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氨氧化催化剂补氧过程瞬变行为研究

合集下载

--丙烯氧化制丙烯酸催化剂的研究与制备

--丙烯氧化制丙烯酸催化剂的研究与制备
丙烯氧化制丙烯酸催 化剂的研究与制备
答辩人:黄吉祥 指导老师:林敬东
丙烯酸用途
以聚合物的形式进行消费 用于生产高吸水性聚合物(SAP)、助洗剂
以及分散剂、絮凝剂、增稠剂 丙烯酸酯聚合物则用于涂料、胶粘剂和密封
剂、纺织和纤维、塑料改性助剂、纸品、皮 革、丙烯酸脂橡胶
丙烯酸的合成方法
丙烯两步氧化法:
载体: X 为碱土金属,Y 可以从 Si、Al、Ti、Zr 等元素中选取,Z 可 选 IA 族和Ⅲb 族等元素,如 Bi、Fe、Co、Ni、Mg
BASF 公司丙烯氧化催化剂 日本三菱化学公司丙烯氧化催化剂
一段为Mo-Bi 系:
二段为Mo-V系:
实验部分:
反应操作参数的确定
催化剂性能评价:
数据计算:
第一步:
第二步:
其他如: 氯乙醇法、氰乙醇法、高压 Reppe 法、改良 Reppe 法、烯酮法、甲醛 - 乙酸法、丙烯腈水 解法、乙烯法、丙烷法和环氧乙烷法等 因毒性大、原料价格贵等淘汰 乙烯法、丙烷法和环氧乙烷法的工艺尚不成熟
现在普遍使用丙烯两步氧化法
拥有丙烯氧化生产丙烯酸工艺技术的公司
日本触媒化学公司(MCC) 三菱化学公司(NSKK) 巴斯夫公司(BASF) 索亥俄公司(Sohio) 中国石油化工研究院兰州化工研究中心
程收率(对丙烯)可达 85~88%(摩尔分数 )
研究目标:提高转化率、延长使用寿命
现有催化剂:
日本触媒公司氧化反应催化剂 一段: A 为 Co 和 Ni;B 可以是 P、As、B、Sb、Sn、Ce、Pb、Cr、 Mn、Zr等一种或几种;C 为碱金属;D 为碱土金属;E 可以是 Si、Al、Ti、Zr 等 二段:
气相色谱条件: GC-1 (O2,N2,CO): 分子筛 13X(60~80 目)、2mSUS 柱、50℃恒温 GC-2[AIR1(=O2+N2+CO);CO2,PP]: 硅油(80~100 目)1mSUS 柱、TCD,80℃恒温 GC-3[AIR2(= AIR1+CO2+PP),ACAL,PRAL,ACK,ACRL]: PEG900025%/Celite545(60~80 目),2mSUS 柱、70℃恒温, TCD GC-1 和 GC-3 相连

丙烯氨氧化合成丙烯腈催化剂氧化还原行为研究的开题报告

丙烯氨氧化合成丙烯腈催化剂氧化还原行为研究的开题报告

丙烯氨氧化合成丙烯腈催化剂氧化还原行为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丙烯氨氧化合成丙烯腈催化剂氧化还原行为研究研究背景和意义:丙烯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合成橡胶、塑料、纤维等领域。

目前,丙烯腈的主要生产方法是氨氧化法,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丙烯和氨氧化为丙烯腈。

然而,传统的氨氧化催化剂存在使用成本高、催化效率低、反应条件苛刻等问题,因此需要寻找新的催化剂。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在催化剂氧化还原过程中,与催化剂中金属的氧化还原状态密切相关。

因此,研究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行为对于理解催化机理和优化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内容:本文将采用常规的化学计量方法和电化学分析技术,研究丙烯氨氧化合成丙烯腈催化剂氧化还原行为。

具体内容包括:1. 合成不同组成的催化剂,并使用XRD、TEM、TG、ICP等表征技术对其进行结构和组成的分析;2. 采用常规的氨氧化合成丙烯腈反应,并使用气相色谱等技术对反应产物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和选择性;3. 使用循环伏安法和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技术,研究催化剂在氧化还原过程中的电子转移行为和吸附态的变化;4. 基于实验数据,对催化机理进行探讨,并提出优化催化剂的策略。

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常规的化学实验和物化测试方法,包括化学计量方法、XRD、TEM、TG、ICP、气相色谱、循环伏安法、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

预期成果:本文将系统研究丙烯氨氧化合成丙烯腈催化剂氧化还原行为,揭示催化剂氧化还原过程中的电子转移行为和吸附态的变化,对探索催化机理和优化催化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同时,本研究也有望为丙烯腈生产提供更高效、低成本的催化剂。

丙烯氨氧化法合成丙烯腈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丙烯氨氧化法合成丙烯腈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丙烯氨氧化法合成丙烯腈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摘要:总结了国内外氨氧化法合成丙烯腈催化剂工业应用情况,剖析了现有催化剂的缺点,综述了近期新型丙烯腈催化剂研究进展。

结合生产对丙烯腈氨氧化合成催化剂的发展趋势提出建议。

关键词:丙烯腈;丙烯氨氧化;催化剂;研究1 引言丙烯腈(氰化乙烯,AN),作为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能够用于生产合成纤维腈纶、热塑性合成树脂、合成橡胶、丙烯酰胺等产品。

随产品需求不断增大,丙烯腈装置的扩能改造,由于反应器压力升高和催化剂负荷不足等因素影响,对催化剂性能要求更高,因此,催化剂的评价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催化剂工业应用的成败。

目前有十余种生产工艺用于生产丙烯腈,如环氧乙烷法、乙炔法、丙烯氨氧化法和正在开发的丙烷氨氧化法等。

其中,丙烯氨氧化法是以丙烯、氨气和空气中的氧气为原料,副产物为氢氰酸、乙腈、丙烯醛、CO2和CO等。

该方法原料廉价易得,对原料纯度要求不高,工艺流程简单,操作稳定,易于得到精制的高质量产品,该方法是当代全球各国生产丙烯腈最先进的方法,工艺中的核心技术在于催化剂性能——催化剂的选择性(副产物生成量较少,深度氧化产物收率较低)、活性(丙烯腈收率、丙烯腈选择性、丙烯转化率)和寿命,对于生产装置的总投资和操作费用具有重大的意义,使用中,主要活性组分钼(Mo)的流失,催化剂结构变化或积炭等原因,导致催化性能下降。

催化剂效能是丙烯腈合成的关键,随着丙烯腈合成行业的发展,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关注环境保护和扩能降耗,开发难度越来越大。

目前,只有少数几家公司进行开发,如BP Amoco、Monsanto、日本化学和旭化成等四家国外公司,国内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2国内外催化剂研究进展根据丙烯氨氧化法催化剂基础组成的不同,将其分为两大类:①Mo系——钼酸盐类[1~6]。

工业上最早使用代表组成为P-Bi9Mo12O52的催化剂,该催化剂存在催化剂活性低,耐还原性差,丙烯腈收率偏低,原料丙烯单耗高和副产物生产量大的不足。

丙烯氧化制丙烯醛催化剂的研究

丙烯氧化制丙烯醛催化剂的研究

丙烯氧化制丙烯醛催化剂的研究丙烯氧化制丙烯醛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化学反应,广泛应用于丙烯醛、丙烯酸、乙醛等化学品生产中。

相较于传统的氧化剂如氧气、过氧化氢等,选择一种高效的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和收率,同时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和废弃物的排放。

因此,不断寻找和开发新型丙烯氧化催化剂是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

近年来,随着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和计算模拟方法的广泛应用,很多新型的催化材料被成功合成和应用于丙烯氧化制丙烯醛反应中。

以下是一些比较常见的催化剂及其特点:1. 钒系催化剂:钒是一种常用的丙烯氧化催化剂。

钒的价态变化范围较大,可以使得反应中间体快速转化,提高反应速率。

另外,钒催化剂还可以克服氧气的传质限制,增强反应物和氧气的接触。

2. 钨系催化剂:钨和钒一样也是一种经典的丙烯氧化催化剂。

钨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可以使丙烯氧附加到催化剂表面上,形成氧化物中间体,促进丙烯氧化反应的进行。

钨催化剂还可以通过改变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比如晶格间距、酸碱性等来研究其催化性能。

