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课题一精打细算教学目标:1、从“买牛奶”的情境中知道小数除法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
2、能借助“元、角、分”的知识及“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探索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理解算法,进行正确地计算。
3、在活动中能与同学合作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或想法。
教学重点: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教学准备:白板课件、主题图教学过程:一、温故互查1.下面各数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数的大小不变?7.10 15.20 100 0.070 1.01 2.02.昨天,淘气逛商店的时候,用115元买了5箱牛奶,小红在另一家商场用126元买了6箱牛奶,两种牛奶品牌质量一样,谁买的便宜?你能帮淘气算一算吗?列出算式并用竖式计算:小组合作完成。
然后组内交流。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出示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引入新课。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根据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并尝试解决。
(一)甲商店牛奶的价格:1.列出算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尝试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方法,讨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二)乙商店牛奶的价格:1.列出算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尝试解决。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方法,进一步讨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四、点拨升华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要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将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五、课堂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六、达标检测用竖式计算:7.42÷7 = 20.7÷9= 8.2÷5= 15.9÷15 =七、知识拓展一张课桌的面积是23.4平方分米,长是5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先独立做,最后小组内交流。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单元)

8 9 4
5 9 6
6 .8 5 4
答:刘梅付了6.85元。
2、请你算一算,王芳付了多少元?
结合例题,你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提出困难,寻找策略,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老师总结:在实际生活中,如果是付现金,会出现取整情况,因为现实生活中没有分币。但在超市或手机支付中,又会出现不一样的问题。多关注生活中元角分,也就能明白小数加减乘除在生活中的运用了。希望大家都做生活的有心人!
这说明在实际付款时只需要计算到分,因此,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只要精确到百分位就可以了,也就是用“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
二、合作研学、展示激学
1、小组合作,注意题目中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关系,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解决问题。老师相机指导突出问题。
2、抽生板书:集体评议
2 .9 8×2. 3≈6.8 5(元)
2 . 9 8
﹦13.5×0.5
﹦6.75(千米)
答:从家到爸爸的单位有6.75千米。
四、精讲领学:试一试10页
(5.3-3.9)×4.5-0.9
1.2×〔11.8-(3.5+2.8)〕
介绍:“[ ]”叫做中括号。在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算式中,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你能说说这两道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吗?为什么?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估算意识.
学习准备
课件
学
习
过
程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复备
一、定向自学
1、先估算,再用笔算算一算,并说说估算方法.48×21= 32×69=
2、把下面小数保留到个位
2.1 1.9 3.2 5.8 6.4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教案The fifth grade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E dition: the first unit multiple and factor teachi ng plan北师大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教案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年级:五年级设计者:李庆辉(沈阳市大东区xxx小学)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的第5小节《找质数》。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掌握质数与合数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或合数;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从中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2,3,5的倍数特征以及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为后续学习公因数、约分、公倍数、通分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本节课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材在编写上提供了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题材,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分类中认识质数与合数并关注知识、方法的形成过程;通过开展有特色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本教学设计结合了本地区的学生特点,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以“栏目录制”为切入点,以“快乐40分”为主线,其目的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在教学质数与合数的意义时,我采用了按因数个数的不同进行分组的方法,并以“起名字”的方式使学生对抽象的概念产生一种亲切感,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采取“分组竞争”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并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数学核心思想得到充分体现。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和反思

<meta charset="utf-8"/><div class="content"><p>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和反思</p>数的世界<b>一、教学目标</b>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与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b>二、教学重难点</b>理解倍数和因数关系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b>三、教学活动</b><b>㈠创设情境</b>同学们,你们到过水果店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水果店去看看各种水果的标价(出示课本第2页的情景图)。
<b>㈡</b><b> </b><b>探究新知</b>1、观察情景,发现信息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一家水果店,通过观察,你能从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橙子卖完了。
生2:苹果每千克6元。
生3:梨每千克4元。
生4:橙子每千克5.8元,但是已经卖完了。
生5:葡萄每千克3.6元。
生6:冰箱上标有-3℃、2℃。
生7:还有香蕉,两个西瓜以及半个西瓜,这半个西瓜也就是一个西瓜的。
师:从同学们观察到的信息,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4、5.8 、3.6 、-3 、0 、5 、2)<b>2</b><b>、小组合作,分类整理</b>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能否把这些数进行整理分类呢?(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整理分类的结果呢?组1:我们组分了两大类。
第一类包括:6、4、5.8、3.6、-3、0、2。
另一类是。
组2:我们组分了四大类。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

《精打细算》教学简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经历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算法的过程,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发展推理能力。
2能正确进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进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练习本、笔、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提出问题。
到哪家超市买更划算?
