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宇宙与地球 第一章第二节《探索宇宙》课件(共79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人口的变化包括人口多方面的变化,本章讲述人口哪些方面的变化?
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世界人口的数量变化
中国人口的数量变化
70亿
2011年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现在,
我国共进行过六次人口普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13.3972亿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12.9533亿
必修一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
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必修二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人文地理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950年——2005年,人口增长速度由快到慢排序是: 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欧洲
(2)国间差异
◆这十个国家有几个属于亚洲国家? ◆其中,哪些国家为发达国家?哪些为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与发展国家的人口增长特点有何不同?
欧洲大部分、美国、 加拿大、澳大利亚、 其他国家 新西兰、日本、南非
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读图名 (2)读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 (3)判读曲线变化特征 (4)思考变量之间的关系
数量很小 增长缓慢
数量增加 增长加快
生产力水平 低,获取食 物的能力低 ,防御灾害 和疾病的能 力低,死亡 率高 。
农业革命促 进了生产力 的发展,耕 作和灌溉技 术的发展, 食物供应稳 定可靠,死 亡率下降 。
欧洲、北美、大洋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较低
较高
缓慢
很快
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 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
平高,需要的劳动力 需要的劳动力多;
少;
②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②社会保障制度完善; ③受教育水平低,生育观念
③受教育水平高,生育 落后;
意愿不强
④政治独立、经济发展、
医疗进步,死亡率下降
①人口老龄化 ②劳动力不足 ③国防兵源不足 ④赡养负担加重 ⑤老年人生活困难孤单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 11.0017亿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 10.3188亿
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 7.2037亿
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 6.0193亿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有哪几种? 自然增长(由生死造成的增长) 机械增长(由迁移造成的增长) ★人口增长=自然增长+机械增长
0 50
42 40
人 30
口
出
生 率
20
‰ 10
12 10 20 30 40 50 50
40
人
30
口 自
然
1220
增 长
率
10 ‰
() ()
0
0
50 40 30 20 10 0
人口死亡率(‰)
30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C.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
纵坐标为以年龄,横坐标为男女人口所占的百分比或人口数, 金字塔中各个年龄性别组相加为100%或总人口数
20世纪以来
数量很小 增长缓慢
数量增加 增长加快
20世纪以来 持续增加 明显加快
生产力水平低 ,获取食物的 能力低,防御 灾害和疾病的 能力低,死亡 率高 。
农业革命促进了 工业革命促进
生产力的发展, 了生产力的快
耕作和灌溉技术 的发展,食物供
速发展,使生
应稳定可靠,死 存环境改善,
亡率下降 。 营养水平的提
一年会增加多少人口?假设其他条件不变,10年后,该地区人口 自然增长率降至1.7%,到那时一年会增加多少人口? 自然增长数=初期人数(人口基数)×自然增长率 第1年新增人数:200000×2%=4000(人)
1年后总人数: 200000×(1+2%)1=204000(人)
10年后总人数: 200000×(1+2%)10=243799(人) 第11年新增人数: 243799×1.7%=4145 (人)
2.结合芬兰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实际,你认为哪些因素影响 了其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其中,哪个因素起了主要作用?
生产力水平
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 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 社会福利、文化观念
3、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差异 (1)空间差异的原因
工业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差异(生产力的差异) (2)空间差异的表现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衡量一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快慢的指标是什么? 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的大小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出生率和死亡率
1、三率的计算与关系
出生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人数与初期人数之比。 公式:出生率=出生人数/初期人数×100% 死亡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死亡人数与初期人数之比。 公式:死亡率=死亡人数/初期人数×100% 自然增长数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新(净)增人数。 公式:自然增长数=末期人数—初期人数
2.对比十年前后的新增人口数,从中你发现什么问题?明白了什么 道理?
