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县少数民族诸姓来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苍南县少数民族诸姓来源
苍南县是浙江省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县,全县少数民族人口呈“大分散、小聚居”分布,有畲、回等33个少数民族,有2个民族乡和30个民族村,人口3.1万人,占总人口2.52%。

其中畲族人数最多。

畲族有自己的语言。

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无本民族文字。

畲族使用接近于汉语客家方言的语言,通用汉文。

次为回族,回族通用汉语、汉文。

少数民族最早迁入境内的,为明宣德十年(1435)的后隆回民,其次为明嘉靖至清初先后迁入的畲族诸姓,他们大部分有聚居的村落。

其他少数民族,大多数是因工作、经商、婚娶等关系而迁入。

根据1982年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933310人,其中11个少数民族合计17326人,占总人口1.86%。

1990年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1044503人,其中28个少数民族合计20421人,占总人口1.96%。

2000年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1167589人,其中少数民族合计22694人,占总人口1.95%。

从明嘉靖到清康熙的两百余年间,福建畲民先后迁到苍南境内定居,有蓝、雷、钟、李、吴、罗6姓。

蓝姓有6个支系,雷姓有7个支系,钟姓有4个支系,李姓有2个支系,吴、罗各1个支系。

支系分布如下:
蓝姓有6个支系。

莒溪南山乌岩内支系:明万历年间蓝千四、千六兄弟从福建罗源大坝头迁到凤池李家山进施。

千四次子万五子孙又分居凤池、漈头,南山、柯岭,腾垟北山、王湾,昌禅的牛背脊、叮当岭脚,南宋的半垟宫、石门岭等地。

福鼎小华阳支系:始祖蓝朝聘居罗源、连江,传到三世蓝德泰等,于明崇祯年间,迁居平阳蒲门甘溪岚下。

复迁蒲门湖垅,清顺治间因迁界,子孙散处四方。

五世法照、法县住平邑小岭,法应迁居岙头。

六世国旺、国松等一支迁居福鼎华阳。

福鼎浮柳支系:明季,蓝意清携子法祖、法春兄弟从福建侯官迁到福鼎牛乾,再迁青田、瑞安。

蓝法春之子云昌移居平阳北港上瑕。

康熙23年(1684),云昌又迁至五十二都陈家湾。

康熙间,蓝法祖之孙
国进亦从瑞安移居陈家湾。

子孙分居莒溪水碓头、坑门岭、云遮、凤阳水口宫后、赤溪三步擂等地。

莒溪垟尾支系:明万历年间(1573—1620)蓝种寿同侄玉桂携眷从福建罗源大坝头迁到莒溪垟尾。

子孙分居挺南杨家坑和南宋垟头等地。

坑门岭支系:明万历年间,蓝千四、千六迁居凤池进施后,千四长子万三子孙迁居石塘狮子山、杨家坑、三贡内。

后又分居坑门岭、牛皮岭、黄家坑、南宋大园等地。

昌禅岙口支系:明嘉靖五年(1526)蓝朝振因避乱,从福建罗源迁居黄岩,子孙继迁青田,再迁北港青街。

顺治六年(1649)移居马家垟,七年后又移居昌禅岙口。

此后子孙分居小新垟、南宋垟头大珍贡、大坝内,凤阳坑边崩山等地。

雷姓有7个支系。

青街章山支系:明万历八年(1580),雷永祥偕长子仰宇、次子仰善、三子仰甫由福建罗源大坝头迁居平阳县三十七都,长子、三子居桥墩黄坛口,次子居桥墩柳庄。