二、尝试计算,理解算理
1学生尝试计算。
可能的做法:
(1)(2)
2用小数除法计算。
特别的:15是15个,3是3个。
要注意的地方: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多角度理解算理。
三、解决问题,形成技能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乙超市的情况。
四、课内练习,提升能力
1一箱矿泉水元,一箱24瓶。
每瓶矿泉水多少元?(课本P3第2题)
2袋鼠和小兔分别用一卷绳子做跳绳,袋鼠一共做了15根,小兔一共做了25根,恰好都将一卷绳子用完。
袋鼠和小兔做的跳绳平均每根分别是多长?(课本P3第4题)
1卷。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1课时 精打细算 北师大版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整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计算整数除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计算整数除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整数除法的意义,灵活运用计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如果有1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引出整数除法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自主探究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能会用减法、乘法等方法,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并引导学生理解整数除法的意义。
(2)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引导学生总结出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3)讲解法则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讲解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强调“被除数÷除数=商”的关系。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基本计算题、解决实际问题题等,旨在巩固学生对整数除法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4.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整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师点评学生的总结,强调重点内容。
5. 作业布置(1)必做题:教材P15页,练习题1、2、3。
(2)选做题:教材P16页,思考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整数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课堂纪律的维护,确保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XX县XX镇XXXXX学校备课簿班别五年(2)班科目数学科任课老师 X X X2010 至 2011 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案教学工作计划一、教材分析1、教材简析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主要是自然数的认识,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
(2)第三单元“分数”,主要学习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能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主要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实际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
空间与图形(1)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主要学习平面图形大小的比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的认识以及相关的面积计算。
(2)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主要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以及一些有趣的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
统计与概率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主要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
综合应用进一步整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的内容,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教学目标(1)会进行数的分类,理解自然数与整数的概念。
理解掌握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知道什么是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
(2)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高,理解掌握相关的面积计算;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及简单的不规则图形面积。
(3)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的互化;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正确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运用分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正确进行分数与有限小数的互化。
(5)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
3、教学重点(1)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参考教案1 数的奇偶性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参考教案1 数的奇偶性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数的奇偶性》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数的认识及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探究两个数相加结果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教材上分别以两个活动呈现教学内容:活动一利用数的奇偶性解决小船摆渡的问题。
活动二探索两个数相加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我考虑到,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材本身的知识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低,因此我利用信息技术,把多个数相加减算式结果的奇偶性规律和简单的两个数相乘结果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加入到教学内容上来。
这样难度适中,学生探究起来也饶有兴趣。
课堂中,学生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应用excel表格准确快捷的计算特点,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解决了传统课堂上学生计算不准确和计算速度慢的问题。
2.教学对象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交流的能力。
大多数学生能较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能够通过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和全班范围内的交流来提升自己对问题的认识
3.教学环境分析
本节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探究并发现数的奇偶性规律,利用excel表格的计算功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我选择在网络教室完成。
二、教学过程。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谁打电话的时间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谁打电话的时间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谁打电话的时间长》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统计图来表示数据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电话通话时间的统计意义,学会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数据,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等。
同时,学生也掌握了画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但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学生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电话通话时间的统计意义,学会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数据,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利用统计图来表示数据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数据的敏感度,学会从数据中寻找信息,培养数据分析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电话通话时间的统计意义,学会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2.难点: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培养数据分析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电话通话时间的统计意义。
2.自主探究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会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3.合作交流法: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图模板、电话通话时间数据。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电话手表或手机,以便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请大家观察一下,你们自己和身边的朋友,谁打电话的时间最长?最长的是多久?”让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组电话通话时间数据,让学生尝试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倍数的概念,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2.熟练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并能够正确使用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3.理解因数的概念,能够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4.能够灵活运用因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倍数的概念及判断方法;2.倍数的运算和应用;3.因数的概念及求解方法;4.因数的运算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倍数和因数的判断方法;–倍数和因数的运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因数的概念和求解方法;–因数的运算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倍数的概念与判断方法1.导入新知识(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复习乘法口诀表。
–提问:两个数相乘的结果称为什么?–学生回答:乘积。
–提问:如果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整数倍,应该怎么表示?–学生回答:可以用乘法运算表示。
–提问: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学生思考并回答。
2.引入倍数的概念(10分钟)–出示一组示例数字,如2、4、6、8、10。
–提问:你能观察到什么规律?–学生回答:这些数字都是2的倍数。
–引导学生总结倍数的概念:如果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则称后者是前者的倍数。
–提问:从上述示例数字中,你能举出更多的2的倍数吗?–学生思考并给出答案。
3.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15分钟)–出示一些示例数字,如12和36,要求学生判断是否12是36的倍数。
–引导学生运用整除的概念进行判断。
–学生思考并回答:12是36的倍数。
–提问:36有没有比12更小的倍数?有没有比12更大的倍数?–学生思考并给出答案。
–随机抽取几位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
4.练习与巩固(10分钟)–完成课本上与倍数相关的练习,提醒学生注意理解题意并正确判断倍数的方法。
第二课时:倍数的运算和应用1.复习与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学生:怎样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学生回答并举例。
北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1课时
备课总数
第2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
1.认识5的倍数特征
2.认识2的倍数的特征
3.认识奇偶数
三、巩固练习
课本练一练中的1.2题
四、全课小结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这节课我们来探索2,5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2,5倍数的特征
要求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百数表”圈出100以内5的倍数
“百数表”
是否采用多媒体
否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备课总数
第3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
1.操作感知
2.组织交流
3.点拨引导
4.再次交流
5.即时练习
课本第7页“试一试”中的练习题
三、巩固练习
课本练一练中的1.2题
四、全课小结
师:2,5的倍数分别有什么特征?你能举例说明吗?
