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 (2019高二上·哈尔滨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南方多地降雪,空中喷温水秒变冰雾,地面倒水瞬间结冰,人们在室内坐了半天,仍然觉得席不暇暖,冰凉透骨。

②春节期间,交警部门加大了对“在高速公路上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行为的查处力度,长此以往,占用现象一定能得到有效遏制。

③如果校园足球能够突破现有瓶颈,推进体育真正融入、回归到教育体系中,无需揠苗助长,足球苗子就会源源不断的涌现。

④WIFI发射器的辐射极小,一米以外的辐射值就已经微不足道。

不过,还是建议将发射器放置在距离床头一米范围之外。

⑤这座建筑密度极低的城市,垂柳袅袅,花香阵阵,置身于这柳暗花明的静谧中,立感远离了尘世的喧嚣。

⑥温庭筠的词错彩镂金,意境婉约,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家对他评价甚高。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⑤
C . ③⑤⑥
D . ②⑤⑥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在上帝面前,在我们的家人以及来自各界关注我们的见证人面前,我颜淑英愿意嫁给李康宇做我的丈夫,与你在神圣的婚约中共同生活。

B . 爆料人声称,他对涉及自己的一起民事案件判决有严重质疑,于是从开始收集赵明华涉嫌违纪的证据至今,他用了整整一年多的时间。

C . 中新社记者看到,“桑迪”(飓风)带来的罕见狂风呼啸而过,凄厉的鸣叫令人心惊,大暴雨随着风势倾
泻下来,漫天皆雨水……
D . 近日,有关延迟退休的多种备选方案已提交有关部门讨论,可是有一个非常现实却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延退之后,有幼儿的家庭怎么办?
3. (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归有光属“唐宋派”,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纽带型人物,他极力反对当时的文学复古思潮,并开创了新一代创作风格。

他的《项脊轩志》一文的那种近乎于白描的,如行云流水一般的叙事方
式,。

①尤其是他在文中流露出来的真挚情感,如“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②可见功力深厚。

③虽表述平淡,可悼念亡妻之情顿现纸上,令人共鸣。

④归有光不用诗,也不用词。

⑤而是用散文独有的表现形式再现了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情景。

⑥让我们体会到了“无技巧是最高的技巧”。

A . ⑥①②④⑤③
B . ④⑤③⑥①②
C . ⑥①③④⑤②
D . ④⑤②⑥①③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6分)
4. (6分) (2016高三上·齐齐哈尔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与一些新兴的视觉艺术形式如设计、摄影等相比,书法的审美评价有一个清晰、成熟的标准和参照系,那就是历朝历代经典的书法范本。

众多传统范本本身存在多元化的风格趋向,并不是每一种风格都适合每一个现代人,只有选择最符合自身气质与审美的范本入手,才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理想的书法启蒙教育,应该是给学习者开列一个由三至五种不同审美类型的范本组成的“帖目”,由学习者根据自身喜好来判断、选择一种最契合的风格。

与此同时,如果范本的内容本身也是文史经典,能够引起阅读和研习的兴趣,就更好了。

②还应该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范本都具有通向行书、草书或者其他字体的可能性。

如果只是当作修养,传统所谓的欧、颜、柳、赵都是可取的范本,但如果考虑到学习者日后可能进行专业的书法学习与创作,则入手时所选择的范本就要细加斟酌。

当然,即便日后从事专业的篆书和隶书创作,楷书和行书的训练也是必需的基础和必经的阶段。

以唐楷而论,如果日后要进入行书及其他字体的学习,则应该考虑在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张旭等书家中选择,而不宜从欧阳询、柳公权、薛稷等入手。

