄蜉蝣于天地
C.羡长江之无穷D.托遗响于悲风
4,以下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A.所以是一代雄杰啊,但今天又在哪里呢?
B.本来是一代雄杰啊,但今天又在哪里呢?
C.所以是一代雄杰啊,但今天如何存在呢?
D.本来是一代雄杰啊,但今天如何存在呢?
5,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A.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是可以共同享受的。

B.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一起去取用。

C.这是人们无尽的收藏,我和你是可以共同享受的。

D.这是人们无尽的收藏,我和你一起去取用。

6,阅读下文,完成: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
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槊:长矛。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下面。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藏:宝藏。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缭绕。

2、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哀吾生之须臾
3、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本来是一世的英雄啊,现在又在何处呢?
C、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江水是这样不停地奔流,但其实没有流走。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

4、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
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慨叹人生无常。

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5、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

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

D、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

6、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

B、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
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C、第一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的渺小,为第二段人的超脱埋下了伏笔,形成了反差。

D、这两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

7、填出下列各句的作者:
甲:月明星稀,乌鹊南飞_______。

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___。

7,选出下列作品中不同类的项
A.《游褒禅山记》 B.《石钟山记》
C.《念奴娇·赤壁怀古》 D.《赤壁赋》
8,选出下列文句的译文有错的项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我们任凭那苇叶般的小舟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

B.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译文:这优美的月色美景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暗自哭泣。

C.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文:曹孟德横执着长矛吟诵诗篇,本来是一代杰出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儿呢?
D.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译文:做那天地之间一只小小的蜉蝣和沧海之中的一颗谷粒。

E.挟飞仙以遨游,抢明月而长终。

译文:带着仙人一起飞升遨游,怀抱着明月与它一起长存于天地间。

9,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①-②题。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唐滟预关。

末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①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唐滟预关”,诗人历尽政治的险恶,终于由偏远的瞿唐滟预关归来。

B.“满川风雨独凭栏”这句诗于“岳阳楼上对君山”的意思大体是相同的,都是说诗人登上了岳阳楼极目远眺烟波中的君山。

C.“可惜不当湖水面”是说倘若能够乘舟前去观看充满神奇色彩的君山,那更是妙不可言。

D.“银山堆里看青山”,诗人厌恶世俗的金山、银山,认为真正美好的是大自然,是眼前令人心旷神怡的青山绿水。

②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未到江南先一笑”,表现了诗人心中充满生还的喜悦,所以虽然还未到故里,早已喜笑开怀。

B.“缩结湘娥十二鬟”的诗句,引用典故,借娥皇、女英的传说,赋予君山美妙神奇的色彩。

C.第一首诗采用了写实的手法,逐层写出了诗人生还之乐;第二首诗
充满想象,既是写神奇的传说,又设想自身新临君山的景色。

D.这两首诗都写得明白清浅,通俗易懂。

第一首直写行踪,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第二首思绪浪漫,欣喜之意流于笔端。

10,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①-②题。

乌夜啼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①选出对这首诗分析有误的一项:
A.“无言”而又“独上”,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个“斯人独憔悴”的孤独身影。

B.“月如钩”在此处象征着人事的缺憾,被锁者,也不仅为“清秋”,亦为人也,凄婉哀伤之至。

C.上片所写,是后主李煜眼中之景,尚未着意抒情,是为下文作铺垫。

D.“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是将“离愁”喻为“丝楼”,生动地描绘出“愁”的深重、纷繁、无头绪。

11,又呈吴郎①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令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公元767年,杜甫住在四川夔府的一所草堂中,后把草堂让姓吴的亲戚居住,这是第二次写给吴郎的诗。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句是
A.“扑枣”即打枣,一二句开门见山地说明自己对西邻打枣的态度和原因。

B.三四两句是分析西邻打别家枣的原因,实在是出于贫穷无奈,因此作为枣树的主人应对她表示亲善。

C.五六句是劝诫枣树的新主人吴郎不要一搬进草堂就插上篱笆,使西邻多心,即使是防范远方的来客也不合时宜。

D.“征求”是指官吏们的剥削;“戎马”是指战乱。

作者进一步分析西邻扑枣的原因,指出根源是官吏们的盘剥和持续十年的战乱。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②题
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进天阙。

[注] 此词写于靖康耻(靖康元年,金兵攻陷汴京,徽宗赵佶、钦宗赵恒被俘北去,北宋灭亡)之后,南宋刚刚建立之时。

陈迁辉在《白雨斋词话》中说:“千载后读之,凛凛有生气焉。


①对这首词的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写作者倚栏远眺,在一片风雨凄迷中,作者仿佛看到了中
原人民在金兵铁蹄蹂躏下辗转呼号的惨境,以致于“怒发冲冠”。

B.“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两句写自己已30多岁,建立的一
些功业已化为了尘土,只留下当年披星戴月转战千里的回忆。

