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0题;共42分)
1. (6分) (2017高二下·孝感月考)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一月均温(℃)与河流分布状况。
读右图,完成下列下面小题。
(1)甲处等温线发生弯曲的影响因素是()
A . 洋流
B . 地形
C . 大气环流
D . 海陆位置
(2)图示区域所在地形区种植业发展主要限制性是()
A . 光照
B . 热量
C . 降水
D . 水源
(3)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有()
A . 降水主要来源于太平洋的东南季风
B . 图中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C . 植被类型以热带季雨林为主
D . 图中河流均有凌汛现象
2. (2分) (2016高三上·巴彦淖尔期中) 继朝阳路之后,北京第二条潮汐车道-----紫竹院路沟桥西端至四季青桥路口东侧之间的潮汐车道于2014年9月30日6:00启用。
此后,该车道每天6:00-12:00为进城方向使用,其它时段为出城方向使用(如下图)。
目前,大量在北京市中心区上班的居民居住在郊区,主要是因为北京市
中心区()
A . 人口过于稠密
B . 道路交通拥堵
C . 生活成本较高
D . 就业机会较少
3. (4分) (2018高三上·七台河期末) 黑龙江省黑河市(50°15′N)是世界水稻栽培的纬度最高限。
该地区每个劳动力平均有近2.67公顷耕地。
这里曾是种稻禁区,现在不仅可以种稻,还能够持续获得高产、稳产。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黑河市曾是种稻禁区,其主要的制约条件是()
A . 热量不足
B . 灌溉水源缺乏
C .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
D . 劳动力缺乏
(2)由“种稻禁区”到“能够持续获得高产、稳产”的主要原因是()
A . 水利设施的完善
B . 优良品种的培育
C . 劳动人口的增加
D . 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4. (4分) (2017高二下·平原月考) 一些具有联系的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的集聚现象,这样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工业集聚是因为()
①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和能源消耗
②可以扩大总体生产能力
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④可以减少市场上的交易费用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
从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看,应集聚的工厂是()
A . 汽车厂——石油冶炼厂
B . 钢铁厂——水泥厂
C . 钢铁厂——金钢石厂
D . 汽车厂——水泥厂
5. (4分) (2017高一下·蒙阴月考) 读甲、乙、丙、丁四地人口统计图,回答下列各题。
(1)
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 甲、乙、丙、丁
B . 丁、丙、乙、甲
C . 甲、丙、乙、丁
D . 丁、乙、丙、甲
(2)
甲地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 教育压力大
B . 人口老龄化
C . 劳动力不足
D . 死亡率极高
6. (2分)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及淡水的主体分别是()
A . 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冰川
B . 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河流水
C .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河流水
D .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冰川
7. (2分) (2017高二下·深圳月考) 东非高原位于赤道附近,但不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而是热带草原气候,其主要原因是()
A . 距海较远
B . 海陆差异的影响
C .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D . 高原地形影响
8. (6分) (2018高三上·肇庆模拟) 黑河是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第二大内流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最后通过蒸发消失于内蒙古额济纳旗。
黑河中游盆地是我国著名灌溉农业区,在黑河中下游地区,地下水与地表水有规律地、重复地转化(下图),导致不同河段流量变化存在明显差异。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黑河流域的冰川总量在减少。
该流域的水循环情况为
A . 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实际蒸发量
B . 多年平均降水量小于实际蒸发量
C . 多年平均降水量等于实际蒸发量
D . 多年平均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2)每年3~5月黑河下游流量最小,其原因是
A . 中游盆地进入春灌高峰
B . 下游降水量少
C . 下游盆地进入春灌高峰
D . 下游地区气温回升,蒸发旺盛
(3)关于黑河中下游水文特征的比较,正确的是
A . 中游流量小于下游
B . 中游含沙量小于下游
C . 中游下渗量小于下游
D . 中游汛期早于下游
9. (6分) (2020高三上·长春模拟) 巴丹湖位于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的东南缘,湖泊被沙山分为东湖和西湖两部分(下图),两湖水体性质受盛行西北风的影响而产生明显差异。
地质历史时期,该湖所在地区风向多变,影响着巴丹湖的地貌演化,并造就了不同的湖泊形态。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右图示意巴丹湖的地貌演化过程,据此推断Ⅰ、Ⅱ、Ⅲ阶段的盛行风向分别是()
A . 西南风;东南风;西南风
B . 西南风;东南风;东北风
C . 东北风;西北风;西南风
D . 东北风;西北风;东北风
(2)巴丹湖冬、春季节水位较高,其主要原因是()
A . 地下水补给量大
B .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量大
C . 大气降水量大
D . 气温低,蒸发量小
(3)东湖比西湖水位高、盐度低的原因是()
①湖盆底部西高东低,东湖接受浅层地下水补给量大于西湖
②东湖受季风影响,降水量大,湖水补给量大
③该地盛行西北风,沙山阻挡,导致风力东湖较西湖弱,水分蒸发弱
