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番鸭规模养殖疫病防控的几点技术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畜牧兽医第34卷第1期2012年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禽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带动了古田县半番鸭养殖业的蓬勃发展。

2011年在传统养殖半番鸭的城西街道、平湖、黄田等乡(镇)涌现出十多户饲养半番鸭的大户(一般每户每批饲养8000~10000羽)。

规模养殖在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伴随出现了许多诸如鸭舍环境、清洁卫生、疫病防治等方面的技术问题,尤其是长期以来农村养殖户存在重饲养、轻预防的思想,一旦鸭群患病便束手无策,或病急乱投药,往往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也时常看到养殖户在饲养半番鸭时因经验不足、管理不善而造成雏鸭大批死亡现象。

为了提高雏鸭成活率,减少损失,保障半番鸭规模养殖的顺利发展,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谈几点半番鸭规模养殖疫病防控方面的技术措施,供同行和养殖户参考。

1合理建设栏舍
鸭舍是半番鸭日夜生活、休息的场所,栏舍环境、卫生的好坏直接影响半番鸭健康。

目前我县农村半番鸭养殖户大多利用在河边或田野搭盖简易鸭舍,舍内设施简单,地面潮湿,场地易受污染,鸭群易感染疫病。

也有养殖户采用在一个场地饲养2~3批后就换一个新场地饲养,这样会减少鸭舍环境污染问题,但浪费人力物力。

笔者认为,有条件的规模养鸭场应该搭建能冬暖夏凉、地面干燥和整洁、通风良好、光照正常、舍内供水清洁的鸭舍,给半番鸭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休息场所,提高鸭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发生。

2制定科学免疫程序
做好预防免疫工作是控制疫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近年来,根据我县半番鸭饲养过程中常发的几种疫病,笔者在指导规模场进行预防免疫时常采用以下免疫程序:8~10日龄,用鸭传染性浆膜炎-大肠杆菌二联苗免疫接种,每羽颈部皮下或肌肉注射0.5mL。

15~18日龄,用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疫苗免疫接种,每羽肌肉注射0.5mL。

28~30日龄,用鸭瘟弱毒活疫苗免疫接种,采用双倍剂量肌肉注射。

35~38日龄,用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疫苗加强免疫1次,每羽肌肉注射1mL。

经过以上免疫程序后饲养至60~65日龄即可上市。

在注射疫苗前应认真观察鸭群采食、饮水、排粪等情况。

一般鸭群健康时才安排防疫注射,预防注射后的几天内在鸭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适量电解多维,一方面可提高鸭抗应激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机体产生免疫抗体。

如果鸭群发病则适当调整免疫时间。

3合理安排饲养密度
在规模半番鸭场常看到养殖户将数千羽鸭集中在一起饲养,没有分群,笔者认为这种饲养管理不科学。

鸭群过大,一旦发病,相互感染、传播快,不好隔离,对疫病防控不利;另一方面群过大,鸭群相互拥挤容易引发啄羽等疾病。

因此,规模场应采取合理的分群,群与群之间有隔离栏和独立的清洁供水。

分群的标准,不仅要掌握单位面积的饲养数量,更重要的是按质量分群,也就是要根据雏鸭大小、强弱进行分群,使同群雏鸭中体况一致、生长发育更为良好。

笔者在生产中指导养鸭场分群时常将300羽左右分为一群,鸭舍单位面积饲养量如下(供参考):1周龄,40~35羽/m2;2周龄,30~25羽/m2;3周龄,25~20羽/ m2;4周龄,20~18羽/m2;5周龄,18~15羽/m2;6周龄以上,7~8羽/m2。

4做好鸭舍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
我县目前大多数农村养鸭户都采用水田放养或河边简易搭棚鸭舍,场地易受污染,做好鸭舍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尤为重要,应科学安排场地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

鸭舍用水要清洁干净,鸭场鸭粪、污物、病死鸭尸体、治疗用后的废弃药瓶等要及时清理并集中焚烧深埋,搞好消毒。

4.1日常消毒在鸭场生产区与外界相通的所有路口应设消毒池,保持池内有足够的消毒药,且每周换药1次,鸭舍内场地、用具等也要经常清洗干净并消毒。

常用消毒药有消特灵、四季消毒液、百毒灭等,几种消毒药可轮流交替使用,以免产生耐药性。

4.2疫情消毒发生疫情时场内所有用具用消特灵消毒剂(按说明剂量加水稀释)喷洒消毒,鸭舍地
半番鸭规模养殖疫病防控的几点技术措施
陈祥平福建省古田县畜牧兽医站35220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4331(2012)01-0032-02
32
.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建畜牧兽医第34卷第1期2012年
面、走道、各墙角边每天消毒1次,连续5d。

