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属植物的生长发育与DNA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杏属植物的生长发育与DNA 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邹盼红1,邵征绩2,向成丽2,叶媛丽2,刘航2,龙治坚2*
(1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园林园艺分院,四川成都
611130;2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杏属植物是重要的赏食两用园艺植物。
综述了杏属植物的生长发育,尤其是杏的果实发育及其成分;概述随机DNA 分子
标记、目的基因分子标记和功能性分子标记在杏属植物中的应用情况。
同时,从突变体库建立、种质资源创制、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基因表达与鉴定等方面展望后续的研究。
杏属;生长发育;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区野杏引种到喀左,温度是引种的主要限制因素。
在相
同立地条件下,野杏的相对电导率与温度呈负相关,CAT 、POD 、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均表现出不同的趋势。
徐铭等[7]全面研究“金太阳”为亲本的杏杂交F1代,结果表明F1代存在早熟的变异株,突变选择性偏向于晚熟亲本的正态或偏态分布;F1代的个体中,果实变小、可溶性固形物大部分偏低,但遗传力高,亲本高糖性状遗传给后代的能力强,丰产性较好。
这表明“金太阳”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力较强,可以作为新品种选育的优良亲本,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DNA 标记在杏属植物中的应用
2.1随机DNA 分子标记的应用
SSR 、ISSR 标记是随机DNA 分子标记类型的主要标记,已经在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图谱构建、种质鉴定等方面[8],杏属植物的遗传研究取得阶段性的进展。
董胜君等[9]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并建立了野杏的SSR-PCR 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影响反应体系最大的因素是DNA 模板浓度,其后依次为引物>dNTP >Mg 2+>Taq 聚合酶;而最优的反应体系包含dNTPs 0.45mmol/L 、Mg 2+2mmol/L 、Taq 酶1.125U 、引物0.125μmol/L 和DNA 模板20ng ,这为野杏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和亲缘关系鉴定提供了技术支持。
斯钦毕力格等[10]利用近缘属的SSR 引物分析杏种质,结果表明,近缘属的SSR 引物在杏中具有较好的通用性,27对SSR 引物在83份杏种质中共扩增出203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7.52个,PIC 值为0.67~0.94,表明所选SSR 引物均为高度多态性引物。
刘硕等[11]基于SSR 标记,分析了我国东北和华北的51份杏种质资源,结果表明,东北和华北的杏种质资源具有相似的遗传基础,但也有一定的差异。
主坐标分析发现,大多数华北和东北种质个体间遗传差异较小,说明其遗传背景相对单一,遗传多样性较低。
王力[12]基于SSR 标记,研究西伯利亚杏无性系群体的遗传背景,结果表明,132份西伯利亚杏无性系种质资源可聚为3大类9亚类。
该聚类结果和种源的地理起源基本一致,同时也和种质特征有一定的关联。
STRUCTURE 模型的亚群
杏属(.)植物隶属于蔷薇科李亚科,
原产于我国[1]。
该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是该地区集观赏、食用于一体的主要树种之一[2]。
目前,我国对杏属植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背景的研究取得阶段性的进展,因此,对这方面的工作做粗浅的综述,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相关支撑。
1
杏属植物的生长发育
不同品种的生长发育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果实的发育及其成熟的过程。
滕玉风等[3]分析不同品种杏的果实和新梢生长发育规律发现,“凯特”“金太阳”“杏王”“金杏梅”等鲜食杏的果实生长发育呈“慢-快-慢-快-慢”的双S 型曲线;“珍珠油”“小树上干”等仁用鲜食两用的品种,其果实生长变化呈“快-慢-快”非典型的双S 型。
而所有的供试材料,其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呈“快-慢-快”双S 曲线。
同时,新梢在1年中有3个生长高峰期。
魏树伟等[4]分析不同杏新品种果肉的糖酸和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发现‘鲁杏4号’的总糖含量显著高于‘金太阳’(对照),‘鲁杏3号’果实的则低于对照;2个品种的总酸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
尽管2个新品种的果实香气物质种类与对照相同,但含量的高低存在较大的差异。
综合分析发现,‘鲁杏4号’的各种指标均优于对照‘金太阳’,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主要品种之一。