④西湖沿岸地区人类活动频繁,用水量大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②
10. (6分)人们常用“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来形容青藏高原的气候特色;在青海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
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读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局部图,完成下列问题。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图中分别是()
A . ①是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线
B . ②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
C . ③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D . ④是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
(2)
下列解释正确的有()
①“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青藏高原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都较大
②“一日须携四季装”:气候的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大
③“山下百花山上雪”: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明显
④“日愁暴雨夜愁霜”:该地区白天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暴雨;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易结霜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3)
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或面临的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A . 该地区光照资源丰富,可在区内大力推广小麦种植
B . 该地区地广人稀,草场资源丰富,增加牲畜数量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出路之一
C . 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主要是干旱、霜冻、风沙
D . 该地区南部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
二、综合题 (共4题;共56分)
11. (10分) (2017高二下·南溪月考) 图6是非洲部分地区图,图7是F岛年间水量分布图,图8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简述F岛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相对位置)。
(2)
说出F岛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12. (20分) (2018高三上·南宁月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平洋生蚝即太平洋牡蛎,属广温性贝类,主要分布在低潮线至水深20米的浅海区,其生长的适宜水温为8—32℃,多以细小的浮游动物、硅藻和有机碎屑为食。
太平洋生蚝产量高,生长快,对海洋环境适应范围广。
此类生蚝肉质肥美、营养丰富,素有“海洋牛奶”的美誉。
2017年4月初,太平洋生蚝占据了丹麦西海岸的大片海滩。
丹麦驻华大使馆因本国生蚝泛滥成灾在官微发文求助网友,一时间引发中国网友广泛关注。
(1)说出丹麦海岸线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
(2)分析太平洋生蚝在丹麦西海岸大量繁殖的原因。
(3)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丹麦驻华大使馆在官微发文求助的原因。
(4)丹麦生蚝泛滥成灾,有网友建议丹麦将生蚝出口到中国,你认为此举是否可行?请说出理由。
13. (16分) (2018高二下·新津开学考) 读我国部分地区图,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图示地区甲、乙两河流域“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四大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地区经济发展。
“水多、水少”指旱涝灾害频繁,“水脏、水浑”则与污染和水土流失密切相关。
材料二:据统计,图中A省现已有水土流失面积达2.64万平方千米,占该省总面积的19%,主要集中在A省西部和南部地区。
这些地区由于人多地少,毁林开荒和陡坡种植现象普遍。
据不完全统计,A省现有坡耕地814万亩,其中坡度在25°以上的有178万亩。
(1) A省为我国粮食生产大省,其南部地区主要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属于________,简述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
(2)甲、乙两河流域是我国旱涝灾害的多发地区。
试分析甲、乙两河流域易发生旱涝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
(3)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现状多是人多地少,生活贫困。
试从地形、降水、植被的角度分析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4)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应如何因地制宜,提高经济效益,带动地区脱贫致富?
14. (10分) (2018高二下·双鸭山开学考) 下图是某海湾围海造地前后的对比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围填海前后环境的变化。
(2)针对湿地的变化,说明其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0题;共42分)
1-1、
1-2、
1-3、
2-1、
3-1、
3-2、
4-1、
4-2、
5-1、
5-2、
6-1、
7-1、
8-1、
8-2、
8-3、
9-1、
9-2、
9-3、
10-1、
10-2、
10-3、
二、综合题 (共4题;共56分)
11-1、
11-2、
12-1、
12-2、
12-3、
12-4、
13-1、
13-2、
13-3、
13-4、
14-1、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