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8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烛之武退秦师学业分层测评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
[基础巩固层]
1.下列句子中,含两个通假字的一项是( )
A.⎩⎪⎨⎪⎧①无能为也已②且贰于楚也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B.⎩⎪⎨⎪⎧①共其乏困②因人之力而敝之③秦伯说
C.⎩⎪⎨⎪⎧①惟君图之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③不阙秦,将焉取之
D.⎩⎪⎨⎪⎧①敢以烦执事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失其所与,不知
【解析】 B 项,“共”同“供”,“说”同“悦”;A 项,“已”同“矣”;C 项,无通
假字;D 项,“知”同“智”。
【答案】 B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又欲肆.
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B .许.
之 许:答应 C .且君尝为晋君赐.
矣 赐:赏赐 D .朝济.
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解析】 C 项,赐:恩惠。
这里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的事。
【答案】 C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例句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导学号:76722068】 例句:晋军.
函陵 A .秦伯说,与郑人盟.
B .因人之力而敝.之
C .朝.
济而夕设版焉 D .既东封.郑 【解析】 A 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B 项,形容词作动词;C 项,名词作状语;D
项,名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 .今老矣,无能..
为也已 D .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 【解析】 A 项,行李:古义指外交使节,今义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B 项,东
道主:古义指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今义指请客的主人。
D 项,夫人:古义指那人,此句中代指秦穆公;今义指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
【答案】 C
5.翻译下面的句子。
【导学号:76722069】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译文: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
译文: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译文:
【答案】(1)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哪能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
(2)(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边的疆界,又想扩张它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它又)要到哪里取得土地呢?
(3)借助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导学号:76722070】
郑清之字德源,初字文叔。
少从楼昉学,能文,楼钥亟加称赏。
嘉泰二年,入太学
..。
十
年,登进士第,调峡州教授。
帅赵方严重靳许可清之往白事为置酒命其子范葵出拜方掖清之无答拜,且曰:“他日愿以二子相累。
”湖北荼商群聚暴横,清之白总领何炳曰:“此辈精悍,宜籍为兵,缓急可用。
”炳亟下召募之令,趋者云集,号曰“茶商军”,后多赖其用。
理宗即帝位,授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迁宗学博士、宗正寺丞兼权工部郎、兼崇政殿说书。
帝问外人因子库进丝履有谤议,清之言:“禁中服用颇事新洁者。
”帝曰:“故事,月进鞋数两,朕非敝不易,何由致谤?”清之奏:“孝宗继高宗,故俭德易章,陛下继宁考①,故俭德难著。
宁考自奉如寒士,衣领重浣,革舄②屡补,今欲俭德著闻,须过于宁考方可。
”帝嘉纳。
诸路亏盐,执其事者破家以偿,清之核其犯科者追理,罣③误者悉蠲④之,全活甚众。
沿江算舟之赋素重,清之次第停罢,如池之雁有大法场之目,其钱分隶诸司,清之奏罢其并缘渔取者,盖数倍公家之入,合分隶者从朝廷偿之。
报下,清之方与客饮,举杯曰:“今日饮此酒殊快!”