尹健[5]研究西伯利亚杏供试材料的鲜果重、核重、仁厚均与出核率呈显著正相关,但是果长和出核率呈显著负相关;而鲜果重、果宽、果厚、仁重、仁厚与出仁率呈显著正相关,但核长与出仁率呈极显著负相关。
野生资源的驯化和引种,以及杂交后代突变体的选育可以丰富杏的种质资源,研究其种质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意义。
张悦炀[6]综合考察野杏在辽宁喀左地区的适应能力,研究发现野杏适应力极强,可以将西北地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S201910619022,S201910619008X );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S201910619107,S201910619102)。
作者简介:邹盼红,助教,主要从事原理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研究。
通信作者:龙治坚,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竹类植物分子细胞遗传方面的研究。
现代园艺2020年第17期
1
4〇
划分结果与聚类基本吻合,表明分类结果的可信度较高。
不同地理种源的遗传多样性有较大的差异,其中辽西种源D1多样性最高,东北东部种源D5最低,但是各亚群体之间存在有基因流动的现象,其遗传变异以群体内部的变异为主,群体间的变异为辅。
章秋平等[13]基于SSR标记分析140份杏材料的遗传背景,试验表明,55对SSR引物扩增出877个特异条带,最小等位变异数目与样本群体之间存在Y=149.5ln(X/12)+ 200.2的曲线方程,该方程可估算分析杏遗传群体时需要条带数,并且认为这条带应均匀分布在所有染色体上。
崔华蕾等[14]采用SSR标记研究168份杏的栽培品种,结果表明,杏群体的Nei’s基因多样度平均值为0.7158,Shannon遗传表型指数为1.4973,说明杏的总体遗传变异偏高,品种多样性丰富。
进一步分析发现,早熟和中熟类群的遗传距离较近,但晚熟与早熟类群的遗传距离较远。
孙莉莉等[15]采用SSR标记研究以27份李、杏种质资源遗传背景,结果表明,25对SSR引物共扩增等位245个条带,多态性比率为97.96%。
聚类发现在遗传相似系数0.612处,27份试材可以分为李和杏2大类群。
金玲等[16]利用SSR标记研究山杏优选无性系,结果表明,155对SSR引物在97份材料中共扩增出933条条带,平均为6.019个;同时,利用L56、X47H、L79H、P40H和X47等5对引物,构建了供试材料的指纹图谱,该图谱可以将供试材料完全区分。
这不仅为山杏种质鉴别提供可能的理论支持,也为山杏的种质创制和选育提供了借鉴。
张树林等[17]采用SSR标记分析河南洛阳仁用杏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大部分洛阳仁用杏与河北逐鹿的仁用杏遗传背景较近,只有2个洛阳仁用杏与洛阳普通杏和西北利亚杏关系较近。
包文泉等[18]利用SSR标记分析4个新疆野杏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发现,供试材料遗传距离介于0.06~0.49,平均为0.24;遗传相似度为0.61~0.94,平均为0.80;试验表明,新疆野杏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分化程度较低,群体间遗传距离较小,这与新疆野杏群体的大小和悠久的演化历史以及群体间频繁的基因交流相关。
进而,该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了内蒙古地区13个西伯利亚杏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27对SSR引物共获得512个等位基因。
研究表明,内蒙古西伯利亚杏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这一特性与其群体的大小、悠久的演化历史以及自身生物学特性相关;内蒙古西伯利亚杏群体间存在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这可能源于自然地理隔离以及近期人类活动引起的生境片段化[19]。
包文泉等[20]将SSR标记与荧光毛细管电泳相结合,分析了野生杏和栽培杏的遗传,结果表明,我国杏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结构较为复杂;西伯利亚杏与栽培杏亲缘关系较远;野生普通杏与栽培杏具有类似的遗传结构,推测野生普通杏为栽培杏原始种;仁用杏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背景狭窄。
本研究结果可为杏资源新品种选育及持续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ISSR标记在杏植物的研究中得到了应用。
白玉娥等[2]利用ISSR研究67份杏的早花和晚花种质资源,结果发现6条引物获得94个位点,多态性位点为92个。
早花群体的Na、Ne、H和I为1.8936、1.4579、0.2716和0.4148。
晚花群体则为 1.9681、1.4594、0.2795和0.4306。
进一步分析发现,西伯利亚杏晚花群体比早花群体具有更高的遗传多样性,早晚花群体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
曹倩等[21]利用ISSR标记分析新疆野杏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21条引物获得了437条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2.46%。