③究其原因,是因为虞世南的书法尚在唐楷严谨的“法度”形成的早期,一些笔法与晋人楷书更加接近,因此他的楷书与晋人行书的接续更加自然。

此外,虞世南尚有摹本《兰亭序》传世,学习一段时间其楷书后,过渡至虞摹本《兰亭序》或者虞世南之甥陆柬之的《文赋》来学习行书都是不错的选择。

褚遂良亦然。

他的楷书灵动飘逸,甚至略有行书的笔意,而褚遂良也有临本《兰亭序》传世,从其楷书转入此帖也顺理成章。

颜真卿的楷书和行书俱佳,楷书从颜入手者,学习行书时自当选择其本人的《祭侄文稿》这“天下第二行书”或是《争座位帖》等其他刻本,也可不必经过“兰亭”一路秀美的风格了。

④欧体、柳体则不然。

这两家虽然也有行书法帖传世,但他们的行书笔画迟滞、连带生硬,摆脱不掉楷书的笔法,水准较其楷书大为逊色。

尽管从他们的楷书风格来看似乎与《兰亭序》相类,但我们却没有见到欧、柳诸家临摹的《兰亭序》,原因或许在于这两家楷书过多使用提按笔法,强化起笔和收笔处的装饰性,在章法上讲求横有行、竖成列,是唐人所尚“法度”的顶峰,而这恰恰与行书的品性不符。

因此,如果初学者从这两家入手,很可能停留在唐楷装饰性的细枝末节上,从而影响日后对于行书特质的把握。

⑤如果说楷书学习是为了通向行书等其他字体,那么,是不是直接从元以后的一些行书大家,比如赵孟頫、文徵明等人的楷书入手更好?其实不然。

书法学习学“流”更应重“源”。

如果我们把中国书法史比作一条长河,从王羲之、王献之到褚遂良、颜真卿,这些经典书家及其作品大约相当于这条河流的源头。

从“宋四家”开始,后世无论哪个朝代都要学习这些经典,赵孟頫、文徵明等也不例外,只是他们在传承的过程中会加入自己的书写习惯、所在时代的审美风尚等,这些附加在作品之上的因素对于初学者来说很难分辨。

因此对于书法史这条长河来说,他们乃至何绍基等清人的作品只是“流”而不是“源”,学习“流”永远不会超过“流”,而欲想取法乎上,还必须回到“源”中去寻找智慧。

(摘编自祝帅《学书当溯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历朝历代经典的书法范本虽然数量众多,本身存在多元化的风格趋向,但其却为书法的审美评价提供了一个清晰、成熟的标准和参照系。

B . 每一个现代人初学书法时想要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选择最符合自身气质与审美的且内容是能够引起
阅读和研习的兴趣的文史经典的范本。

C . 并不是每一种风格都适合每一个现代人,学习者可根据自身喜好,从教育者给开列的不同审美类型的范本组成的“帖目”中选择一种最适合的使用。

D . 学习者如日后能进行专业的书法学习与创作,则选择的入手时范文就要慎重,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范本都具有通向行书、草书或者其它字体的可能性。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以学习唐楷而论,应从虞世南入手,主要是因为虞世南的书法尚在唐楷严谨的“法度”形成的早期,没有笔法的限制。

B . 褚遂良的楷书灵动飘逸,甚至略有行书的笔意,也有摹本兰亭序传世,初学者从其楷书转入此贴也顺理成章。

C . 欧阳询、柳公权的行书笔画迟滞、连带生硬,摆脱不掉楷书的笔法,因此,日后要进入行书及其它字体的学习的人不宜从这两家入手。

D . 欧、柳两家楷书过多使用提按笔法,强行起笔和手笔处的装饰性,在章法上讲求横有行、竖成列,这恰恰与行书的品性不符。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作者认为,直接从元以后的一些行书大家,比如赵孟頫、文徵明等人的楷书入手,然后再通向行书等其它字体,并不是更好的做法。