十一月丁酉
..,退朝感寒疾,危甚,犹以未得雪为忧。
俄大雪,起曰:“百官贺雪,上必
甚喜。
”命掬雪床前观之。
累奏乞罢政,不允,奏不已,拜太傅、保宁军节度使
...充醴泉观使,进封齐国公致仕。
卒,遗表闻,帝震悼,辍朝三日,特赠尚书令,追封魏郡王,赐谥忠定。
清之不好立异,汤巾尝论事侵清之,及清之再相,巾求去,清之曰:“己欲作君子,使谁为小人。
”力挽留之。
徐清叟尝论列清之,乃引之共政。
赵葵视师年余,乞罢,上未有以
处之,清之曰:“非使作相不足以酬劳,陛下岂以臣故耶?臣必不因葵来遽引退,臣愿为左,使葵居右。
”上讫从之,然葵竟不果来。
(选自《宋史·郑清之传》,有删改) 【注】①宁考:亡父宁宗。
②舄:鞋。
③罣:同“挂”。
④蠲:除去,免除。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帅赵方严/重靳许可/清之往白事/为置酒/命其子范葵/出拜方掖清之无答拜
B.帅赵方严/重靳许可清之/往白事/为置酒/命其子范葵出拜方掖/清之无答拜
C.帅赵方严重/靳许可清之/往白事/为置酒/命其子范葵出拜/方掖清之无答拜
D.帅赵方严重/靳许可/清之往白事/为置酒/命其子范葵出拜/方掖清之无答拜
【解析】应注意画波浪线部分出现的人名等关键词,如“赵方”“清之”,判断其在句中所作成分。
第一个“清之”作主语,其前应断开。
“方掖清之无答拜”意思完整,其前应断开。
故选D。
【答案】 D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唐代改为国子监,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等。
B.教授,学官名。
宋代各路的州、县学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C.丁酉,古时计时方法。
古人以天干地支相配,用来纪年、纪月、纪日。
文中“丁酉”是指这年的十一月为丁酉月。
D.节度使,官名。
唐朝时在重要地区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授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
北宋解除了节度使的兵权,成为一种荣衔。
【解析】C项,“十一月为丁酉月”错,应该是指“十一月丁酉日”。
【答案】 C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清之年少时就能写文章,受到楼钥赏识,调任峡州教授之后,向统帅赵方汇报事情,赵方置办酒席款待他,并准备将两个儿子托付给他。
B.理宗即位后,郑清之被授予诸王宫大小教授之职,升为宗学博士、宗正寺丞兼权工部郎、崇政殿说书,后来向皇上建议要俭以养德,崇尚简朴之风,受到皇上的嘉许。
C.郑清之依法处理了盐商违法之事后,并依次废去长江沿岸很重的船税,还建议朝廷补偿应当归属各部门的钱,获得了朝廷同意。
D.郑清之不喜欢立异。
他先后挽留汤巾、举荐徐清叟这些冒犯过他的人和他一起共事,并向皇上建议让赵葵担任右丞相。
【解析】B项,“后来向皇上建议要俭以养德,崇尚简朴之风”不当,原文是“今欲俭德著闻,须过于宁考方可”。
【答案】 B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月进鞋数两,朕非敝不易,何由致谤?
译文:
(2)诸路亏盐,执其事者破家以偿,清之核其犯科者追理。
译文:
【答案】(1)按旧例,每月进贡鞋子数双,朕不穿坏是不换的,为什么会招致谤议呢?(关键词:“故事”“易”“致”)
(2)各路盐务多有亏欠,负责这件事的人倾家荡产来偿还,郑清之审核了其中的犯法者追究处治。
(关键词:“诸”“破家”“犯科”)
【参考译文】
郑清之,字德源,初字文叔。
少年时跟从楼昉学习,能写文章,楼钥十分赞赏他。
嘉泰二年,他进入太学。
十年,考中进士,调任峡州教授。
统帅赵方处事严肃稳重,不轻易赞许人,郑清之去他那里汇报事情,他给郑清之置办酒席,让他的儿子赵范、赵葵出来拜见,赵方扶着郑清之不让他回拜,并说:“他日希望能照顾我的两个儿子。
”湖北茶商群集暴横,郑清之向总领何炳建议说:“这些人很精悍,应该登记当兵,紧急时可使用。
”何炳马上下达招募他们的命令,响应的人云集而来,号称“茶商军”,后来多次依赖这支军队起作用。
理宗即位后,郑清之被授予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升为宗学博士、宗正寺丞兼权工部郎、
兼崇政殿说书。