3. 铂族催化剂:铂族催化剂因其高的选择性和活性而备受关注。

铂族催化剂通常是以钌、锇、铑等元素为主的合金催化剂。

这些催化剂可以在低温下催化丙烯氧化,并且可以克服分子氧和丙烯之间的互斥作用,提高反应选择性。

4. 新型材料催化剂:除了传统的钒、钨和铂族催化剂,目前有很多新型材料催化剂被成功应用于丙烯氧化制丙烯醛反应中,比如氧化石墨烯、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等。

这些新型材料催化剂具有高的比表面积、调控催化剂结构和化学性质的良好性能,对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有很好的效果。

总之,选择一种高效的催化剂可以提高丙烯氧化制丙烯醛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从材料制备方法和催化剂结构等方面深入探讨,以寻找更好的催化剂,提高工业化反应的效率和环保性。

丙烯氨氧化法合成丙烯腈的反应机理

丙烯氨氧化法合成丙烯腈的反应机理

丙烯氨氧化法合成丙烯腈的反应机理
丙烯腈是工业上广泛用于合成有机化学品的一种重要原料。

目前,较为主流的方法是采用丙烯氨氧化法合成丙烯腈。

这种合成方法的反
应机理复杂,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

丙烯氨氧化法是利用氨氧化剂(如过氧化氢)将丙烯转化为丙烯
腈的一种方法。

具体反应机理如下:
首先,在反应器中添加丙烯、氨水和氧气,经过一段时间的氧化
反应后,生成丙烯氨氧化物。

这种氨氧化物是一个不稳定的中间体,
需要经过进一步的反应来生成丙烯腈。

其次,由于丙烯氨氧化物不稳定,在反应器中加入一些氧化剂
(如过氧化氢),可以促进中间体的分解。

分解后,由于提高了反应
物的活化程度,使得氨氧化物分解后的产物更容易进一步反应。

最后,丙烯氨氧化产物将会通过加热或再次控制氨氧化剂的加入量,进一步脱去氨基,生成丙烯腈。

需要注意的是,在反应过程中,
甲醛和丙酸等副产物也会同时生成。

这种丙烯氨氧化法合成丙烯腈的反应机理比较复杂,需要严格掌
握反应条件和反应物质的比例,以确保反应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同时,应注意适当调节反应温度和时间,以增加丙烯腈的产量和纯度。

总之,丙烯氨氧化法合成丙烯腈的反应机理包含多个步骤,并且
还会产生一些副产物。

因此,在工业应用时,需要仔细设计反应条件
和反应器,控制好反应物质的比例和反应时间,以保证较高的产率和纯度。

丙烯氧化制丙烯醛催化剂的研究

丙烯氧化制丙烯醛催化剂的研究

丙烯氧化制丙烯醛催化剂的研究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丙烯醛的需求量大幅上升,因此,丙烯醛的生产工艺的优化已成为当前研究重点。

根据传统的丙烯氧化反应,碳氧键代换反应,烯烃氧化反应以及氧化还原反应,丙烯氧化反应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催化剂的作用。

考虑到催化性能对反应的影响,因此,设计和制备经济高效的催化剂,以提高反应效率,是近年来研究者们所致力于的工作。

丙烯醛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基础原料,用于制备聚酯纤维、聚氯乙烯和聚苯乙烯等重要的有机合成物,是生产工业产品的重要原料。

目前,丙烯醛的主要生产方法是对天然气和芳烃的氧化反应,但在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作用限制了反应的效率和反应温度,降低了反应的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针对丙烯氧化反应制备丙烯醛,以提高反应效率,催化剂的选择受到了研究者们的极大关注。

据报道,最近几年来,有关丙烯氧化制备丙烯醛的研究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

丙烯氧化催化剂的研究分为活性中心研究、表面微观结构研究、络合物稳定性研究等多个方面。

活性中心是控制催化反应的核心区域,能够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大大影响催化剂的反应效果。

丙烯氧化反应的活性中心主要由金属氧化物和配体组成,其中以氧化铁为活性组分,配体可以分为有机配体和无机配体两类。

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配体被用于研究,如有机膦配体、无机磷配体、氯酸盐等。

表面微观结构是催化剂性能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改变催化剂微观结构,改变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是改善催化反应的一种有效手段。

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改变活性中心结构、加入表面活性剂等方法,改变催化剂表面微观结构,从而改善催化剂的活性,使反应更加高效、环境友好,使反应更加节能。

络合物稳定性是决定催化剂性能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者们通过合成一种新型的络合物,使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保持稳定,从而改善反应的效率和稳定性。

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络合物,即碳纳米管络合物,它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够有效地增加催化剂的稳定性,有效提高反应效率,可以有效地增加生产率和产量。