2.回忆学习方法
3.揭题
二、综合练习
1.根据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14×4=56 12×5=60
2.16和4 81和9
72和8 12和4
3.数字卡片:
0 5 7 8
4.29,36,52,45,69,72,50,41,63,102,322,675
5.38÷348÷3
345÷3802÷3
课题
一、倍数与因数1.数的世界
学习目标
1.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认识倍数和因数。
2.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和类比。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课前准备
教师
知识链接
整数的乘除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一些实物及价标格牌
学生
预习内容
整数的乘除法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学具准备
直尺及方格纸
教学流程预设
反思与补充
[教学过程]
一、数的世界
创设“水果店”的情境,呈现了生活中的数有自然数、负数、小数。在比较中认识自然数、整数,使对数的认识进一步系统化。
在利用乘法算式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的基础上,出示一个除法算式,如:18÷6=3 启发学生思考:根据整数除法算式能不能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说明:在研究倍数和因数,范围限制为不是零的自然数。
2、 你写我说
让学生同桌间互相写算式,再说一说。算式可以是乘法算式,也可以是除法算式。
三、找一找
1、 判断题目中给的数是不是7的倍数
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中有哪些数,并给它们分类。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通过比较认识自然数、整数,使学生对数的认识进一步系统化。
二、因数与倍数
1、 在解决书上提出的问题的过程中引出算式。
5×4=20(元)
以这个乘法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即20是4的倍数,20也是5的倍数,4是20的因数,5也是20的因数。引导学生认识倍数与因数,体会倍数与因数的含义。
5×4=20(元)
20是4和5的倍数
4和5是20的因数
教后反思
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写一写,再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并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体会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体会到像这样找一个数的倍数,一般用乘法想比较方便。
作业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1、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什么特征?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今天我们将自己动手制作这两种立体图形,首先来研究一下它们的结构。
(揭示课题)二、探究新知1、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体纸盒,把它沿棱剪开,看看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展开图。
2、展示不同的正方体展开图。
3、观察这些展开图,分小组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4、怎样把这些展开图恢复成正方体?抽生演示恢复过程,指导恢复的方法:先确定其中一个面为底面,再恢复其他面。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1、练习:完成书上P15“练一练”第1题。
2、完成书上P15“练一练”第2题。
(1)学生尝试独立判断,再交流自己判断的方法。
(2)剪下附页1中的图形,沿虚线折一折,验证判断是否正确。
(3)怎样正确判断展开图能不能折成一个正方体?课堂作业1、完成书上P15“练一练”第3题。
让学生先看展开图进行独立思考,并记下结果,再用附页2中的图2折一折进行验证。
课后作业设计1. (1)想一想,要得到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要剪开( )条棱。
(2)一个长方体有( )面,每个面一般都是( )形,也可能有( )个面是正方形,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 )。
(3)下面是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找出相对的两个面,分别做上记号,并求出长方体的棱长之和。
2、右面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把这个展开图还原成正方体后:(1)()号正方形与()号正方形相对。
(2)( )号正方形与( )号正方形相对。
(3)( )号正方形与( )号正方形相对。
3.右面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把这个展开图还原成正方后:(1)与①号正方形相对的是( )号正方形。
(2)与②号正方形相对的是( )号正方形。
(3)与③号正方形相对的是( )号正方形。
板书设计板书:展开与折叠规律特征面------体对应教学反思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 9课时教学设计设计者学校:东升小学设计者姓名:黄琴利课题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16-17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小数除法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小数除法学生已学习了整数混合运算、整数乘除法、小数加减法、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从学生学习知识的角度看,解决本单元的几个重点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1.会笔算简单的小数除法,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2.会进行小数两步混合运算,能解决现实生活中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3.在探索小数除法有关计算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果的正确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1.要认真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把握住本单元知识的重点和关键,在学生已有经验的知识背景下开展学习活动,启发学生把已有的知识运用到学习中来.2.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3.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1 精打细算1课时2 打扫卫生1课时3 谁打电话的时间长1课时4 人民币兑换1课时5 除得尽吗1课时6 调查“生活垃圾”1课时小数除以整数.(教材第2~3页)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算法的过程,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能正确进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3.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重点: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多媒体课件.1.学校买了8个足球,花了448元,每个足球多少元?(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说说为什么用除法,怎样进行除法竖式计算.)2.谈话导入:在生活中,张阿姨是个精打细算的人.(板书课题:精打细算)今天她打算去商店买牛奶,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出示课件) 师:你们了解到哪些信息?