B . 从“宋四家”开始,后世无论哪个朝代都要学习王羲之、王献之到褚遂良、颜真卿所代表的经典,因为这大约是中国书法史这条河流的源头。

C . 由于后代名家在他们的书法中会加入自己的书写习惯、所在时代的审美风尚等,这就使学习者对其书法中传承经典的特点难以分辨。

D . 对于书法史这条长河来说,学习者要分清“流”和“源”的关系,“源”是基础,学习者应取法乎上,回到“源”中去寻找智慧。

5. (12分) (2020高二上·明光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安乐居(节选)
汪曾祺
安乐居是一家小饭馆,挨着安乐林。

安乐林围墙上开了个月亮门,门头砖额上刻着三个经石峪体的大字,像那么回事。

走进去,只有巴掌大的一块地方,有几十棵杨树。

当中种了两棵丁香花,一棵白丁香,一棵紫丁香,这就是仅有的观赏植物了。

这个林是没有什么逛头的,在林子里走一圈,五分钟就够了。

附近一带养鸟的爱到这里来挂鸟。

他们养的都是小鸟,红子居多,也有黄雀。

大个的鸟,画眉、百灵是极少的。

他们不像那些以养鸟为生活中第一大事的行家,照他们的说法是“瞎玩儿”。

他们不养大鸟,觉得那太费事,“是它玩我,还是我玩它呀?”把鸟一挂,他们就蹲在地下说话儿,——也有自己带个马扎儿来坐着的。

安乐居其实叫个小酒铺更合适些。

到这来喝酒的比吃饭的多。

这家的酒只有一毛三分一两的。

一毛三他们喝“服”了,觉得喝起来“顺”。

酒菜不少。

煮花生豆、炸花生豆。

暴腌鸡子。

拌粉皮。

猪头肉,——单要耳朵也成,都是熟人了!猪蹄,偶有猪尾巴,一忽的工夫就卖完了。

也有时卖烧鸡、酱鸭,切块。

最受欢迎的是兔头。

一个酱兔头,三四毛钱,至大也就是五毛多钱,喝二两酒,够了。

——这还是一年多以前的事,现在如果还有兔头也该涨价了。

这些酒客们吃兔头是有一定章法的,先掰哪儿,后掰哪儿,最后磕开脑绷骨,把兔脑掏出来吃掉。

没有抓起来乱啃的,吃得非常干净,连一丝肉都不剩。

安乐居每年卖出的兔头真不老少。

这个小饭馆大可另挂一块招牌:“兔头酒家”。

酒客进门,都有准时候。

头一个进来的总是老吕。

安乐居十点半开门。

一开门,老吕就进来。

他总是坐在靠窗户一张桌子的东头的座位。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

这成了他的专座。

他不是像一般人似的“垂足而坐”,而是一条腿盘着,一条腿曲着,像老太太坐炕似的踞坐在一张方凳上,——脱了鞋。

他不喝安乐居的一毛三,总是自己带了酒来,用一个扁长的瓶子,一瓶子装三两。

酒杯也是自备的。

他是喝慢酒的,三两酒从十点半一直喝到十二点差一刻:“我喝不来急酒。

有人结婚,他们闹酒,我就一口也不喝,——回家自己再喝!”一边喝酒,吃兔头,一边慢条斯理地抽关东烟。

这人整个儿是个慢性子。

说话也慢。

他也爱说话,但是他说一个什么事都只是客观地叙述,不大参加自己的意见,不动感情。

一块喝酒的买了兔头,常要发一点感慨:“那会儿,兔头,五分钱一个,还带俩耳朵!”老吕说:“那是多会儿?——说那个,没用!有兔头,就不错。

”西头有一家姓屠的,一家子都很浑愣,爱打架。

屠老头儿到永春饭馆去喝酒,和服务员吵起来了,伸手就揪人家脖领子。

服务员一胳臂把他搡开了。

他憋了一肚子气。

回去跟儿子一说。

