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果日光温室高产栽培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龙果日光温室高产栽培技术
火龙果也称为红龙果、龙珠果、仙人掌果、芝麻果、长寿果,系热带、亚热带水果。
属植物界、被子植物们、双子叶植物纲、石竹目、仙人掌科、柱状仙人掌亚科、量天尺属或蛇鞭柱属、火龙果种。
系多年生攀援性多肉热带、亚热带植物,原产于巴西、墨西哥等中美洲热带沙漠地区。
火龙果在我国常规种植主要在海南、
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南方地区。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市探索试验、
示范日光温室种植火龙果种植技术,通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日光温室火龙果栽培技术体系,并取得了显著地经济效益。
目前,沧州市日光温室火龙果的种植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爬墙种植;二是搭棚种植;三是柱式栽培。
其中以柱式栽培最为普遍,其优点是生产成本低,土地利用率高,所谓柱式栽培,
就是立一根水泥柱或木桩,在柱的周围种植3~4株火龙果苗,让火龙果沿着立
柱向上生长的栽培方式。
目前沧州推广的柱式栽培主要有两种:一是搭架法。
先
立柱,顺棚搭架,每柱4株。
二是横杆下垂法。
两端用立柱,中间是横杆,苗
栽在横杆下,引上横杆后两侧垂下,这种方法便于采摘和管理,有利于枝条吸收
地下湿度和水分,又可高产,增加收益。
栽种行距和株距:行距15m,下垂法株距30cm,搭棚法株距70~80cm,每柱3~4株即可。
定植
定植时间以每年4-5月为好。
火龙果属藤蔓性仙人掌科植物.人工栽培时必须搭架供其攀爬生长。
首先,在温室内按穴距2
m,行距3m埋设水泥柱。
每个水泥柱按照其4个方向各种植一株火龙果苗。
也可根据温室密度,顺大棚东西走向种3~4行。
火龙果系浅根系作物,注意不可深植,不需挖果坑,只有在平地上整一果盘,植入地面约3cm深即可。
初期应保持土壤湿润,成活率可达100%。
温度管理
火龙果喜光耐阴、耐热耐早、喜肥耐痛。
其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
对
于比较老熟的枝条,集中高强度的日光照射,如果时间太长,积累的温度得不到散发,可能导致该部分灼伤。
因此,应注意控制室温室温度在适宜的范围,冬季
夜间棚室温度不低于8℃;夏季可不揭掉塑料膜,但必须注意放风,保持良好的
通风条件。
冬季火龙果容易受冻害,可在秋冬季使用金宝贝大棚升温发酵剂,避免冻害发生。
水肥管理
基肥
定植前每个温室施用粗肥12cm'磷酸二铵50kg/667m2做底肥.
定植后浇足定植水。
浇水
火龙果属耐早植物,一般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70%~80%就能正常生长,但耐
涝性较差,如根部长期积水,就会造成烂根,导致减产或死亡,浇水要掌握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
另外,在生长过程中果未座住时不浇水,待果长到鸡蛋
大时再浇,一般情况下15~20天浇一次水为宜。
追肥
由于火龙果生长旺盛,周年结果,所以需肥较多,为保证果品质量和品质,在施肥时必须坚持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
在施足基肥的情况下,进入结果期
后要每隔15~20天追肥一次。
注意要有机肥和化肥交叉进行。
要平衡施肥,做到养分齐全。
可采用环状追肥、放射状追肥、灌溉式追肥和叶面追肥等方法。
火龙果的根系与其它果树不同,没有强大的主根,为须根系、且根系很浅.基本分布在土壤表层,因此,在追肥时应做到注意不要伤及根系。
整枝
火龙果种苗定植后,15~20天后即可发芽且迅速生长。
在生长过程中会擎生很多苞芽,形成杂乱无序的侧枝,如不及时整枝修剪,就会影响植株的生长。
火龙
果整枝时只留1根主干,其它侧枝全部剪掉,以保证主干的正常生长,待主干达到1.3~1.5m高时,要进行打顶迫使其生出侧枝,这些侧枝即为果枝。
结果枝每株可留20条左右,l条结果枝以留3个果为宜。
如座果距离低于15cm.
可去掉其中一个弱果,以保证其它果实正常生长。
进入盛果期后,应将全部结过果的枝条剪掉,以减少养分消耗。
病虫害防治
炭疽病
特点:发生于茎部表面,病斑初期为黄色或白色病斑,直径0.5~2cm的散生、
凹陷小斑,逐渐形成大量红色病斑,后期病斑扩大而相互愈合连成片,逐渐变为黄色或白色,表皮组织略松池,很快干枯成黑色,外围有黑紫色晕圈,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点。
果实前期不感染,成熟并转色后,才会被侵染。
感染果实呈现水浸状及凹陷畸形,病斑最后呈现出淡褐色,病斑不久后扩大,相互链接愈合。
防治:轻病茎节用刀挖除肉质病部,切口涂抹50%多菌灵,彻底清除病残物并烧毁。
追施磷钾钙肥嘉美赢利来,避免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杂肥。
使用味鲜胺(450g/L水乳剂)2000倍、多菌灵600倍、硫酸链霉素全园喷施预防,视病情隔l0天左右防治1次,共防治2~3次。
选育种苗应先喷药防治,3~4天后再采枝条,且苗圈喷波尔多液,每隔l0~15天喷药1次,共2~3次。
疮痂病(茎斑病)特点:发于较老节的两棱中间,幼嫩茎节不发病,植株发病率达60%以上。
病茎表面出现不规则砖红色坏死斑或铁锈坏死斑,略突起。
病斑初期直径0.2cm,后期病斑成片生长形成长2~15cm、宽2~5cm的大型病斑,表面光滑,严重时直接伤害到肉质茎,影响植株正常生长。
防治:喷施农用链霉素、代森铵、氯霉素或石硫合剂等,对于发病植株10~15
天喷l次,共防治2~3次。
为防止病原产生抗药性,尽量采用生物防治和农事
操作上的处理.用药时应采用多种药剂轮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