生:甲商店5袋牛奶11.5元,乙商店6袋牛奶12.6元.师:猜一猜,张阿姨会遇到什么问题?生:会想到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师:要知道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就要知道什么?生:甲商店每袋牛奶多少钱?乙商店每袋牛奶多少钱?师:怎样求呢?谁会列式?生回答,师板书:11.5÷5 12.6÷6师:为什么用除法?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生: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看看张阿姨会去哪家商店买牛奶.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2.尝试计算.3.小组汇报计算过程,全班反馈.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答案,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估计出现的答案:(1)把11.5元转化成115角后进行竖式计算.(2)把11.5元分成10元和1.5元,分别除以5,再把两次相除的结果相加.(3)直接进行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重点是直接进行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引导学生质疑“如何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学生先理解小数点确定的算理,然后观察算式总结出方法:只要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行了.师生共同回忆竖式计算过程,在黑板上板书竖式.师:小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4.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12.6÷6.5.师生共同完成题目“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11.5÷5=2.3(元) 12.6÷6=2.1(元) 2.3元>2.1元答:乙商店的牛奶便宜.总结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1.让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时需要注意什么.2.老师小结: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师: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呢?跟大家说说吧!学生讨论.精打细算11.5÷5=2.3(元) 12.6÷6=2.1(元)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1.本节内容主要引导学生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经验自主探索计算方法.2.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计算容易出错,因此在练习设计中要安排针对性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改错、计算、交流的过程中明确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正确率.A类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9.6÷425.2÷634.5÷157.83÷914.21÷725.5÷52.下面各题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 ( )(考查知识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能力要求: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准确、熟练地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B类3.明明坚持晨练,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考查知识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能力要求:用竖式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能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 2.4 4.2 2.3 0.87 2.03 5.12. ? 5.7B类:3. 22.4÷4=5.6(千米)教材第3页练一练1. (1)13.6÷2=6.8(元) 19.5÷3=6.5(元) (2)竖式略(3)6.8元>6.5元阳光文具店卖得便宜,便宜6.8-6.5=0.3(元).2. 略3. 5.1 2.3 1.84. (1)82.5÷15=5.5(m)(2)82.5÷25=3.3(m)除数是整数、需要补0的小数除法.(教材第4~6页)1.结合已有知识,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结合元、角、分的背景理解在余数、商中补0的意义.2.能熟练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3.体会小数除法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结合已有知识,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结合元、角、分的背景理解在余数、商中补0的意义.难点:熟练笔算除数是整数,被除数位数不够时,添0继续除的小数除法.多媒体课件.新学期开始了,王老师给班里买了6把笤帚共花了18.9元.(出示课件)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生:每把笤帚多少元?把18.9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列式为18.9÷6.师:这个除法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在计算的过程中看一看和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算式有什么区别.1.估算.师:你能先估计一下每把笤帚多少元吗?生:如果一共花了18元,18÷6=3(元),每把笤帚一定比3元多.2.计算.师:你还能怎样计算?学生回答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可以把18.9元分成18元和0.9元,18÷6=3(元),0.9元=90分,90÷6=15(分)=0.15(元),然后3+0.15=3.15(元).(2)可以直接用竖式计算.在学生用竖式计算到上面的情况时,教师提问:余数现在是几,还能算下去吗?学生讨论,继续往下除.师: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呢?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1)余数3在十分位上,表示的是3角,可以把3角化成30分,这样就是在3后面添一个0,然后继续除.(2)余数3在十分位上,表示的是3个0.1,可以看成30个0.01,除以6等于5个0.01,在商的百分位上写5,表示5个0.01,这样也是在3后面添上一个0继续除.师:像上面这样的竖式,计算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该怎样计算呢?生: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3.计算每个簸箕多少元.师:王老师还买了4个簸箕,共花了26元,每个簸箕多少元?先说一说怎样列式,再用竖式计算.小组讨论,计算.教师指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当学生计算到上面的情况时,提问学生:2÷4怎么除下去呢?生1:把余数2看成20个0.1,就能除下去了,20个0.1除以4等于5个0.1,所以在商的十分位上写上5.生2:在余数2后面添上0就可以继续除了.师:如果商是65,对不对?用竖式计算时还需要注意什么?生:商是65不对,还需要注意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4.完成“试一试”中的题目.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学生解答完后,教师提出下面的问题:第一个算式在计算过程中十分位上不够商1怎么办?