丙烯环氧化反应的研究新进展

丙烯环氧化反应的研究新进展

丙烯环氧化反应的研究新进展2007年第26卷第6期化工进展CHEMICALINDUSTRY ANDENGINEERINGPROGRESS?769?丙烯环氧化反应的研究新进展黄顺贤,朱斌,林民,史春风,王梅正,汝迎春(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摘要:综述了不同氧源与丙烯环氧化反应的研究新进展.主要包括:氢氧原位制备过氧化氢丙烯环氧化,直接以分子氧为氧化剂的光诱导环氧化反应以及以臭氧和一氧化二氮为氧化剂的研究.指出开发活性高,选择性好的催化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关键词:丙烯;环氧化;环氧丙烷;催化剂中图分类号:TQ42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613(2007)06—769—05 ResearchprogressofreactionofpropyleneepoxidationHUANGShunxian,ZHUBin,LINMin,SHIChunfeng,W ANGMeizheng,RUYingchun (ResearchInstituteofPetroleumProcessing,Beijing100083,China)Abstract:Thispaperreviewsthenewresearchprogressofepoxidationofpropylenewithdiffe rentoxidants.Itincludespropyleneepoxidationwithhydrogenperoxidein—situsynthesizedusinghydrogenandoxygen,photoepoxidationofpropyleneandoxygenandreactionswithozoneandnitrous oxideasoxidants.Itindicatesthatthemajortaskisdevelopmentofactiveandselectivecatalysts.Thea pplicationprospectofnewprocessesisalsodiscussed.Keywords:propylene;epoxidation;propyleneoxide;catalyst随着聚氨酯材料以及环氧丙烷(P0)及其衍生物的广泛应用,环氧丙烷的需求量逐年上升.目前工业上丙烯环氧化生产PO主要采用氯醇法和共氧化法.氯醇法对设备腐蚀严重,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废水产生,环境污染严重.吴剑华等uJ曾提出一种单管多旋静态混合管式丙烯氯醇化生产装置,其积极效果是投资少,结构简单,产量范围宽,可使氯气与丙烯无气相接触,副产物少.共氧化法工艺复杂,设备投资大,而且联产物较多,其中以苯乙烯环氧丙烷工艺(SMPO)为典型.Shell公司一直致力于SMP0工艺的开发和推广,目前已拥有4套工业化生产装置,第5套已在中国投资建厂.Buiif1l(等L2对SMPO工艺中催化剂的最新研究以及对于环氧化反应的进一步认识给予了评述.TS一1分子筛的发现为丙烯环氧化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该方法以H202为氧化剂,副产物为水,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无腐蚀,无污染,原子利用率较高的优点,符合当代绿色化学的要求,但从经济性考察,直接利用H202 为氧源的反应,存在着PO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开始转向寻找更廉价氧源的研究.直接以分子氧为氧源或氢氧共存原位产生过氧化氢的方法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此外,也出现了其他氧源及其催化剂的研究,如03,N20以及光化学催化体系的研究等.本文作者以丙烯环氧化反应中的氧源为主线,对其相应反应体系的研究进展予以评述.1直接以H2O2为氧化剂的反应在一定溶剂体系中,直接以双氧水(H202的水溶液)为氧化剂,TS一1分子筛催化丙烯环氧化生产PO的工艺研究比较成熟.该工艺虽然克服了现有工业生产工艺中的污染等缺点,属于一种绿色化生产工艺,但存在着H202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单从反应本身角度考虑,反应中还存在着PO与溶剂收稿日期2007~02—26;修改稿日期2007一o4一O2.基金项目国家973资助项目(No.2006CB202508).第一作者简介黄顺贤(1982一),男,硕士研究生.E—mail**********************.联系人林民,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电话010—82368801;E—mailfinmin@ripp—.770化工进展2007年第26卷发生溶剂解反应的问题.PO溶剂解反应是一个酸碱均可催化的反应.为了抑制PO溶剂解反应,提高其选择性,通常采用对钛硅分子筛改性预处理或在反应体系添加抑制剂的方法.最新研究报道I3采用zn盐改性预处理TS一1分子筛,提高PO的选择性.2H2O2-PO集成生产工艺虽然用作丙烯环氧化反应的氧化剂H202有现成的商品,但其价格较高,若能实现工艺集成或原位生产,则更具有可行性.产品分离是许多化工过程中成本最高的步骤,过氧化氢的生产也不例外,其工业生产多数采用蒽醌氧化法.该过程是在水一甲醇的混合溶剂中进行的,这恰好与TS一1催化丙烯与H2O2环氧化的反应体系相似,不过两者的集成可以避免H202的分离与提纯,而且丙烯与环氧丙烷也易于实现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因此,整个集成工艺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H2o2/Po集成工艺最早是由Enichem提出的,但最终是由陶氏与巴斯夫共同应用于工业化生产I训.孟祥望L5】曾分别对用甲醇,水萃取的丙烯环氧化与蒽醌法过程集成和氢葸醌氧化与丙烯环氧化在同一反应器中进行的过程集成进行了系统研究,对Clerici提出的集成流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的过程集成流程.Xi等I6—71提出了含钨催化剂【兀一C5H5NC14H29]7[PW12O42].xH2O催化烯烃环氧化均相体系,反应过程中的H202是在有机溶剂中,分子02氧化2一氢化乙基葸醌(EAHQ)得到的.该过程的优点在于H202消耗完后,催化剂会自动从有机相中析出,且可以重复使用.Zhou剐进一步对含钨均相催化剂[n-C5H5NC16H33]3[Pw4Ol6]6催化丙烯环氧化反应的温度,时间,压力以及有机溶剂等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冗一C5H5NC16H33]3[PW4O16]是丙烯环氧化反应的一种有效均相催化剂.反应温度升高,有利于激活催化剂的活性,65℃时H202的转化率为99.7%,PO相对于丙烯的选择性为95%,但当温度继续升至70℃时,H202的转化率达100%,而PO相对于丙烯的选择性则下降为89%.这是因为高温促进了H202的分解和PO的的溶剂解反应.EAHQ浓度为0.38mol/L时,丙烯的转化率达85%,PO的选择性为95%,PO生产体积效率为18.7g/L;当EAHQ的浓度继续增加至0.62mol/L时,丙烯的转化率和PO的选择性分别为96%~D88%,PO生产体积效率为30g/L,因此提高EAHQ的浓度对丙烯的转化率和PO的选择性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有利于提高体系的生产效率.3H2一O2原位合成H202法氢氧原位法是指将氢氧生产过氧化氢与丙烯环氧化反应集于同一反应器中进行.由于H2,0的混合具有爆炸性,氢氧原位法的应用十分复杂,与集成工艺相比,采用葸醌法在单一反应器中生产过氧化氢时需要格外小心.目前该工艺仍处于实验室规模,尚未实现工业化应用.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如Au,Ag,Pd,Pt等,催化氢气氧气原位生产过氧化氢的方法是一条理想的工业生产路线,也是近几年为寻求廉价氧源而研究的热点之一.负载型Au催化剂如Au/TS一1,Au/TS一2,Au/Ti—MCM一41/48[9-121催化氢氧原位制备H202与丙烯环氧化,由于Au的负载量较低,Au/TS一1,Au/TS一2对PO的选择性较差.Haruta等【l3】研究的Au/Ti—MCM一48对丙烯的转化率达5%, PO选择性为90%以上.Pd-Pt/TS一1[14-15]催化剂催化氢气氧气原位生产过氧化氢制备环氧丙烷,已在实验室里实现,然而催化剂的失活以及溶剂甲醇的氧化仍是该工艺的主要问题.Hancu等Il刨披露了一种以CO2为溶剂,氢氧气氛中Pd/TS一1为催化剂催化丙烯环氧化制备PO的方法,其研究结果显示,反应产物中除目的产物PO外,没有丙二醇及PO的其他开环副产物生成.含钛载体负载Ag催化剂氢氧气氛中丙烯环氧化的报道相对较少.Wang等Il卜墙】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或湿浸渍法制备的含钛载体负载Ag催化剂,骨架钛起着重要的作用,非骨架钛也有一定的环氧化性能,但过量的非骨架钛能够降低PO的选择性.反应一般在高空速下进行,丙烯转化率为1.37%,PO选择性为93.51%.碱土金属碳酸盐如K2CO3用作沉淀剂时,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l.但是为了避免催化剂失活和目的产物PO的深度氧化,氢氧原位法制备PO的反应均是在极短的反应时间(或高空速)下进行的,丙烯转化率很低,尚未达到工业化水平.因此,开发活性高,选择性好的催化新材料是氢氧原位法亟待攻克的难题.4直接以O2为氧源的反应直接以O2为氧源氧化丙烯制备P0,无论是反第6期黄顺贤等:丙烯环氧化反应的研究新进展?771? 应的原子利用率,还是原料的成本,无疑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由于丙烯在被O2氧化制备PO的反应中极易发生深度氧化,PO收率很低,被认为是一条不具有应用前景的方法,曾一度为研究者所放弃.近年来,由于受成本,环保等因素的制约,人们又逐渐注意到分子O2这一廉价的氧源,并对此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受Ag催化O2氧化乙烯制备环氧乙烷的启发,Ag也成为催化丙烯氧化的首选催化剂.Carter[2~]提出的Ag催化丙烯与分子O2反应的机理,指出晶格氧是催化氧化的活性中心,丙烯端位甲基上的氢(y.H)易于与晶格氧结合,而被深度氧化.Nijhuisf2lJ通过对比乙烯(含y.H),3,3.二甲基.1.丁烯(不含y.H)和丙烯O2氧化所得相应环氧化物的选择性,验证了上述结论.从改进催化剂的角度提出了抑制丙烯深度氧化的方法,即增加催化剂表面上晶格氧之问的距离以阻止丙烯y.H与晶格氧的结合,比较可行的技术方案为制备Ag与其他惰性材料的复合型合金催化剂I2.在改性的银催化剂上进行丙烯环氧化,能够得到较好的结果.Lu等I2引考察了不同助剂对Ag催化剂催化丙烯环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相应的K盐改性的缸催化剂相比,经Na盐改性后的催化剂表现出相对较高的活性.在所研究的几种Na盐改性助剂中, NaC1是最好的助剂.作者从NaC1的负载量,丙烯与氧气的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等方面对NaC1改性的Ag催化剂催化丙烯环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在反应温度623K,空速1.8xl04h_.,丙烯与氧气物质的量比为1:2时,NaCUAg催化剂(其中NaC1的质量分数为10%)对丙烯的转化率为12.4%,PO的选择性为31.6%.Kanm等J报道了一种光催化丙烯环氧化的催化材料——羟磷灰石(HAP)一SiO复合物,该复合物是在缓冲器中碱性条件下,由Ca(NO)和(NH4)2HPO4的水溶液在SiO2存在的条件下制得. 反应温度303K,主要产物为PO,在C3的氧化产物中其选择性大于80%.随着复合物中HAP含量增加,丙烯的转化率逐渐增加,而PO的选择性逐渐降低.这可能是由HAP对PO有极强的吸附作用而引起PO发生连续光氧化反应的原因.HAP.SiO,复合物上的薄层HAP对丙烯的光环氧化优于纯体相的HAP.Amano等研究了V2OJSiO2(VS)催化丙烯与分子02光氧化反应.考察了VS负载碱金属离子Li+,Na+,l<+,Rb的光催化作用,其中Rb是最有效的改性剂,重点讨论了Rb.VS催化剂.研究结果表明经Rb改性后的VS催化)~lJ[n(Rb)/n(V)=O.5~3.01光催化反应的丙烯转化率和PO的选择性显着高于未改性的VS.这表明添加Rb提高了负载于SiO2上的V2O5物种的光催化性能,其中Rb.VS催化剂的n(Rb)ln(V)由0.5变化至1.0时,丙烯的转化率和PO的选择性急剧增加;n(Rb)/n(V)=1.0时出现最大值(PO的生成速率为52~tmol/h),UV-Vis和x 射线吸收光谱对~系列的Rb/VS表征结果显示,Rb 与vo4之间存在有一对一的相互作用.随着Rb负载量继续增加,丙烯的转化率开始降低,这可能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降低有关.随着反应时间延长, Rb.VS对丙烯的转化率和PO的选择性稍微有些降低,而反应后的催化剂的颜色与新鲜催化剂相比几乎没有变化.Y amashita等【26J采用旋转喷涂溶胶凝胶法在石英板上制备了透明的含Tj介孔SjO2薄膜,光谱表征结果显示骨架中含有孤立的且为四配位的TiO2 部分.与常规介孔SiO2薄膜相比,这种含Ti的介孔SiO2薄膜即使没有紫外光的照射也具有很强的亲水表面性质,在紫外光的照射下,水滴在其上的接触角会变得更小,表明其具有超强的亲水性.在紫外光的照射下,这种含Ti的介孔SiO2薄膜对于丙烯光催化氧化反应表现出很高的选择活性,骨架上孤立的且为四配位的TiO2是光诱导表面反应的主要原因.503为氧源的反应Bemdt等L2开发了一条新颖的生产PO的工艺. 该工艺是以O3为氧源,无催化剂存在,反应条件温和,气相一步法制备PO.PO的选择性高达98%,而且几乎没有其他副产物生成,生产技术指标(丙烯转化率,PO选择性及生成速率)与已有的丙烯环氧化和Ag催化乙烯环氧化的工业生产相媲美.研究表明:PO的选择性,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总压的增加而显着降低(温度恒定).反应混合气在反应管内的停留时问以lOms为宜.在这个反应中,NO2是必需的,但并不被消耗.其反应机理目前尚未十分明确,可能是NO2首先被氧化为五价的氮的氧化物,再与丙烯反应生成PO,同时又有NO2的生成.Bemdt等【28J进一步研究气相O3 氧化丙烯生产PO的新工艺,从反应压力,温度,进料气组成,停留时间以及反应器的维数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无稀释气存在的条件下,丙烯的转化772化工进展2007年第26卷率为91.8%时,PO的选择性为93.3%.