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3讲 洋流教师用书(含解析)湘教版-湘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讲 洋流
[梳 理 知 识 体 系] [再 现 基 础 知 识]
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1.概念
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叫做洋流。
2.
按性质分类⎩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
3.影响因素
盛行风是主要的动力因素,其次还受地转偏向力、陆地形状等因素影响。
4.洋流分布与风带的关系
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的分布与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
如下图所示: 【疑难辨析1】 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的水温高。
提示 寒流、暖流只是与所流经海区水温对比而言的。
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水温高于寒流,高纬地区暖流的水温可能低于低纬地区寒流的水温。
5.三大洋主要洋流及其分布
洋流图
洋流名称
①北赤道暖流,②日本暖流,
③北太平洋暖流,④加利福
尼亚寒流,⑤千岛寒流,⑥
南赤道暖流,⑦东澳大利亚
暖流,⑧西风漂流,⑨秘鲁
寒流
①北赤道暖流,②墨西
哥湾暖流,③北大西洋
暖流,④加那利寒流,
⑤拉布拉多寒流,⑥南
赤道暖流,⑦巴西暖流,
⑧西风漂流,⑨本格拉
寒流
南印度洋:①南赤道暖
流,②马达加斯加暖流,
③莫桑比克暖流,④西风漂流,⑤西澳大利亚寒流。
北印度洋:⑥季风洋流
学法指导 洋流分布的记忆方法
在记忆世界各洋流的分布时,可先记住洋流模式,然后把它对应到各大洋中。
如下图采用想象法:利用分数式“8
0”联想记忆,中间分数线为赤道;分子“8”,按笔顺代表北半球大洋
环流及洋流流向;分母“0”,按笔顺代表南半球大洋环流及洋流流向(南半球中高纬度没有形成环流),洋流以流经海域名称命名。
【疑难辨析2】 北半球在西风带作用下形成的洋流都是暖流,而南半球在西风带作用下形成的洋流为寒流。
试分析其原因。
提示 南极大陆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影响其周围海区的水温;漂浮的冰山融化吸收大量热量;南极大陆强劲的极地东风加剧海水的降温。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气候
(1)全球影响: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维持全球水热平衡。
(2)对沿岸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影响海洋生物分布
(1)寒暖流交汇海区形成渔场:如日本的北海道渔场。
(2)上升流形成渔场:如秘鲁渔场。
3.影响海洋航行
(1)顺洋流航行可节约燃料,加快航行速度。
(2)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
(3)洋流从北极地区带来的冰山对航行构成威胁。
4.影响近海污染
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特别提醒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同时也影响到一个地区的光照情况并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等。
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在海洋生物生存环境方面(水温及海水流动性);二是在为海洋生物提供营养物质方面。
考点一洋流的形成与分布
【例1】(高考经典题)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
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 )
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③寒流④暖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尝试自解] ________
[审题能力培养]
答案 B
1.洋流的分布规律
可结合洋流分布模式图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环流系统海区模式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副热带环
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 中低纬海区(除北印度洋海区)
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副极地环
流(逆时针)
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季顺时针,
冬季逆时针)
北印度洋海区
环流西风漂流40°S~60°S附近――→
2.北印度洋海区冬、夏季环流系统的区别
在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的影响,洋流流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1)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季风洋流向西流。
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见下图甲)。
