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河南省开封市化建中学高一地理月考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河南省开封市化建中学高一地理月考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地球表面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C.世界各地昼夜交替现象 D.世界各地季节的变化
参考答案:
C
2. 人口金字塔结构图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图。
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中间的纵坐标表示人口年龄分组,左边表示男性人口,右边表示女性人口。
下图是X、Y 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回答下面小题。
4. Y 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5. 造成X、Y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根本差异是
A. 经济水平
B. 教育水平
C. 历史条件
D. 自然条件
6. 属于Y类型的国家有
A. 尼日利亚
B. 印度
C. 泰国
D. 日本
参考答案:
4. D
5. A
6. D
4. 本题考查不同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读图分析能力。
从图中的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中可以看出Y国少年儿童比重小,老年人口比重大,说明是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应该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故答案选D。
5. 结合上题分析Y国为发达国家的典型模式,而X国是下粗上尖,也就是说该国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小,从而说明X国出生率较高,高出生率应代表经济水平较为落后,为发展中国家的典型模式,故二者之间根本差异的成因是经济发展水平。
故答案选A。
6.结合以上两题分析,可知Y国为发达国家,选项中只有D符合。
点睛:本题以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不同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以及原因、人口金字塔图示的判读,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
(方法技巧)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
1.概念:人口金字塔:是表示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的一种特殊的条形图,其画法是将各年龄男性与女性人数或百分比分别在纵轴左右画成并列的横的条形.按年龄增长顺序自下而上排列,人口金字塔能形象地直观地反映人口午龄、性别结构,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
2.人口的金字塔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扩张型,下宽上窄。
呈真正的金字塔形。
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长期都高的结果。
这种类型的人口由于育龄人群比重高,而且不断地成长起来。
如果不降低生育水平,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就是迅速增长,不断扩张。
第二种类型,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像一个清真寺的顶部塔形。
这种类型是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是稳定的零左右的增长。
如果出生率讲一步下降,就会过渡到第三种类型。
第三种,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金字塔已经变形。
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
这种类型的人口由于育龄人群比重低,后备力量更低,如果生育水平不变,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呈负增长,人口缩减。
3. 下列地理现象中,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长短变化C.四季变化 D.太阳东升西落
参考答案:
D
4. 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38. 关于图中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页岩因属于变质岩而不可能含有化石
B. 花岗岩属于喷出岩,砂岩属于沉积岩
C. 图中断层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D. 从地壳运动角度分析,该地地壳一直是上升隆起的
39. 下列地质事件由先到后发生的顺序为( )
①断层的发生
②砂岩沉积
③页岩沉积
④岩浆的侵入
⑤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的侵蚀作用
A. ①②③④⑤
B. ③②①④⑤
C. ⑤③②④①
D. ⑤③④②①
参考答案:
38. C 39. C
38.图中页岩因属于沉积岩而可能含有化石,A错;花岗岩属于侵入岩,砂岩属于沉积岩,B错;图中断层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C对;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地有明显的断层,故从地壳运动角度分析,该地地壳有上升隆起又有下沉,D错。
故选C。
39.根据岩层特点可知,该地最早形成了石灰岩,石灰岩受外力侵蚀后又出现了页岩的沉积,后又发生了砂岩的沉积,之后又发生了岩浆的侵入活动,形成了花岗岩,最后发生了断层,使石灰岩、页岩、砂岩、岩浆岩都发生了断裂错位,故答案选C。
5. 图为读“水果罐头厂、电子装配厂、玻璃制造厂、炼铝厂四种工业区位模式图”,这四中工业依次为
A.①炼铝厂②水果罐头厂③电子装配厂④玻璃制造厂B.①电子装配厂②玻璃制造厂③炼铝厂④水果罐头厂C.①玻璃制造厂②炼铝厂③水果罐头厂④电子装配厂D.①水果罐头厂②电子装配厂③炼铝厂④玻璃制造厂参考答案:
C
6. 下图反映了我国人口学历与平均预期寿命的关系。
从中可知
女
男
A.相同学历段女性比男性的平均寿命短
B.高学历段男女平均寿命的差距大于低学历
C.各学历段男女平均寿命的差异没有变化
D.受教育程度越高,平均预期寿命越长
参考答案:
D
7. 读“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P)分布图”,完成第5~6题。
5.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城郊之间正确的环流方向是()
A.E→A→B→G→E B.E→G→B→A→E
C.G→E→A→B→G D.G→E→B→A→G