从反应原料的成本角度考虑,O的价格较高,目标应放在提高O的利用率上.研究得到在控制丙烯的转化率为20%~30%时,O3的利用率可达到95%.据称,O为氧源的丙烯环氧化反应已具备实现工业化的条件.但O3的价格相对较高,从经济上考虑,该生产线路是否可行,有待研究.6N20为氧源的反应N2O作为一种温和的氧化剂,与丙烯反应除生成环氧丙烷和N2外,无其他副产物产生,是一条环境友好的技术线路,近年来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青睐. Duma和H6mckeJ,首次报道了N2O作为氧化剂与丙烯气相反应制备环氧丙烷的研究,Na为助剂的硅负载氧化铁催化剂,在648K的温度条件下,丙烯的转化率为10%,环氧丙烷的选择性为50%.硅负载氧化铁催化剂是N2O环氧化丙烯的催化剂,但研究者发现无碱土金属助剂的氧化铁催化剂上并没有P0生成州.Wang考察了碱金属盐改性的FeO~/SBA一15催化N2O氧化丙烯的反应.助剂KC1质量分数为1%的FeO~/SBA一15[n(K)/n(Fe)=5]对于丙烯环氧化反应表现出最好的催化活性,在温度648K下的反应结果为:丙烯转化率达50%,PO选择性为10%,并采用UV-Vis,XANES以及拉曼光谱等表征技术,得出KC1不仅能够提高Fe物种的分散度,而且也能够改变SBA一15内表面上Fe的配位状态.提出了用以解释N20环氧化丙烯的K离子稳定四配位的Fe活性位的说法以及晶格氧的和FeO~/SBA一15酸性的消除,这些改变有利于PO选择性的提高.Bart从载体,活性中心以及助剂等方面,对催化N2O环氧化丙烯的催化剂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碱金属的乙酸盐用作助剂时,催化剂的活性及环氧丙烷的选择性按Na>K>Li>Rb>Cs的顺序而降低;各种载体,包括ZSM一5,A12O3,TiO2,CaCO3,BaCO3以及无定形的SiO2]A12O3用作乙酸钠为助剂的氧化铁催化剂的载体时,均不具有催化活性;研究过程中,作者还意外地发现,Rb2SO4为助剂改性的催化剂具有极其优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分别为76%和9.1%,相应地PO的生成速率为0.37mmol?g?h_.,其结果显着优于乙酸钠改性的催化剂(0.10mmol?g一.h一).7结语为寻找廉价氧源,丙烯环氧化生产PO的新工艺研究仍处于实验室阶段.在现有生产技术的基础上,继续开发环保,经济的生产工艺,特别是氢氧原位制备H2O2丙烯环氧化以及直接以分子氧为氧源的技术,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开发活性好,选择性高的催化剂依然是有待攻克的难题.参考文献[1】吴剑华.环氧丙烷生产用单管多旋静态混合管式丙烯氯醇化反应装置及生产方法:CN,1680346A[P].2005.[2】BuijnkJKF,VlaanderenJJM,CrockerM,eta1.Propylene epoxidationovertitanium—on—silicacatalyst--theheartoftheSMPO process[J】_Cata1.Today,2004(93—95):199—204.[3】ArcaVA,BoscoloBoscolettoA,FracassoN,eta1.Epoxidationof propyleneonZn—treatedTS—lcatalyst[J】_Mo1.Cata1.A,2006,243:264—227.[4】TulloA.DowBASFtobuildpropyleneoxide:companiesmark SUCCESSinprocesswithplansforplantinBelgium[J】.Chem.Eng. News,2O04,82(36):l5.[5】孟祥望.钛硅分子筛(Ts—1)催化丙烯环氧化与葸醌法生产过氧化氢的过程集成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化工学院,1998.[6】XiZW,ZhouN,SunY,eta1.Reaction-controlledphase—transfer catalysisforpropyleneepoxidationtopropyleneoxide【J】.Science,2ool,292:l139一l141.[7】xiZW,WangHP,SunY,eta1.Directepoxidationofolefms catalyzedbyheteropolyoxometalateswithmolecularoxygenand recyclablereductant[J】_Mole.Cata1.A,200l,168:299—301.[8】ZhouN,XiZW,CaoGY,eta1.Epoxidationofpropylenebyusing[n-C5H5NC16I-I33b[PW4Ol6】ascatalystandwithhydrogenperoxide generatedby2-ethyanthrahydroquinoneandmolecularoxygen[J】_App1.Cata1.A:General,2oo3,150:239—245.[9】QiCX,AkitaT,OkumumM,KuraokaK,HarutaM.Effectof surfacechemicalpropertiesandtextureofmesoporoustitanosilicates ondirectvapor-phaseepoxidationofpropyleneoverAucatalystsathighreactiontemperature[J】.App1.Cata1.AGeneral,2003,253:75—89.[10】Y apN,AndresRP,DelgassWN.ReactivityandstabilityofAuin andonTS—lforepoxidationofpropylenewithH2and02[J】_Cata1.,2Oo4,226:l56—170.[1l】SinhaAK,SeelanS,AkitaT,TsubotaS,HarubaM.V aporphase propyleneepoxidationoverAll厂n—MCM一41catalystspreparedby differentTiincorporationmodes[J】_App1.Cata1.A:General,2003,240:2,43—252.[12】TaylorB,LauterbachJ,DelgassWNGas—phaseepoxidationof propyleneoversmallgoldensemblesonTS—l[J】_App1.Cata1.AGeneral,2005,29l:188—198.[13】UphadeBS,NakamuraT,HarutaM.V apor-phaseepoxidationof propeneusingH2and02overAu/Ti-MCM一48[J】_Cata1.,2002,2O9:331—340.[14】MeiersR,DingerdissenU,HolderichWFSynthesisofpropylene oxidefrompropylene,oxygen,andhydrogencatalyzedby palladium—platinum—containingtitaniumsilicalite[J】.Cata1.,1998,176:376—386.[15】JenzerG,MallatT,MaciejewskiM,EigenmaannF,BaikerA.第6期黄顺贤等:丙烯环氧化反应的研究新进展?773? Continuousepoxidationofpropylenewithoxygenandhydrogenona[24]KanaiH,NakaoM, ImamuraS.SelectivephotoepoxidationofPd-Pt/TS一1catalyst【J1lApp1.CataLA:General,2001,208:125一propyleneoverhydroxyapatite.silicacomposites【J1.Catal,Commu,,133.2003,4:405—409.[16]HancuD,BeckmanJ,DanciuDensephaseepoxidation:US,[25]AmanoEModification ofphotocatalyticcenterforphoto.epoxidation6710192B2[P]?2004.ofpropylenebyrubidiumionadditiontoV2OdSi02[J1.Cata1.[17]WangRP,GuoXW,WangXS,eta1.EffectsofpreparationCommu.,2005,6:269—273. conditionsandreactionconditionsontheepoxidationofpropylene[26】Y amashitaH,NishioS,KatayamaI,eta1.Photo—induced withmolecularoxygenoverggffS一1inthepresenseofhydrogen[J].super-hydrophilicpropertyandphotocatalysisontranspare ntApp1.Cata1.AGeneral,2Oo4,261:7~13.Ti.containingmes0pomussilicathinfilms【J1lCatd己Today,2006,[18]WangRP,GuoXW,WangXS,eta1.Gas.phaseepoxidationof111:254—258. propyleneoverggffi'containingcatalysts[J1_Cata1.Today,2004,[27]BerndtT,B6geO,Hei ntzenbergJ.FromatmosphericresearchtoaIl93-95:217—222?industrialprocess:theformationofpropyleneoxide【J].Ind.Eng. [19]GuoXW,WangRP,WangXS.EffectsofpreparationmethodandChm.R.,2003,42:2870—2873.precipjta[0rontI1epropyleneep0xidati0n0V erAgrrs-1inthegas[28]BerndtT,B6geO.Gas-phaseepoxidationofpropyleneandethy1enephas.[J1.Z-却,2004,93-95:2l卜2l6?【J1lP.ChR.,2005,44:645—650.[20]CanerEA,Go(1dardW A?Thesu『faceatomicoxyradicalmechaIlism[29]DumaV,HOnickeD.Gasphaseep0xidati0n0fpm penebynitrousforAg-catalyzedolefinepoxidation[J1_,l988,112(1):oxideoversilicfd.supponedimnoxidecatalysts[J】_Ca1.,2000,80—92_2191:93—104.[21]NijhuiTA?Towardanewpmpyleneepoxidati0n一_Tranien[30]H6nickeD,Dumav,sm咖Metl1odofproduclngepoxy№tI1ands:Delftunive商tyof1hnol0gl997.bygphpoxida曲us,92o6【P]?0o?【22]NijhuisTA,M舭巴cM,MoulijnJA,eta1.Theproducdonof[31]W趼gXx,zhangQH,Y angsF,eal?Iron.cazedpropylenepmpene.xide:catalyticpr.cessaIldrecentdevelopn=ents[J].d.ep.xidat.nbynjtrouoxide:studiesonthee行ects.alkalmetalP..ges.j2O06,45:3447—3459.salts[J1.P?曰,2005,l09:2350o一23508?[23]LuJQ,LuoMF,LeiH,eta1.Epoxidationofpmpyleneon[32]BanM,HendDw,stevenC,e a1?Epoxidationofp叩ylenewNaa.modifiedsilvercata1ystswitl1airatl1eoxidaIIt【J]P以fn∞uoxde0nRb2so4.m0dcdimnoxideonsilicaca脚y括【J1?A:Gnf,2oo2,237:ll—l9.''Ca,2O07,247:86一l00.汐,汐,《,汐,,汐,汐汐,,》痧汐汐.专利技术?气候稳定的二氧化钛颜料及其制备方法公开(公告)号:CN1969019公开(公告)日:2007.05.23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候稳定的,具有良好光学性能的二氧化钛颜料,其具有紧密的,掺杂金属原子的二氧化硅遮盖物.特别合适的掺杂元素是锡,锆和钛.将所述紧密的二氧化硅遮盖物设计为多层,其中内层不含有明显量的金属原子.这样制备的涂料在浮动的pH值下将各组分依次加入碱性悬浮液中(pH值至少为9).为了完全形成掺杂的紧密的SiO2遮盖物,需要最后缓慢地将pH值降至低于9的值.所述颜料特别适合用于染料,漆和塑料中.一种工业水处理的方法公开(公告)号:CN1966412公开(公告)日:2007.05.23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充分利用工业系统内废热,采用膜蒸馏法对工业冷却水进行处理的方法,属于工业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包括:在原有冷却水处理循环的基础上增加膜蒸馏工艺循环单元而形成3个水处理循环单元,通过膜组件的传质,传热功能将获取的废热部分转移到膜蒸馏单元的产水侧,获取纯水.可有效解决膜蒸馏过程的能耗问题,并大幅降低工业除盐水的生产成本,同时可降低药耗,节约能源,节约取水和减少排污.一种生产清洁燃料的加氢方法公开(公告)号:CN1962829公开(公告)日:2007.05.1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清洁燃料的加氢方法.利用现有加氢裂化工艺中的热低压分离器具有相对较高的温度和压力,同时具备临氢环境这一特点,通过在热低压分离器上部装填精制催化剂床层或在热低压分离器和冷低压分离器之间设置加氢精制反应器,来精制加氢裂化本装置产品和来自装置外的其他需精制烃油.具有利用一套加氢裂化装置就可同时实现生产轻质和清洁燃料产品的效果.一种常压下煤加氢直接液化的方法公开(公告)号:CN1962819公开(公告)日:2007.05.16本发明公开一种常压煤加氢直接液化的方法,属于煤液化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对煤液化产物进行溶剂抽提,在甲苯不溶四氢呋喃可溶物中添加2%~15%金属(质量分数)Sn,Zn,A1,Cu中的一种或几种,再于600~1200℃碳化0.542h,再添加3%415%金属化合物Cr203,TiO2,MnO2,V2O5中的一种或几种,在0.543MPa氢气中球磨0.544h,制得氢源材料,再在煤中加入前述氢源材料和煤液化产物中的正己烷不溶甲苯可溶物于3804450℃反应0.542h.本发明的优点:该煤液化方法常压操作,对设备材质要求低,煤转化率高.。