C.“驾长车”句写自己要驾着战车向敌军猛攻,要把敌人的要塞贺兰山踏
破缺口,践为平地。

D.“壮志”句中的“壮志”与“笑谈”是互文,突出地表达了作者对金统治者
侵扰罪行的切齿痛恨。

②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音调激越,风格豪迈悲壮,为我们勾出了一位硬骨铮铮、忧
国忧民的英雄形象。

B.全词分四层抒发了“壮怀”:回顾往昔战斗岁月,激励自己继续奋斗,
国耻未雪,臣恨难灭;消灭敌人,收复失地;统一江山,朝拜皇帝。

C.上阕结尾“莫等闲”句已成为激励人们珍惜青春年华,早当奋发有为的
千古箴铭;下阕结句把“朝天阙”当作自己的最高理想,流露出的忠君思
想则是不足取的。

D.这首词语言朴实粗犷,掷地有声,很好地表达了悲愤激越的情感。

13,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这是某种令人惊hài( )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 )中依稀可见,宛( )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piē( )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给巴特勒的信》)
14,下列短语结构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愚公移山龙永图趣说WTO B.苏州园林奥伊达的理想
C.范进中举巴东三峡D.再别康桥回忆我的母亲1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层薄烟”.“精神家园”.“含辛茹苦”这三个短语中都没有动词。

B.“发短信安慰灾区小朋友”是一个连动短语。

C.“海洋中众多的鱼虾,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一句中的主语是“海洋”。

D.在汉语中,动词不可以做主语或宾语。

16,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本名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

《孔乙己》选自《朝花夕拾》,体裁是小说。

B.巴金是现代作家。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主要作品有《家》.《春》.《秋》。

C.诸葛亮,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

《出师表》历来受到
人们的高度评价,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表”是文体名称。

D.苏轼,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号东坡居士。

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三苏”。

他们父子三人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等,被后人誉称为“唐宋八大家”。

17,四季皆可入诗:“,”悄然带来
了春的气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形象描绘了秋的浩荡;
“,”巧妙渲染了冬的奇美。

18,林冲是《水浒传》中受人喜欢的一个人物,请你写出《水浒传》中一个与林冲有关的回目,概述这个情节,并说说你读了这个情节后的感受。

回目:
情节:。

(不少于100字)

受:。

(不少于20字)
19,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无从致书以观言行一致 B.益慕圣贤之道益多弊少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得患失 D.未尝稍降辞色婉言辞谢
2.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
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4.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与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摘录原文回答)
5.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
20,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船过了秭归和巴东,便入了最有名的巫峡,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

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山的妙处,在不单调。

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
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前面无路,后面也无路。

四面八方,都被悬崖阻住。

船身得转弯抹角地从山缝里穿过去.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

仰着头,才望见峰顶,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

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起一两丈高的浪堆。

巫山的云,这一次因为天气晴爽,没有看到。

据一位老先生说,看巫山的云,要在迷蒙细雨的天气。

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这一次因为正是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天上连云影也没有,几个极高的峰巅,我们可以望得清清楚楚。

最可爱的,就是在那悬崖绝壁的上面,倒悬着一些极小的红花,映着古褐苍苍的石岩,另有一种情趣。

1.选段中描写了巫峡山水的特点分别是:
山;
水:。

2.画横线的句子与下列哪句话所形成的原因是一样的?()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每自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D.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3.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一层一层的,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是()
A.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B.仰着头,才望见峰顶,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

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C.最可爱的,就是在那悬崖绝壁的上面,倒悬着一些极小的红花,映着古褐苍苍的石岩,另有一种情趣。

D.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

试题答案
1, 1.A(书案) 2.B 3.D 4.D(无象征) 5.A
2, D
3, A
4, B
5, A
6, 1:B
2:C
3:A(此句应译为“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4:C(此时,苏轼被贬谪居于黄州,心情压抑,但又能豁然释怀,希望朝廷能重新起用自己,这种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反映在作品中,作者只能慨叹人生之无常。


5:A(作者主要感情是慨叹人生无常,因而他的眼中景胸中情都是感情的客体,由变与不变来比喻自己的身世。


6:C(不是“埋下伏笔”。


7:甲:曹操乙:孔子
7, A
8, B、D、E
9, ①D②C
10, C
11, C
12, ①B②C
13, 骇 xīwǎn 瞥
14, C
15, B
16, A
17, 示例: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思对即可)
18, 示例:回目: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情节:林冲中了高衙内设下的圈套,误入白虎节堂,被送到开封府断罪,获刑刺配沧州。

高太尉让陆谦送金子给押解林冲的两位公人,要这两位公人在路上弄死林冲。

因此,在前往沦州的路上,林冲备受两位公人的折磨,在野猪林险些惨遭毒手,幸得鲁智深相救,方得保全性命。

感受:就所选取的名著情节写感言,观点明确,意思对即可得分。

19, 1.C 2.D
3.①(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②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的意思。

4.嗜学家贫(顺序可换)
5.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

(意合即可)
20, 1.山多高峻水急险恶
2.B
3.运用拟人手法,描写巫峡山的高峻,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

4.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