(2)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季风洋流向东流,此时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消失,索马里沿岸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与冬季流向相反的索马里寒流。
整个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和南赤道暖流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见下图乙)。
3.洋流分布规律的应用
(1)依据环流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如果大洋环流方向呈顺时针方向且位于中低纬度,则该海域肯定位于北半球。
(2)依据洋流性质判断纬度位置
大陆东岸是暖流,西岸是寒流的,位于中低纬海域;大陆东岸是寒流,西岸是暖流的,位于北半球中高纬海域。
(3)依据洋流流向判断季节
北印度洋海域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时,为北半球冬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时,为北半球夏季。
下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1.以下全部属于寒流的一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读“印度洋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①洋流是受离岸风影响形成的上升流,完成下题。
2.①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和性质是( )
A.东北季风寒流
B.东北季风暖流
C.西南季风寒流
D.西南季风暖流
答案 C
素养一区域认知:洋流及其分布
1.(2015·四川文综,1)2013年4月5日,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
下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
据材料回答下题。
此次航行中,最能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航程是( )
A.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
B.非洲以南→南海
C.南海→台湾海峡
D.台湾海峡→青岛
解析4月5日我国帆船手荣归青岛港,根据图中航海路线可知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段航线顺盛行西风并顺西风漂流,顺风顺水,A项正确;非洲以南—南海段航线此时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西北季风,并不完全顺风,南海—台湾海峡、台湾海峡—青岛段航线多盛行偏北风,故B、C、D项错误。
答案 A
素养二区域认知:洋流分类及流向
2.(高考经典题)下图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洋流对渔场的分布有显著影响。
请在图中表示洋流的两条线划上添绘箭头(暖流用“”,寒流用“→”),以表明洋流的性质和流向。
解析该地位于大西洋的东部,图中洋流M为加那利寒流,流向西南,N为北大西洋暖流,流向东北。
答案在图中北纬45°以北的线划上添绘“”,箭头指向东北;在北纬45°以南的线划上添绘“→”,箭头指向西南。
考点二洋流分布图的判读(常考22类基础图示之十三)
【例2】(高考江苏卷)图1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
图2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
读图回答(1)~(2)题。
图1 图2
(1)图1甲处的洋流与图2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
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
B.形成著名的渔场
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
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审题能力培养]
答案(1)D (2)C
1.洋流分布图的判读(以下图为例)
(1)判读陆地轮廓,确定所在大洋。
图中E点位于北美洲,其南面为墨西哥湾;F点位于欧洲;D点位于非洲,由此判断图示海域所属大洋为大西洋。
(2)判读纬度,确定海域位置。
图中虚线代表的纬线穿越墨西哥湾和非洲大陆北部,应是北回归线,由此确定图示海域为北大西洋中低纬海域。
(3)判读洋流流向,确定洋流名称。
图中A洋流向东北方向流,应是北大西洋暖流;B洋流向南流,应是加那利寒流;由C出发向西流的洋流为北赤道暖流。
(4)分析洋流的影响。
图中E处沿岸受暖流影响,气候暖湿;F处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发育了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D处沿岸受寒流影响,热带荒漠景观延伸到西部海岸地带。
2.根据海洋等温线判读洋流
(1)判断南北半球:根据图示方向(一般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越往北水温越低的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
如图,甲为北半球,乙为南半球。
(2)判断洋流流向:等温线弯曲方向即为洋流流向。
如等温线向北弯曲,则洋流就在等温线弯曲处向北流。