问题:自然增长率降低,但新增人口数增大。
道理:人口增长数量受人口基数和自然增长率的共同影响。虽然自 然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人口基数明显增大,所以新增人口数增大。
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但是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增长的特点不同。
2、世界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
=出生人数—死亡人数 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初期 总人数之比。 公式: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数/初期人数×100%
=(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初期总人数×100% =出生率-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可为正,可为零,不可为负;
自然增长率可为正,可为零,也可为负。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C.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
异常变化——三种情况
①处(某年龄段男女比例突然变小)
可能原因: a.计划生育导致出 生率突然降低; b.重大灾害导致死 亡率上升; c.人口大量迁出。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C.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
异常变化——三种情况
②处(某年龄段男女比例突然增加)
可能原因: a.曾经出现过生育高峰; b.就业、升学人口大量迁入。
①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②加剧资源、能源、粮食短缺; ③医疗、卫生、教育、 交通、 住房、就业、抚养压力增大
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数量比较稳定, 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 还会逐渐减少
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
P5读图思考: 为实现人口与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共同目标,
高,医疗卫生
事业进步,死
亡率下降较快
。
数量很小 增长缓慢
数量增加 增长加快
20世纪以来 持续增加 数量庞大 明显加快 空前增长
生产力水平低 ,获取食物的 能力低,防御 灾害和疾病的 能力低,死亡 率高 。
农业革命促进了 工业革命促进了 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的快速发 耕作和灌溉技术 展,使生存环境 的发展,食物供 改善,营养水平 应稳定可靠,死 的提高,医疗卫 亡率下降 。 生事业进步,死
亡率下降较快。
16
新技术革命推动 了生产力迅猛发 展,使生产工具 和社会生产方式 不断进步,人类 对自然环境开发 利用和改造的范 围不断扩大,对 灾害和疾病防御 能力不断提高, 人类对自然环境 的利用与适应性 不断增强 ,死 亡率下降 。
数量很小 增长缓慢
数量增加 增长加快
20世纪以来 持续增加 数量庞大 明显加快 空前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差异(转变)
逐步转变
高 高 低
缓慢 原始社会
高 低
高 迅速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生产力水平低, 生产力水平提高,生存
生存条件差,抵 条件改善,抵御灾害能
御灾害和疾病的 力提高,但传统经济对
能力很差
劳动力数量依赖大
低 低
低 缓慢 现代社会 生产力迅速提高,劳动 力数量需求减少,社会 福利、养老保障制度完 善,且医疗卫生条件好
出生率 死亡率
人口自然 增长率
生产力水平有时间上的差异,也有空间上的差异,所以 世界人口增长,有时间上的差异,也有空间上的差异 。
3、世界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
阅读地理柱状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读图名。 (2)读图例,辨别柱子的颜色、长短表示的含义。 (3)比较同一时间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时间柱子的长短,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 水平提 高
生存环境、 生活水平、 医疗水平
出生率 死亡率
人口自然 增长率
★人口增长模式开始转变的标志: 死亡率的下降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因为生产力对死亡率的影响更直接。
阅读案例1“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完成活动题。 1.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 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宗教信仰等
人口金字塔图可直观地表示某一地区人口的年龄构成和性别构 成,进而分析该地区未来的人口变化趋势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C.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
正常变化——三种类型
甲图: 年轻型(增长型)——塔形下宽上尖,年轻人比重大 乙图:成年型(静止型)——塔形较直,仅塔尖较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很大 丙图:年老型(缩减型)——塔形上下窄中宽,年轻人比重小,中年以上比重较大
①发达国家:现代型
②发展中国家:多数为传统型,我国为现代型 ③ 世界:传统型
—=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人
口
构成
增 长
模
式
时间差异 空间差异
决
定
时间差异
人口自然增长
空间差异
本节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阐述人口的发展要与社会经济的发 展相协调、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其中第一部分“人口的自然增长” 是第二部分“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的基础,后者则是前者特点 的进一步具体化。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C.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
异常变化——三种情况
③处(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
可能原因: a.战争导致大量男 性死亡; b.纺织等轻工业发 展对女职工需求多。
当出生率>死亡率时,自然增长率为正,人口数量增加;
当出生率<死亡率时,自然增长率为负,人口数量减少;
当出生率=死亡率时,自然增长率为零,人口数量不变。
假设德州市某地2008年共出生128人,死亡90人且该 地2008年初人口数为10000人,计算该地2008年人口自然 增长数、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A.平面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18
0 100
10
90
20
80
65 岁及以上百分比
15—64 岁百分比
30 40 50
70 60 50
58
60
40
70
30
80
20
90
1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0 100
0—14 岁百分比
24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B.平面方形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新技术革命推动 了生产力迅猛发 展,使生产工具 和社会生产方式 不断进步,人类 对自然环境开发 利用和改造的范 围不断扩大,对 灾害和疾病防御 能力不断提高, 人类对自然环境 的利用与适应性 不断增强 ,死 亡率下降 。
★影响人口增长的根本因素: 生产力
生产力 水平高 低
生存环境、 生活水平、 医疗水平
确定其含义。
(1)洲间差异 欧洲 1.83 33.4%
非洲 6.98 312%
亚洲 25.27 179%
大洋洲 0.2 154%
北美 1.6 93%
拉丁美洲 3.9 232%
2005年,人口数量由多到少的排序是: 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大洋洲。
1950年——2005年,人口增长数量由大到小排序是: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北美、大洋洲。
自然增长数:128-90=38(人) 自然增长率:38/10000×100%=0.38% 出生率:128/10000 ×100%=1.28% 死亡率:90 /10000 ×100%=0.90%
有人说: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国家,人口数量增长多;自然增长 率较低的国家,人口数量增长少。这句话对吗?结合P3活动题思考。 1.假如某地某年有20万人,第一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那么,这
生产力水平低 ,获取食物的 能力低,防御 灾害和疾病的 能力低,死亡 率高 。
农业革命促进了 工业革命促进了 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的快速发 耕作和灌溉技术 展,使生存环境 的发展,食物供 改善,营养水平 应稳定可靠,死 的提高,医疗卫 亡率下降 。 生事业进步,死
亡率下降较快。
★影响人口增长的根本因素: 生产力
各国或各地区能否采取相同的人口政策及措施?为什么?
不能 原因:人口基数与人口增长特点不同,环境与社会 经济发展情况也不同。
不同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不同,由此 形成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
二、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和类型
(1)三个构成指标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2)三种类型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