他儿子二话没说,捡了块砖头,到了永春,一砖头就把服务员脑袋开了!结果:儿子抓进去了,屠老头还得负责人家的医药费。

这件事老吕目睹。

一块喝酒的问起,他详详细细叙述了全过程。

坐在他对面的老聂听了,说:“该!”
坐在里面犄角的老王说:“这是什么买卖!”
老吕只是很平静地说:“这回大概得老实两天。


老聂原是做小买卖的。

现在退休在家。

电话局看中他家所在的“点”,在他家安公用电话,每月贴给他三十块钱。

老聂的日子比过去“滋润”了,但是他每顿还是只喝一两半酒,多一口也不喝。

画家来了。

画家风度翩翩,梳着长长的背发,永远一丝不乱。

衣着入时而且合体。

春秋天人造革猎服,冬天羽绒服。

——他从来不戴帽子。

这样的一表人才,安乐居少见。

他在文化馆工作,算个知识分子,但对人很客气,彬彬有礼。

他这喝酒真是别具一格:二两酒,一扬脖子,一口气,下去了。

这种喝法,叫作“大车酒”,过去赶大车的这么喝。

西直门外还管这叫“骆驼酒”,赶骆驼的这么喝。

文墨人,这样喝法的,少有。

他和老王过去是街坊。

喝了酒,总要走过去说几句话。

“我给您添点儿?”老王摆摆手,画家直起身来,向在座的酒友又都点了点头,走了。

他的画怎么样?没见过。

这天,安乐居来了三个小伙子:长头发,小胡子、大花衬衫、苹果牌牛仔裤、尖头高跟大盖鞋,变色眼镜。

进门一看:“嗨,有兔头!”——他们是冲着兔头来了。

这三位要了十个兔头、三个猪蹄、一只鸭子、三盘包子,自己带来八瓶青岛啤酒,一边抽着“万宝路”,一边吃喝起来。

安乐林喝酒的老酒座都瞟了他们一眼。

三位吃喝了一阵,把筷子一挥,走了。

都骑的是亚马哈。

嘟嘟嘟……桌子上一堆碎骨头、咬了一口的包子皮,还有一盘没动过的包子。

老王看着那盘包子,撇了撇嘴:“这是什么买卖!”
安乐居已经没有了。

房子翻盖过了。

现在那儿是一个什么贸易中心。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开头繁笔舒缓,结尾交代了安乐居消失的结局,以简笔收束全文,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B . 小说塑造了形形色色的老酒客,画家作为文化人却用“大车酒”的方式喝酒,这样写不仅在反差中塑造人物,也表现了安乐居酒水的物美价廉。

C . 倒数第三段出现的三个小伙子年轻人的言行举止,透露出一种时髦、喧嚣与浪费的生活方式,为后文写安乐居在时代变迁中消失作了铺垫。

D . 小说的语言京味浓,口语化,贴近生活。

“很浑愣”“一砖头就把服务员脑袋开了”等京味口语的运用很地道。

(2)文章的标题为安乐居,第二自然段却用大量笔墨描写了“安乐林”,试分析其作用。

(3)本文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试探究这种写法的好处。

6. (18分) (2016高二下·吉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小题。

坐拥书城为汉学
郑晋鸣/赵雨晨
北京时间4月10日凌晨,著名汉学家、中国书史和文化史研究泰斗钱存训先生在美国芝加哥因病辞世,享年105岁。

这位终身坐拥书城的老人,毕生致力于研究汉学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20世纪以来图书馆学宗师、美国东亚图书馆的奠基者和开拓者。