(3)判断寒流、暖流:洋流由温度高的海区流向温度低的海区为暖流,如甲图;洋流由温度低的海区流向温度高的海区为寒流,如乙图。
(2019·湖南长沙长郡中学测试)下图为不考虑地形因素的影响时,某地区气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三地的温度高低比较,正确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乙<丙
D.甲>丙
(2)导致沿海地区等温线发生弯曲的洋流可能是( )
A.东澳大利亚暖流
B.巴西暖流
C.加那利寒流
D.本格拉寒流
解析第(1)题,根据纬度可以判断该区域位于南半球,自北向南温度下降,所以温度丙>乙>甲。
第(2)题,图示区域的洋流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由所学知识可知,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分布有本格拉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和秘鲁寒流,故只有D正确。
答案(1)C (2)D
素养区域认知:洋流分布图判读
1.(高考海南地理)下图中格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甲、乙分别是北美洲和英国的港口,甲乙之间的虚线示意航线。
18世纪邮政长官富兰克林调查发现,沿北美洲和英国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最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在( )
A.①附近
B.②附近
C.③附近
D.④附近
(2)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 )
A.海浪的影响
B.暖流的影响
C.海风的影响
D.寒流的影响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②④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为不封冻海区,不会产生冰山;①纬度较低、气温较高。
拉布拉多寒流可携带极地冰山至③附近海域。
故最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是③地附近。
第(2)题,由图可知,甲乙之间航线与北大西洋暖流分布基本一致,北大西洋暖流自西向东流,由甲到乙顺流省时,由乙到甲逆流耗时较多。
答案(1)C (2)B
2.(高考海南地理)某年3月P地(位置见下图)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导致附近某核电站核物质泄漏。
泄漏到海洋的核物质主要通过洋流扩散。
图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环境受本次核物质泄漏影响最大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解析从图中可知,经过P地的洋流为日本暖流,从P地到丙地顺着日本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的流向,因此丙地受到核物质泄漏影响最大。
答案 C
考点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例3】(高考全国卷)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据此完成下题。
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
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尝试自解] ________
[审题能力培养]
第1步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1)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雾;
(2)S市夏季多雾,说明其下垫面气温较低。
第2步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
①图示海域纬度向北增加,说明位于北半球;
②S市西侧为太平洋,说明其位于大陆西岸。
答案 D
1.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海雾的形成与分布
(1)形成:海雾由海面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所致,通常呈乳白色,产生时常使海面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下。
(2)分布:寒暖流流经海域多海雾。
寒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低纬度,季节为夏季;暖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高纬度,季节为冬季。
3.渔场形成条件分析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1)~(2)题。
(1)图中M市西部海域渔业资源极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
A.寒暖流交汇,海水受到扰动,饵料丰富
B.有寒流经过,海水上泛,饵料丰富
C.入海河流众多,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D.港湾宽阔,风浪较小,适于渔业捕捞
(2)图中洋流( )
A.能使自南向北航行的海轮航速加快
B.导致沿岸地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
C.造成附近海域夏季多海雾,影响航运
