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二地理寒假抗冠作业——地图专题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
图中图①②③表示同一区域(世界某区域),且其图幅依次减少3/4。
读图,完成1~2题。
1.若图②的比例尺为1∶N,则图①、图③的比例尺分别为( )
A.2∶N 1∶2N
B.1∶2N 2∶N
C.2∶N 4∶N
D.1∶2N 1∶4N
2.若甲、乙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为1.65厘米,则图①的比例尺约为( )
A.1∶3 000 000
B.1∶30 000 000
C.1∶300 000
D.1∶30 000
下图是某半球经纬网图,假设地球为正球体。
据此完成3~5题。
3.关于a、b之间和c、d之间的最近距离,说法正确的是( )
A.a、b之间的最近距离大于c、d之间的
B.a、b之间的最近距离小于c、d之间的
C.a、b之间的最近距离等于c、d之间的
D.无法确定
4.一架飞机以1000千米/时的速度飞行,从a地沿最短航线飞往b地,大约需要的时间是( )
A.8小时
B.9小时
C.10小时
D.11小时
5.从a地到c地路程最近的走法是( )
A.先往正北,再往正南
B.先往东南,再往东北
C.一直往东南
D.先往东北,再往东南
如图为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
图中最粗线内的范围在图上的面积约为6平方厘米,而其实际地表面积约为15 000平方米,乙地位于(40°N,117°E)。
读图,回答6~7题。
6.这幅图的比例尺为( )
A.1∶1 000
B.1∶5 000
C.1∶25 000
D.1∶50 000
7.若游客沿景观步道游览,可能欣赏到的景观有( )
A.飞流直下的瀑布
B.位于甲处的寺庙
C.步道两侧枫叶正红
D.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8~9题。
8.图示区域内河流落差可能是( )
A.78 m
B.98 m
C.128 m
D.148 m
9.图中m、n、p、q四地中( )
A.m地位于阴坡,坡度较其他三地陡
B.n地位于鞍部,地势较其他三地高
C.q地位于山谷,在 m地的东北方向
D.p地位于山脊,处于盛行风迎风坡
米粉主要经过浸泡、蒸煮、打揉、压条,再经数日晒制而成。
福建沿海某村生产的米粉口感独特,畅销国内外。
下面左图示意该村局部等高线分布,右图为晒制米粉示意图。
读图,回答10~12题。
10.正常年份,该村最适合晒制米粉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8月
D.11月
11.晴朗的下午,下列四个地点中最适合晒制米粉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近年来该村米粉生产企业到广东、江苏等地设分厂,这有利于( )
A.获取优质原料
B.提高市场竞争力
C.增强集聚效应
D.降低劳动力成本
二、综合题
13.我国幅员辽阔,岛屿众多。
图中甲、乙两图为我国两岛屿略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所示岛屿分别是________、______,其中图________所示岛屿面积较大,图甲所示岛屿位于图乙所示岛屿的________方向。
(2)甲、乙两图相比,比例尺较大的是________,表示的地理事物更详细的是________。
(3)图甲中①②两城市之间的距离约是( )
A.230千米B.100千米
C.270千米D.200千米
(4)甲、乙两图所示岛屿主要城市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
(5)甲、乙两图中③④是我国著名的盐场,说出其形成的共同原因。
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乙图是某校兴趣小组在C地野外考察时拍摄的图片,据此判断该地的地貌类型及形成过程。
(2) 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影响甲图中≥10 ℃的年等积温线走向的主要因素,并分析A和B 两地≥10 ℃积温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
(3) 甲图中N地所在的年等降水量线的数值最可能为,简述N地降水量与周边地区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案
1.A
2.B
3.C
4.C
5.D
6.B
7.C
8.B
9.A 10.D 11.C 12.B
13.(1)台湾岛海南岛甲东北
(2)图乙图乙(3)B
(4)均分布在岛屿沿海平原上两岛屿中部都是山地,只有沿海地区有平原分布,适合城市发展
(5)地处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多晴朗天气;有广阔平坦的海滩,有利于晒盐。
14.(1)地貌类型:峡谷。
形成过程:地壳上升,流水下切侵蚀形成。
(2)地形。
A位于地势较高的黄土高原上,气温较低(或B位于地势较低的华北平原上,气温较高)。
(3)600 mm 该地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N地位于山地(太行山)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因此N地的降水量要大于周边地区。
解析
第1题,由题干可知,图①②③表示同一区域,且其图幅依次减少3/4。
由图可知,从图②到图①,图幅面积增大到原来的4倍,则比例尺增大到原来的2倍,若图②的比例尺为1∶N,则图①的比例尺为2∶N。