6.在上图所表示的高度范围内,下图中正确表示城郊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差(F)的是()
参考答案:
5.B
6.D
解析:第5题,在同一垂直面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因而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为E→G→B→A→E。
第6题,近地面郊区气压高于城区,随海拔的升高气压差减小,高空城区气压高于郊区,D项正确。
8. 图8所示几种情况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参考答案:
C
9. 陆地淡水的主体是 A、江河水 B、湖沼水 C、冰川水 D、地下水
参考答案:
C
10. 下图示意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度变化。
读图,完成16~17题。
16.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三地的白昼变化,则a、b两月分别是
A.1月、2月
B、3月、4月
C、6月、7月
D、11月、12月
17.在图示月份中
A.②地夜长超过10小时
B.三地中①地昼长最长
C.三地昼长变化率在a月相等
D.三地中③地昼长变化最大
参考答案:
A D
11. 读下图,回答
关于图中混合农业区的正确叙述是
A.小麦种植业和牧牛业混合经营 B.甘蔗、果树种植和养鱼有机结合
C.主要种植小麦和水稻 D.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
参考答案:
C
12. 2016年9月25日世界最大的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我国贵州省平塘的喀斯特洼坑中顺利“睁眼”。
该望远镜将可能搜寻到更多的奇异天体,用来观测河外星系脉冲星(自落成至2018年2月,已发现9颗脉冲星),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星系与银河系的演化等,甚至可以搜索星际通讯信号,开展对地外文明的探索。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38. 与脉冲星所在河外星系层次相同的是( )
A. 总星系
B. 银河系
C. 太阳系
D. 地月系
39. 如果发现类似的地外文明,其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最可能是( )
A. 有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
B. 有厚厚的大气层保护
C. 来自恒星的光照稳定
D. 与其他天体各行其道,互不干扰40. 选择在贵州边远闭塞的山区建射电望远镜,主要是因为当地( )
A. 太阳辐射非常强
B. 太阳活动干扰小
C. 天气变化影响小
D. 电磁环境比较好
参考答案:
38. B 39. A 40. D
38.材料显示脉冲星属于河外星系,与河外星系层次相同的是银河系,故B正确。
39.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主要有: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故A 正确、B错误。
C、D两项属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不是自身条件。
40.选择在贵州闭塞的山区建射电望远镜,主要是应为当地电磁环境比较好,能收集微弱的宇宙无线电信号,故D正确。
该地多云雨天气,太阳辐射较少;太阳活动干扰没有减少;多云雨天气,天气变化影响大。
故A、B、C错误。
13. 读甲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和乙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下面小题。
35. 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6. 如果只考虑人口的自然增长,关于乙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时人口数量比③时多
B. ②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C. ③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D. ④时人口数量达最小值
参考答案:
35. C 36. C
35. 本题考查人口的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问题。
人口迁移率是指人口迁移数量与总人口的比值,正值为迁入,负值为迁出。
图中③处,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基本持平,之后人口迁移率大于自然增长率,人口开始正增长。
36. 本题考查对人口数量变化的统计方法及理解。
只考虑人口自然增长的情况下,一旦出现自然增长率为零开始转入负增长时,即是人口数量最多的时候。
图中②点表示这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③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至零,人口数量达到最多。
14. 科学家对美国“信使号”探测器第三次飞越水星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水星表面有火山活动迹象,并且在水星超稀薄外大气层中首次发现电离钙元素。
下图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图中M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3. 材料中美国“信使号”探测器考察的天体是( )
A. M
B. N
C. P
D. Q
14. 与P、Q相比,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形成的优越条件是( )
①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
②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
③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④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参考答案:
13. B 14. B
考查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布位置,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3题详解】根据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关系可知,N—水星,P—金星,Q—火星。
美国“信使号”探测器考察的星球是水星,故选B。
【14题详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主要有:适宜的温度、适宜的大气、液态水等,②④正确。
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和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属于外部条件,太阳系中其他行星也具备该条件。
故选B。