D.促进热量不断向高纬度海区输送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网信息可知,该海域位于非洲西北部地区,结合洋流分布规律可知,该洋流为加那利寒流,海水上泛,饵料丰富,故该海域渔业资源极为丰富。
第(2)题,图中洋流自北向南流动,所以能使自南向北航行的海轮航速变慢,A错;该洋流为寒流,降温减湿,B错;该洋流为寒流,洋面温度较低,所以造成附近海域夏季多海雾,影响航运,
C正确;该洋流为寒流,所以不可能促进热量不断向高纬度海区输送,D错。
答案(1)B (2)C
素养区域认知:洋流对航运的影响
[2017·天津文综,12(2),8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义乌市是著名的国际商贸之都,目前外来人口约占常住人口的37%。
宁波—舟山港是义乌市对外贸易的便捷出海口。
从宁波—舟山港出口到亚丁湾的商品,海运公司更愿意选择冬季运输。
为什么?请按表格要求回答。
(8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流和季风环流对航海的影响。
主要从省时省力和航行安全角度进行分析。
冬季我国东部盛行偏北风,从宁波-舟山港出发到东海、南海,基本顺风顺水,省时省力节约能源;印度洋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海水自东向西流,省时省力节约能源;此时为冬季,沿线的台风较少,因此途中气象灾害较少,运行安全。
答案
限时规范专练
(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河南省实验中学期中考试)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洋流与其形成的盛行风搭配正确的是( )
A.①—东北信风
B.②—盛行西风
C.③—西南季风
D.④—极地东风
2.图中Q、P、K、M四海域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Q地因受寒流影响,冬季气温较低
B.P地因受暖流影响,冬季气温较高
C.K海域因上升流而形成大渔场
D.M海域多海雾,对海上航运不利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①为北大西洋暖流,受西风影响;②为加利福尼亚寒流,与风带无关;③为北印度洋夏季季风洋流,与西南季风有关,④为日本暖流,与极地东风无关。
第2题,Q地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P地受千岛寒流影响;K地寒暖流交汇形成北海道渔场;M处寒暖流交汇多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
答案 1.C 2.D
(2019·潍坊市期中考试)下图示意某海域洋流分布。
读图,完成3~4题。
3.对图中②洋流形成起重要作用的风带是( )
A.北半球信风带
B.南半球信风带
C.北半球西风带
D.南半球西风带
4.关于图中四个洋流对陆地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①洋流影响下,沿岸热带沙漠气候所跨纬度范围广
B.在②洋流影响下,大陆沿岸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受③洋流影响,大陆东岸气候类型东西跨度宽广
D.洋流④有利于北海渔场的形成
解析第3题,根据经纬度和大洋环流的方向,可知该地位于南太平洋的中低纬度海域,可以排除A、C;根据纬度位置来判读②地位于东南信风带,故选择B。
第4题,①洋流是秘鲁寒流,使得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向低纬延伸,跨纬度范围扩大;②是南赤道暖流,沿岸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没有热带草原气候分布;③是东澳大利亚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但由于大分水岭的阻挡,东岸气候类型范围东西狭窄;④是南半球西风漂流,北海渔场位于北半球。
答案 3.B 4.A
(2019·鹤岗模拟)航海家迪亚士1487年从葡萄牙探险至非洲最南端,航行路线如甲图所示,途中经过①②③④四地,其中某地年降水特征如乙图所示。
读图回答5~6题。
5.从①地至④地的航行过程中( )
A.一直顺水
B.一直逆水
C.先顺水,后逆水
D.先逆水,后顺水
6.乙图代表的地点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解析第5题,读图,图示航线位于非洲西部沿海,从①地至④地的航行过程中,①地是顺水,②地不明显,③、④地是逆水,所以航行过程是先顺水后逆水,C对。
第6题,根据乙图的降水量特点,年降水量大并且有季节变化,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7月份降水较少,是因为受东南信风影响,信风来自于陆地。
乙图代表的地点是②地,B对。
①地、③地是热带沙漠气候,④地是地中海气候,A、C、D错。
答案 5.C 6.B
下图示意太平洋东部某海域洋流流向。
读下图,完成7~9题。
7.关于a、b两处洋流的流向,叙述正确的是( )
A.a洋流向东南流,b洋流上升
B.a洋流向西北流,b洋流下降
C.a洋流向西北流,b洋流上升
D.a洋流向东南流,b洋流下降
8.M地沿岸海域渔场的成因主要是( )
A.寒暖流交汇
B.b洋流上升影响
C.a洋流性质影响
D.河流带来营养物质
9.下列关于M处的气候类型及影响气候向低纬延伸的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
A.热带雨林——西风影响
B.热带草原——南赤道暖流的影响
C.热带沙漠——秘鲁寒流影响
D.热带季风——地势南高北低
解析第7题,由经纬度可知,该处为南美洲西海岸地区,由此可判断出a洋流为秘鲁寒流,b为上升流。
第8题,M地沿岸海域为秘鲁渔场,是海底洋流上升,将海底营养物质带到表层而形成的。