由图可知,从图②到图③,图幅面积缩小到原来的1/4,则比例尺缩小到原来的1/2,若图②的比例尺为1∶N,则图③的比例尺为1∶2N。
第2题,甲、乙两地在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5°,两地的实地距离约为5×111=555(千米),根据比例尺计算公式即可算出图①的比例尺约为1∶30 000 000。
第3题,假设地球为正球体,则赤道与任意经线圈的长度相等。
地球表面上两地之间的最近距离为经过这两地的大圆的劣弧长,赤道和经线圈本身都是大圆。
a、b位于30°W与150°E组成的经线圈上,从a到b的最近距离为经线圈长的1/4;c、d位于赤道上,从c到d的最近距离为赤道长的1/4。
所以a、b之间的最近距离等于c、d之间的最近距离。
第4题,a、b两地在同一经线圈上,从a地沿最短航线飞往b地,即沿此经线圈飞行,沿经线圈从a地到b地跨越90个纬度,距离约为90×111=9990(千米),飞机的飞行速度为1000千米/时,大约需要的时间是10小时。
第5题,根据图上所标的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判断该图所示半球为北半球。
球面上两地之间的最近距离是经过这两地的大圆的劣弧长,所以最近的走法是沿a地到c地的大圆劣弧,先往东北,再往东南。
第6题,本题考查比例尺的概念,属于中等难度试题。
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除以实地距离,题中给出的信息为图上面积和实际面积,用图上面积除以实际面积然后开方即可得出答案。
第7题,本题考查有关等高线的知识点,属于难度较大试题。
瀑布必须有陡崖即必须有等高线重合的地区,排除A;寺庙与景观步道之间有山的阻挡,排除B;通过该地区的经纬度可以判定该地区位于北京附近,因此枫叶正红是有可能的,选项C正确;喀斯特地貌主要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排除D。
第8题,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图上相对高度的计算和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根据河流流入海洋,可判断入海口处海拔为0 m;结合等高距可判断,图示区域内河流最高处海拔为80~120 m,因而可确定图示区域内河流落差为80~120 m,可能是98 m。
第9题,本题主要考查图示区域的地貌特点和位置判断,以及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
根据纬度变化可判断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中纬度,m地位于山地北坡,为阴坡,且其附近等高线密度较其他三地大,因而坡度最陡,A项正确;n、p两地等高线向高处弯,为山谷,B、D项错误;q地等高线向低处弯,为山脊,C项错误。
第10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光照充足、降水少利于米粉水分的蒸发。
图示村落位于福建,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冬季气温低,均不利于晒制米粉。
秋季为稻米的收获季节,原料充足,加上雨季结束后光照充足,气温较高,利于米粉晒制,故最适合晒制米粉的月份是11月。
第11题,本题主要考查太阳周日视运动的相关知识。
根据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可知,晴朗的下午,该村太阳位于西南方,朝西南的坡地日照最充足,利于晒制米粉。
据图可知,丁地和乙地位于朝东的坡面上,而甲地坡面朝向西北,故坡面朝向西南的丙地在晴朗的下午最适合晒制米粉。
第12题,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因素。
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该村的米粉生产企业已经占据了当地的市场,但在其他区域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较低,为了扩大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该村的米粉生产企业在广东、江苏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设分厂。
13.第(1)题,通过经纬度及岛屿轮廓判断,图甲所示岛屿是台湾岛,图乙所示岛屿是海南岛,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
第(2)题,由两岛屿的图上面积可判断,图甲比例尺较小,图乙比例
尺较大。
第(3)题,①②两城市之间的距离约是图中25°N和北回归线两纬线之间距离的一半多,故选B。
第(4)题,由图可知,两岛屿的城市大多分布在岛屿沿海平原地区,这与两岛屿的地形特点有关。
第(5)题,晒盐需要晴朗的天气与广阔平坦的海滩,③④盐场的分布与其所在地区的天气和地形有关。
14.第(1)题,乙图显示的是壶口瀑布景观,地貌类型属于峡谷,地壳上升,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第(2)题,影响积温大小的因素是气温,而气温高低取决于纬度、地形、海陆位置、大气环流、人类活动等,图中A、B两地纬度相近,可排除纬度因素,A地位于地势较高的黄土高原上,B地位于地势低平的华北平原上,故地形是影响两地积温大小的主要因素。
第(3)题,N地位于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