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县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失去的一天教案西师大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失去的一天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理解“绿荫如盖”、“羞愧"、“馋涎欲滴”、“游手好闲"等词语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内容,懂得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
读文体会:什么叫“失去的一天”?
教学准备
师生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名言、诗歌、名人故事.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昨天你是怎么过的?做了哪些事?想知道另一个小伙伴“佩佳"是怎么过一天的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失去的一天》看看吧!
二、自读课文,读准读顺
1自由小声地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相互检查,读勾画出的生字、新词,相互帮助.
3齐读课文,检查学生认读本课生字、新词的情况。

绿荫如盖佩佳羞愧馋涎欲滴翻耕砌墙游手好闲麦茬地
4分段抽读课文,比一比哪位同学读得更准确、更流畅.
三、研读课文,习得方法
(一)读课文,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词语的意思,把不明白的提出来共同探讨。

(二)全班交流汇报读书收获,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研读重点词语.
1“游手好闲”
①说说“游手好闲”的意思.
②读课文1~5段,勾画出能够回答佩佳在这一天里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的句子或词语.
相机板书:睡坐吃嬉戏
③小结:他这一天什么事也没做,只是吃、睡、玩,这就叫“游手好闲”。

(板书:游手好闲)
④练习读好这部分课文,通过读来表现佩佳“游手好闲”。

2“羞愧”
①说说“羞愧"的意思.
②佩佳为什么羞愧得不敢看妈妈的眼睛?
③课文还有一处描写佩佳羞愧难过的心情,请用线勾画出来。

从“低下头”这个动作你体会到什么?
④妈妈是怎样帮助佩佳认识自己的错误的?读课文6~10段。

通过妈妈带他到不同的地方看到的不同景象,了解人们在这一天的工作成绩.
⑤读这部分课文,读出妈妈语重心长帮助孩子的语气。

⑥齐读最后一段。

“他想了想",此时他会想些什么?
⑦出示最后一段,学生试着补充出“……”省略的内容.
四、拓展升华
1你知道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吗?
2你有像佩佳这样的“失去的一天"吗?
3师生交流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故事,课后利用资料办一期班报。

4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知识。

希望同学们从小珍惜时间,利用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板书设计
25 失去的一天
佩佳: 睡坐吃嬉戏
别人:耕地砌墙做面包借书
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一、字音
1.易读错的字
浑浊.(zhuó)四肢.(zhī)身躯.(qū)
溺.水(nì)返.回(fǎn) 斯.文(sī)
心脏.(zàng)饶恕.(shù) 锁.住(suǒ)
混.乱(hùn)赞颂.(sòng) 成绩.(jì)
2.多音字
少错误!还错误!
二、字形
1.易写错的字
缓:右边不是“爱”.
累:下面是“系"字少一撇。

衔:各部件等宽。

返:先写“反",再写“辶”.
佩:“巾”上面一横不能掉。

既:第五笔是点。

2.形近字
错误!错误!错误!
错误!错误!错误!
错误!错误!错误!
错误!错误!错误!
三、词语
1.好词集锦
黑乎乎精疲力竭奔流不息滋润万物
风吹雨淋愤愤不平驱寒取暖气急败坏
熊熊大火零零星星金光四射腾云驾雾
上天入地神机妙算各显神通三头六臂
神通广大未卜先知刀枪不入
2.近义词
慢慢-—缓缓合拢--合并
茂盛-—茂密悲惨--凄惨
驱赶——驱除饶恕—-宽恕
敬佩-—敬重违抗——违背
3.反义词
轻——重清——浊
黑暗-—光明上升-—下降
合拢-—分开巨大——细小
辽阔——狭窄茂盛—-稀疏
悲惨——幸福凶恶——善良
获得—-失去
4.词语搭配
(巨大)的变化(飘动)的云
(隆隆)的雷声 (美丽)的世界
(无边)的黑暗(严厉)的惩罚
(尖利)的嘴巴 (幸福)的生活
(五彩)的云霞 (奔流不息)的江河
(茂盛)的花草树木 (滋润万物)的雨露
承认(错误)归还(火种)
忍受(痛苦)砸碎(锁链)
四、课文主题
1.《盘古开天地》讲述了巨人盘古用神力开辟天地,以身躯化为万物的故事,赞扬了盘古(伟大的开创精神和彻底的牺牲精神)。

2.《精卫填海》讲述了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化为精卫鸟,衔来西山木石填塞东海的故事,塑造了(坚韧执着)的精卫形象。

3.《普罗米修斯》讲述了普罗米修斯为了帮助人类,勇敢地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盗”取火种),遭到了宙斯残酷的惩罚,他不屈不挠,后来得到大力神的救护,终于获得自由的故事.赞美了普罗米修斯(为民造福、不惜牺牲)的精神。

4.《女娲补天》讲述了女娲为了拯救人们,先补天,再斩断大乌龟的四条腿撑起天空,接着杀死黑龙,最后堵住地缝,赞扬了女娲(勇敢顽强、智慧能干、甘于奉献)的精神。

五、背诵默写
1.背诵《精卫填海》.
2.背诵《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

六、单元积累
与神话故事有联系的古诗: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3.秋色
一、选择.
1.“蔚”的读音是( ).
A。