第9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S~30°S大陆的西岸受副高和信风影响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秘鲁寒流使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向低纬延伸。
答案7.C 8.B 9.C
(2019·天津十二重点中学联考一)当印度洋某海域上升流(洋流)如下图所示时。
读图回答10~11题。
10.此时天津的盛行风向为(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11.有关甲海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的上升流主要是向岸风影响形成的
B.该地海洋捕捞业产量季节差异大
C.此时洋流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D.该地为寒暖流交汇处,形成大渔场
解析第10题,图示该地位于10°N附近、非洲东海岸,应该是受夏季的西南风作用而成。
此时天津为夏季,盛行东南风。
第11题,该地夏季受离岸风影响形成上升流而渔业资源丰富,冬季东北风作用下无上升流而渔业资源较少,故海洋捕捞业产量季节差异大。
上升流为寒流,对沿岸地区具有降温减湿作用。
答案10.A 11.B
二、综合题(共46分)
12.读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8分)
(1)分析驱动索马里洋流的西南风的成因。
(6分)
(2)判断图中索马里洋流是属于寒流还是暖流,并说明依据。
(8分)
(3)7月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相对较多还是较少?为什么?(8分)
(4)索马里半岛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这里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6分)
解析第(1)题,根据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中夏季风的成因可知,西南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并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
第(2)题,图中有两条等温线,沿岸等温线向北温度递增,故可知是洋流来自相对低温区,是寒流。
第(3)题,秘鲁渔场成因知识的迁移。
7月索马里半岛盛行西南风,来自陆地的离岸风,使沿岸表层海水流失,底层海水上涌,带来海底丰富营养盐类,吸引鱼群。
第(4)题,沙漠带的成因主要是冬夏季都受来自陆地的较干燥的风影响,且夏季受沿岸寒流的降温减湿的影响。
答案(1)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强劲的西南季风,驱动索马里沿岸的洋流向北运动。
(2)寒流。
依据:因为索马里洋流从水温低于24 ℃的海区流向水温高于24 ℃的海区(索马里洋流的水温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
(3)较多。
依据:因为该季节这里盛行西南风,易于形成涌升流,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
养物质带到表层,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形成大渔场。
(4)这里夏季盛行西南离岸风,较为干燥;冬季盛行东北风,气流仍然较为干燥;全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夏季沿岸寒流(或上泛冷水)也会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
(任答两点即可) 13.(2019·湖北八校联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8分)
鄂霍茨克海(位置见图Ⅰ)是太平洋西北部的边缘海,冬季大部海域的海冰南下至北海道沿岸,会形成著名的流冰景观。
每年1月末到3月初是北海道流冰的最佳观赏季节,但流冰现象具有不确定性,常有游客无功而返。
海域西部的黑龙江是注入鄂霍茨克海的最大河流,其水量丰富,有机质含量高。
海域东侧的堪察加半岛是虎头海雕的重要栖息地,虎头海雕常在浮冰上捕食鱼类(图Ⅱ)。
每年冬季,虎头海雕伴随流冰,从堪察加半岛向北海道迁徙越冬。
图Ⅰ
图Ⅱ
(1)说出鄂霍茨克海海冰边界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8分)
(2)描述北海道流冰的形成过程。
(4分)
(3)分析流冰对虎头海雕迁徙越冬的积极作用。
(6分)
解析第(1)题,变化可从边界线走向、变化方向与快慢角度描述;形成原因可从温度、盐度等方面分析。
第(2)题,解读“冬季大部海域的海冰南下”“形成著名的流冰”的含义即可。
第(3)题,依据材料可知,积极作用体现在“迁徙”与“食物”两方面。
可从载体、捕食场所、食物保障等方面分析。
答案(1)变化特点:海冰边界大致与海岸线平行;从近岸海域向远岸海域扩展;西部海域海冰边界扩展速度快。
主要原因:冬季,陆地降温速度快,近岸海域先结冰;北部海域纬度高,降温早,先结冰;受寒流影响,西部海域先结冰;黑龙江注入大量淡水,海水盐度低,(使海水表面形成了低盐分的水层,)西部海域易于结冰。
(2)鄂霍茨克海海冰丰富,为流冰提供冰源;受冬季风和寒流影响,海冰南下,形成流冰。
(3)虎头海雕以流冰为载体南下,节省体力;流冰为虎头海雕提供捕食场所;流冰将黑龙江输送的大量有机质携带至北海道海域,藻类和鱼类繁多,为虎头海雕提供食物保障;海洋表层的流冰对下层海水起到保温作用,利于冬季鱼类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