第二个算式中整数部分不够商1怎么办?你知道了什么?生:计算过程中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商0.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计算小数除法时需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小结:计算小数除法,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时,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计算过程中,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商0占位.师: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呢?跟大家说说吧!学生讨论,回答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打扫卫生18.9÷6=3.15(元) 26÷4=6.5(元)答:每把笤帚3.15元. 答:每个簸箕6.5元1.本课难度较大,应引导学生思考计算依据.用“添0继续除”这个知识点引导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有余数的除法,学习了小数除法后可以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学习是分阶段的,逐步深入的.2.教材中并没有规范的计算法则,有必要让学生经历将计算方法归纳概括并通过语言表述出来的过程.A类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6.23÷70.48÷67.56÷83.6÷2436÷1518.24÷62.下面各题的商哪些是小于1的?在括号里画“ ”.(1)4.03÷5() (2)36.4÷27() (3)0.84÷26()(考查知识点:除数是整数、需要补0的小数除法;能力要求:能熟练计算除数是整数、需要补0的小数除法.)B类3.一瓶1.5升的果汁,正好可以倒满6杯.每杯可装多少升?4.五(1)班有班费24.2元,同学们卖废品又得到16.4元.用这些钱可以买5本《少年科技》,每本《少年科技》多少钱?(考查知识点: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力要求:熟练解决小数除以整数的应用题.)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 0.89 0.08 0.945 0.152.43.042. (1)和(3)B类:3. 1.5÷6=0.25(升)4. 24.2+16.4=40.6(元) 40.6÷5=8.12(元)教材第5、第6页练一练1. 198÷36=5.5(t)2. 6.15 4.14 12.1 7.5 7.65 5.253. 16.2÷15=1.08(m)19÷20=0.95(m)4. ? 1.7 ? 1.06 ?0.095. 6.4 0.16 0.625 0.07 0.082 3.656. (1)1.26÷6=0.21(kg)(2)6.12÷6=1.02(元)7. 45÷6=7.5(元) 132.5-45=87.5(元) 87.5÷7=12.5(元)一个数除以小数.(教材第7~9页)1.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2.理解把一个数除以小数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算理,会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3.能把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感受知识间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把一个数除以小数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算理,会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多媒体课件.1.口答:把2.67和0.06分别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得多少?学生回答.2.谈话导入.师:打长途电话分为国内长途和国际长途两种.请你观察下面两幅图,说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出示打电话的情境图)生:笑笑打国内长途每分0.3元,通话费是5.1元;淘气打国际长途每分7.2元,通话费是54元.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可以怎样列式?生:笑笑打电话的时间是多少分?就是求5.1里面有多少个0.3,用除法计算,列式为5.1÷0.3;淘气打电话的时间是多少分?就是求54里面有多少个7.2,用除法计算,列式为54÷7.2.(板书:5.1÷0.354÷7.2)师:谁打电话的时间长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怎样计算这两个算式.(一)完成谁打电话的时间长.师:我们先来计算5.1÷0.3,这个式子和上节课学过的竖式有什么区别呢?你能自己计算一下吗?生:除数是小数,上节课学过的竖式的除数都是整数.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2.尝试计算.3.小组汇报计算过程,全班反馈.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答案,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估计出现的答案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1)把5.1元化成51角,0.3元化成3角,再用除法计算.5.1元=51角0.3元=3角51÷3=17(分)(2)根据商不变的规律,把5.1和0.3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化成整数后再计算.5.1÷0.3=(5.1×10)÷(0.3×10)=51÷3=17(分)师:能直接列竖式计算吗?前面学过小数除以整数,现在除数是小数,能不能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学生讨论后,独立列竖式计算.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生:计算时可以这样想,0.3是3个0.1,5.1是51个0.1,5.1除以0.3相当于51÷3,这里是把0.3扩大到原来的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应扩大到原来的10倍.用竖式计算时,先去掉除数的小数点,除数有一位小数,把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也向右移动一位,然后根据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师:你能验算一下自己的计算正确吗?可以怎样验算?生:用商乘除数,17×0.3=5.1,计算是正确的.师:怎样用竖式计算54÷7.2呢,你能自己计算吗?学生独立计算,交流计算结果.师:现在你知道谁打电话的时间长了吧!(二)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中的两个题目,完成后交流计算结果.师:现在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一个数除以小数应该怎样计算.学生讨论.老师小结: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先把除数变成整数,除数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被除数也要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师: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呢?跟大家说说吧!学生讨论.谁打电话的时间长5.1÷0.3=17(分) 54÷7.2=7.5(分)先把除数变成整数,除数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被除数也要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1.由情境引入一个数除以小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把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再解答,学生能很轻松地理解计算方法.3.