PIC、Ne、H和I等遗传参数值分别为0.91、1.5775、0.3341和0.4990,说明野杏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
刘娟等[22]用ISSR标记研究新疆主栽杏品种(系)的遗传,并构建DNA指纹图谱,结果表明,UBC809、UBC836、UBC844和UBC850引物共获得78个位点,平均多态性位点率为93.13%;供试材料的观测等位基因数为1.9313、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368、Nei’s基因多样性为0.2622和Shannon信息指数为0.4028。
基于上述4条引物构建的指纹图谱可以将48个杏品种(系)完全区分,为新品种登记、注册和品种知识产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23]。
2.2目的基因和功能性分子标记的应用
目的基因和功能性分子标记可能是目的基因的一部分或与目的基因紧密连锁而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在基因克隆、遗传多样性分析、基因表达等方面得到应用。
郭玲[24]利用SCoT标记研究新疆杏(亚)属植物资源的系统发育关系和紫杏的起源,结果表明,24条在78份供试材料中扩增出228条条带,多态性为94.16%。
聚类发现,在相似系数为0.62时,‘紫杏’能与所有杏区分开,表明和其他杏的亲缘关系远。
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发现紫杏与樱桃李存在相似的分子特征,‘紫杏’与樱桃李的系统发育关系更近,说明紫杏母系杂交来源是樱桃李。
鉴于紫杏是一个种间杂交类型,其杂交母本来源是樱桃李,‘紫杏’和‘阿里瓦拉’均为中间类型。
因此,该研究人员认为紫杏不具有种的分类学地位,建议将其作为杂交种单独列出。
王字远[25]基于SCoT标记研究内蒙古西伯利亚杏10个种源的种质资源,结果表明,23个引物共扩增出292个位点,10个种源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多样性指数分别介于1.3934~1.6230、1.1956~1.3130、0.1181~0.1871和0.1812~0.2859之间,其中科右中旗种源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其次是科左后旗;万家沟种源的遗传多样性最低。
聚类和主坐标分
析
2020年第17期现代园艺
15〇
(上接第13页)加5倍,呼吸运输强度增加3倍,蒸腾强度增加14倍,表明树体生命活动极其活跃,这对果实与种子生长发育十分有利。
丰产母树光合强度平均比低产母树约高1倍,呼吸运输速率也获得了相似结果;丰产母树蒸腾作用强度比低产母树高41%,但由于前者生产的有机物质多,每制造1g 有机物质所消耗的水分反而比后者低17%,即丰产母树对水分利用比较经济。
丰产母树具有较高的光能利用率,低产母树缺乏这种能力,可能是其低产的原因之一。
(收稿:2020-03-18
)
[1]李福鑫,李旭,等.NaCl 胁迫对文冠果扦插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J].林业调查规划,2015,40(6):142-144+152.
均表明,10个种源可以划分为2组,其结果与地理来源大体一致。
李明等[26]利用SRAP 标记研究伊犁河谷14个野生杏种群,结果表明,12对SRAP 引物获得143条条带,多态性比率为85.31%;而伊犁河谷野生杏存在较高水平的种群内遗传变异和较低水平的种群间遗传变异。
聚类和遗传结构均显示,伊犁河谷野生杏可按照种源地大体划分为3个类群,种群间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
万冬梅等[27]利用SRAP 标记分析山杏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22对引物扩增出564条带,多态性达78.5%。
种质资源的DICE 介于0.227~0.956,而DICE=0.625时,可以将供试材料分成8个类群,从而明确了各种质间的亲缘关系。
陈婉婷等[28]基于ITS 序列的克隆和测序,探讨栽培和野生杏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和分类地位,结果发现,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丰富,而基于ITS 序列可较好地将杏组植物划分为梅、政和杏、西伯利亚杏、普通杏和杏李5组,仁用杏与西伯利亚杏的亲缘关系更为相近。
相比于普通杏,政和杏与梅的亲缘关系更为相近,应当为梅的一个变种。
王晓燚等[29]采用SRAP 和SSR 标记,对98个F1代群体进行连锁图谱的构建,结果获得了与父本遗传图谱8个连锁群,图谱总长为694.8cm ,标记间平均图距为11.21cm ,平均每个连锁群上有7.75个标记位点;母本遗传图谱涉及8个连锁群,图谱总长为924.8cm ,标记间平均图距为10.63cm ,平均每个连锁群上有10.87个标记位点。
3
展望
杏属植物在植株生长发育、种质资源遗传背景等方面的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但相对于其他园艺植物而言,其研究相对滞后,尤其是在种质资源创制、分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
因此,笔者认为后续的研究可以建立突变体库,加大种质资源的创制力度;建立遗传群体,进行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加强突变体功能基因的研究和逆境胁迫下基因表达调
控研究。
(收稿:2020-03-27
)[1]王家琼,吴保欢,崔大方,等.基于30个形态性状的中国杏属(
.)植物分类学研究[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6,25(03):103
-111.
