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改良及园林绿化施工技术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碱地改良及园林绿化施工技术解析
作者:林永朝,汪晓波
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6年第10期
盐碱地改良及园林绿化施工技术解析
林永朝
汪晓波
(宁波市市政设施景观建设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040)
摘要:我国的土地盐碱化越来越严重,这不仅影响了植物的生长,也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更是阻碍了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文从灌溉、生物、化学等方面研究了盐碱地的
土地改良,并结合园林绿化施工技术,通过园林绿化改良土地,在改良中绿化,在绿化中改良,从而促进盐碱地的改良和园林绿化事业的建设。

关键词:盐碱地;园林绿化;解析
目前我国的盐碱化土地面积约为1亿hm2,潜在盐碱土1800万hm2,土地盐碱化严重。


地盐碱化是指土壤含盐量超过0.3%,导致植物生长缓慢或不能生长。

土地盐碱化的成因主要
是自然环境,比如气候、地势等和使用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如不合理的灌溉,施肥等。

植物和
土壤是一个整体,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园林绿化不仅可以提高我国的绿化面积,而且有利于
改善土地的盐碱化,二者相辅相成。

1
盐碱地的改良
1.1
合理灌溉
根据土壤的湿度和植物的生长状态确定灌溉的时间和周期;采用滴灌、喷灌技术,利用喷灌设备将水喷洒到作物上,也可以在地表或地下装上管道网络,让水分定时定量流出;建立现
代化的排水系统,水平排水和竖井排水相结合,灵活调节地下水位;灌溉与排水相结合,利用
沟渠灌溉法,平整土地时留一定的坡度,开挖排水沟,达到灌水洗盐的目的。

合理的灌溉不仅
可以节约水资源,也利于改善土壤质地。

1.2
化学改良
施用化学改良剂,比如硫酸、石膏、磷石膏等,根据不同的土地类型,调节施用量,施用后用大量水冲洗;增施有机肥,降低土壤的pH值,利用秸秆还田,腐殖的酸类肥料等,中和土壤中的碱性,达到脱盐与施肥的双重功效。

1.3
生物改良
农业方面选育抗盐作物,南方地区多种植水稻等适宜碱性环境的农作物;城市及周边地区
多种植耐盐的树种,比如白榆、苹果树、梨树、紫穗槐、沙冬青、沙枣、柽柳、火炬树等,不
仅可以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而且可以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土壤盐分的含量,并且提高地表的
覆盖率。

2
盐碱地的绿化施工技术
2.1
渗水管与盲沟相结合
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规律,利用渗水管降低地下水位。

首先,铺设15cm碎石屑,石屑顶面层要低于水位线标高;然后铺设约10cm的稻草或者土工布,保证填上客土后不会堵塞空隙,最后填上土层。

铺设完后,根据实际情况,每隔特定距离下排盐管,根据石屑层定
深度,一般比石屑层深15~20cm,下铺10cm中沙,然后下管,渗水管外面包土工布或棕皮,然
后用沙覆盖管子高出管顶10cm即可,最后覆盖土层。

期间要保证有一根总的排水管以便水能排出地表。

或者在铺渗水管的地方挖25cm宽的土沟,沟的深度根据地下水位而定。

沟内填入毛石子,石子厚度约为30cm,然后在上面盖1层化纤网,保证有足够的空隙,最后填土与地面相平。

2.2
种植耐盐树种
不同的植物,耐盐程度也不一样,有的植物是适宜碱性环境,而有的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分泌腺排除多余的盐分。

加强植被的研究,根据不同的盐碱地形,选择合适的植被类型,筛选抗
盐性强的种源,提高植被的成活率;合理规划植被,提高园林景观的效果;研究繁殖和栽培技术。

一方面,多种植柽柳、凤尾兰、罗布麻、白刺、拐枣、巴旦杏、侧柏、榆叶梅、泡桐、大
叶女贞、金丝垂柳、合欢、杜仲、金银木、苦楝等抗盐能力强和易养护的树种。

另一方面,尽
量选用当地苗木,这样可以较好地解决植物水土不服问题,尽量不要用山地苗或化肥催长苗。

3
养护管理
3.1 合理灌溉,科学施肥
对于土地盐碱化,改良碱容易,改良盐更难,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植被的吸水量,合理
灌溉并做好记录,以喷灌为主,散浇灌、穴浇和喷淋相结合的浇灌方法,充分利用雨水,节约
水资源,达到以水洗盐的作用。

多用有机肥,并结合先进的技术,适量增加化学肥的使用量。

3.2
加强后期病虫害的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通过养护和管理,增强植被自身的抗病虫能力。

使用农药时,尽量不使用含有剧毒或者强烈刺激性气味的农药,保证安全性。

4
结语
气候和地势是形成盐碱地的2个先决条件,根据春季“反盐”,夏季“脱盐”的规律,因
势利导,因地制宜是关键。

土地盐碱化改良与园林绿化施工技术紧密相连、互相促进,一方面
要改善土地盐碱化,变废为田,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盐碱化的特性,研究新树种,变废为宝,形成新的生态系统,促进良好的生态循环。

参考文献
1
沈立逸.盐碱地改良及园林绿化施工技术探究[J].城市地理,2015(22)
2
周建林,周良娟.盐碱地改良及园林绿化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下旬
刊),2013(5)
3
郑丽霞,刘素芹.盐碱地改良技术在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应用[J].现代园
艺,2014(18)
(责任编辑张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