应强调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要扩大多少倍是由除数决定的,而不是由被除数决定的.A类1.把下面的式子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算式.0.81÷0.3=()÷30.8÷0.25=()÷254.36÷0.4=()÷() 16÷0.04=()÷()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1.26÷0.38.4÷0.56 3.24÷0.364.38÷0.7335.88÷2.7648.07÷4.37(考查知识点: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力要求:能熟练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养成验算的习惯.)B类3.在下面的○里填上“>”“<”或“=”.0.9÷0.5○0.932.4÷0.8○32.445.06÷2.4○45.0610.35÷23○0.450.38÷19○0.2326.4÷0.32○326.44.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它比天鹅重100多千克.算一算:下图中鸵鸟的体重是天鹅的多少倍?(考查知识点:一个数除以小数;能力要求:掌握商与被除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熟练解决一个数除以小数的应用题.)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 8.1 80 43.6 4 1600 42. 4.2 15 9 6 13 11 验算略B类:3. > > < = < >4. 134.9÷9.5=14.2教材第8、第9页练一练1. 7.2÷0.6=12(分) 10÷2.5=4(分)2. 10 117 9 133. 圈一圈略94. 2.6÷0.4=6.5(个) 至少需要7个小瓶. 2.6÷0.65=4(个) 需要4个大瓶.5. 0.48 15 1.6 0.8 5 206.7. 7.8 75 406 58 3200 88. 0.6÷1.2=0.5(m)9. 64.9 4.25 4.4 2.25教材第10、第11页练习一1. (1)0.1 0.1 (2)0.01 0.012. 210 48 300 15 40 23. 3.5 35 0.064 0.64 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到原来的,商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4. 207 0.24 1.8 815. 1.5 350 3.76. 16÷32=0.5(m2)7. 2.85÷2.5=1.14(千米/时) 2.85÷1.5=1.9(千米/时)8. 最大的鼠体重是最小鼠的多少倍? 50÷0.002=25000最大的鼠身长是最小鼠的多少倍? 1.5÷0.03=50(合理即可)9. 30-7.2=22.8(元) 22.8÷9.5=2.4(元)10. 略积或商的近似值.(教材第12~14页)1.结合具体问题,经历用“四舍五入法”求积或商的近似值的过程.2.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积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根据要求取积或商的近似值.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会取积或商的近似值与现实问题的密切联系.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积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难点:能根据要求取积或商的近似值.多媒体课件.阅读中国银行2012年10月某日公布的关于外币和人民币之间的汇率表,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1.出示例题:美国小朋友玛丽给笑笑寄来一本故事书,这本故事书价值6.70美元,折合人民币多少元?(出示课件)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师:思考怎样求这本故事书折合人民币多少元.先试着做一做,列出算式.生:从中国银行的汇率表中知道1美元兑换人民币6.31元,求6.70美元折合人民币多少元,就是求6.31的6.7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6.31×6.7.师:用计算器计算一下,看看结果是多少.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回答:等于42.277元.师:我国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什么,得数应该保留几位小数?用什么方法保留?学生回答: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这里要保留两位小数,看小数点后面第三位是7,根据“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是42.28元.小结,讲清算理:方法是用外币×汇率=人民币,记得保留两位小数.2.出示例题:妈妈用600元人民币可兑换多少美元?师:这一题又该怎样解答呢?请同学们先试着做一做,列出算式.生:求妈妈用600元人民币可兑换多少美元,就是求600里面有多少个6.31,用除法计算,列式为600÷6.31.师:请同学们用计算器计算一下.生:用计算器计算的得数有很多位小数,是个无限小数.师:这里我们通常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小数点后面第三位是7,取近似值是95.09美元.小结,讲清算理:方法是用人民币÷汇率=外币,记得保留两位小数.3.出示例题:5000元人民币能兑换多少港币?欧元呢?新元呢?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生:从人民币汇率表中找到1港币、1欧元和1新元分别兑换人民币多少元.师: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先列出算式,然后用计算器计算.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师:求出最后结果应该注意什么呢?生:得数保留两位小数.4.解决试一试中的题目.出示例题,提问:把人民币兑换成日元,需要找到哪些条件,先求出什么?学生小组内讨论,列式解答.师:求出最后结果应该注意什么呢?生: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出示用计算器计算的式子.师:用计算器计算下面的式子,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师: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再写出一组类似的算式说明你的发现吗?学生讨论,选出代表发言.师:你学会了外币和人民币之间互相兑换的方法了吗?怎样计算?求出的结果应该注意什么?学生讨论.老师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的问题不需要求出准确的数据,还有的用除法计算商不能得到有限小数,这时需要取积或商的近似值,求出结果后通常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如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计算出最后结果后要保留两位小数.师: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呢?跟大家说说吧!学生讨论.人民币兑换6.31×6.7=42.277≈42.28(元)(得数保留两位小数)答:折合人民币42.28元.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为抽象的教材内容选择、补充生活背景,使数学学习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易于接受.2.通过用近似值表示钱数,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为后面学习循环小数作铺垫,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A类1.填空.(1)15.6÷4.6的商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 ),保留一位小数的近似值是( ).(2)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4.10,这个三位小数的准确值应在( )和( )之间.2.