[2]白玉娥,乌日恒,何炎红,等.利用ISSR 标记揭示西伯利亚杏早晚花群体的遗传多样性[J].分子植物育种,2015,13(11):2549-2558.
[3]滕玉风,占玉芳,甄伟玲,等.6个品种杏新梢和果实生长发育规律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2019(06):86-89.
[4]魏树伟,冉昆,王少敏,等.2个杏新品种果实糖酸和香气成分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9,51(03):45-48.
[5]尹健.西伯利亚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优良无性系选择[D].沈阳农业大学,2016.
[6]张悦炀.喀左县野杏引种适应性及优树遗传测定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7.
[7]徐铭,刘威生,王爱德,等.杏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分析[J].果树学报,2020,37(01):1-10.
[8]龙治坚,范理璋,徐刚,等.SCoT 分子标记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5,16(02):336-343.
[9]董胜君,夏泽臻,卢彩云,等.野杏SSR-PCR 反应体系优化[J].经济林研究2019,37(01):25-31.
[10]斯钦毕力格,包文泉.用于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的SSR 引物的筛选[J].分子植物育种,2019,17(05):1551-1557.
[11]刘硕,刘宁,章秋平,等.中国华北和东北地区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J].园艺学报,2019,46(06):1045-1056.
[12]王力.西伯利亚杏无性系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9.
[13]章秋平,刘威生,刘硕,等.杏遗传多样性评价所需SSR 等位变异数目估计[J].果树学报,2015,32(02):186-191.
[14]崔华蕾,刘兴菊,赵思思,等.基于成熟期的杏品种遗传多样性SSR 分析[J].北方园艺,2016(12):106-111.
[15]孙莉莉,牟蕴慧,甄灿福,等.寒地李和杏遗传多样性SSR 分析[J].北方园艺,2017(13):50-55.
[16]金玲,刘明国,董胜君,等.97个山杏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及SSR 指纹图谱[J].林业科学,2018,54(07):51-61.
[17]张树林,田丽,刘梦培,等.洛阳仁用杏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7,15(06):2432-2439.
[18]包文泉,乌云塔娜,王淋,等.基于SSR 标记的新疆野杏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J].西北植物学报,2016,36(09):1757-1763.
[19]包文泉,乌云塔娜,王淋,等.内蒙古西伯利亚杏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16,36(11):2182-2191.
[20]包文泉,乌云塔娜,王淋,等.野生杏和栽培杏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J]析.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7,18(02):201-209.
[21]曹倩,廖康,刘娟,等.基于ISSR 分子标记分析新疆野杏遗传多样性[J].新疆农业科学,2015,52(09):1600-1606.[22]刘娟,廖康,曼苏尔·那斯尔,等.新疆杏品种(系)遗传多样性分析及DNA 指纹图谱库构建[J].中国农业科学,2015,48(04):748-758.
[23]刘娟.新疆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构建[D].新疆农业大学,2015.
[24]郭玲.新疆杏(亚)属植物系统发育和紫杏(PRUNUS DASY-CARPA ENRH.)起源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
[25]王字远.基于SCoT 标记的内蒙古地区西伯利亚杏遗传多样性[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
[26]万冬梅,吴月亮,王明辉,等.山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RAP 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5,13(11):2537-2541.
[27]李明,胡霞,苗兴军,等.基于SRAP 标记的伊犁河谷野生杏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J].园艺学报,2016,43(10):1980-1988.
[28]陈婉婷,倪必勇,张富强,等.基于ITS 序列的栽培杏种质亲缘关系及政和杏的分类研究[J].北方园艺,2019(07):27-33.
[29]王晓燚,孔德晶,艾鹏飞.基于SRAP 和SSR 标记构建的杏扁遗传连锁图谱[J].生物技术通报
,2018,34(11):103-110.
现代园艺2020年第17期
1
6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