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9三峡》word教案 (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准确解释重要的字词和正确翻译重要的语句。
3、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三峡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同学们,大家认识这个字吗?峡,何谓峡?两山夹水的地方,说到峡,风光最为旖旎迷人的那当属“三峡”,曾经有外国朋友问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中国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在哪?他脱口而出——三峡。
为什么三峡在余秋雨的眼中会有那么大的魅力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跟着我们的导游——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一起去神游一番,去揭开三峡神秘的面纱。
二、简介作家、作品。
三、介绍三峡。
四、课文诵读:
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把握节奏,正确停顿。
过渡:说三峡的景美,其实郦道元的文字更美,理学大家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眼到、口到、心到。
须读得字字响亮。
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看准字形,若有把握不准的字音,可以对照注释上的读音或是借助字典,也可以和同桌交流;并在相关的句子上划出朗读停顿。
请一个同学展示,其他同学点评。
2、二读课文,了解三峡之景。
(1)过渡:文章不厌千回读,但为什么三味书屋里的孩子,读的人声鼎沸,还是觉得索然无味、味同嚼蜡呢?因为不理解其中的意思,看来学习文言文的时候除了读我们还要理解其中的意思。
请同学们参照注释细读课文,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疏通文义,小组讨论时,采用每人轮流说一句的形式,如果小组讨论中发现有争议的地方用红笔圈注出来,待会我们在全班展示交流。
(四人组讨论,确定展讲方式--组内试讲--全班展示)
(2)小组归纳整理文言文知识,板书展示。
3、在疏通文义的基础上开展背诵竞赛。
五、学生谈本课学习收获。
六、结束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活动流程
活动一:诵读课文,读出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后,理清文章结构,参照《春》设计板书。
活动二:本文写三峡,作者主要写哪些景物,分别突出了它们怎样的特征?读出相关的语句,用“形容词+名词”的形式加以概括。
活动三:本文是从哪些角度,运用什么方法来描绘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的?
活动四:展开想象的翅膀,讨论《早发白帝城》和《三峡》的异同点,再想象三峡大坝建成后的今天,三峡景色有怎样的变化?
异同: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
三峡景色之变:
1、一定流域内水位有所升高,“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这一景观有所变化,三峡上游出现又一个秀丽的千岛湖。
2、“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的情况就不会再出现了,有大坝来控制水量,就可以保证水道的畅通,无论是丰水还是枯水的季节,航运都不会受到影响。
3、“回清倒影”的美景就看不到了,因为大坝蓄水会导致污染。
4、游客可以到达以前难以到达的山林深处,会吓走猿猴,“高猿常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景象也就从此消失了。
活动五:学了本文后,结合三峡的现状,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示例:各位游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
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
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
走进三峡人民,品尝金黄蜜橘;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
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热忱地欢迎各位游客常游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