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2.9×0.378.26÷0.3834.7÷9.7(考查知识点:用“四舍五入法”保留积或商的近似值;能力要求:用计算器计算后,能准确熟练地写出积或商的近似值.)B类3.一批货物共重35吨,用一辆汽车运,每次最多运4.8吨.这批货物至少几次才能运完?4.张叔叔去德国旅游,回国时还剩858.8欧元,能兑换多少元人民币?(考查知识点:根据生活实际取积或商的近似值;能力要求:结合生活实际,知道求商的近似值不一定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熟练掌握求积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 (1)3.39 3.4 (2)4.095 4.1042. 1.07 21.743.58B类:3. 35÷4.8≈8(次)4. 858.8×8.19≈7033.57(欧元)教材第13、第14页练一练1. 12.5×0.81≈10.13(元)2. 6000÷8.19≈732.60(欧元)3. 1300×5.11=6643(元)4. 2000÷20.32×100≈9842.52(泰铢)5. 商比被除数大:42.4÷0.5 1.05÷0.25÷0.8商比被除数小:9.5÷1.6 34.5÷4.6 6.8÷1.26. 12.5 11.11 10 9.09 8.337.69 写类似的算式及发现略.7. 2.5÷2=1.25(元) 13.5÷3=4.5(元) 图略8. 10 8.33 6.94 商越来越小. 15 18.75 23.4375 商越来越大.算式:16÷1.6 16÷0.916÷1.6÷1.616÷0.9÷0.916÷1.6÷1.6÷1.616÷0.9÷0.9÷0.9(答案不唯一)循环小数.(教材第15~16页)1.在自主计算的活动中,经历初步认识循环小数的过程.2.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能指出哪些数是循环小数.3.在进行数学探索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重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能指出哪些数是循环小数.难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能指出哪些数是循环小数.多媒体课件.同学们,小丽到动物乐园游玩时,被动物乐园知识窗中的信息吸引住了,我们一起看看去.(出示课件:情境图)关于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独立计算.生:蜘蛛平均每分爬行多少米?蜗牛平均每分爬行多少米?师:关于这两个问题,你能列式解答吗?学生回答:73÷3,9.4÷11.教师板书.请同桌两位同学每人计算一道题,独立进行计算.2.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师:在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生:73÷3商的小数部分总是3;9.4÷11的余数“6”和“5”总是交替出现.师:计算到教材中的步骤后,你认为还用往下计算吗?认为不必继续往下除的同学请举手,为什么不必往下除了?指名让学生回答,说明不必往下除的理由.师:怎样表示73÷3,9.4÷11这两道题的商呢?3.共同探究循环小数.师:我们把24.333…,0.85454…这两个小数与我们过去所见到的小数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生:小数部分是无限的.师:观察这两个小数,它们的小数部分分别有什么特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观察到的特点记录下来,教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和汇报.学生汇报:24.333…的小数部分的3总是重复出现,0.85454…的小数部分的5、4总是重复出现.师:下面我们共同概括这些小数的特点,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根据这些小数的特点,我们给它们取个名字,你认为该取个什么样的名字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样的小数叫作循环小数.(板书:循环小数)师:你还能说出几个循环小数吗?学生回答.4.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师:根据需要,我们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如0.85454…,如果保留两位小数,你认为约是多少?说说你的想法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汇报:约是0.85.师:怎样表示呢?生:0.85454…≈0.855.巩固练习.师:下面我们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哪几题的商是循环小数.1÷21÷31÷51÷7学生独立计算后,汇报.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老师小结: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循环小数,而且能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师: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呢?跟大家说说吧!学生讨论.除得尽吗(循环小数)0.85454…≈0.8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成为发现者.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体验“循环”的含义.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通过算一算、观察、比较、讨论,学生获得了循环小数的概念.3.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A类1.下面哪些小数是循环小数?0.666… 3.27676…10.7878 3.1415926 4.003636…2.计算下面各题,指出哪些商是循环小数,得数保留两位小数.4÷5 2.75÷6289÷90(考查知识点:认识循环小数,计算商是循环小数的除法算式;能力要求:熟练说出循环小数,熟练运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B类3.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2.188… 2.1818 2.81 2.1818…4.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多少个礼盒?(考查知识点:认识循环小数;能力要求:熟练比较循环小数的大小.) 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
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第1节精打细算[教学内容]精打细算(第2-3页)[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淘气打算去买牛奶,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2、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1.5÷5 12.6÷6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与以往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看看淘气到底应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1、师:两个商店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呢?我们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单价。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先自己想一想,并且尝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想法。
2、学生交流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3、请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指名学生板演。
