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MySQL数据库应用》网络核心课实验训练2及4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MySQL数据库应用》网络核心课实验训练2及4答案
盗传必究
本课程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末考两种考核形式,形成性考核占50%(满分100分),末考为网络考试占50%(满分100),其中形成性考核为完成课程网站上的形考作业任务,形考作业均为主观题,包括四个实训:实训一:在MYSQL创建数据库和表,25分;实训二:数据查询操作,25分;实训三:数据增删改操作,25分;实训四:数据库系统维护,25分。

实验训练2:数据查询操作
答案:
实验目的:
基于实验 1 创建的汽车用品网上商城数据库 Shopping ,理解 MySQL 运算符、函数、谓词,练习 Select 语句的操作方法。

实验内容:
1. 单表查询
【实验 2.1 】字段查询
( 1 )查询商品名称为“挡风玻璃”的商品信息。

分析:商品信息存在于商品表,而且商品表中包含商品名称此被查询信息,因此这是只需要涉及一个表就可以完成简单单表查询。

( 2 )查询 ID 为 1 的订单。

分析:所有的订单信息存在于订单表中,而且订单用户 ID 也存在于此表中,因此这是只需要查询订单表就可以完成的查询。

【实验 2.2 】多条件查询
查询所有促销的价格小于 1000 的商品信息。

分析:此查询过程包含两个条件,第一个是是否促销,第二个是价格,在商品表中均有此信息,因此这是一个多重条件的查询。

【实验 2.3 】 DISTINCT
( 1 )查询所有对商品 ID 为 1 的商品发表过评论的用户 ID 。

分析:条件和查询对象存在于评论表中,对此商品发表过评论的用户不止一个,而且一个用户可以对此商品发表多个评论,因此,结果需要进行去重,这里使用 DISTINCT 实现。