wèi B.wiè C.yù D。

wèn
2。

和“增”读音相同的是( ).
A.céng B。

zhéng C。

chéng D.zēng
3.“仿佛”中“佛”的读音是( )。

A.fú B。

fó C。

fǔ D。

fèi
4.“佛像"中“佛"的读音是( )。

A。

fúB。

fó C.fǔ D。

fèi
5。

“仿佛”的近义词是( )。

A.如同 B。

好像 C。

仿照 D。

模仿
6.“增加"的反义词是()。

7。

增添 B。

减少 C。

降低 D.下降
8.跟“黄澄澄"结构相同的词语是().
A。

碧绿 B.金光闪闪C。

红彤彤 D。

紫红紫红
9。

“驰名中外”的近义词是()。

A。

声名远播 B。

风驰电掣 C.独一无二 D.无独有偶
10.“逊色"的意思是()。

A。

比不上 B.比得上 C。

一样的颜色 D。

像苹果一样的红色
二、填空。

1。

本文的作者是(峻青)。

2.作者抓住富有秋天特征的事物,生动地描绘(五彩斑斓)的秋天。

3.本文表现了秋天的丰收、成熟与(繁荣).
4。

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点明秋分刚过,天气(变凉)这一特点。

5。

作者通过柿树与(枫叶)的对比,突出柿树的鲜红与内涵的丰富。

6.“啊!好一派迷人的景色。

”这是作者有感而发,道出了由衷的(赞叹). 7。

“早晨到海边散步,(仿佛
)那蔚蓝的大海,比以前更加蓝了;天,也比以前更加高远了。

”这句话可以用词语水天一色、(天高云淡)来概括。

8.文章第(五)自然段道出了作者喜爱秋天的原因。

9。

课文让读者领略到(美丽而迷人)的秋色。

10。

我们通过作者描绘的美丽秋色,感受到秋天(成熟与繁荣)的景象.
三、判断.
1.“逊色”的反义词是“出色”。

(对)
2.“驰名中外”的意思是声名传播得很远.(对)
3.“绚丽”的近义词是绚烂。

(对)
4。

“繁荣”形容事物蓬勃发展.(对)
5.课文第三自然段突出了秋天水天一色,秋高气爽的特点。

(错)
6。

“回头向岭上望去,哦,秋色更浓了。

”在文中点明主题。

(错)
7.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描绘了欣欣向荣、富有生命色彩的岭上秋景。

(对)
8。

“山楂树上缀满一颗颗红玛瑙似的果子。

”这是一个夸张句。

(错)
9.“而那种叫‘红玫瑰’的,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是比喻句。

(对)
10.文章表达出作者面对丰收的景象时内心的快乐。

(对)
四、连一连关于秋天的诗句.
停车坐爱枫林晚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霜叶红于二月花
自古逢秋悲寂寥巴山夜雨涨秋池
君问归期未有期我言秋日胜春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解落三秋叶非是藉秋风
空山新雨后秋收万颗子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春种一粒粟能开二月花
居高声自远天气晚来秋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参考4)
一、把握诗词特点,教学各有“侧重点”
教学《独坐敬亭山》这首古诗时,学生建立了整首诗意思初步感知后,在汇报完一二句的诗意后,设计了深化性问题:“你从哪些词上能体会出诗人孤寂的心情?”学生马上答出:“众鸟高飞尽"的“尽”字,“孤云独去闲”的“孤”和“独"字,都能体会出诗人的孤寂。

同时我也感到学生真的由推敲词句入手,形成了自己的想法,并且还能够把自己的见解清晰得表述了出来。

《望洞庭》一诗,我侧重了整体的教学。

没有像《独坐敬亭山》的那种字词推敲,而是引导学生抓住完整的句子,先寻找作者关注的景物,然后分析作者的想象和比喻.抓住修辞方法的感悟,体会表达方法.《忆江南》采用了反问句带动整首词的教学。

既起到了感悟江南美景的作用,又落实了表达方法的总结。

教学的“侧重点"各不相同,而又准确落实,使教学避免了雷同的模式,体现了文本的特点。

二、把握文本特色,信息支持有“突破点”
古诗词具有语言凝练、意象丰富的特点,而小学生因为生活积累不多,情感体验有限,在阅读中获得的表象往往很笼统、模糊,此时就要让学生通过借助课件的精美图片尽情展开想象,通过音乐参与的范读,展开想象,建立朗读的初步感知.再通过关键词语和诗句出示的课件支持,由初步整体感知,向实际语言感悟深化,形成学生对诗句的正确理解,并形成清晰的感悟。

然后再突出领会表达的方法引导,使学生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

让学生与古诗词进行灵性的对话,从古诗词生动的语言中度诗人的心境,进而陶醉在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之中。

信息技术的支持,由浅入深,步步深入。

使教学的重点突出鲜明,教学的难点得以有效突破.教学呈现阶梯性,有深入挖掘,也有升入浅出的引导.
三、诵读稍弱,朗读训练还缺“激发点”
课堂有了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建立了感受古诗的认知。

但此次古诗词的教学,朗读这一重要环节落实得不够.朗读,既是感悟古诗词意境的手段,又是展现学生理解水平的一个方式.朗读,应该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才好。

此次教学,教师的朗读指导力度不够。

在评课时,老师们普遍指出了这一点,对此缺点的指出我欣然接受。

其实,一直以来我在课堂上对朗读的指导都显得较为不足。

这一方面是由于自己无法走出用教案教的思维定势,更重要的原因是自己总是不放心把课堂归还给学生。

虽然教学中,有范读引导,乐曲伴奏等信息技术的手段,学生也有朗读练习的机会。

但作为学习引领者的我,在激发朗读情感方面的语言不到位,没有很好起到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引导体会朗读情感的作用。

指导朗读似乎有点单一,更显情感乏味。

在第二次教学时,我对自己指导朗读时的过渡语进行了精心处理,也再次设计了更多方式的朗读方式。

引读、范读、再加入诗歌的背景深入朗读,学生朗读情绪投入进去了,诗的情感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自然也都落实了。

13 开天辟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