15. 读某农业生态园生态链循环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
23. 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 持续性原则
B. 公平性原则
C. 共同性原则
D. 效益最优化原则
24. 该农业生态园的主要生态效益有
①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②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③使用有机肥料,发展绿色生产④果草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⑤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25.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不少农民将沼液、沼渣直接在田间填埋,其不利影响是
A. 不利于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B. 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
C. 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D. 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参考答案:
23. A 24. B 25. B
2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持续性、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
该产业链中的废弃物循环利用、资源充分利用等,减少了废弃物排放,节约的资源,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24.注意生态效益的要求,①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⑤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属于经济效益而不属于生态效益;②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③使用有机肥料,发展绿色生产,④果草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这些属于农业生态园的生态效益。
选择B。
25.合理利用沼气可以改善农村燃料问题,农民将沼液、沼渣直接在田间填埋,会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B对;沼液、沼渣处理对农村能源结构调整没有关系,A错;没有影响污染物的排放,C错;不是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D错;选择B。
16. 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23. 两图中受暖气团控制的点是
A. ②④和ab
B. ②③和cd
C. ①④和ad
D. ①④和cd
24.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图中①地气温最高
B. 乙图中的城市天气晴朗
C. 甲图中④地未来受暖气团控制
D. 乙图中的四地均存在连续性降水
参考答案:
23. D 24. A
23.甲图为冷锋示意图,乙图为锋面气旋简图。
在甲图中1、4受暖气团控制,2、3受冷气团控制。
乙图中ad之间为冷锋,bc之间为暖锋,其中ab受冷气团控制,cd受暖气团控制。
故D正确。
24.甲图中1地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气温为图中最高处,A正确,未来4地将受冷气团控制,C错。
乙图中城市受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B错,图中形成连续性降水(暖锋降水)的地点为b地,D 错。
17. 上海市郊区某村,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并同时开办了养猪场,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12-13题。
12.该村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种植业 B.畜牧业 C.立体农业 D.混合农业
13.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的环境与自然状态相比
A.日温差较小 B.热量不足 C.光照太强 D.年温差较大参考答案:
D A
18. (双选题)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A.对迁出地来说,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联系
B.对迁入地来说,可能会给环境造成较大的压力
C.对迁入地来说,必然会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改善城市的综合环境
D.对迁出地来说,会造成当地的生态和环境破坏
参考答案:
AB
19. 读图2 “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 4~5题。
4.图中内外力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人、断裂
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
C.岩浆喷出、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D.褶皱、岩浆侵人、岩浆喷出、沉积、断裂
5.该地地下洞穴形成的地质作用最有可能是
A.地壳张裂作用B.地层沉陷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D.流水溶蚀作用
参考答案:
4.A
5.D
20. 下图是黄赤交角和太阳光照射地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2. 关于黄赤交角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②图中角β是黄赤交角
③目前黄赤交角度数为23°26′
④目前黄赤交角度数为66°34′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23. 纬度与图中α的度数相等的纬线是()
A. 南北回归线
B. 赤道
C. 南北极圈
D. 日界线
参考答案:
22. B 23. C
22.黄赤交角指黄道面(地球公转轨道)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即图中的角β,目前为23°26′。
故B正确。
23.读图可知,角α与角β互余,即角α的度数为66°34′,与南北极圈度数相等,故C正确。
21. 季风的形成原因有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②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③不同纬度之间的热力差异④南北之间的地形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A 22.
