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功利性怎生了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中的功利性怎生了得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了十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来说,教育发展的态势仍使人担忧。

“素质教育宣传的惊天动地,应试教育实施得扎扎实实。

”素质教育始终象空中楼阁,只可观,不可及。

相当一部分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挂羊头,卖狗肉”,素质教育喊得山响,但私下里还是认准了学生成绩这一“标尺”,学生在全面素质的提高方面却很难有所发展。

究其原因,学校的功利心使然,教师的功利心使然。

功利之心危害教育的发展
根据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及观察分析,愚以为功利之心的危害多多:
偏离教育规律,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学相长,最起码也应将“学”放在与“教”同等的位置上,而不能只顾自己不停地“传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蔑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相当一部分教师,惟恐学生有一点儿空闲,惟恐学生有不理解的,于是从一登上讲台,便滔滔不绝,一堂课满满的,拖堂也是经常的事。

走下讲台,心神疲惫但又心满意足地走出教室。

这样的课效果如何呢?试想,教师将结果都讲了,那学生思考什么?教师将时间都占了,学生什么时间巩固,什么时间思考探究?这分明就是一种“保姆式”的教学方式!
功利之心滋长了教学中的急躁情绪,欲速则不达。

有的教师指望一两天就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全部掌握,期盼着通过自己“家长式”的教育,能使一个学困生,短时间内摇身一变,成为一个优等生,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就是“拔苗助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人是一项宏大而长期的系统工程,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周围许多人的关怀,需要经常春风化雨般爱的滋润,而非短时间闪电雷鸣般的打骂、教训所能奏效的。

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使之产生抵触情绪,师生关系趋于紧张。

传统教学方式中,都是片面强调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方法就是
搞“题海战术”和大作业量,学生整天泡在“题海”中,被“压”在作业本下。

久而久之,势必造成学生的抵触心理,有些学生完不成作业或完成得不好,个别老师责骂、嘲讽、甚至体罚学生,造成学生厌学,缺乏学习的信心和继续学习的动力,师生关系更加紧张,在个别学校,出现了学生暗地辱骂教师,破坏教师的东西,给教师写恐吓信,甚至更加极端的报复手段。

片面强调分数,忽视学生全面人格的培养。

尊重学生的人格,一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是新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

“全面人格的培养”是一种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的统一。

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一种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整体性发展,不是单纯的学术能力的提高,而是包括组织、沟通、应变和创新等多种能力的培养,还应有良好的品格,对社会的责任感等素质要求。

但传统的教育则迷恋于分数,“分数说明一切”,“分数就是指挥棒”,因此,教师只能以牺牲学生人格的塑造为代价去争分数,争名次,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窒息了学生的生机活力和创造精神。

抛却功利之心,势在必行
要实行真正的素质教育,就必须使每个教育工作者自觉抛却功利之心。

笔者认为,作为一名一线教师,首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遵循教育教学发展的规律,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

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可以成为我们教学的行动指南,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论,才能与时俱进,时刻站在改革的前沿。

教学实践中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儿童身心发育的特点,认真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过程中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在学习上的较大的自主权,课堂教学中我采用讲座、交流、发言式等教学方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学中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学过程中不应求急求快,教育本就是个细心加耐心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

给每个学生进步和成长留出一定时间和空间,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把学生的头脑充分解放出来。

3、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让学生感到关心和体贴,教师应
放弃“师道尊严”,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课堂上创设一种生动、亲切、自然、和谐的学习气氛,充分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学效率才能提高。

4、以塑造学生的全面人格为目标,尊重和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样性。

要让学生多思考、多发问、多沟通、多参与、多尝试、多体验;还要让学生经历更连贯、涉猎更广、更多样化的学习生活,以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质和个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