关于对丙烯氧化催化剂的研究和分析

关于对丙烯氧化催化剂的研究和分析

关于对丙烯氧化催化剂的研究和分析现代社会,氧化催化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在石油化工、建材、涂料、染料、医药、制药、能源以及半导体这样多个行业中,尤其是在化工行业是它的最大用户,目前氧化催化剂的技术发展越来越迅速。

提升丙烯氧化催化剂的性能,是满足行业要求的关键所在,是当今科学家的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

丙烯氧化催化剂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催化剂,它不仅可用于聚氯乙烯的开环缩聚反应,而且还可以用于聚氯乙烯的合成氧化反应、丙烯酰胺的氧化反应以及其他含卤化物的氧化反应。

丙烯氧化催化剂的作用机理可以分为二大类:一类是直接催化,即催化剂与反应物直接发生反应,把反应物进行氧化;另一类是间接催化,即催化剂与反应物间接发生反应,形成催化剂活性中间体,把反应物氧化。

为了提高丙烯氧化催化剂的性能,首先要研究其活性位点,以及其与反应物间的相互作用。

此外,催化剂的结构和形态也是决定氧化催化剂性能的关键因素,因此,对氧化催化剂结构和形态的研究对提高氧化催化剂性能至关重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丙烯氧化催化剂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而要满足这样的需求,就必须有足够的研究,以保证其效率和性能的较高水平。

为此,需要建立丙烯氧化催化剂的理论模型,对其反应机理进行研究,研究其有效活性位点,以及它与反应物间的相互作用,彻底掌握其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进而改善催化剂的性能。

此外,利用相关的技术来提高丙烯氧化催化剂的性能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应用催化剂设计来设计更优秀的丙烯氧化催化剂;应用温度调控技术来调节反应条件,以促进催化反应;利用可控聚合技术来改善催化剂的分散性,并利用试验数据来验证催化剂的性能。

总之,丙烯氧化催化剂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催化剂,性能良好的氧化催化剂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科学家们也在不断挖掘和改良丙烯氧化催化剂的实际应用。

通过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研究,以及应用相关技术,可以获得更优秀的丙烯氧化催化剂,从而满足行业的要求,实现更高级水平的发展。

关于对丙烯氧化催化剂的研究和分析

关于对丙烯氧化催化剂的研究和分析

关于对丙烯氧化催化剂的研究和分析
近年来,随着丙烯氧化催化剂在化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其的研究和分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丙烯氧化催化剂是一种由有机酸、聚合物、添加剂、催化剂等组成的有效催化剂,可以有效地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反应和分解,同时具有抗氧化、耐热和耐久性等优异特性。

首先,本文从结构组成的角度,对丙烯氧化催化剂的物化性质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首先是催化剂本身,根据其结构特征,丙烯氧化催化剂可以分为有机酸催化剂、聚合物催化剂和添加剂催化剂等三种,它们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和活性特点。