11.图中所表示的地形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
A.玄武岩分布区 B.石灰岩分布区 C.大理岩分布区 D.花岗岩分布区
12.下列风景名胜与图示景观相似的是
A.桂林山水 B.武夷风光 C.黄山怪
石 D.华山险峰
参考答案:
B A
23. 一位游客的旅行日记中这样写道:“飞机平稳的飞行在万米的高空,透过窗外看到纯净湛蓝的天空,而在飞机下方则是翻腾的云海……”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 该旅客乘坐的飞机正在大气层中的中飞行()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高层大气
D. 电离层
5. 在飞机上看到的“翻腾的云海”所在大气层的大气运动特点是()
A. 对流运动显著
B. 水平运动显著
C. 上升运动显著
D. 下沉运动显著
参考答案:
4. B
5. A
4. 大气垂直分层分为三层,从地面到高空依次为对流程、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其中天气现象发生在对流程,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适合高空飞行。
故选B。
5. 据上题分析可知,“翻腾的云海”所在大气层为对流层,底部热,上部冷,对流运动显著。
故选A。
24. 图4为“平原地区某城市工农业布局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
11.如果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工厂均会产生大气污染,那布局在下列哪个地区相对合理A.我国东北平原B.我国华北平原C.我国东南沿海D.印度半岛12.如果图中①②③代表城市近郊到远郊的农业用地,合理的农业布局方式是A.①乳肉、禽蛋基地②粮食基地③花卉基地
B.①粮食基地②花卉基地③乳肉、禽蛋基地
C.①花卉基地②乳肉、禽蛋基地③粮食基地
D.①花卉基地②粮食基地③乳肉、禽蛋基地
参考答案:
D C
25. 下图为受到不同程度的海平面升高影响的孟加拉国土地示意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导致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有( )
①酸性气体排放量增加②臭氧层被破坏
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④毁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海平面上升使孟加拉国沿海地带( )
A.更适于港口的建设 B.土壤盐碱化程度加重
C.气候趋于温和湿润 D.土壤中水分增多,肥力增强
参考答案:
10.D 11.B
26. 2018年3月,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几乎同时推出了以落户优惠为主导的人才政策,其意图显然在于吸引各类优秀人才,目前在这些城市之间正进行着一场空前的“抢人大战”。
读“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11. 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小城市人口迁入一线城市推力的是( )
A. 生活成本低
B. 发展空间小
C. 安稳的生活
D. 物质回报实惠
12. “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对迁入地造成的影响是( )
A. 缓解人地矛盾
B. 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
C. 保护生态环境
D. 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
11. B 12. D
11.中小城市中生活成本低、物质回报实惠、安稳的生活属于人口迁入城市的阻力,生活空间小属于推力;一线城市广阔的发展空间属于拉力,吸引了中小城市人口迁入一线城市。
据此分析选B。
12.“抢人大战”引发大量人口迁移,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抢人”的主体应属于技术人才,这些人才的迁入会促进迁入地的科技实力增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D 正确。
“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对迁入地而言,劳动力增多,会导致工作压力加大,难以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加剧迁入地的人地矛盾,但人口的迁出会缓解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由于人口的大量迁入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
据此分析选D。
二、填空题(共10分)
27. 读下图,回答。
(8分)
(1)若此图表示城市热岛效应,则图中甲为________ (选填“城市”或“乡村”)。
为改善城市大气质量,①处适宜布局________。
(2)若此图表示季风环流,甲为亚洲大陆东部,则图中反映的季节是________。
(3)若此图为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示意图,该图表示海域在_____(南、北)半球,____处(填字符)可能形成世界性大渔场,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的是________。
(填写序号)
(4)若表示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说明此时北半球是________季,此时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 ___。