( 2 )查询此汽车用品网上商城会员的创建时间段, 1 年为一段。

分析:通过用户表可以完成查询,每年可能包含多个会员,如果把此表中的创建年份都列出来会有重复,因此使用 DISTINCT 去重。

【实验 2.4 】 ORDER BY
( 1 )查询类别 ID 为 1 的所有商品,结果按照商品 ID 降序排列。

分析:从商品表中可以查询出所有类别 ID 为 1 的商品信息,结果按照商品 ID 的降序排列,因此使用ORDER BY 语句,降序使用 DESC 关键字。

( 2 )查询今年新增的所有会员,结果按照用户名字排序。

分析:在用户表中可以完成查询,创建日期条件设置为今年,此处使用语句 ORDER BY 。

【实验 2.5 】 GROUP BY
( 1 )查询每个用户的消费总金额(所有订单)。

分析:订单表中包含每个订单的订单总价和用户 ID 。

现在需要将每个用户的所有订单提取出来分为一类,通过 SUM() 函数取得总金额。

此处使用 GROUP BY 语句和 SUM() 函数。

( 2 )查询类别价格一样的各种商品数量总和。

分析:此查询中需要对商品进行分类,分类依据是同类别和价格,这是“多列分组”,较上一个例子更为复杂。

2. 聚合函数查询
【实验 2.6 】 COUNT()
( 1 )查询类别的数量。

分析:此查询利用 COUNT() 函数,返回指定列中值的数目,此处指定列是类别表中的 ID (或者名称均可)。

( 2 )查询汽车用品网上商城的每天的接单数。

分析:订单相关,此处使用聚合函数 COUNT() 和 Group by 子句。

【实验 2.7 】 SUM()
查询该商城每天的销售额。

分析:在订单表中,有一列是订单总价,将所有订单的订单总价求和,按照下单日期分组,使用 SUM() 函数和 Group by 子句。

【实验 2.8 】 AVG()
( 1 )查询所有订单的平均销售金额。

分析:同上一个相同,还是在订单表中,依然取用订单总价列,使用 AVG() 函数,对指定列的值求平均数。

【实验 2.9 】 MAX()
( 1 )查询所有商品中的数量最大者。

分析:商品的数量信息存在于商品表中,此处查询应该去商品表,在商品数量指定列中求值最大者。

使用MAX() 函数。

( 2 )查询所有用户按字母排序中名字最靠前者。

分析: MAX() 或者 MIN() 也可以用在文本列,以获得按字母顺序排列的最高或者最低者。

同上一个实验一样,使用 MAX() 函数。

【实验 2.10 】 MIN()
( 1 )查询所有商品中价格最低者。

分析:同 MAX ()用法相同,找到表和列,使用 MIN() 函数。

3. 连接查询
【实验 2.11 】内连接查询
( 1 )查询所有订单的发出者名字。

分析:此处订单的信息需要从订单表中得到,订单表中主键是订单号,外键是用户 ID ,同时查询需要得到订单发出者的姓名,也就是用户名,因此需要将订单表和用户表通过用户 ID 进行连接。

使用内连接的(INNER) JOIN 语句。

( 2 )查询每个用户购物车中的商品名称。

分析:购物车中的信息可以从购物车表中得到,购物车表中有用户 ID 和商品 ID 两项,通过这两项可以与商品表连接,从而可以获得商品名称。

与上一个实验相似,此查询使用 (INNER) JOIN 语句。

【实验 2.12 】外连接查询
( 1 )查询列出所有用户 ID ,以及他们的评论,如果有的话。

分析:此查询首先需列出所有用户 ID ,如果参与过评论的话,再列出相关的评论。

此处使用外查询中的LEFT (OUTER) JOIN 语句,注意需将全部显示的列名写在 JOIN 语句左边。

( 2 )查询列出所有用户 ID ,以及他们的评论,如果有的话。

分析:依然是上一个实验,还可以使用 RIGHT (OUTER) JOIN 语句,注意需将全部显示的列名写在 JOIN 语句右边。

【实验 2.13 】复合条件连接查询
( 1 )查询用户 ID 为 1 的客户的订单信息和客户名。

分析:复合条件连接查询是在连接查询的过程中,通过添加过滤条件,限制查询的结果,使查询的结果更加准确。

此查询需在内查询的基础上加上另一个条件,用户 iD 为 1 ,使用 AND 语句添加精确条件。

( 2 )查询每个用户的购物车中的商品价格,并且按照价格顺序排列。

分析:此查询需要先使用内连接对商品表和购物车表进行连接,得到商品的价格,在使用 ORDER BY 语句对价格进行顺序排列。

4. 嵌套查询
【实验 2.14 】 IN
( 1 )查询订购商品 ID 为 1 的订单 ID ,并根据订单 ID 查询发出此订单的用户 ID 。

分析:此查询需要使用 IN 关键字进行子查询,子查询是通过 SELECT 语句在订单明细表中先确定此订单ID ,在通过 SELECT 在订单表中查询到用户 ID 。

( 2 )查询订购商品 ID 为 1 的订单 ID ,并根据订单 ID 查询未发出此订单的用户 ID 。

分析:此查询和前一个实验相似,只是需使用 NOT IN 语句。

【实验 2.15 】比较运算符
( 1 )查询今年新增会员的订单,并且列出所有订单总价小于 100 的订单 ID 。

分析:此查询需要使用嵌套,子查询需先查询用户表得到今年创建的用户信息,在将用户 ID 匹配找打订
单信息,其中使用比较运算符提供订单总价小于 100 的条件。

( 2 )查询所有订单商品数量总和小于 100 的商品 ID ,并将不在此商品所在类别的其他类别的 ID 列出来。

分析:此查询需要进行嵌套查询,子查询过程需要使用到 SUM() 函数和 GROUP BY 求出同种商品的所有被订数量,使用比较运算符得到数量总和小于 100 的商品 ID ,再使用比较运算符“不等于”得到非此商品所在类的类别 ID 。

【实验 2.16 】 EXISTS
( 1 )查询表中是否存在用户 ID 为 100 的用户,如果存在,列出此用户的信息。

分析: EXISTS 关键字后面的参数是一个任意的子查询,系统对于查询进行运算以判断它是否返回行,如果至少返回一行,那以 EXISTS 的结果为 TRUE ,此时外层查询语句将进行查询。