1910年,钱存训出生于江苏泰州一个书香世家。

1928年就读金陵大学时,他主修历史,副修图书馆学,同时在金陵女子大学图书馆工作。

1937年,钱存训应北平图书馆邀请,担任南京工程参考图书馆主任。

抗日战争爆发后,被改派至北图上海办事处,保管北平.南运的中文善本。

不久,上海租界安全也无保障,北图馆长袁同礼、中国驻美大使胡适与美国国会图书馆协商,将存沪善本移存美国,并摄制微卷以供流传。

1941年珍珠港事件前夕,局势恶化,上海被严密封锁。

钱存训不顾生命危险,想方设法躲过日军耳目,用两个月时间独自一人用手推车,分10次将三万册善本悄悄送上开往美国的轮船。

次年6月,美国国会图书馆宣布北平图书馆古籍全部运抵。

抗战胜利之后,钱存训受教育部委派拟赴华盛顿将这批善本接运回国,但因国内战争爆发,交通中断,未能成行。

1947年,钱存训以交换学者的名义赴美,从此再也没能回到祖国,这批善本成了他毕生无法释怀的牵挂。

“中年来美短期访问,原想镀金回国,但未料到将长眠他乡。

”这是钱存训晚年的遗憾。

1947年起,钱存训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学研究院进修,同时在芝大东亚图书馆工作。

从此,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

在芝大,钱存训用十年完成近十万册古籍编目的工作,还积极收藏当代资料,扩充馆藏,在他苦心孤诣的经营下,芝大东亚图书馆成为研究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宝库。

“钱存训成名作《书于竹帛》也在此期间完成,该书对印刷发明前的中国文字记载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中文译本仅164页,著作虽薄,学问却不薄。

”张志强说,“读完这本书,我愈发领悟到学问要做深做厚,专著要
写薄写透的治学精神。


出于对《书于竹帛》的欣赏,李约瑟邀请钱存训参与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撰写。

钱存训欣然应邀,用15年时间扎实研究中国书籍的演变史,用西方语言完成三十万字的《纸和印刷》,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第一分册。

序言中李约瑟写道:“我们说服关于这一专题世界最著名的权威学者之一钱存训教授来完成书中这一部分的写作任务,从钱书中,读者可纵观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整个历史,在欧洲对此一无所知之时,它们已在中国出现了许多世纪。


“专题研究,枯燥无味,知音者寥寥。

”这是钱存训的心声,几十年来,在图书馆学这个冷门领域,钱存训用甘坐冷板凳的精神潜心钻研,留下无数中国图书史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扩大了汉学在海外的影响。

钱存训是高山仰止的汉学大家,但后辈眼中的他却只是一位谦顺和蔼的老师。

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博士潘铭燊的记忆里,恩师做人做学问严谨求实的态度影响了他一生。

“如要引用别人先提出的资料,先生都在注释中详细交代,绝不掠美,所以<纸和印刷》中有极为繁复的注释系统。

我的博士论文完成在这本书之前,先生也不吝引用。

”潘铭燊说,先生一生以书为伴,他山高水远的风范,也如同一本底蕴深厚的文化大书。

著名史学家许倬云曾在芝加哥大学度过五年求学生涯,也承蒙钱存训关爱,他的回忆录里字字句句饱含对钱存训大爱之情怀的敬重与感恩:“我在芝大读书时,曾做过五次骨科手术。

其间,钱先生与师母给予我不啻亲人的呵护。

钱先生不是偶一为之,而是每年数十次来医院接送我上课,五年未曾间断。


钱存训一生教导了30多位硕士和博士,并开办图书馆学的研修班,培养出哈佛燕京图书馆馆长郑炯文、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马泰来等图书馆学大家。

先生已逝,音容宛在。

钱存训走了,但他忠贞纯粹的人生永不落幕。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将随着他整理著速的古籍名著在世界舞台土豆古闪耀。

相关链接:中国文化中的人生价值,不在虚名财富,也不在地位权势,而主要在个人事业成就的不朽,所谓“立德、立功、立言”。

这本回忆录的主角,正是一位恪尽职责的长者,他一生平实的生活,却足以符合这“三不朽”的最高成就。

(许倬云《钱存训著<留美杂忆)序》)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文章从钱存训先生的辞世写起,介绍了钱存训的身份,文笔洗练,对先生在汉学方面的贡献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表达了对先生的深切缅怀。

B . 钱存训笔耕不辍,写下了许多有关中国书史的传世之作,成书于美国的《书于竹帛》和《纸和印刷》两部用中文写的专著的学术价值很高。

C . 1947年,钱存训以交换学者的名义赴美,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进修、工作,他因未能完成镀金的愿望,再也没能回到祖国,最终长眠他乡。