仰字长子明萼于清顺治八年因避陈仓乱,移居北港青街章山;次子明山移居九岱。

后明山次子凤灵又移居尊溪下塘乌岩内。

仰善长子明修亦因避乱迁居北港。

后明修孙光涌、咒沈义从北港移居蒲门赤洋古楼下,转移赤溪仓头。

仰善次子明旺和孙光居、光衢自北港移居福掌上厝。

仰善三子明赐、孙光息移居云遮。

仰甫长子明鸿因避乱迁居北港,又迁福鼎三潮岙,再迁平阳五十三都金龟坑三十亩。

自雷永祥至第六世,雷氏子孙分居柳庄、水碓头、黄坛口、仓头、五岱李垟、牛角湾、云遮、阮家山、马家垟等地。

青街黄家坑支系:明末,雷法罡由福鼎牛埕下迁居黄家坑。

子孙分居小沿口、莒溪漈头、蒲门坑门岭、五岱小垟等地。

福鼎菁寮支系:明末清初,雷大法与兄大进自福鼎寻仁里迁至大岭内(岱岭龙凤),后子孙分居象元内、凤岭头、王丹口、大岭内庵后等地。

福鼎小华阳支系:明万历十年(1582),雷宗瓞由福建罗源迁至福
安,后又迁到马站吕垟。

万历四十年(1612)宗瓞长子雷大温从福安迁居东家山(凤阳东家山)。

顺治元年(1644),宗瓞次子大裕子孙迁到蒲门南里垅(旧名蒲庄),后子孙分居赤溪官岙(半垟官岙)、凤阳龙头山、岱岭福掌等地。

田寮支系:明代,雷景通自福建罗源迁至浙江景宁县岭根。

是迁入浙江肇基始祖。

至十二世雷路贤,迁到青田。

路贤第四子明寿、第五子明泰,顺治问迁至平阳县青街。

明寿复迁平阳李家山。

第六子明冈,迁至瑞安余山。

康熙间,雷君圣自桥亭,迁到凤池溪边。

其弟雷君明移居车水头。

乾隆间,雷世定由李家山迁居赤溪流岐岙,雷世申由李家山迁居凤阳上塔。

雷世清由闹村东堡垟,迁居莒溪马蹄湾。

其后子孙分居凤阳上塔、中岗、后坑、凤池溪边、赤溪流岐岙、莒溪马蹄湾,以及单树峰等地。

昌禅岙底支系:明万历年间(1573—1620),罗源人雷念二郎居莒溪郑佳山,子孙分居赤溪东家山、昌禅岙底、莒溪漈头、赤溪流岐岙和括山三岗内等地。

闹村凤岭脚支系:明万历年间(1573—1620),雷明海由罗源迁居平阳县四十八都,子孙分居凤池东岙、岱岭福掌、凤阳崩山、桥墩单树峰、赤溪交椅圈等地。

钟姓有4个支系。

福鼎单桥支系:明季,钟良贤从闽南安迁居浙江平阳三十五都状元内(象源内)金岙村。

至第四世钟朝问,迁岱岭郎腰。

后良贤后裔分居赤溪三步擂等地。

又二世钟永福居福鼎王佳洋马鞍山,其第三子士田约在顺治康熙间,迁居王佳洋单桥,是单桥一支肇基始祖。

照阳溪边支系:明万历间,钟百户从福建罗源迁居福鼎后溪,五世孙君进迁居凤池溪边,君罗迁居莒溪高垅口,君契迁居凤村、君华迁居凤岭徐家宅。

昌禅中岙支系:明嘉靖年间(1522—1566)钟天锡从罗源大坝头迁居平阳山门,后子孙分居凤阳北山、马站梨洋、岱岭福掌、南宋垟半垟宫、昌禅金钩垄、埔坪饮垟、桥墩柳垟、大龙小沿底等地。

平阳书阁支系:明万历年间,钟凤麟由泉州永春迁居瑞安,再迁五岱中垟,孙钟怀芳迁居平阳十八都书阁,子孙又迁宜山池浦村木桥头、夹争等地。

李姓有2个支系。

华阳牛角湾支系:明万历年间,李显达从霞浦雁落洋迁居南港,后子孙分居华阳牛角湾、岱岭福掌、凤阳岭边、繁枝丁岙等地。

福鼎深垄支系:明末,一支由福鼎乌溪迁居莒溪水碓头、岱岭福掌、南宋大园等地。

又一支于崇祯年问从福鼎白岩迁居莒溪水碓头。

吴姓。

清康熙年间(1622—1721)吴文罡父子从福建福安迁居莒溪十八家。

罗姓。

明崇祯年问,居凤岙大坑内,后子孙分居桥墩单树峰。

何时何地迁入无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