其次,关于丙烯氧化催化剂的研究也针对其结构本身,诸如催化剂表面结构、活性中心结构、催化剂粒径及形状等方面。

此外,丙烯氧化催化剂还必须进行反应性和选择性等性能测试,以确定其在各种应用场合的性能。

比如,丙烯氧化催化剂的反应速度、反应温度、反应活性等参数都是关键性能指标,必须进行严格测试,以确保应用。

其次,由于丙烯氧化催化剂的反应选择性较强,除了测试其在正常条件下的反应活性之外,还需对其反应选择性进行测试,以确定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活性是否有所变化。

最后,在研究丙烯氧化催化剂的性能分析方面,通过合成和表征,结合实验室及机械测试等方法,首先确定催化剂本身的物化性质,然后结合实验数据,可以判断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抗氧化性、耐热性、耐久性、反应活性等性能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最后综合分析,从而对不同类型的丙烯氧化催化剂进行精准的质量控制。

综上所述,本文就丙烯氧化催化剂的研究和分析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以帮助人们充分了解丙烯氧化催化剂的性能特性和应用场合,以便更加有效地实现对丙烯氧化催化剂的性能最优化和应用控制,以满足我们对丙烯氧化催化剂的期望。

关于对丙烯氧化催化剂的研究和分析

关于对丙烯氧化催化剂的研究和分析

关于对丙烯氧化催化剂的研究和分析近年来,由于石油价格上涨,丙烯氧化催化剂成为了人们进行烯烃制备的必要中间体,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

目前,丙烯氧化催化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光催化的领域,尤其是将丙烯氧化催化剂聚合到可再生的能源上以获得更高的活性,以及研究其反应机理的领域。

在本篇论文中,我们将探讨丙烯氧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吸收光能和传导光能的反应机制。

在首先介绍丙烯氧化催化剂特性及其它背景知识后,将具体深入探讨催化剂产物生成的光催化作用。

然后,本文将着重阐述提高光催化效果的常见方法,包括合成新型催化剂、催化剂载体组装,以及催化剂改性等。

最后,综合上述研究,我们将提出对丙烯氧化催化剂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有助于促进其在实际工业应用的改进措施建议。

丙烯氧化催化剂是催化烯烃氧化的重要类别。

这类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活性、良好的烯烃选择性、几乎无污染的特性,在烯烃制备中受到重视。

丙烯氧化催化剂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分为两类,即氧化催化剂和吸收光能催化剂。

前者是指通过改变催化剂结构和条件来提高催化剂活性,而后者则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催化有机分子的氧化反应。

首先,通过合成新型催化剂可以更有效地吸收光能,促进烯烃的氧化反应。

有多种方法可用于合成新型催化剂,包括化学反应合成、外来体合成以及物理接枝法。

这些催化剂结构明显不同,其吸收光能和钝化等特性也不相同,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其次,催化剂载体在催化反应期间起着重要作用。

具有良好烯烃选择性和光催化效率的催化剂载体可以更好地促进反应,而且可以经常性地用来改善催化反应的性能。

目前,合成的催化剂载体主要有金属催化剂、多孔材料、二氧化碳和碳纳米管等。

最后,催化剂的改性也可以提高光催化效果。

这类方法包括改性催化剂表面以改善光催化性能,改变催化剂结构以提高活性,以及通过引入多级结构来增加能量传递效率等。

本文对丙烯氧化催化剂的研究和分析进行了探讨,从吸收光能和传导光能的反应机制入手,讨论了提高光催化效果的常见方法及其优劣。

关于对丙烯氧化催化剂的研究和分析

关于对丙烯氧化催化剂的研究和分析

关于对丙烯氧化催化剂的研究和分析
丙烯氧化催化剂是用于制备高质量使用价值丙烯聚合物的重要
原料。

它能够使混合物快速氧化,有效抑制单质氧化,从而改善产品性能和表观外观,可以大大改善生产工程的效率和成本。

有关丙烯氧化催化剂的研究有助于改进产品质量,提高技术水平,实现经济技术双赢。

首先,我们应该回顾目前对丙烯氧化催化剂的研究。

目前,对丙烯氧化催化剂的化学特性和催化性能的研究已经有所发展,包括丙烯及其衍生物的氧化催化剂系统、催化剂材料以及催化剂活性中心研究。

其中,活性中心研究是最重要的,它针对不同活性中心的结构进行了实验和理论研究,对于催化剂活性、稳定性、可控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我们应该考察丙烯氧化催化剂的优势和缺点。

丙烯氧化催化剂的优点在于,它能实现快速氧化和高度分解,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它能有效抑制单质氧化,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缺点是,它会造成环境污染,对于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影响。

最后,为了分析丙烯氧化催化剂所带来的影响,有必要对它进行系统性的研究。

首先,要研究催化剂的活性中心结构,优化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活性;其次,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温度、压力和载体的影响;最后,还需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资源和环境。

以上就是关于丙烯氧化催化剂研究和分析的内容。

虽然丙烯氧化
催化剂在生产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它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它的研究,确保它可以安全地应用于实际生产当中。

丙烯和氧气催化氧化

丙烯和氧气催化氧化

丙烯和氧气催化氧化丙烯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原料,广泛用于合成聚合物和其他化学制品。

而氧气则是生命之源,也是许多化学反应的重要氧化剂。

将丙烯和氧气进行催化氧化反应可以得到丙烯酸,这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研究表明,催化氧化反应的条件和催化剂对反应的效率和产物选择性都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反应的机理、影响因素和应用前景。

首先,催化氧化反应的机理是十分复杂的。

在反应过程中,丙烯分子首先与氧气进行氧化反应,生成过渡态分子。

这些过渡态分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一步发生分子重组,最终形成丙烯酸和其他产物。

催化剂在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速反应速率,同时还能够调控产物的选择性。

目前,氧化反应的催化剂主要包括钯、铑、铂等贵金属,它们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和稳定性。

其次,影响丙烯和氧气催化氧化反应的因素有很多。

首先是反应的温度和压力。

通常情况下,较高的温度和压力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物选择性,但过高的温度和压力可能导致产物的副反应和催化剂的失活。

其次是催化剂的种类和用量。

不同的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是不同的,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和控制其用量可以优化反应的效果。

此外,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时间也会对反应的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最后,丙烯和氧气催化氧化反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丙烯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合成丙烯酸酯、丙烯腈、丙烯酸树脂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聚合物、涂料、塑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优化催化氧化反应的条件和催化剂设计,可以提高反应的效率和产物的选择性,降低生产成本,为工业生产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丙烯和氧气催化氧化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反应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可以优化反应条件,提高反应效率,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希望本文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丙烯环氧化催化剂

丙烯环氧化催化剂

丙烯环氧化催化剂
. 丙烯环氧化催化剂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催化剂,在许多化工生产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这种催化剂能够促进丙烯分子中的双键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环氧丙烷。

丙烯环氧化催化剂通常由金属氧化物或配合物组成,如钨、钼、钒等过渡金属的氧化物或配合物。

这些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能够有效地促进丙烯的环氧化反应。

在丙烯环氧化反应中,催化剂的作用是提供活性中心,促进氧分子的活化,使得氧气能够与丙烯分子发生亲电加成反应,生成环氧丙烷。

同时,催化剂还能够降低反应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从而使得整个反应过程更加高效和可控。

除了活性高、选择性好的特点外,丙烯环氧化催化剂还具有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催化剂的稳定性对于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选择合适的丙烯环氧化催化剂对于化工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化工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丙烯环氧化催化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高效、环保、低成本的丙烯环氧化催化剂,以满足化工生产的需求和环保要求。

总之,丙烯环氧化催化剂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高效、环保、低成
本的丙烯环氧化催化剂,以满足化工生产的需求和环保要求。

丙烯和氧气在AuTS-1催化剂上的选择氧化反应研究60页

丙烯和氧气在AuTS-1催化剂上的选择氧化反应研究60页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zkq 20191027
万方数据
zkq 20191027
万方数据
zkq 20191027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zkq 20191027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zkq 20191027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丙烯气相环氧化催化剂的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丙烯气相环氧化催化剂的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丙烯气相环氧化催化剂的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材料,广泛用于合成树脂、塑料、弹性材料、涂料等领域。

