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修改》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字的修改》教学设计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李诚
《文字的修改》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师、学生的具体材料。

海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覆盖了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所要求的全部学习模块,将计算机工具和文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能力的学习融为一体,渗透人文精神和信息道德的教育,本课正努力体现《纲要》要求的课程目标和学习任务。

强调信息技术学习情景引入,任务驱动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整合,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认知活动的自主性,积极性。

同时为学生的实践体验和自由感悟活动提供条件,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经历认知、体验和感悟活动相结合的完整学习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A、基础目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文字的插入、修改、删除、保存
B、提高目标:(有能力的同学掌握的)使作品更加个性化。

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

B、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C、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A、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以促进其个性发展;B、培养学生学会欣赏音乐;C、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庭、关心他人。

三、教学策略分析:
1、教学过程具有趣味性:《吉祥三宝》这首传遍大江南北,学生特别喜欢哼唱。

本课
通过音乐的形式进入教学主题,学生充满学习的乐趣,教学内容在音乐的陶冶下不知不觉地进行,丝毫感觉不出学习的枯燥。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更能出色的完成学习的任务。

最后通过任务的驱动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教学设计体现学生层次差异:在教学设计中对于教学知识点采用尝试探究、看书
自学,教师提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体现知识点的层次。

同时,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互助合作、对不同能力学生的要求体现学生的层次。

3、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德育渗透:在教学中通过插入歌手姓名知识点环节中,插入创
作这首歌的背景故事,结合生活现实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达到了读书育人的效果。

4、教学设计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以一首经典的民歌吉祥三宝作为教学素材,学生在
音乐的环绕声完成教学内容,并突破教学难点。

四、教学对象分析
据了解,三年级的学生具备了初步的操作系统使用能力,同时大部份学生已经学会文字的录入及简单的文字处理。

具备一定的自学探究能力,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特点主要体现了探究学习的思想,使用学生的能力在任务驱动下得到提高。

五、教学重、难点
1、文字插入、编辑、保存
2、创设交流体验的气氛
六、教学内容分析:
《文字的修改》是这海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一课的的内容,本课主要讲解以下知识:文字的插入、修改以及删除,是在学生已学会文字输入基础上对文字进行更高层次的处理。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强调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和生活体验出发,寓教于乐,重视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七、教学过程分析:
1、音乐导入
同学们今天是不是感到特别紧张,下面我们听听音乐,放松一下。

大家一定很喜欢这首歌吧,老师也很喜欢这首歌,我把歌词记下来了(出示歌词),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好吗?
设计意图: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学习文字的增、删、改操作,这些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很枯燥的,以一首欢快的民歌《吉祥三宝》作为教学素材进入主题,既涵盖这些知识点,又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习新知
①编辑文字
学生在练习学唱的过程中主动地去发现并讨论歌词中存在的问题,引入增删、改等知识要点,并由对个文字的操作拓展为句子,逐步延伸。

设计意图:首先,能够分解难点,由易到难,秩序渐进、非常细致地逐个练习,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学习非常有效,基本技能掌握得非常扎实。

其次,教师能够充分运用板书,把知识要点投影在大屏幕上,便于学生练习操作、记忆。

目前,在许多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上,黑板正逐渐被淘汰。

一节课下来,黑板上也许只会留下课题的痕迹,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②文字换行
设计意图:换行是修改文章的最基本操作,教师在设计教学资源时故意把歌曲名称与歌词放在同一行,引入分行的概念,选用这首对唱歌曲,可以根据人物的唱词而换行,贴切而又自然。

如果单纯的为了换行而学换行,就显得非常牵强。

③文字的插入
引导学生换行插入作者姓名完成本知识点的教学。

设计意图:介绍《吉祥三宝》这首歌故事背景,适当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从而引入文字的插入一节内容,水到渠成。

插入作者姓名、对歌词进行美化修饰任务、保存操作更是可以让学生去摸索,让学生尝试尝试,也利于差异化教学。

3、练习巩固,成果展示
设计意图:利用三年级语文上册的古诗《山行》设计教学任务,巩固教学效果,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4、教学反思
在教学目标上,注重技能训练与情感教育的结合,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在教学技能上,注意让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共同进步,也利于差异化教学。

成果评价上,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当学生展示作品时,教师不能只是给一个宏观的评价“真不错”,对于究竟哪里好,哪里不好,怎样改进,其他学生有什么可取之处,怎么取,缺乏具体的、微观的评价和指导。

评价学生做得好与不好,也是以教师事先确定的标准或学生群体的标准进行绝对评价或相对评介,而缺乏学生个体内差异的评价,不能以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