D . 李约瑟写于《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中的一段话,充分肯定了钱存训学术权威的身份,同时也指出造纸术在中国的历史远比在欧洲要久远。

E . 许倬云认为,中国文化中的人生价值,不在地位权势,主要在个人的事业成就;他贴切地以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来评价钱存训的一生。

(2)钱存训先生具有怎样的治学精神?请简要分析。

(3)传记文章兼有文学性和真实性的特点,本文是如何体现其真实性的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4)钱存训的侄子钱孝文在悼念钱存训先生的文中称:“在家人眼中,先生不仅是民族英雄,是学术大师,还是一位慈爱的长辈。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 (11分) (2016高二上·临川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齐泰,溧水人。

初名德。

洪武十七年,举应天乡试第一。

明年成进士。

历礼、兵二部主事。

雷震谨身殿,太祖祷郊庙,择历官九年无过者陪祀,德与焉,赐名泰。

二十八年,以兵部郎中擢左侍郎。

太祖尝问边将姓名,泰历数无遗。

又问诸图籍,出袖中手册以进,简要详密,大奇之。

皇太孙素重泰。

及即位,命与黄子澄同参国政。

寻进尚书。

时遗诏诸王临①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

先是,帝为太孙时,诸王多尊属,拥重兵,患之。

至是因密议削藩。

建文元年,周、代、湘、齐、岷五王相继以罪废。

七月,燕王举兵反,师名“靖难”。

指泰、子澄为奸臣。

事闻,泰请削燕属籍,声罪致讨。

或难之,泰曰:“明其为贼,敌乃可克。

”遂定议伐燕,布告天下。

时太祖功臣存者甚少,乃拜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帅师分道北伐,至真定为燕所败。

子澄荐曹国公李景隆代将,泰极言不可。

子澄不听,卒命景隆将。

当是时,帝举五十万兵畀②景隆,谓燕可旦夕灭。

燕王顾大喜曰:“昔汉高止能将十万,景隆何才,其众适足为吾资也!”是冬,景隆果败。

帝有惧色,会燕王上书极诋泰、子澄。

帝乃解二人任以谢燕,
而阴留之京师,仍参密议。

景隆遗燕王书,言二人已窜,可息兵。

燕王不听。

明年,盛庸捷东昌,帝告庙,命二人任职如故。

及夹河之败,复解二人官求罢兵,燕王曰:“此缓我也。

”进益急。

始削藩议起,帝入泰、子澄言,谓以天下制一隅甚易。

及屡败,意中悔,是以进退失据。

迨燕兵日逼,复召泰还。

未至,京师已不守,泰走外郡谋兴复。

时购泰急。

泰墨白马走,行稍远,汗出墨脱。

或曰:“此齐尚书马也。

”遂被执赴京,同子澄、方孝孺不屈死。

泰从兄弟敬宗等皆坐死,叔时永、阳彦等谪戍。

子甫六岁,免死给配,仕宗时赦还。

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九》
注:①临:管理②畀:给予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明其为贼,敌乃可克克:战胜
B . 景隆遗燕王书,言二人已窜窜:放逐、流放
C . 时购泰急购:收买
D . 泰从兄弟敬宗等皆坐死坐:定罪、连坐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
B . 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
C . 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
D . 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骨肉/皆不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齐泰做官多年都没有过失,有一年,天雷震坏了谨身殿,太祖到寺庙祭祀祷告,让他参与,并赐给他名字为齐泰。

B . 建文帝素来器重齐泰,在未做皇帝时就看重他,后来即位,就让齐泰与黄子澄共同参与国家政事,不久将他的官职提升为尚书。

C . 齐泰很有见识,在燕王初造反时,就建议对天下昭示燕王叛贼的身份,因此受到燕王忌恨。

燕王直指齐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