丙烯气相环氧化是一种常见的生产工艺,其生产过程
中需要催化剂进行氧化反应。

目前常用的催化剂为银催化剂,但其存在
使用寿命短、选择性差、毒性高等问题,为环保和工业可持续发展带来
严重影响。

因此,研究丙烯气相环氧化催化剂的改性技术,提高其使用
寿命,提高选择性,减轻对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本文拟从改性催化剂入手,探究其提高选择性、延长使用寿命的方法。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改性催化剂的制备:选择一些改性材料,如金属氧化物、过渡金
属复合物、有机金属催化剂等,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备改性催化剂,
并对其进行表征,分析其物化性能。

2.催化剂性能评价:通过丙烯气相环氧化反应器进行催化剂性能评价,如选择性、转化率、热稳定性和时间稳定性等。

3.机理研究:通过表面分析技术、催化剂中间体分析技术等手段,
研究该催化剂催化氧化反应的机理。

三、预期结果及意义:
通过对丙烯气相环氧化催化剂的改性研究,预期能够实现催化剂使
用寿命的延长和选择性的提高,为相关工业生产和环保带来积极的影响。

同时,探究催化反应的机理对于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工业生产水平具有
重要意义。

丙烯与氧原子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丙烯与氧原子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第2 8 卷第 3 期 V o l . 2 8, N o . 3
滨州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B i n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2 0 1 2年6月 , J u n. 2 0 1 2
丙烯与氧原子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裴 玲1, 肖传晶2
( 滨州学院 化学与化工系 , 山东 滨州 2 1. 5 6 6 0 3; ) 潍坊华港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 山东 潍坊 2 2. 6 1 0 0 0 , )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 ( 中的 B 在6 理论水平上对丙烯与 D F T) 3 L Y P 方法 , 3 1+G( d 摘 要 : - p 氧原子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 . 对反应物 、 产物 、 中间体及过渡态进行了优化 , 并通过内禀反应坐 计算和振动分析对反应过渡态进行了确认 . 计算结果表明 , 氧原子与丙烯可以快速复合 标( I R C) 形成多种中间体 , 然后经历异构 化 、 解 离 反 应 生 成 各 种 产 物 如 CH3CH2CHO、 不饱 CH3C O CH3 、 和烃以及 H2O、 丙烯与氧原子反应通道主要有异构化 、 置氢和脱水反应 3 个过程 . OH、 H. : ; ; ; F T- B 3 L Y P 关键词 反应机理 过渡态 反应通道 D ( ) O 6 4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2 6 1 8 2 0 1 2 0 3 0 0 6 6 0 6 中图分类号 : - - -
1 计算方法
[0] , ) 本实验用 G 程序完成 , 采用 D 在6 理论水平上优化了各反 a u s s i a n 0 31 F T- B 3 L Y P 方法 , 3 1+G( d - p
收稿日期 : 2 0 1 1 1 2 0 9 - - , : 第一作 者 简 介 : 裴 玲( 女, 山 东 邹 平 人, 讲 师, 硕 士, 主 要 从 事 电 化 学 和 量 化 理 论 计 算 研 究, e i l i n 1 9 8 0—) E-m a i l p g 1 2 0 1@1 6 3. c o m.

丙烯氨氧化法

丙烯氨氧化法

以丙烯、氨、空气和水为原料,按其一定量配比进入沸腾床或固定床反应器,在以硅胶作载体的磷钼铋系或锑铁系催化剂作用下,在400-500℃温度和常压下,生成丙烯腈。

然后经中和塔用稀硫酸除去未反应的氨,再经吸收塔用水吸收丙
本发明是一种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丙烯腈装置废水处理方法。

属于水、废水或污水的处理。

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水浓缩回收塔系统和废热焚烧锅炉,所述废水浓缩回收塔系统主要包括浓缩回收塔(9)、套管冷凝器(6)、废水蒸汽冷凝液储槽(10)、浓缩再沸器(11)、雾沫分离器(17),具体处理工艺步骤如下:a.分离废水中携带的有机组分,将其送往原丙烯腈生产装置回收利用b.侧线采出高温蒸汽,携带热能回收利用c.焚烧处理。

提供了一种废水中携带的有机组分回收利用率较高,废水处理成本较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丙烯腈装置废水处理方法。

废水浓缩回收塔系统,将废水中携带的有机组分与废水分离,并送往原丙烯腈生产装置,全部回收利用。

介质温度超过80℃时,启动前需均匀预热,预热速度不超过50℃/h,预热后泵体温度不得低于入口温度40
一般不允许向设备内吹扫。

如果非得进行设备内部吹扫,必须保证设备的放空线畅通;离心泵通过泵体吹扫时,一定要打开泵封水。

丙烯催化氧化

丙烯催化氧化

丙烯催化氧化
丙烯催化氧化
丙烯(propene)是最简单的烯烃之一,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如用于合成的烯烃,如丙烷、丁烷等、高分子聚合物,如聚乙烯等。

也可以用丙烯氧化来制备苯乙烯(ethyl-benzene),使用氧化剂如钾氧化物(K2O)、氮氧化物(N2O)等,经过反应,生成氧化物和烯烃,但这样的反应不够高效,因此发展出丙烯催化氧化(propene catalytic oxidation),可以更高效地生成苯乙烯。

丙烯催化氧化的反应原理大致如下:首先,将丙烯和氧气混合,并加入活性催化剂;其次,氧气与丙烯的反应生成丙烯的氢氧酯(propene-hydroperoxide);然后,氢氧酯与另一个氧分子结合,生成过氧化氢(hydrogen-peroxide);最后,过氧化氢与苯乙烯反应生成苯乙烯和水。

丙烯催化氧化的优点很多,首先,它避免了水溶性的有机废物的产生;其次,反应产率高,超过99%;最后,省去了在有机溶剂中进行反应的步骤,只需要混合反应,大大降低了成本和污染。

丙烯催化氧化的应用非常广泛,从完全有机的反应到医药中的药物的合成,都可以使用此反应。

而且,丙烯催化氧化也可用于其它分子的氧化,如乙烯和丁烯的氧化,可以合成更复杂的化学物质。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丙烯氨氧化催化剂补氧过程瞬变行为研究王亚辉,陈晓春,武新颖,孙巍,刘时伟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北京 (100029)E-mail :wang1155@摘 要:用热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部分失活的MB-98催化剂的补氧再生过程,通过分析不同还原程度的催化剂的TG-DTG 的基本特征,解析了TG 曲线中两个增重区间的不同意义。

研究表明,氧化过程存在两种化合反应。

反应之一是Fe 2+被氧化,反应之二是钼的低价氧化物被氧化。

并由此确定在还原程度不大的工业条件下,催化剂补氧再生时发生的主要反应是Fe 2+被氧化成Fe 3+的反应。

通过考查不同升温速率的影响,得到了补氧量和氧化温度随升温速率变化的规律,解释了补氧速率变化的原因。

模拟工业条件制取部分失活的催化剂样品,用近似外推法求得升温速率无穷小时补氧的起始氧化温度和终止氧化温度,并得到了最佳的补氧升温速率10K·Min -1。

关键词:氨氧化反应;MB-98催化剂; 再氧化; 热分析;选择氧化 中图分类号:TQ0321. 引言丙烯腈(Acrylonitrile, AN)是三大人工合成材料的基本原料。

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Sohio 工艺[1,2]以丙烯、空气、氨为原料生产丙烯腈。

233222332CH CHCH NH O CH CHCN H O=++→=+前人研究成果表明:丙烯氨氧化合成丙烯腈是典型的选择性氧化过程,该反应遵循Redox 机理[1~5]。

催化剂的晶格氧作为氧化剂参与反应被还原,然后气相氧通过吸附、解离、表面迁移不断补充被消耗掉的晶格氧,从而完成一个“氧化-还原”的循环过程。

催化剂表面的晶格氧构成了催化反应的活性中心,晶格氧的含量与活性中心数成正比,因此晶格氧的消耗与补充特征将会直接影响催化剂的动力学特性。

在实际生产中,为了恢复催化剂活性,延长催化剂使用周期,催化剂在湍动流化床中须不断循环与空气接触以氧化再生。

本文考察了催化剂的氧化再生阶段的瞬变行为,这对提高催化剂使用效率,具有指导意义。

2. 实验部分把催化剂装填到管式固定床反应器中,通入氢气与催化剂反应。

在无气相氧存在时,催化剂表面晶格氧对氢气的氧化活性,可以表征为催化剂的供氧活性。

当催化剂表面晶格氧与氢气作用后,供氧中心即转为还原中心。

如此反应一段时间后就能得到部分失活的催化剂。

反应温度为450℃,压力为常压。

实验前后升温与降温时,要用氮气保护以杜绝空气进入。

在不同批次的实验中,不同的反应时间得到不同失活程度的催化剂。

因此可以用还原反应的时间来度量催化剂的失活程度。

让制得的部分失活的催化剂与热空气接触,在反应天平上发生补氧反应,测量其质量的变化,便可以得到催化剂氧化再生过程的TG 曲线。

通过分析各种情况下的补氧行为,探索补氧过程的规律。

实验主要设备是德国NETZSCH 公司的 STA 449C 型热分析仪。

其灵敏度是0.1µg ,实验中选取5、7.5、10、20 K·min -1等多种升温速率,升温区间是30℃~800℃,用氧气和氩气模拟空气,按照1:4比例配比,总流速为30 ml·min -1。