皇上询问为什么外人对子库进献丝织鞋有谤议,郑清之说:“宫中穿的用的都十分讲究新的、干净的。
”皇上说:“按旧例,每月进贡鞋子数双,朕不穿坏是不换的,为什么会招致谤议呢?”郑清之上奏说:“孝宗继承高宗,所以节俭的美德容易表现出来,陛下继承宁宗,所以节俭的美德难以显现出来。
宁宗供给养活自己就如同寒士,衣服多次洗涤,皮鞋多次补缀,现在想使节俭的美德闻名于世,必须超过宁宗才行。
”理宗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各路盐务多有亏欠,负责这件事的人倾家荡产来偿还,郑清之审核了其中的犯法者追究处治,有过失及受牵连的人都被免去了罪责,保全救活很多人。
长江沿岸按船只征收的赋税一向很重,郑清之一项一项停免,如池州的雁有大法场这样的税目,这部分钱分别归属各司掌管,郑清之上奏请求废除它连带渔利的部分,他们的收入一般是公家的好几倍,理当分别管理的部门从朝廷偿还它们。
批复下来,郑清之正与客人饮酒,他举杯说:“今天饮这个酒特别痛快。
”
十一月丁酉日,退朝后郑清之得了寒病,病势很重,他仍然因为天没下雪而担忧。
一会天降大雪,他起身说:“百官庆贺下雪,皇上一定十分高兴。
”他命令人把雪捧到床前来看。
郑清之多次上奏请求辞官,皇上不许,他不停地上奏,皇上授予他太傅、保宁军节度使充任醴泉观使,晋封为齐国公后退休。
郑清之去世,遗表送到朝廷,皇上十分震惊,追悼他,停止朝政三天,特赠给他尚书令的官职,追封他为魏郡王,赐给他的谥号是“忠定”。
郑清之不喜欢立异,汤巾曾经因谈论政事时冒犯郑清之,等到郑清之再次做丞相,汤巾请求离职,郑清之说:“自己想做君子,那么让谁做小人呢?”极力挽留汤巾。
徐清叟曾经一一论述郑清之,于是郑清之举荐徐清叟和他共同处理政事。
赵葵带领军队一年多,请求离职,皇上还没有合适的地方安置他,郑清之说:“不让他做丞相不足以酬报他的功劳,难道陛下是因为我的缘故?我一定不会因为赵葵的到来就立刻引退,我愿意做左丞相,让赵葵做右丞相。
”皇上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然而最终赵葵却没有上任。
[语言运用层]
10.把下列一组句子组织成一个语意连贯的单句。
(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①《左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文学作品。
②《左传》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
③《左传》善于写细节,善于刻画人物。
④《左传》善于描写战争,描写大场面。
【答案】《左传》是一部善于描写战争,描写大场面,善于写细节,善于刻画人物,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鲜明个性的不可多得的优秀文学作品。
11.下面是某教师给高三学生列出的学习流程图,请把这个学习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答案】高三的学习过程,首先应通过自学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引导,展开讨论或听
课学习;由此发现规律;并在练习中加以运用;然后再次发现问题,巩固对规律的掌握。
12.下面是一段关于《左传》作者的文字,请用三句话概括它三个方面的内容。
【导学号:76722071】
关于《左传》的作者,《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说是左丘明,唐代赵匡首先怀疑“左氏”非左丘明,清代姚鼐进一步提出:“左氏之书,非出一人所成。
”他还提出《左传》作者可能是吴起。
还有人主张《左传》为刘歆所作,不过这些怀疑之说都没有充分根据。
关于左丘明的记载最早见于《论语·公冶长》。
清代朱彝尊认为左氏为复姓(《经义考》)。
至于其生卒行事,史皆不详。
《孔子家语·观周篇》说:“孔子将修《春秋》,丘明为之传,共为表里。
”未知所据。
不过一般论者据《左传》所记事实,都认为作者的生活年代要比孔子晚。
(1)第一方面:
(2)第二方面:
(3)第三方面:
【答案】(1)关于《左传》作者的众多怀疑之说都是没有充分根据的。
(2)关于左丘明的姓氏历来众说纷纭。
(3)一般论者认为有关孔子与左丘明的交往的记载是不符合事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