4、老师引导学生比较汇总的各种方法,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学生可能会将11.5元转换为115角进行计算,老师应追问:为什么要化成115角进行计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将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思想和方法。
也可能有学生直接运用竖式进行计算,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5、理解算理:师生共同探究“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再进行引导。
将11.5元平均分成5份,先将11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元,还剩1元,再将1元看作10角,加上5角,一共15角,平均分成5份是3角,3的单位是角,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时,3应该写在十分位上,因而小数点在3的前面,正好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或个位上的1是10个十分之一,加上十分位上的5,总共是15个十分之一,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个十分之一,因而小数点应在3的前面。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自然数整数、倍数、因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探究活动认识2、3、5的倍数特征。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知识之前已经有了关于自然数与整数的初步认识,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将为学习今后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认识倍数与因数,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在100以内的全部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知道质数、合数,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或合数。
2、经历2,5,3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2,5,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或3的倍数。
了解奇数合偶数,能判断一个非零自然数是奇数或偶数。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想,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在探索非零自然数特征的过程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或猜想验证等探索方法,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重点:倍数与因数的概念;2、3、5的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的概念。
难点:2、3、5的倍数的特征;找因数;找质数。
课题数的世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重、难点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准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动态添加一、情境导入1、将课本第2页的情境图呈现,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2、揭示概念(1)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数,按照它们的特征可以怎样分类呢?它们各属于哪一类呢?引导学生揭示自然数、整数等概念。
(2)你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数?把你想到的数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它们是哪一类数?二、探索新知1.认识倍数与因数再次引导观察情境图思考。
从图中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1)列出乘法算式:5×4=20(元)(2)以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找7的倍数:
引导学生体会一般可以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来找一个数的倍数,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并逐步让学生领会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四、练一练:
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找一找4的倍数和6的倍数,并用不同的符号做好记号。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并让学生说说找倍数的方法。最后,说说哪几个数既是4的倍数有是6的倍数。
东留小学数学课时计划
年级五年级设计者许白宁课题第一单元 倍数与因数课时
共6第1
课型
新授
检查记录
初备
2015年9月7日
复备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导学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5×4=20(元)
20是4和5的倍数
4和5是20的因数
教后反思
在利用乘法算式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的基础上,出示一个除法算式,如:18÷6=3 启发学生思考:根据整数除法算式能不能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说明:在研究倍数和因数,范围限制为不是零的自然数。
2、 你写我说
让学生同桌间互相写算式,再说一说。算式可以是乘法算式,也可以是除法算式。
三、找一找
1、 判断题目中给的数是不是7的倍数
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写一写,再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并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体会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体会到像这样找一个数的倍数,一般用乘法想比较方便。
作业设计
书面作业:
练习册:第2、5、6题
课后作业:预习探索活动一
2、5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设计
倍数与因数
像0、1、2、3、4、5、…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像-3、-2、-1、0、1、2、…这样的数是整数。
重点难点
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课前准备
教师
知识链接
整数的乘除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一些实物及价标格牌
学生
预习内容
整数的乘除法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学具准备
直尺及方格纸
教学流程预设
反思与补充
[教学过程]
一、数的世界
创设“水果店”的情境,呈现了生活中的数有自然数、负数、小数。在比较中认识自然数、整数,使对数的认识进一步系统化。
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中有哪些数,并给它们分类。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通过比较认识自然数、整数,使学生对数的认识进一步系统化。
二、因数与倍数
1、 在解决书上提出的问题的过程中引出算式。
5×4=20(元)
以这个乘法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即20是4的倍数,20也是5的倍数,4是20的因数,5也是20的因数。引导学生认识倍数与因数,体会倍数与因数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