3. 实验分析3.1 催化剂组分及晶相分析实验中采用的催化剂为上海石化研究院研制的MB-98。

迄今为止,已经有多种理论描述了这种Mo Bi Fe −−多组分催化剂中各组分的作用。

大多数理论都认为,Mo 的作用是承担化学吸附以及氧(氮)的插入,Bi 的作用是夺取吸附态丙烯的H α−,并能够提高晶格氧的扩散速率,使晶格氧能快速补充到经反应消耗的活性位。

23/Fe Fe ++作为氧化/还原对引进催化剂,能加速电子的传递[2, 4]。

钼铋的氧化物之间结合会生成多种化合物,在催化剂表面起作用的主要是2312Bi Mo O α−,229Bi Mo O β−和26Bi MoO γ−三种不同的晶相。

α相和γ相彼此间发生了协同作用形成稳定的共生相229Bi Mo O β−,各相间紧密接触时发挥的性能好于彼此独立的单相的性能总和[6~8]。

根据多组分钼酸盐催化剂中钼酸盐相的樱桃模型[6],氧化状态下,由外向里各层分别是26Bi MoO γ−, 2312Fe Mo O ,4(,)Co Ni MoO ;而还原状态下,由外向里各层分别是2312Bi Mo O α−,2312Fe Mo O ,4FeMoO 和4(,)Co Ni MoO 。

由此可见,在催化剂中发生了,Mo Fe 间的协同效应。

氧化态6Mo +被还原后变成低价态4Mo +,由于23/Fe Fe ++电子对的存在,2Fe +将气相氧转化为催化剂中的晶格氧:223O Fe Fe ++⎯⎯→3Fe +传递晶格氧,自身被还原为2Fe +,并把处于还原状态的4Mo +重新氧化成6Mo +:[]4362O Mo Fe Mo Fe +++++⎯⎯→+因此,在氧气供应不足的贫氧环境中,2Fe +会逐渐增多,2312Fe Mo O 转变为4FeMoO 。

多余的3MoO 与26Bi MoO γ−结合,生成了2312Bi Mo O α−。

而在本实验中,由于一直没有氧气补充,3Fe +被消耗生成2Fe +,当反应时间足够长时,3Fe +被消耗尽,就会使得6Mo +以低价态4Mo +存在。

3.2 补氧曲线基本特征图1给出了在5K·min -1的升温速率下催化剂补氧过程的TG ,DSC ,DTG 曲线,催化剂样品事先经过了40秒的氢气还原反应处理。

D S CD T G温度(摄氏度)质量百分比%ٛ图1 升温速率为5K/min 的TG-DSC-DTG 曲线Fig.1 TG –DSC-DTG curves of the catalyst at a heating rate of 5K/min in air从图中可以看出,样品失重部分共有两段:AB 段和DE 段。

AB 段的失重是因为催化剂脱去了表面吸附水和内部吸附的气体,从数据来看这部分质量约占总质量的1%,在温度增加到约280℃之后,催化剂质量不再变化,速率线趋于平缓。

DE 段的失重则是因为催化剂中三氧化钼的升华所致。

三氧化钼在600℃之后开始升华。

BD 区间是增重部分,是补氧过程的主反应区。

由图(a )可以看出,在达到约350℃时催化剂质量开始增加,增重过程一直持续到600℃附近。

这期间又可以划分为BC 段和CD 段两个不同的增重区,反映在DTG 曲线上就是前后两个速率峰。

标志着分别发生了两个不同性质的反应。

从DSC 曲线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440℃和543℃各有一个放热峰,说明了在此两处各有一个放热反应发生。

在图(c )的DTG 曲线中,质量变化率的峰值也正好与位于这两个温度点,与图(b )对应。

根据前面对催化剂氧化还原过程的分析,推测第一个反应是2Fe +被氧化的过程,4FeMoO 转化成了2312Fe Mo O ,第二个反应是低价态的钼氧化物被氧化成高价态的过程。

下面的实验证实了这种分析。

3.3 不同还原程度的催化剂的补氧实验在用氢气对新鲜催化剂进行还原过程中,选取几次不同的还原反应时间,依次为20min ,10min ,60s ,20s ,由此制备了四次不同还原程度的催化剂样品,用以考察了催化剂的补氧行为,图2是对应于不同还原程度的催化剂动态热分析时的DTG 谱图。

实验中升温速率均为5 K·min -1。

温度(摄氏度)图2 不同还原程度催化剂补氧过程中的DTG 曲线Fig.2 DTG curves of the catalyst with different reduction reaction time表1 不同还原程度的催化剂补氧再生实验数据Table 1 TG date for the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reduction reaction time峰值温度(℃) 最高DTG 值 样品的还原 反应时间反应一反应二反应一反应二10min 446 505 0.217 0.255 60s 446 540 0.196 0.118 20s 448 541 0.189 0.079由图2和表1可以看出,反应一的峰值和增重量随着还原反应时间的增加变化不大,峰值温度也基本保持不变,都在445℃附近。

说明在这几次实验中发生了同一反应,且反应的量基本恒定。

反应二的峰值和增重量随着催化剂被还原程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大,还原得越彻底,补氧再生时反应二进行的程度也就越大。

据此可以推断,反应一是2Fe +被氧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4FeMoO 转化成了2312Fe Mo O 。

反应二是2MoO 低价态钼氧化物被氧化成3MoO 的过程,因为在氢气过量的情况下,催化剂还原程度的加深生产了更多的低价态钼氧化物。

在几次实验中都有反应二的出现,说明在氢气还原催化剂过程中,3Fe +被完全耗尽了。

反应一发生的是全部2Fe +被氧化的过程,由于催化剂表面可反应的铁元素量一定,所以反应一的量基本恒定。

反应二的峰值温度随着催化剂还原程度的增大而明显前移,说明反应二可能并非是一个单纯的反应。

而是几个反应的复合过程。

这是因为6Mo +在被还原时并不全是转化成4Mo +,安炜[4]认为6Mo +也能够被还原成5Mo +的价态,Stephen Poulston 等[9]认为在3MoO 和2MoO 可以存在很多稳定的计量式为3x MoO −的氧化物。

考虑到工业丙烯腈生产装置中,催化剂在流化床的贫氧反应区时间不超过一分钟,工业催化剂的补氧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以反应一为主,此反应是还原态催化剂补氧过程的主反应。

在上述几次实验中,前两次实验由于失活反应时间较长,催化剂被深度还原,导致峰二面积大于峰一。

而后面两次实验中峰一是主要的增重区,峰二则很小,更趋近于实际的催化剂失活情况。

3.4不同升温速率的影响通过改变补氧过程中的升温速率,对同一失活催化剂样品进行补氧分析。

失活催化剂样品的预处理模拟工业条件,还原反应温度为450℃,反应时间为40s 。

图3给出了相应的实验的DTG 曲线图。

定义补氧增重量为从开始氧化到最终氧化结束时的催化剂增量。

为方便比较,去除前期吸附脱附的影响,在各次实验的起始氧化温度点统一把此时的质量值转化为100%,观察其增重情况。

如图4所示,D T G温度(摄氏度)图3 不同升温速率时催化剂补氧的DTG 曲线 Fig.3 DTG curves of the catalyst with different heating rates质量百分比温度(摄氏度)图4 不同升温速率时催化剂补氧的TG 曲线 Fig.4 TG curves of the catalyst with different heating rates表2 不同升温速率时催化剂补氧再生数据 Table 2 TG date for the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heating rates升温速率 (K·min-1)起始氧化温度 (℃)反应一峰值温度(℃)终止氧化温度(℃)氧化总时间 (Min )增重量%5 347447572 45 4.16 7.5 353 455 580 30.34.48 10 355 460 595 245.02 20 372 472622 12.54.70由表2可以看出,升温速率越大,补氧过程的速率也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