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中物理有效教学之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高中物理有效教学之我见
摘要:本文中的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重点是指提升学生的概念理解力,增强课
堂教学的高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平顺性,调动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并分别从
自主探究法、合作教学法、情境导入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法进行着力,旨在为学生
创设具有探究性、合作性、情境性的高中物理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
程中,真行动,真思考,真感悟,真收获,提升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物理;物理教学;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的高中物理教学中,部分教师将教学的重点集中在提升学生的解题
能力方面,忽视培养学生物理学习思维、物理学习兴趣以及物理学习观念,从而
导致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被严重消磨,而提物理教学有效性便成为空谈。
为此,教师应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从学生的角度着力,从学生的生活切入,从学生的
实际学习水平突破,从而构建出属于学生独有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
享受物理学习的乐趣,提升整体的高中物理教学质量。
一、运用自主探究法,提升学生概念理解力
在提升学生概念理解力的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师可以运用自主探究法,给与
学生充足的物理探究空间,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掌握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并在此过程中,适时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更具有方向性,提升学生物理学习的科学性,从而获得良好物理概念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超重与失重”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讲授
此部分内容,让学生通过乘坐电梯的方式,感受超重和失重的两种状态,提升学
生的概念理解力。
具体教师从以下几点,讲授物理知识。
第一点,创设问题。
教
师创设如下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你如何运用自己语言描述超重和失重两种状态,可以根据课本上的内容,画出两种状态下的物体受力示意图,并通过乘电梯
的方式进行体验。
教师会在上课后,邀请大家分享探究成果。
第二点,实施引导。
教师时时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动态,并适时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从而增强
学生实验探究的方向性和科学性,获得良好的物理教学效果。
”第三点,展示成果。
在再次上课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
小陈积极地举手说:“我理解的失重状态是指,物体的重力大于给与物体本身的支持力。
在乘坐电梯下降的过程中,我会感
受到脚底有一种蹬空的感觉,我认为这就是失重;超重状态是指物体承受的支持
力远远大于物体的重力。
在乘坐电梯的过程中,我感受到电梯给身体一种向上顶
的感觉。
我认为这是超重。
”
二、使用合作教学法,增强课堂教学高效性
教师认为合作教学法的优势有二,其一为营造良好的物理教学氛围,让学生
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进行交流,调动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
其二,明确学
生的分工。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并结合教学的客观需要,为每个
学生创设具有固定的职位,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提升整体的高中物理教
学高效性。
例如,在讲授“弹性势能”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合作教学法,开展此部分
内容的授课,让学生各司其职,为他们创设具有趣味性以及平等性的高中物理教
学环境,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获得良好的高中物理教学效果。
具体教师
从以下几点开展物理教学。
第一点,划分小组。
教师在小组划分的过程中,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并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意愿以及他们的实际学习
水平,从而为每个学生安排对相应的角色。
在此次合作教学法的授课中,教师依
据实际的实验需要,主要设计出小组长、操作员、观察员和记录员。
第二点,创
设问题。
教师创设如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
问题如下:你们如何运用实验
的方式,去证明或是推翻课本中影响弹性势能的因素?第三点,适时引导。
教师
引导性地对学生说:“你们可以用弹弓或是羽毛球等工具,进行验证课本中的说法!”与此同时,教师适时地走入学生的实验过程中,并针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适时地引导。
第四点,展示成果。
在大部分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
小洛积极说:“影响弹性势能的第一个因素为形变物体承受形变时力的大小,即在石子质量相同的情况下,皮筋儿拉伸得越长,则石子飞出的距离越远;第二个影
响因素为承受形变物体力的物体重量,即在皮筋儿拉伸长度相同时,石子质量越轻,则石子的飞出质量越远。
”
三、巧用情境导入法,提高课堂教学平顺性
好的情境导入是一堂课程成功必要因素之一。
高中物理教师在进行情境设置
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点,情境设置的趣味性。
教师应保证情境的设置,能够
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
第二点,情景设置与知识之间的平顺性。
教师在设置情景时,应将物理知识融入其中,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
魅力,真正实现由物理现象向物理知识的顺利过渡。
本文主要运用情境导入法,
增强课堂教学的平顺性。
例如,在讲授“圆周运动”这部分内容时,在开课后,教师从以下几步,开展
情境教学。
第一步,准备实验工具。
教师准备如下工具:空心且透明圆锥(直径
为20公分)、乒乓球。
第二步,设置问题。
教师对学生说:“你们运用何种方式,可以让乒乓球放入倒置的圆锥中,并保证乒乓球不能从圆锥中掉下来?”第三步,实施引导。
教师引导性地对学生说:“你们可以联想筛子在竹筒中运动的情境!”
第四步,巡场观察。
教师时时关注学生的讨论动态,并适时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
引导。
在大部分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提问。
小燕主动站起身说:“我将圆锥倒扣住乒乓球,将圆锥按顺时针旋转,渐渐地让圆锥,慢慢地离开桌面,大家仔
细看,小球没有在空圆锥中掉下来。
”与此同时,教师提问学生:“在此情境中,
体现哪些物理知识,是如何体现的?”学生的好奇心顺势被调动起来,因而带着问题投入到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
而整个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巧借多媒体教学,降低学生的学习坡度
众所周知,多媒体集声、图、字于一体。
高中物理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
行授课,将物理现象,生动地展示出来,降低学生的物理学习坡度,提升整体的
高中物理教学质量。
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运用其他现代设备进行辅助,从而获得
更好的多媒体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平抛运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在降
低学生物理学习坡度的同时,提升他们的物理知识分析能力,获得良好的物理教
学效果。
具体教师从以下几点操作。
第一步,拍摄图片。
为了让学生更为精准地
掌握此部分内容,教师运用专用的设备,对物体的平抛运动情形进行拍摄,并在
此过程中,减少每一幅图片的拍摄时间,从而获得良好的拍摄效果。
第二步,加
工图片。
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拍摄的每一幅图片进行加工,并标出物体移动的水
平变化和垂直变化,从而让学生更为直观地观看。
第三步,开展教学。
教师创设
如下的问题:你们要仔细观察图片,并说明平抛运动可以分解成哪两种运动?在
大部分学生问题探究完成后,教师进行提问。
小碧说:“通过观察图片,我发现平抛运动可以分解成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
总而言之,在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构建学生认知
与高中物理教学之间的结合点,并适时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让他们在物理知识学习中,真正地获得物理学习的方法,并逐步获得物理学习的自信心,提升整体高中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姗姗.巧用多元教学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理科园
地.2016(06)
[2]陈广宏.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1)
[3]姜涛.多元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