此查询需要对用户 ID 进行 EXIST 操作。

( 2 )查询表中是否存在类别 ID 为 100 的商品类别,如果存在,列出此类别中商品价格小于 5 的商品 ID 。

分析:与上一个实验相似,此实验在外查询过程添加了比较运算符。

【实验 2.17 】 ANY
查询所有商品表中价格比订单表中商品 ID 对应的价格大的商品 ID 。

分析: ANY 关键字在一个比较操作符的后面,表示若与子查询返回的任何值比较为 TRUE ,则返回 TRUE 。

此处使用 ANY 来引出内查询。

【实验 2.18 】 ALL
查询所有商品表中价格比订单表中所有商品 ID 对应的价格大的商品 ID 。

分析:使用 ALL 时需要同时满足所有内层查询的条件。

ALL 关键字在一个比较操作符的后面,表示与子查询返回的所有值比较为 TRUE ,则返回 TRUE 。

此处使用 ALL 来引出内查询。

【实验 2.19 】集合查询
( 1 )查询所有价格小于 5 的商品,查询类别 ID 为 1 和 2 的所有商品,使用 UNION 连接查询结果。

分析:由前所述, UNION 将多个 SELECT 语句的结果组合成一个结果集合,第 1 条 SELECT 语句查询价格小于 5 的商品,第 2 条 SELECT 语句查询类别 ID 为 1 和 2 的商品,使用 UNION 将两条 SELECT 语句分隔开,执行完毕之后把输出结果组合为单个的结果集,并删除重复的记录。

( 2 )查询所有价格小于 5 的商品,查询类别 ID 为 1 和 2 的所有商品,使用 UNION ALL 连接查询结果。

分析:使用 UNION ALL 包含重复的行,在前面的例子中,分开查询时,两个返回结果中有相同的记录,使用 UNION 会自动去除重复行。

UNION ALL 从查询结果集中自动要返回所有匹配行,而不进行删除。

实验要求:
1 .所有操作必须通过 MySQL Workbench 完成;
2 .每执行一种查询语句后,均要求通过 MySQL Workbench 查看执行结果;
3 .将操作过程以屏幕抓图的方式拷贝,形成实验文档。

实验训练4:数据库系统维护
答案:
1.1 实验目的
通过创建数据库、并进行相应的维护,了解并掌握 Mysql 数据库的创建和维护的不同方法和途径,并通过这一具体的数据库理解实际数据库所包含的各要素。

1.2 实验内容
1 .数据库创建与维护
(1)创建数据库表
创建学生选课数据库中所包含的数据库表,数据库表结构如下: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系别,班级)
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
选修(学号,课程编号,学生成绩)
要求为各数据库表属性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

列名、数据类型(长度列、精度、小数位数项)、是否允许空值等。

(2)查看和修改表结构。

选择一个数据库表,练习对其表结构进行相应的修改。

(3)练习用交互式的 SQL 语句分别完成以上操作。

(4)对学生数据库中的三张表分别插入数据;
(5)对表中的数据进行修改;
(6)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删除操作
2 .( 1 )建立如下视图:
学生选修课程信息视图,包括以下内容:
学生学号、姓名、所在系、选修的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成绩
( 2 )修改以上视图,增加学生所在班级信息。

( 3 )对以上视图删除。

1.3 实验要求
1 .数据库创建与维护实验则要求面向具体应用领域,利用 SQL Server 相关机制,创建并维护数据库系统,为后续各个实验提供前期准备
2 .要求学生根据以上要求确定实验步骤,独立完成以上实验内容。

并在安装和数据库运行后熟悉 SQL SERVER 的各种运行管理。

3 .实验完成后完成实验报告
1.4 实验环境
Windows8 pc 机
Mysql 配置的环境
Mysql 命令行工具
Workbench 可视化工具
1.5 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
1.5.1 student 数据库创建
打开命令行工具,输入密码,用 use 语句使用相应数据。

U se student 使用老师的给的数据库。

在workbench 中我们可以看到创建数据库的代码:
下面是输入的数据
此处我们会发现乱码问题,老师给的代码中写的是 Latin ,我们改成 utf -8 ,便解决了中文乱码问题。