4.3终末消毒当雏鸭转入成鸭舍或成鸭出栏后,对育雏室和成鸭舍进行全面清扫、清洗,用四季消毒液喷洒消毒,隔天再消毒1次,然后闲置1周,待下批鸭进栏。

5适时进行药物预防
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防控原则。

雏鸭进场后第1d,在饮水中加入口服补液盐和电解多维,可减少因长途运输而致的应激。

第2~10d在饲料中加入氟哌酸散以预防雏鸭黄痢、白痢。

15~30日龄的雏鸭易感染鸭传染性浆膜炎、大肠杆菌病、鸭霍乱等传染病,可在饲料中拌入头孢浆膜灵、救禽神威粉,连用5d。

雏鸭在30~35日龄时,翅膀开始长羽毛,此时容易产生啄羽症,可在饮水中加入适量的电解多维和少量食盐,在饲料中拌入止咬止啄安睡长等药物,可预防和减少啄羽症的发生。

半番鸭饲养到60~65日龄时即可安排上市,严格采取全进全出制度。

6加强学习,提高科学饲养管理水平
目前古田县规模饲养半番鸭的都是农民,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笔者2011年在一个鸭场中就看到鸭场中还饲养着肉鸡,鸡鸭混养,结果肉鸡发生了球虫病,随后鸭群也感染发生球虫病。

因此,除畜牧兽医业务部门加强指导外,养殖户应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科学饲养管理水平。

实践表明,规模养鸭场单靠免疫接种很难控制好疫病,必须同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保证半番鸭规模养殖的健康发展。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肠道疾病,传播迅速,不同年龄的猪均易感,以2周龄以下仔猪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死亡率高,5周龄以上猪的死亡率低为特征。

近年来,猪传染性胃肠炎在连江县时有发生,特别是2010年12月到2011年4月份,全县有7个养猪场不同程度发生猪传染性胃肠炎,造成1200多头仔猪死亡,给养猪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经采取综合防控措施,病情得到稳定控制。

现将其中一起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治情况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

1发病情况
2011年3月13日,接到连江县东岱镇一个存栏母猪120头、生猪1100头的猪场报告:“一周来,本场发生猪发热、呕吐、严重腹泻、有的脱水,2周龄以内的仔猪大批死亡,5周龄以上猪发病,也有个别死亡,大猪发病但没有死亡”。

笔者接到报告后立即深入猪场勘验:了解该场近2个月内都没有调入新猪,发现该场猪舍密集,舍间距2.2m,屋檐高2.8m,猪舍周边围墙离猪舍只有1.5m,舍内门窗密闭,通风不良,场内卫生状况不佳,猪舍及环境没有及时消毒、患猪未完全隔离,该场发病初期,传播速度很快,在2~3d内蔓延全群。

根据发病期间记录整理,本次自发病以来,发病猪累计达683头,5日龄内仔猪发病76头全部死亡;5~10日龄内仔猪发病63头死亡48头;10~30日龄内仔猪发病183头死亡61头;30~100日龄猪发病211头,死亡11头;100日龄以上猪发病150头死亡1头。

2临床症状
症状和发病的严重程度随猪的日龄和猪本身抵抗力状况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

仔猪感染后突然发生呕吐,接着发生剧烈水样腹泻,粪便有的呈乳白色、有的呈灰色或黄绿色,并带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气味恶臭,严重脱水、体重快速下降,体温先短期升高后随之下降,发病后2~7d内死亡,日龄越小,死亡越快,死亡率越高。

2周龄以下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特别是5日龄以内仔猪的病死率达100%,10日龄内仔猪病死率超过50%,30日龄以上的仔猪耐过但体质虚弱、发育不良、生长缓慢。

育肥猪和母猪的临床症状表现轻重不一样,发病猪只普遍厌食,个别呕吐,严重腹泻的猪排出水样粪便,腹泻呈喷射状,但很快康复。

泌乳母猪发病严重,表现高度体衰、体温升高、泌乳减少、呕吐和严重腹泻。

妊娠母猪轻微厌食、呕吐和腹泻症状不明显,有2头体弱、食欲不振的妊娠母猪流产。

一起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治报告
吴瑞通福建省连江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35050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4331(2012)01-0033-02
33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