参考答案:
(1)城市绿地
(2)夏
(3)北;丁;④
(4)夏;炎热干燥(高温少雨)
28. 读下图回答:(7分)
(1)甲是气象灾害。
(1分)
(2)乙是气象灾害。
(1分)(3)甲影响的季节是。
(1分)
(4)甲造成的灾害主要
有。
(2分)(5)对待这两种气象灾害的有效方法
是。
(2分)
参考答案:
(1)寒潮(1分) (2)台风(1分) (3)冬半年,(1分)
(4)大范围剧烈降温,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
(2分)
(5)根据气象预报或警报,人和动物进行躲避(2分)
29.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这一天是北半球的节气是,日期为前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图中A点的昼长为小时, B点的昼长为小时,C点的昼长为小时。
(2)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为(填“晨线”或“昏线”),A、B、C三地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这一天B的昼夜长短状况是,天安门广场旗杆正午的影长一年中最(填“长”或“短”)。
参考答案:
(1)夏至 6月22日前后北纬23°26′ 0 12 16
(2)晨线 B 昼夜等长短
30.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甲图)及“A位置北极上空俯视放大图”(乙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地球处于 A 位置时为 12 月 22 日,指出乙图中线段表示晨线与线段表示昏线。
(2)该日,M 地的昼长为小时,Q 地日出地方时为时。
(3)当地球公转到 C 位置时,该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
参考答案:
(1)MN PM
(2)0 9
(3)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发生极昼现象;南半球反之;赤道上昼夜平分。
解析:(1)A 位置时为 12 月 22 日,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相同,逆时针方向为北半球,此时为冬至,极圈应该出现极夜,乙图中线段MN表示晨线与线段PM表示昏线。
(2)该日,M 地为极夜,昼长为0小时,Q 地夜长为18小时,日出地方时为9时。
(3)当地球公转到 C 位置时,为北半球的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该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发生极昼现象;南半球反之;赤道上昼夜平分。
三、综合题(共38分)
31. 读“我国部分地区某时地面天气形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A地处于▲ 气压控制下,天气状况是▲ 。
ks5u
(2)图中虚线(甲、乙、丙)附近易形成冷锋的是▲ ,丙系统过境后的天气是▲ 。
(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风速最大的是▲,其原因是▲。
(4)根据上面的天气形势图作出的天气预报正确的是▲。
ks5u
A.东北地区天气晴朗
B.西北地区出现阴雨天气
C.内蒙古高原东部为阴雨天气
D.华北平原近日天气良好
(5)目前图中a、b、c、d四地中受暖气团控制的为▲,可能出现降雨的
为▲。
(6)b地吹▲风
参考答案:
(1)高晴朗
(2)乙天气转晴(暖),气温上升,气压下降。
ks5u
(3)②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压差大)
(4)C
(5)b、c a、d
(6)西南风(或偏南风)
32. 读图,回答问题。
(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2)目前,我国大陆人口数量已超过13亿,虽然尚未超过学者们估计的我国人口承载量的最高值,但是,我国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已经相对严重,主要表现为:
(3)目前我国的人口政策是什么?简单分析其制定的主要依据。
参考答案:
(1)那么该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将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2)人均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污染
(3)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对资源需求量大,环境压力大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容易产生各种社会问题.
33. 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图甲)和“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图甲中字母代表以城市为中心的土地功能分区,包括有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小麦种植区、花卉与乳牛区,其中表示商业区和花卉与乳牛区的分别是( )
A.a和e B.a和d C.b和d D.b和c
(2)若要在乙图中①②③④处选建一集仓储、批发、零售于一体的仓储式超市,其最好的区位
是,理由
是
;
(3)若建一高级住宅区,最好的区位是,理由
是。
参考答案:
(1) B (2分)
(2) ② (2分) 地价相对较低,同时交通便利 (2分)
(3) ④ (2分) 位于城市外缘,环境优美且交通便利 (2分)。