创建数据库语句, create table +` 数据库名 `(
` 属性名 ` 属性类型约束
)
1.5.2 数据库操作 --- 属性查询
查询表结构:即各个属性和属性的完整性约束等。

(desc student )
该语句给我们展示了我们创建的数据的所有(属性名 + 类型 + 默认初始情况 + 约束等)信息。

1.5.3 数据库操作 - -- 数据结构修改
在老师给的默认数据库中,我发现最后一个属性 classno 的属性为 varchar ( 3 );但是数据库数据中 classno 本来是 4 位数,所以导致存储时与原数据不匹配。

因此,我们修改一下该属性。

即:将它改为 4 位长度的:
alter table `student` modify `classno` varchar(4)DEFAULT NULL;
我们在数据插入操作中进行检测。

1.5.4 数据库操作—数据插入
例如,我们加入一个学生信息,以自己为例:
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33333',' 茹兴康 ',' 男 ','1997/7/7 8:00',' 计算机 ','314 6 ');
插入成功,因为插入的 classno 为 3146 是 4 位的,所以说明数据库结构修改成功。

我们查询一下:
插入成功,数据库结构修改成功。

1.5.5 数据库操作 --- 数据查询
例如:我们查询学号为 30201 的学生的所有信息。

采用语句结构: select+ 查询的属性 from+ 要查找的表 where + 约束条件:
S 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no=30201;
1.5.6 数据库操作 --- 数据修改
我们按学号为 30201 ,即第一个数据为例,修改他的名字,
Update student set sname = ’abc’ where sno=30201;
1.5.7 数据库操作 --- 数据删除
我们按学号为 30201 ,即第一个数据为例:
delete from `student` where sno='30201 ';
因为我们已经删除了该数据,所以查询为空。

1.5.8 视图操作 --- 视图创建
视图,用来更方便的展示某些信息,或者为了更安全的选择展示或隐藏某些信息。

我们将 student 表, sc 表, course 表连接起来创建新的视图,从而让学生信息更直观,更方便。

创建视图所需语句: create view + 视图名 +as + 查询语句。

create view view1 as
select sno,sname,dept,cno,cname,grade,classno
from student natural join sc natural join course;
我们在下面的视图查询操作中检测试图是否创建成功。

1.5.9 视图操作 --- 视图查询
由于在上述实验中我们将第一个学生的数据删除掉了,所以我们选择查询后面的同学,
查询视图操作代码和查询表格是一样的。

代码: select * from view1 where sno=30203;( 其中 view1 是我们创建的视图名称 ) ;
由于该同学选择了三门不同的课程,因此在进行表连接的时候,增加了该同学的元组数量,最终查询出 3 条结果。

1.5.10 视图操作 --- 视图结构修改
在视图创建中,我们创建了视图的 classno 班级信息,现在我们删除这一属性。

使用语句: create or replace view 。

C reate or replace view view1 as
select sno,sname,dept,cno,cname,grade
from student natural join sc natural join course;
然后我们在查询一下 view1 的结构,同 table 操作一样,用 desc 语句。

结果如下:
显然, view1 视图结构中没有了 classno 属性。

1.5.11 视图操作 --- 视图删除
最后,我们删除视图 view1 ,采用语句 drop view ;
语句: drop view if exists view1;
结果:
删除成功,然后我们在查询视图 view1 时产生错误,验证了 view1 的删除。

1.6 实验总结
我们进行了对数据库表的基本操作;对视图的基本操作。

让我们将数据库的理论知识和具体操作很好的结合。

虽然,我们刚开始进行的实验操作都比较基础,适用语句都比较简单,但是我充分感受到了数据库的美妙,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我对命令行操作的兴趣。

在对数据库表和视图操作中,我经历了书上查阅,网上 mysql 命令行使用教程查阅,网上 mysql 命令语句查询,最终完成了此次实验,让我对数据库的基础语句使用以及常用语句使用有了更大的接触。

同时,实验也让我对视图的作用最直接的了解,让我对理论课的学习有了更明确的目标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